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误诊为右上纵隔肿瘤的胸腔内脊膜膨出症1例及相关病例回顾

周霞;杨智峰;樊艳青

关键词:胸腔内脊膜膨出症, 纵隔肿瘤, 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摘要:胸腔内脊膜膨出症(intrathoracic meningocele)是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早期无症状,多在40~50岁出现症状才就诊,影像学上易与纵隔肿瘤相混淆,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往往被误诊.现介绍1例误诊为右上纵隔肿瘤的胸腔内脊膜膨出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难治性髋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对策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各种难治性髋关节病变病例,探讨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该病种中的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难治性髋关节病变患者63例(71髋),包括髋关节骨性融合38例(感染并伴有窦道形成12例,髋臼严重创伤18例,强直性脊柱炎造成关节强直8例),髋关节病变伴股骨骨折19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6例.使用Harris 评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中2例失去随访,1例死于心脏猝死,随访9个月~3年,平均随访2.6年,常规拍X线复查.术前双下肢不等长少差1 cm,多10 cm,平均4 cm;术后下肢不等长多差4.5 cm,多数病例完全纠正,术后平均差1 cm.手术后假体脱位1例,股骨劈裂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坐骨神经等损伤,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基本消除,活动步态基本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难治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正常解剖结构破坏很大,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理结构难度较大,术中股骨头取出困难,所以术前准备要充分,以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前要准备多种备用手术方案,术中操作要小心仔细,及时发现及避免各种可能意外.

    作者:高杰;王子玉;罗震;黄振峰;王建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分子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目的 分析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血清学检测为RhD阴性的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对RHD特异性外显子7及内含子4,启动子及外显子10进行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筛查RHD基因特异性外显子3、4、5、6、7、9及RHD1227A,即DEL.结果 在94例RhD阴性标本中,66.0%(62/94)为RHD基因完全缺失,23.4%(22/94)含完整的RHD基因,其中21例为RHD1227A,占22.3%(21/94),10.6%(10/94)为RHD基因部分缺失.结论 RHD基因缺失为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DEL为次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者:戈勇;涂同涛;柯秋高;邓曦;柯卫泽;栾玲峰;魏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人膝关节数字化骨形态学研究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膝关节股骨和胫骨形态学数据,分析国人膝关节的解剖形态,为制作适合国人的膝关节假体提供依据.方法 对正常膝关节进行CT扫描,应用Mimics10.01进行膝关节三维重建,定位、模拟截骨,测量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各参数,结果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得出各参数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分析截骨深度对胫骨平台尺寸以及性别、侧别对股骨髁、胫骨平台参数的影响.建立了膝关节数字模型数据库,股骨髁内外径为(77.93±5.99)mm,股骨髁内外侧前后径与内外径比值分别为(0.73±0.04)和(0.78±0.03),胫骨横径为(71.99±5.96)mm,胫骨前后径与横径比值为(0.66±0.03);股骨髁、胫骨平台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男女膝大部分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CT影像的膝关节数字化三维重建,可精确截骨、测量,探索了国人膝关节相关参数的相互关系,为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了形态学数据.

    作者:李建军;冯天天;易传云;杨述华;石浩军;许伟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KLF4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Kruppel样因子4(KLF4)是一种在肠道和上皮组织中广泛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对组织生长、分化和正常稳态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根据靶基因的不同,KLF4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或抑制转录,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既可作为促进因子也可作为抑制因子,本文就KLF4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高兴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塞来昔布增强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与侵袭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5Fu)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塞来昔布(Celecoxib)联合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与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不同浓度(40、10、1 μmol/L)的5Fu单药及联合塞来昔布(50 μmol/L)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SW480,采用MTT法测定5Fu及其与塞来昔布联合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 5Fu与塞来昔布联合可提高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各自单药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小剂量5Fu(1 μmol/L)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P<0.01),联合用药减弱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比单药组有更显著的Bcl-2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增强.结论 塞来昔布与5Fu联合可增强5Fu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抑制能力,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和促进Bax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内Bcl-2和Bax的比例变化有关.

    作者:张庆;龙跃平;杜寒松;孙振海;田少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JNK、P38-MAPK、IκB-α在异基因CD4+T细胞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与TF的关系

    目的 检测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IκB-α)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异基因及同基因CD4+ T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混合培养时在HUVECs中的表达,分析JNK、P38-MAPK、IκB-α与TF的相关性,探讨TF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血管内皮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分离培养HUVECs,用人T细胞亚群阴性分离柱试剂盒,从健康志愿者周围血中分离出CD4+ T细胞作为异基因实验组,以同基因CD4+T细胞为对照组,用γ干扰素预处理HUVECs后与CD4+T细胞混合培养,分别在培养前及培养后不同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中TF抗原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TF-mRNA基因的转录状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38-MAPK、IκB-α的蛋白含量.结果 异基因组TF及磷酸化JNK、P38-MAPK、IκB-α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F与磷酸化JNK、P38-MAPK表达呈正相关,而与磷酸化IκB-α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TF可能通过JNK、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aGVHD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与损伤.

