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毫米波对肿瘤患者离体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等的影响及相关性

李雪平;钱兴皋;陈景藻;杨红;郭峰

关键词:毫米波, 肿瘤患者, 离体, 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 红细胞免疫功能, 系统系统, 功能发生, 发生发展, 相关性, 低功率, 血液, 实验, 环境
摘要:红细胞免疫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肿瘤患者红细胞均低下[1]。研究发现,在低功率毫米波环境中,人的血液、免疫系统系统功能发生改变。本实验旨在探讨毫米波对肿瘤患者离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与SOD、LPO的相关性。
中华理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磁场对口服含铁药物后体内铁含量的影响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特别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铁元素的增多或减少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或代谢等生理功能,还会引起很多疾病[1]。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含铁药物摄入的方法治疗多种因缺铁引起的疾病。我们应用体外磁疗的物理方法对服用含铁药物的大鼠进行辅助治疗,研究体外磁场对含铁药物吸收的影响。

    作者:梁路光;赵大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高压氧(HBO)对脑外伤有一定治疗作用,能降低病死率[1]。我院自1995至1998年应用HBO对3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研究。

    作者:高广文;尹中民;吴海云;孙洪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短波并旋磁治疗头皮血肿104例

    头皮血肿患者104例,男68例,女36例;年龄≤1岁12例,~40岁67例,>40岁25例;病程<1个月98例,>1个月6例,血肿已有不同程度的机化表现;车祸撞伤82例,拳击伤3例,摔伤7例,婴儿产伤血肿8例,颅脑术后积血积液4例;前额部48例,右顶部21例,左顶部27例,枕部8例;头皮血肿面积2.5 cm×3.0 cm~8.0 cm×10.4 cm。分为2组。

    作者:陈端香;李满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并烧伤一例

    患者女,28岁。1998年7月23日因烧饭时液化气泄漏,造成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倒,被仍在燃烧的炉火烧伤右大腿皮肤5 h后急诊入院。

    作者:吴美莲;梁岚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内高温治疗肿瘤的回顾

    70年代初国外兴起高温治疗恶性肿瘤,70年代末我国才开展此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80年代初我国射频透热综合治疗膀胱癌、微波透热综合治疗食管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已有数百家医院开展了肿瘤热疗,高热综合治疗膀胱癌、食管癌、肺癌、大肠癌、肝转移癌、乳腺癌、骨肿瘤、头颈部肿瘤等,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开展了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彼得;彭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上尿路结石100例

    激光穴位照射组(简称激光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7~72岁,平均(43.0±12.8)岁。均有上尿路结石典型症状和体征,经B超检查及泌尿外科确诊的门诊患者。其中,肾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65例(上段14例,中段9例,下段42例),多部位(肾+输尿管)结石13例;单枚结石71例,2枚结石13例,≥3枚结石16例;结石直径≤0.5 cm25例,0.6~1.0 cm 58例,≥1.1 cm17例;病程1 d~16年,平均(16.7±43.4)个月。采用上海产HNZSQ-2型氦氖激光器,耦合光纤输出功率18 mW,光斑直径0.2 cm,功率密度573 mW/cm2,直接照射患侧京门和双侧三阴交穴各10 min。

    作者:卞学平;张志宏;王利君;邹俊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愈病毒感染引起白细胞减少一例

    患者女,32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乏力1年,加重1个月就诊。检查:体温36℃,脉搏58次,呼吸18次,血压13.8/8.0 kPa,白细胞2.8×109/L,中等白细胞比率(W-MCR)0.040,大型白细胞比率(W-LCR)0.379,中等白细胞计数(W-MCC)0.2×109/L,大型白细胞计数(W-LCC)1.1×109/L。

    作者:姜山;钟云玫;陈淑云;陈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瘀胆型肝炎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瘀胆型肝炎60例均为我院1993年8月至1998年7月住院患者,男42例,平均42.6岁;女18例,平均46.2岁;急性24例,慢性36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为常规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两组均无治疗禁忌证,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常规治疗主要是茵栀黄、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不使用丹参、血管活性药物,疗程6周左右。

    作者:谭友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

    3岁以下婴幼儿肺炎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1~6个月14例,~1岁28例,~2岁25例,~3岁19例;支气管肺炎70例,喘憋性肺炎26例,均无合并症,病程平均(2.36±0.71)d。将患儿分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病程均无差异。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鞍山产晶体管超声雾化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给药。

    作者:朱萍;刘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热凝治疗宫颈息肉88例

    宫颈息肉患者88例,年龄28~52岁,均为已婚妇女;宫颈息肉单发56例,多发32例;息肉大小为0.6 cm×0.8 cm~5 cm×3 cm,呈舌状。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息肉。排除淋菌、滴虫、霉菌感染,月经干净3~7 d治疗。

