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CT表现(附62例异常脑CT分析)

黄祖平;谭长连;高至胜;张伟;刘旋辉

关键词:谵妄, 痴呆, 遗忘, 认知障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脑CT扫描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分析1032例精神障碍患者脑CT表现.结果:62例有异常脑CT表现,阳性率为6.0%,涉及9类12种疾病.脑血管疾病、先天性畸形(透明隔囊肿)、脑肿瘤与囊肿、Alzheimer病性脑萎缩、脑白质病分别列前四位.精神障碍病程≤2年与>2年患病人数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脑CT检查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对初发精神障碍患者脑CT扫描应作为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边缘型肝胆管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研究

    目的:研究边缘型肝胆管癌螺旋CT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29例边缘型肝胆管癌患者,分别于注药后30s,65s获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所有肿块均呈边缘不规则的低或略高密度灶,CT值14~41Hu.增强CT表现:肝动脉相及门静脉相可见菲薄、不连续的环形轻度强化,在双时相间变化不明显,且在低密度肿块内部可见轻度不规则的强化区,绝大部分瘤体可不强化或仅轻度强化.结论:边缘型肝胆管癌的特征性CT表现是:瘤体较大,密度较低,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于肝动脉相及门静脉相可见菲薄、不连续的环形轻度强化,在双时相间变化不明显,且在低密度肿块内部可见轻度不规则的强化区.

    作者:吴春江;卑贵光;姜洪;刘智明;马洁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诊断Wernicke脑病1例

    Wernicke脑病(Wernicke encephlopathy,WE)是少见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脑、乳头体和下丘脑周围,它是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多发生于患慢性疾病、嗜酒爱好者及妊娠剧吐患者中,现将我院诊断及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疆;苏平;臧建华;刘建军;傅明花;杨建民;高媛;王晓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Tc-99m-MIBI双时相显像评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中,评价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显像对异常甲状旁腺组织的诊断和定位.方法:35例临床检查和生化指标提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手术前1周内行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平面显像.注射740MBq的Tc-99m-MIBI,15分钟和2小时后,分别进行颈胸前位平面显像,部分病人在延迟相还进行SPECT断层显像.结果:Tc-99m-MIBI甲状旁腺显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平面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灵敏度是75%(27/36),而SPECT断层显像的灵敏度是86%(31/36);甲状旁腺增生诊断灵敏度是50%(2/4).结论:本研究认为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和定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SPECT断层显像,而对甲状旁腺增生的诊断,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辉;江旭峰;田伟家;陈刚;王超;仇季高;卜鸣芳;朱承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表现

    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异常改变,多见于胸部,其它部位也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的CT资料,经手术病理(4例)或穿刺活检证实(1例)的5例,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熊丽琴;柳曦;史河水;纪正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读片窗及答案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肋骨骨折首次X线平片检查漏诊原因的分析(附51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提高肋骨骨折X线平片首诊检出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428例肋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8例肋骨骨折中,首诊X线平片未发现肋骨骨折22例,占5.14%;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误诊或漏诊发现部分肋骨骨折29例,占6.77%;两者共51例,占11.91%.首次X线平片检查未发现、误诊或漏诊肋骨骨折的病例,大部分为定位、选择检查部位不当;少部分则因为病情重、投照体位及其它X线征象掩盖所致.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确定检查的部位,摆放适当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投照条件,可以将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减少到低限度.

    作者:王志纯;张德昌;马贵;李世红;李士建;艾书跃;舒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探讨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临床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病例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结果:Campanacci X线分型和Jaffe病理分级分别为Ⅰ级10/15例,Ⅱ级28/25例,Ⅲ级14/12.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依据X线表现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和MRI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对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MRI异常表现1例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病.ALS的头颅、脊髓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国外研究较多,国内罕见有皮质脊髓束异常信号的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确诊为ALS的头颅及脊髓的MRI异常表现.

    作者:张改英;吴卫平;刘志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STIR技术对肺癌术前TNM分期的评价

    目的:评价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STIR)技术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行STIR序列及SE序列成像,将STIR和SE序列术前分期与病理对照.结果:在肺癌T分期、N分期及远处转移方面,STIR序列明显优于SE序列(P<0.05).结论:STIR技术能提高肺癌分期的准确性,特别对肺癌T分期和N分期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向之明;胡煜升;周燕发;王承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鼻腔浆细胞瘤并鼻结石1例

    浆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发生于髓外者极罕见;鼻结石临床亦很少见,我们遇到1例鼻腔浆细胞瘤并鼻结石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莫显斌;黄常明;姚倩东;王虎;杨春;高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静脉声学造影检测转移性肝癌彩色血流信号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造影增强后的彩色血流特点.方法:46例转移性肝癌(共106个瘤结节)行经静脉声学造影检查,对比观察造影前、后瘤结节内及瘤周彩色血流变化.结果:造影增强后,瘤体彩色血流信号增多,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显著提高,瘤体血流由42.5%提高到83.9%,瘤周血流由54.7%提高到90.6%.增强效果:0级,17个;Ⅰ级,76个;Ⅱ级,13个.瘤体彩色血流信号呈点状、条状、小片状及蛛网状等多种形态.12个瘤体(11.3%)血供较周围肝组织丰富,另94个瘤体(88.7%)血供不如周围肝组织丰富.动态观察,瘤体晚于周围肝组织1~2s显影,但早15~35s消退.结论:经静脉声学造影能提高转移性肝癌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获得更为丰富血流信息,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吴凤林;李颖嘉;刘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膝关节的关节囊和局部增厚的韧带是维护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而在这些结构中主要靠的是前、后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外伤或运动不当均可造成韧带的损伤,而MRI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比以往的物理检查、关节造影、CT和关节镜等在韧带损伤的定位、定性诊断上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48例MRI检查结果,旨在进一步提高MRI对韧带损伤特点及诊断价值的认识.

