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孟西旦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影响的Meta分析

李维;夏中元;孟庆涛;陈榕;冷燕;刘慧敏

关键词:心脏手术, 左西孟旦, 心指数, Meta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左孟西旦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17年1月发表的左西孟旦用于心脏手术的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3软件.结果:纳入7个研究共计5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西孟旦组(L组)术前心指数与安慰剂组(P组)无统计学差异[MD=0.00,95 %CI(-0.09,0.09)],术后0h及入ICU后2,6,12,24 h心指数显著高于安慰剂组[MD、(95%CI)分别为0.52(0.25,0.79)、0.30(0.12,0.48),0.44(0.32,0.57),0.77 (0.49,1.05),0.61(0.24,0.99)].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左孟西旦有助于提高心指数,改善泵血功能,但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多为观察性研究,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围生期管理对促进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的围生期管理及宣教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O)接受程度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13-2016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422例,筛选并随机分配至管理组及对照组,管理组自孕早期即给予反复TOLAC宣教、B超监测疤痕厚度、严格体重管理等,对符合适应证并愿意TOLAC者在严密监护下一对一陪产、充分阴道试产,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试产接受度及成功率.结果:105例符合TOLAC条件的管理组产妇中,剖宫产术后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 18例(17.1%),TOLAC 87例(82.9%),其中剖宫产后顺产阴道分娩(VBAC)成功64例(73.6%);90例有TOLAC适应证的对照组产妇中,ERCS 73例(81.1%),TOLAC产妇仅17例(18.9%),其中VBAC成功6例(35.3%).管理组的TOLAC率及VBAC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而择期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因社会因素TOLAC过程中转剖宫产者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TOLAC孕妇中,均无完全性子宫破裂,无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结论:从孕早期即开始初筛TOLAC适合人选,给予系统围生期管理、TOLAC宣教,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加强产前评估及产时监测,有助于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接受度及成功率,增强TOLAC开展的安全性.

    作者:聂世书;陈慧君;张元珍;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通过影响HMGB1分布及表达减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心肌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4组:正常组(H9C2)、缺氧组(Hypoxia+H9C2)、CORM-2组(CORM-2+Hypoxia+ H9C2)和iCORM-2组(iCORM-2+ Hypoxia+ H9C2).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HMGB1核浆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内HMGB1表达和总HMGB1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结果:缺氧组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增高(9.5% vs 27.4%,P<0.05),胞浆HMGB1迁移增加,细胞总HMGB1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0.05).CORM-2组与缺氧组相比,细胞的活性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至14.1%,胞浆HMGB1释放量及总表达量减少,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ICORM-2组与缺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CORM-2通过影响HMGB1分布及表达减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

    作者:黄晓锋;王志维;胡锐;胡小平;徐鹏;李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目的:回顾分析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或者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11月间我院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继发DME患者72例102眼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其中重度非增殖性DR(NPDR) 56眼,增殖早期46眼.按照治疗方法分:A组,单纯光凝组[49眼,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在1月内分次完成];B组,联合治疗组[53眼,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3d后进行激光治疗,1月内完成PRP].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B组)视力提高率为71.7%,显著高于A组(视力提高率44.9%),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改善情况B组优于A组(t=7.94,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能在短期内减轻血管渗漏及黄斑水肿从而提高视力,联合法治疗DME效果更好.

    作者:奚翠萍;范寒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双定标法在乳腺癌化疗患者肝衰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超声双定标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衰减系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乳腺癌(Ⅰ期)术后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化疗3次、化疗6次后分别用超声双定标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每次的肝衰减系数,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AST及ALT),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间参数的差别,并计算衰减系数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衰减系数和肝功能相关指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衰减系数与AST及ALT成正相关(r=0.544,0.597,P<0.05).结论:超声双定标方法可以客观量化肝衰减,对于肝衰减的分度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王晓静;史念曾;王岩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左孟西旦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左孟西旦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17年1月发表的左西孟旦用于心脏手术的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3软件.结果:纳入7个研究共计5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西孟旦组(L组)术前心指数与安慰剂组(P组)无统计学差异[MD=0.00,95 %CI(-0.09,0.09)],术后0h及入ICU后2,6,12,24 h心指数显著高于安慰剂组[MD、(95%CI)分别为0.52(0.25,0.79)、0.30(0.12,0.48),0.44(0.32,0.57),0.77 (0.49,1.05),0.61(0.24,0.99)].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左孟西旦有助于提高心指数,改善泵血功能,但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多为观察性研究,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

