学术投稿

急性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季邦菊;周菊珍;姜丽萍

关键词:急性职业性手外伤, 生活质量, 损伤程度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急性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中的上肢损伤评分表作为测查工具,对绍兴市两所医院194例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手外伤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不同损伤程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急性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生活状态堪忧,不同文化程度、损伤状态及婚姻状况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并早日康复。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补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

    我院自2008-01-2013-03采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补术治疗成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共12例,总体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外侧半月板损伤,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66岁,平均50岁。有外伤史10例,病因不明者2例。患者均因患膝疼痛,活动不利,关节弹响,绞锁无力等症状就诊。从发现症状到手术治疗的时间为4d~5年,平均6个月。11例患者在术前经膝关节MRI明确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损伤。

    作者:何仕辉;赵嘉懿;王路;郑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超声介入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当囊肿增大时,患者常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若压迫周围肾小管或肾单位则影响肾功能。介入性超声技术已在肾囊肿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各人的方法不同,效果也各异。我们在工作中对各个环节进行了改良,总结了一套适宜的技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6-03-2011-01共对644例肾囊肿患者实施超声介入治疗,其中男356例,女288例;年龄13~90岁,平均(55.74±13.4)岁;肾囊肿共767个,直径5~12cm,平均(6.32±3.63)cm。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保留组、改良组,术前均向患者进行治疗方案及治疗相关问题的告知,签署知情同意书。传统组154例,其中男87例,女67例;年龄15~85岁,平均(53.78±12.02)岁;囊肿位于左侧68例,右侧66例,双侧20例;直径5.2~11.6cm,平均(6.33±3.32)cm。保留组210例,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15~83岁,平均(55.42±14.11)岁;囊肿位于左侧100例,右侧93例,双侧17例;直径6.0~12.0cm,平均(6.52±3.55)cm。改良组280例,其中男159例,女121例;年龄13~90岁,平均(55.41±13.60)岁;囊肿位于左侧129例,右侧123例,双侧28例;直径5.0~12.0cm,平均(5.92±3.02)cm。3组性别、年龄、囊肿分布部位、囊肿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作者:郑宁;章健全;刘志聪;舒耀明;陈佳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Gird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Gird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28例浸润性乳腺癌、38例导管内癌、3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Gird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3.3%、42.1%、51.6%,呈逐级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明显相关,并与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Girdi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丁耘峰;平金良;王晓红;马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L-11治疗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放射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直肠癌等盆腔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放射性直肠炎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增加,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但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胞因子被发现,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细胞因子在辐射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IL-11对受照射小鼠肠隐窝干细胞及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辐射对肠黏膜造成的损伤[2-4]。为探索放射性直肠炎较优治疗方案,我们采用重组人IL-11联合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并与单纯思密达加激素保留灌肠方案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政;廖小方;郑勤红;何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成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三亚组。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67.0%及4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0%和8.0%,P<0.01。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均P<0.01),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清IGF-1水平减少与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张伟萍;张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球囊扩张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注水方式使12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并结合门德尔松、Shaker训练手法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估吞咽功能。结果20例患者治愈15例,有效5例;治疗后饮水试验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吞咽障碍分级评分高于治疗前,咽通过时间从治疗前0.28s缩短到治疗后的0.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门德尔松手法、Shaker训练法等综合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

    作者:施爱群;王福生;王大明;胡浩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过去3个月中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勃起以进行满意的性交。他达拉非是一种用于治疗器质性ED的强效、高选择性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笔者近年来采用小剂量他达拉非(5mg/2d)治疗器质性ED患者235例,在改善患者夜间勃起功能(NPT)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方面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门诊2009-09-2012-02诊治的器质性ED患者235例,年龄19~69岁,平均30.7岁。自诉病史0.5~10年不等,平均4.62年。患者近1个月内均无相关药物应用史,有稳定性伴侣,均诉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勃起至性交满意;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无吸毒史及接触有毒物质史。体格检查:生殖器、第二性征等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性腺激素、肝和肾功能、血糖均无异常。经 NPT 检测并结合IIEF-5评分确诊为器质性ED,其中轻度135例,中度55例,重度45例。

    作者:陈小敏;张孝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分析

    颅脑外伤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1]。在颅脑外伤的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也参与其中[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这一个新的临床概念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机体内促炎-抗炎自稳失衡所致的、伴有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的、持续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它可发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预后较差。除致病菌引起SIRS外,外伤也可以引起SIRS[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SIRS的重要组成部分[4]。本研究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旨在揭示其对颅脑外伤并发SIRS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楼炜;何玉领;杨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压正常产妇和子痫前期重度产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重比重布比卡因ED50的比较