    作者:齐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愈中毒性巨大结肠一例

    患者女,39岁。因反复脓血便5年,加重4 d入院。患者体温38~39℃,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10次/d,血沉62 mm/1h,结肠镜检查、病理证实为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后每天给予静脉滴注氟美松10 mg,环丙沙星0.4 g,仍有腹痛及脓血便,入院第5天体温升至39.6℃,精神差,心率130次,腹部膨隆,全腹轻压痛,肠鸣音减弱。

    作者:谢佳平;谢宏文;付博;刘怀琴;张秋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112例分为2组,对照组56例采用糖尿病饮食、降血糖、能量合剂、促代谢药物等治疗,HBO 组56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采用多人高压氧舱,在舱内停留100min,压力0.25 MPa,戴面罩吸入纯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4~6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NCV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HBO组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显著加快(P<0.01);对照组仅正中神经MNCV显著加快(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O治疗后无周围神经症状者NCV均显著加快(P<0.01或0.05);有周围神经症状者仅正中神经MNCV和SNCV、腓总神经、尺神经MNCV显著加快(P<0.01或0.05)。结论 HBO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NCV,治疗越早,改善越显著。

    作者:赵景礼;丁素菊;崔毅;喻莉;周翠玲;赵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A组加用ILIB治疗10次。两组分别在病后3 d内、14 d 测定血清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另选2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后3 d内,A、B两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B组间血清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后14 d,A、B两组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01);但A组变化比B组更明显(P<0.05)。结论ILIB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郑华;邢永前;王义刚;赵斌;黄迪南;陈小江;梁学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短波并药物综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可持续数月,极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临床多采用泼尼松类药物治疗,有些患者在减量和停药时易复发。为此,我们对临床确诊的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超短波并泼尼松类药物综合治疗,以观察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探讨超短波治疗过程中的甲状腺激素变化,为选择超短波治疗时机、缩短病程、促进痊愈和防止复发提供了依据。

    作者:冯志徐;戴学之;吕艳华;张奇亮;王凤玲;刘世娟;李凤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温治癌与细胞凋亡

    随着微波和超声加温技术的发展,高温治癌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项常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癌机制纷繁复杂[1]。既往针对其治癌机制的研究普遍认为,高温产生的热作用杀伤细胞的靶器官是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细胞不可逆性损害而死亡[2,3]。

    作者:许川山;余茜;吴士明;唐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资料和方法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均经CT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高压氧(HBO)综合治疗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60~81岁;有高血压病史18例,糖尿病史10例,中风病史7例;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轻型损害(0~15分)4例,中型(16~30分)23例,重型(31~45分)3例。

    作者:高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5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男38例,女12例,年龄48~82岁,平均(66.2±7.6)岁;病程1~22年,平均(6.6±1.2)年;急性心肌梗死(AMI)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7例;心功能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Ⅳ级4例。试验前1周停用影响ET(硝苯吡啶、开搏通)和PGI2(消炎痛、硫酸镁)的药物。

    作者:林玲;蹇在金;贺卒英;田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的研究

    目的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脑灌注显像研究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脑梗死患者中1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ILIB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SPECT检查,自身对照。用脑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另外18例观察ILIB即时效应。结果 18例脑梗死患者ILIB治疗30 min SPECT显示脑缺血病灶区域局部和全脑rCBF均有改善,17例脑梗死患者ILIB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都有明显改善,以病侧rCBF和脑细胞功能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病灶的rCBF和脑功能活动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724 9,P<0.000 1);病灶镜像健侧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1.304 3,P>0.05),病灶的BFCR%明显高于镜像健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912 7,P<0.000 1)。结论 ILIB能改善脑梗死患者局部病灶脑血流量和激活脑细胞功能,为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肖学长;贾少微;郑溪园;褚晓凡;周次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远红外线照射臀部引起皮下出血一例

    患者女,30岁。16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经系统治疗后病情时轻时重,自1995年6月起头晕、乏力加重,伴高热、咳嗽。检查:中度贫血貌,皮肤紫瘢,外周血系减少,可见纤维细胞,有出血倾向。

    作者:丁艳;唐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酒渣鼻23例

    资料和方法 酒渣鼻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6~63岁,平均40岁;病程1~30年,平均7年;Ⅰ期(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期)12例,Ⅱ期(丘疹期)7例,Ⅲ期(肥大期)4例。患者均经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例经CO2激光凝固划痕法治疗未愈。

    作者:吕蓉;潘福琼;赖龙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