    作者:李维;夏中元;孟庆涛;陈榕;冷燕;刘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结果:20例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中,包括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8例),多次滤过手术眼压仍不能控制者(4例),晚期先天性青光眼(3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5例).患者术后眼压完全控制15只眼,部分控制2只眼,眼压失控3只眼.手术成功率为8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张媛;金玮;肖璇;杨安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中小茴香热敷对胃肠吻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中小茴香热敷对胃肠吻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92例胃肠吻合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开放式手术92例,腹腔镜手术100例),每组按术后处理方式分为小茴香热敷组(试验组)和热毛巾热敷组(对照组).记录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腹痛腹胀评分,炎症反应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缩短,腹胀明显减轻,第一次肛门排便时间、腹痛评分、炎症反应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小茴香热敷能促进胃肠吻合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提早恢复,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推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何玉琨;刘权焰;刘志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B超引导下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

    目的:观察A/B超联合定位下Nd:YAG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主诉眼前有黑影飘动的患者177例181只眼纳入治疗组,应用ELLEX公司YAG激光消融机对玻璃体混浊进行激光消融治疗.激光治疗后随访1d、1周、1月、3月,观察患者改善情况,评估患者症状.结果:181只眼中,不同病因所致症状完全消失133只眼(占73.48%),好转48只眼(占26.52%),无效0只眼.其中玻璃体后脱离(PVD)患眼症状完全消失115只眼(占79.86%),好转29只眼(占20.14%).高度近视患眼症状完全消失8只眼(占29.63%),好转19只眼(占70.37%).玻璃体液化变性患眼症状完全消失10只眼(占100%).治疗后随访3月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视力及视野损伤,未出现眼压升高、晶状体损伤,未出现视网膜血管损伤等.结论:A/B超联合定位下Nd∶YAG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可以改善视觉质量,是一个安全、操作简便、可重复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璟;王盼盼;陈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卵泡液中双酚A浓度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目的:初步探讨卵泡液中双酚A(BPA)浓度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相关性.方法:于取卵日收集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的DOR患者和非DOR患者的卵泡液,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测定54例DOR患者及67例非DOR患者卵泡液中BPA浓度及激素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OR组较非DOR组卵泡液中BPA浓度显著升高[(234.048±81.736) ng/Lvs(193.300±67.225) ng/L,P<0.01];DOR组较非DOR组卵泡液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MH)[(555.689±74.224) pg/ml vs(587.178±77.731) pg/ml,P<0.05]及雌二醇(E2)[(209.720±31.556) pg/ml vs(221.845±32.632) pg/ml,P<0.05)水平低;且卵泡液中BPA与AMH及E2水平有弱负相关性(rBPA&AMH=-0.312,P<0.05;rBPA&E2=-0.290,P<0.05).结论:DOR患者卵泡液中BPA浓度显著偏高,卵泡液BPA浓度与卵泡液AMH和E2浓度呈弱负相关性;BPA可能通过调节卵泡液中激素水平来影响卵巢储备功能.

    作者:姚燕如;瞿鑫兰;张铭;周春;李莉;史蕾;覃菊玲;张元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种“非穿孔性阑尾炎”的证实及其特征

    目的:分析南方某中学阑尾炎爆发病例的特征以及爆发的原因.方法:调查阑尾炎爆发的人群和时间分布及暴露因素,复习爆发病例的病历和病理切片.结果: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该校出现阑尾炎病例36名,男女生的发病率分别为1.9%和8.6%(Z=3.67,P<0.01).男女生的生活习惯不同.病例常成簇出现,病例间常有接触史.极少数病例体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所有病例组织学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织学改变的特征为阑尾组织出血、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结论:爆发病例是“非穿孔性阑尾炎”实体,可能由传染因子所致.