    目的:研究血压正常产妇和子痫前期重度产妇行剖宫产麻醉时重比重布比卡因的ED50。方法分别选择20例血压正常产妇和子痫前期重度产妇,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鞘内重比重的布比卡因从10mg开始,采用Dixon序贯法,每次序贯剂量为1mg,每例均联合5μg的舒芬太尼,成功阻滞的标准定义为平面≥T6或患者无痛。结果血压正常产妇和子痫前期重度产妇鞘内重比重布比卡因择期剖宫产ED50相同(5.5mg;95%CI:4.9~6.0mg)。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胎儿脐动脉pH、B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重度产妇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重比重布比卡因混合5μg舒芬太尼腰麻的ED50为5.5mg,与正常产妇剂量相似。

    作者:肖飞;夏丰;常向阳;张引法;王立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福利经济学理论在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这为下一阶段卫生事业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卫生高层次人才建设,是卫生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引领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将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引入卫生高层次人才建设中,探讨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优组合与结构模型,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福利经济学与卫生高层次人才建设1.1卫生高层次人才的内涵卫生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引领和推动区域内医学学科发展,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人才。高层次人才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决定了单位、部门的核心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作者:沈杰;张琪峰;孙政;施伟文;黄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隔离症胸腔镜手术治疗相关策略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隔离症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03-2012-03收治的3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腔镜下外科手术治疗,对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作一分析。结果3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下肺叶,其中右下肺13例,左下肺19例,叶内型27例,叶外形5例;32例患者均经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6.1d。结论在胸腔镜下手术可为存在粘连的肺隔离症患者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承军;王志田;包飞潮;胡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咽癌多处方剂量融合正向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评价多处方剂量融合正向调强治疗计划在鼻咽癌放疗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值能否满足RTOG0615的要求。方法对24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Pinnacl6.2适形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剂量分布,调整照射野的方向和处方剂量数,各计划融合后得到优化的正向调强计划。其中前期的6例鼻咽癌患者的正向调强计划分别与各自在CORVUS6.3计划上优化得到的逆向治疗计划比较,后期18例直接根据等剂量曲线和DVH图确定。统计计划肿瘤区(PGTV)和计划临床靶区(PCTV1)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和PCTV1的适形度。结果根据RTOG0615要求,(1)前期的6例鼻咽癌患者,PG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符合处方剂量要求,95%PGTV体积的剂量为69.8~70.8Gy,95%PCTV1体积的剂量为54~55.6Gy。正向调强与逆向调强计划适形度(CI)两者差别不大,中位值分别为0.51和0.5。(2)后期的18例鼻咽癌患者,PG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符合处方剂量要求,95%PGTV体积的剂量为69.5~70.8Gy,95%PCTV1体积的剂量为59.42~61.06Gy。完成一个正向计划的时间约为2.5h。结论多处方剂量融合正向调强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符合要求,适用与鼻咽癌的治疗,计划优化和治疗实施时间缩短。

    作者:王勇;徐玲玲;陈卫军;胡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化疗前后CEA水平变化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周期化疗前后CEA水平变化评价影像学肿瘤疾病控制的效能和预后的价值,为2周期后是否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NSCLC患者化疗前、2周期化疗后血液中CEA水平变化;应用ROC曲线评价CEA水平变化对于化疗后影像学疗效达疾病控制(DC)的评价效能;探讨CE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EA水平变化率评价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CEA水平变化率阈值为-34.0%,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87.5%。CEA水平变化与DC呈明显正相关(r=0.526,P<0.01)。CEA变化阳性的患者肿瘤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明显长于阴性患者(中位值分别为6.87和2.77个月,P<0.05)。CEA水平变化及化疗周期数、体重变化均是预测PFS的独立预后因子(均P<0.05)。结论在CEA水平升高的晚期NSCLC患者中,2周期化疗前后CEA水平变化可以有效评价影像学DC和预测PFS,CEA水平变化可作为影像学评价的重要辅助工具,有利于全面评估疗效。

    作者:赵同伟;卢丽琴;钦志泉;袁国荣;高亮;陈永健;孙馨;陈韵;洪朝金;杨思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13例老年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压、血钙、血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L1~4及左侧股骨颈BM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冠心病组BMD值低于对照组。同时冠心病组的低骨密度(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周忠洁;官学强;陈梅魁;赵晓君;蔡志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与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祝海炳;李哲民;施忠民;薛剑锋;王庆丰;武理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1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3~46例,L4~517例,L5 S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腰部和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165ml。术后随访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Cage移位等内植物失败发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腰部、下肢VAS和ODI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俞武良;陆建猛;韦勇力;王兴武;方明;欧阳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严重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测及护理对策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以使病死率显著降低,但是术后易导致诸多并发症[2]。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及细致的护理工作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一个重要部分[3]。近年来,我科共收治38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CP),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颖;朱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及其与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及其与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中干预急性脑卒中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3-2013-03收治的1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入院1周后测量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观察其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脑卒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为41例,发生率约为38.6%,其中有22例于观察期间发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3.6%;65例营养状况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中仅有15例发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而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其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高,营养不良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惠琴;杨建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