    作者:杨贵昌;李文进;李克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螺旋CT下肢深静脉间接血管成像合理延迟时间的选择

    目的:探讨螺旋CT下肢深静脉间接血管成像合理的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51例无心脏及下肢血管病变者,以3ml/s注射速率从周围静脉注入100ml Omnipaque300,在行增强扫描或血管成像后于大转子水平行同层动态扫描,每隔30秒扫描1次,连续扫描10次.测量每一层面股动脉和股静脉的强化CT值,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股静脉的强化峰值为54~83Hu,平均67.7Hu;92%(46/51)股静脉的强化峰值大于60Hu.股静脉强化达峰值时间差异较大,为126~263秒,平均178.6秒.在180秒时间段股静脉平均强化CT值为63.1Hu,88%(45/51)股静脉的强化CT值超过其峰值的90%;在150秒及210秒时间段股静脉平均强化CT值分别为58.3Hu和59.4Hu,92%(47/51)和96%(49/51)股静脉的强化CT值超过其峰值的80%.结论:①150~210秒以峰值180秒为中心1分钟的时间段为ISCTV检查的适当扫描时间;②在扫描范围较长,1分钟的扫描时间无法完成ISCTV扫描时,扫描时间以向后延伸为宜.

    作者:周良平;郭青;徐香玖;黄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色超声和声学密度技术评价不同时期深静脉血栓的特点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系统和声学密度技术(AD)评价和测定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的特点和IBS值(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为临床提供客观、定量的诊断指标.方法:根据病程和彩色超声多普勒表现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38条)、亚急性(32条)和慢性期(33条)病例进行IBS值测定并与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栓IBS值20.33+5.65dB,亚急性期血栓IBS值23.97±8.65dB,慢性期血栓IBS值36.71+9.78dB;急性期血栓与慢性期血栓的IBS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亚急性期血栓IBS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期血栓与慢性期血栓的IBS值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AD技术能无创性定量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组织特征.

    作者:唐力;富维强;王晓光;任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血管瘤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各法的比较与评价

    成人肝血管瘤常见的是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CHL),病程缓慢,多无症状;伴有行临床症状或并发症(如压迫、破裂出血和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巨大CHL(直径≥5cm),则需行手术切除或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有关CHL的TAE治疗,国外文献报道较少[1-2];但是,国内近些年来的报道却渐增多,且采用的栓塞剂/硬化剂种类、方法、不良反应、并发症和疗效等亦有不同[3-17].作者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目前采用的治疗CHL的各种TAE方法作了比较和初步评价,希望有助于临床应用和选择.

    作者:欧阳墉;欧阳雪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对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及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腹部闭合性损伤及内出血为外科创伤急症之一,超声能及时、快捷地做出诊断.我院共收冶6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及内出血的病例,其中61例经手术证实,6例保守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娟;张潭;何彩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与左室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本文对8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超)检查显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进行分类,并且与其左室心功能异常的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二者的关系.

    作者:孙志丹;刘学英;高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膜间皮肉瘤酷似肋骨肉瘤1例

    病例男,52岁.右胸部外伤后疼痛3年余.胸部X线拍片示右第7肋骨有肿块影,随即作CT检查.CT示右侧第7肋骨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影,CT值20~60Hu(图1).手术所见:右第7肋骨已破坏,被软组织肿块代替,长约12cm,宽约3cm,肿瘤组织呈鱼肉样.病理诊断:胸膜间皮肉瘤(图2).

    作者:许有生;沈纪林;张伟强;吴金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长期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共治疗83例症状性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6个月及1年、2年、3年和4年随访复查,了解月经增多等症状的改善,按随访期观察肌瘤的缩小.结果:冶疗后月经增多完全或明显改善的病人,3个月复查时占83.1%,6个月92.6%,1年93.9%,2年95.2%,3年和4年100.0%.对疼痛和压迫症状的有效率:3个月88.5%,6个月95.2%,1年100.0%.肌瘤平均缩小率:3个月31.2%,6个月46.1%,1年56.4%,2年61.3%,3年65.7%,4年70.6%.结论: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长期疗效好,肌瘤呈进行性缩小.

    作者:曹满瑞;黄国鑫;孔健;彭芳;郑雪芬;李圣峰;赵乐勇;窦永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部MRI中肝脏图像的自动提取与肝硬化的自动识别

    本文应用小波变换与LOG边缘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腹部MRI中肝脏图像进行图像压缩与边缘提取,然后根进行图像分割与分类特征值的提取,并结合医师确定的图像区域进行图像分割效果的评价.后利用判别分析法根据分类特征值进行是否患有肝硬化的图像识别.应用方法对日本国歧阜大学附属医院随机抽取的30枚腹部MRI图像进行处理,以10%的误判率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姜慧研;藤田広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