    作者:郭一天;叶德强;汪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TPN22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多重性因素导致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目前主要认为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其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 (PTPN2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遗传易感性这一因素,表现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而且在地域、种族中表现出了差异性,本文从PTPN22基因多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人群中的遗传性特点作一总结.

    作者:许庆洪;吴杰;陈志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通过硫酯反应检测脂肪酸代谢中间产物

    目的:研究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并推断其确切结构.方法:利用n-丁胺在牛血清蛋白(BSA)的催化下酯解酰基载体蛋白(ACP)上挂载的脂肪酸中间代谢产物,通过高分辨质谱测定得到的中间代谢产物衍生物的精确分子量,进而获得中间代谢产物的结构信息.结果:建立了一种可以有效截获脂肪酸代谢途径中间代谢物的方法,通过该方法鉴定到了13种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并推断了这些代谢物的结构.结论:首次确定了脂肪酸中间代谢产物以含有不饱和键的为主,部分中间代谢产物的碳链上含有羟基,导致这两类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可能与烯脂酰ACP还原酶和3-羟基脂酰ACP还原酶的活性不足有关.

    作者:黄千殷;曹小迎;张宇琛;刘天罡;徐焱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RhoA/ROCK通路调控前列腺增生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目的:通过研究RhoA/ROCK通路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上皮细胞发生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提示BPH的可能发生机制,为治疗BPH提供新的靶点.方法:TGF-p处理BPH上皮细胞系(BPH-1),检测EMT相关分子和RhoA的mRNA表达.随后用ROCK抑制剂Y-27632和TGF-β共处理BPH-1,检测EMT相关分子和RhoA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GF-β诱导BPH-1细胞发生EMT,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神经型钙黏蛋白(N 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升高,同时BPH-1细胞RhoA的mRNA表达上调.Y-27632能够逆转TGF-β诱导的BPH-1细胞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和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MT在BPH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而RhoA/ROCK通路参与了TGF-β诱导的EMT的调控.

    作者:郭雨鸣;陈平;向涵;肖和;赵珂珂;张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哮喘患者体内血清淀粉样蛋白P与循环纤维细胞含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循环纤维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中循环纤维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SAP浓度,并对哮喘患者上述两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哮喘患者体内循环纤维细胞(CD45+ Col Ⅰ+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SAP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在哮喘患者,两者呈负相关(r=-0.566,P<0.05).结论:哮喘患者体内循环纤维细胞比例上调,而SAP浓度下调,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SAP可能作为哮喘气道重塑的一个生物学标志.

    作者:兰兰;钟金男;陈毅斐;黄革;何光珍;杨炯;高亚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雅培Ruby与UF-1000i在脑脊液细胞计数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雅培Ruby与UF-1000i在脑脊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245例脑脊液标本,分别用雅培Ruby与UF-1000i测定其红细胞(RBC)数目、白细胞(WBC)数目、单个核的白细胞(MN)数目、分叶核的白细胞(PMN)数目,并与手工计数法结果比较.结果:两台仪器所测得的红细胞(RBC)数均和手工计数法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可用于临床;仪器法所测WBC>500×106个/L时,两台仪器的结果均不可信,需要手工法复查;仪器法所测WBC<499×106个/L时,两台仪器的结果准确,且相关性好,均可用于临床.结论:临床上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时,应优先采用雅培Ruby与UF-1000i等仪器法进行测定,结果存疑时需用手工计数法复查.