    作者:韩红;黎纬明;邹萍;樊晓武;黄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消瘀止血片对月经过多患者血小板膜GPⅠbα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消瘀止血片对月经过多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 bα(GP Ⅰ bα)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排除妇科原因引起的月经过多的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消瘀止血片每次口服5片,每日3次;氨甲环酸片每次口服1 g,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所有患者用月经失血图统计月经量.另外40名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用流式细胞学检测血小板膜上GP Ⅰ bα量,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小板大聚集率(MAR).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消瘀止血片和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月经量(均P<0.01),消瘀止血片组优于氨甲环酸组(P=0.032).两组患者GP Ⅰ bα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MAR低于正常组(均P<0.01).消瘀止血片组治疗后GP Ⅰ bα明显上升(P=0.001),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368);MA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47),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320).氨甲环酸片组治疗后GPⅠbα无明显增高(P=0.283),MAR较治疗前增加(P=0.030),但与正常组仍有明显差异(P=0.032).治疗后两组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48),消瘀止血片组优于氨甲环酸组(P=0.042).结论 月经过多患者的血小板膜GP Ⅰ bα下降,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消瘀止血片治疗GP Ⅰ bα下调的月经过多患者有效,而且能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凌家艳;沈霖;刘庆;薛莎;朱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GCG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不同的人鳞癌细胞株增殖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观察了EGCG对人口腔上皮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 体外培养人CAL-27、SCC-25、KB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EGC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敏感细胞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CG对CAL-27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Protein Pathway Array技术检测EGCG对CAL-27细胞株蛋白表达的影响.KB细胞接种裸鼠建立人口腔上皮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EGCG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测量移植瘤体积及质量,计算裸鼠肿瘤抑制率.结果 EGCG对多种类型的人口腔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的细胞系对EGCG的敏感性不同,EGCG对CAL-27的抑制作用强.流式细胞术显示EGCG对CAL-27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是引起S期和G2/M期阻滞,G0/G1期细胞减少.应用Protein Pathway Array技术共分析了107种蛋白,应用EGCG处理CAL-27细胞后共有15种蛋白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 EGCG能够抑制多种类型人口腔鳞癌细胞株的增殖,敏感细胞株为CAL-27.EGCG主要影响CAL-27细胞的EGFR和Notch信号传导通路,并通过以上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导致细胞周期S期和G2/M期阻滞.动物实验表明EGCG能明显抑制人类口腔上皮癌移植瘤的增长.

    作者:刘晓亮;袁长吉;庄平;韩薇;赵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Axl、NF-κ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Axl(Aexekleto)、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特点,并探讨其在皮肤SCC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及40例皮肤SCC中Axl、NF-κB(P65)的表达.结果 Axl在皮肤S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7.5%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NF-κB(P65)在皮肤S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和1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P<0.05).Axl及NF-κB(P65)在皮肤SCC中的表达等级相关系数rs=0.224,P=0.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xl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在皮肤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慎秋;谢春丽;蒋思;曾芬;梁宁;赵红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误诊为右上纵隔肿瘤的胸腔内脊膜膨出症1例及相关病例回顾

    胸腔内脊膜膨出症(intrathoracic meningocele)是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早期无症状,多在40~50岁出现症状才就诊,影像学上易与纵隔肿瘤相混淆,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往往被误诊.现介绍1例误诊为右上纵隔肿瘤的胸腔内脊膜膨出症.

    作者:周霞;杨智峰;樊艳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Axl-siRNA核转染对髓源性DC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将Axl(Anexelekto)-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序列核转染于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前体细胞中,观察转染效率、细胞生长及分化情况.方法 构建Axl-siRNA序列,用核转染法将此序列转染于小鼠骨髓原代细胞并诱导向DC分化;根据是否转染Axl-siRNA,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Axl-siRNA核转染组;转染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水平以评估转染效率;通过锥虫蓝染色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转染后第8天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面标志CD11c+.结果 转染后1~3 d荧光表达率分别为(70.5±6.3)%、(72.6±7.3)%、(68.8±6.5)%,而后荧光逐渐减弱并淬灭;核转染后细胞的死亡率为(21.2±5.4)%;空白对照组细胞在培养的前3d内的生长曲线呈对数增长,第4至6天,细胞数稳定在(2.38~2.47)×106/孔,培养后第7、8天细胞数略有下降,为(2.23~2.31)×106/孔;Axl-siRNA核转染组细胞生长曲线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每阶段的细胞计数略有减少;细胞培养8 d后,空白对照组和Axl-siRNA核转染组CD11c+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0.28±6.13)%和(67.53±7.45)%.结论 Axl-siRNA核转染法对髓源性DC前体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不影响DC的生长和分化;Axl-siRNA核转染法是研究DC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李幸;王浩;戴晓敏;马俊磊;汪晶;姜汉英;宫念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及时钟基因表达节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时钟基因及其蛋白产物表达节律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5/6肾大部切除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BM组).大鼠在恒温(22±2)℃,12 h-12 h明暗交替的环境中饲养12周.早7AM开灯,记为ZT0时,依次类推,晚7PM时关灯,记为ZT12时.12周时分别自ZT0时起每4小时各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留取血及肾组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AngⅡ节律,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时钟基因(per2、bmal1及dbp)及其蛋白(PER2、BMAL1及DBP)的表达水平及节律.结果 ①肾及血浆AngⅡ节律不同;BM组血浆及肾AngⅡ水平下降,肾AngⅡ峰值时间延后6~8 h,振幅减弱.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bmal1 mRNA谷峰值点相同,模型组per2 mRNA峰值时间提前4 h;BM组bmal1 mRNA峰值时间后移4 h,dbp及per2 mRNA 近日节律消失.③肾时钟蛋白模型组BMAL1及DBP振幅增强,PER2及BMAL1峰值均提前4 h;BM组BMAL1及DBP的节律及振幅与假手术组相似.④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肾AngⅡ与肾时钟基因bmal1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苯那普利改变5/6肾切除鼠肾AngⅡ水平及节律,也改变其肾时钟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节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肾近日节律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苯那普利延缓慢性肾病(CKD)进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小妹;陈文莉;袁静萍;杨月红;王银;胡晓松;曾星若;方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获得性呼吸道消化道瘘的诊疗探讨