    作者:刘潘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病毒载体表达小鼠LAL对肝细胞的作用

    目的:为探讨溶酶体酸脂酶(LAL)在代谢性疾病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实验构建小鼠源性LAL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LAL在肝细胞中高表达的作用.方法:根据C57BL/6J小鼠肝脏cDNA文库设计对应引物,定点诱变PCR扩增得到两端含Pac I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经酶切连接至pWPI-GFP慢病毒载体后筛选并测序鉴定.重组载体经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至小鼠Hepa 1-6肝癌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反映转染效率,利用30 μg/ml氧化的LDL(ox-LDL)孵育细胞8h作为氧化应激条件,实时定量PCR (qPCR)检测目的基因LA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所构建的pWPI-LAL慢病毒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瞬时转染Hepa 1-6细胞有效升高LAL的mRNA表达水平;与基础及氧化刺激下的对照组相比,LAL表达均显著降低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6的mRNA水平(P<0.01).结论:成功构建的pWPI-LAL慢病毒载体可在肝细胞内有效表达,并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李皓;李菲菲;李文婧;曹佳;喻红;吴东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整形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患者合适的整形外科手术,总结美容修复体会及预后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美容修复情况进行回顾.结果:80例患者基底细胞癌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外观美容,预后良好.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选择与病灶部位、大小等相匹配的整形外科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及预后.

    作者:袁玉明;余墨声;王荣;彭梦龙;冯先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人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且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为AMI组,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共纳入患者122例,其中男性88人,女性34人.AMI组77人,UA组患者45人.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包括:HbA1c、血糖、LDL-C、HDL-C、TG、LPA、CREA、UA、hsCRP、BNP、CKMB、cTNI、D-Dimer.心功能检测指标为EF(%).甲状腺功能指标:TT3,TT4,FT3,FT4,TSH.依据患者血清FT3水平四分位数二次分组,比较组间血小板相关检测结果:PLT、MPV、PDW、P-LCR,hsCRP、D-Dimer的差异情况.分析FT3与MPV的相关性.结果:UA组和AMI组之间,hsCRP、BNP、CKMB、CTNI、D-Dimer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FT3、FT4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TSH、TT3、TT4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以FT3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中,越低的FT3,会有越高的MPV,hsCRP和D-Dimer.结论:AMI组伴有明显的FT3,TT3的降低,且AMI组FT3与TT3有良好的相关性,越低的FT3会有越高的MPV,hsCRP和D-Dimer.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低的FT3可以预测患者的临床风险的增加.

    作者:梁琦;雷新军;薛小临;李红兵;范力宏;黄欣;袁祖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应用实时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有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经验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获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证书的医学生和仅简单学习过心肺复苏知识的旁观者各25人,先背对心肺复苏反馈装置显示屏按照2015年指南要求实施2 min的无反馈胸外按压,在休息6h后再面对反馈装置的显示屏进行2 min的有反馈胸外按压,记录受试者胸外按压质量.结果:3组受试者有无反馈装置的胸外按压质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结果分别为(53.7±25.2)% vs(18.3±23.2)%,(53.5±32.5)% vs(25.6±31.5)%,(33.9±30.8)% vs(6.9±15.8)%;旁观者无反馈的胸外按压质量明显低于医护人员和医学生(P<0.01),但使用反馈装置之后3组受试者按压质量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使用实时反馈装置可以显著改善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胸外按压质量的差异.

    作者:王黄磊;熊丹;王静;李顺青;刘瑞宁;赵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丘脑底核深部脑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帕金森(PD)患者丘脑底核深部脑电刺激术(STN-DBS)后神经心理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共纳入2014年12月到2016年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断的42例PD患者,分为手术组(接受STN-DBS,同时服用抗PD药物)和对照组(仅服用抗PD药物).在基线期和6月随访期,服用抗PD药物和电刺激的状态下,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并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艾森布鲁克认知检测-修订版、Hoehn-Yahr分期、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精神、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症状、药物并发症、定向力和注意力、记忆、语言流畅性、语言、视空间、疾病分期、焦虑和抑郁进行评测.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基线和随访期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资料.结果:手术组PD患者术后总体认知功能未见明显变化,语言流畅性显著下降(P=0.022).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PD患者运动能力(P=0.000)、日常生活能力(P=0.047)、抑郁(P=0.009)和焦虑(P=0.003)症状显著改善,服用抗帕金森药物减少(P=0.000).结论:STN-DBS对PD患者认知功能总体安全,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焦虑和运动等症状.本前瞻性研究可为中晚期PD患者接受STN-DBS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袆;梁津瑜;杜雪蓓;燕灏敏;肖劲松;张捷;章军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