    目的 探讨获得性呼吸道消化道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获得性呼吸道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为恶性瘘,2例为良性瘘,其中支气管胸胃瘘5例,气管食管瘘3例,气管胸胃瘘和食管肺实质瘘各1例.7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6例采用带蒂软组织瓣修补,1例死亡,另外1例直接行瘘口修补;1例采用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死亡;1例采用气管和食管双支架植入治疗;1例采用保守治疗,经十二指肠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8例患者顺利出院并定期随访.结论 带蒂软组织瓣修补是外科治疗获得性呼吸道消化道瘘的首选方法,同时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带膜支架植入治疗.

    作者:陈文树;张霓;潘小杰;付向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先心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Stata 统计软件对2002~2012年间国内外发表的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评估发表偏倚和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有27篇文献纳入,其中病例组24 949人,对照组79 828人.孕期10个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精神刺激2.977(2.338,3.789)、有害物质暴露1.891(1.254,2.851)、吸烟1.065(1.015,1.117)、饮酒0.960(0.833,1.107)、感冒或发热2.072(1.616,2.656)、用药1.797(1.342,2.405)、糖尿病1.376(1.196,1.583)、孕前肥胖1.197(1.104,1.298)、高龄1.118(1.066,1.174)和不良生育史2.222(1.630,3.028).结论 先心病的发生可能与孕期不良因素暴露、患病、用药、孕母年龄、孕前肥胖和不良生育史有关,应加强孕期保健,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

    作者:谢胜男;李能;王建敏;郑小璇;杨昌友;纪昌文;杨森焙;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各30例;DEX组恒速输注DEX 0.5 μg/(kg·h),对照组恒速输注等量0.9%氯化钠.其余麻醉用药两组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停机即刻(T2)、停机后4 h(T3)和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血各4 mL,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T4时血清NO及SOD活性均下降,血清MDA、cTn-T及CK-MB升高(P<0.05);两组之间比较,T2~T4时DEX组患者血清MDA、cTn-T和CK-MB低于对照组,SOD及N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外循环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作者:秦智刚;艾玲;罗爱林;田玉科;徐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的过程

    目的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向间充质转分化的模型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以HUVECs为研究对象,分组如下: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模型组、TGF-β1+DMSO组以及TGF-β1+抑制剂干预组.TGF-β1模型组应用5 ng/mL TGF-β1刺激HUVECs 72 h;TGF-β1+DMSO组应用5 ng/mL TGF-β1及1 μL/mL DMSO刺激HUVECs 72 h;TGF-β1+抑制剂干预组分别应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5 mmol/L)或ERK抑制剂U0126(10 mmol/L)或JNK抑制剂SP600125(5 mmol/L)干预TGF-β1诱导的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和α-肌动蛋白(α-SMA)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cadher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5 ng/mL)刺激HUVECs 72 h后,内皮细胞形态由卵圆形铺路石状向梭形转变,与0 h相比,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维持HUVECs内皮细胞表型以及VE-cadherin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抑制α-SMA蛋白表达,与TGF-β1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p38 MAPK和JNK通路,与TGF-β1模型组相比,HUVECs表型、V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GF-β1可诱导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应用U0126抑制ERK1/2信号途径可抑制内皮细胞转分化的进展,提示ERK1/2的活化可能是该过程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刘萍;邓元俊;裴广畅;许楚瓯;常晓燕;曾锐;姚颖;徐钢;韩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肿瘤包膜的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分析

    目的 阐明无肿瘤包膜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肿瘤包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肝癌切除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分析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间手术切除的210例肝癌,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无包膜与有包膜的肝癌临床病理特点,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无瘤生存及总生存,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单因素分析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的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无包膜肝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肿瘤包膜的肝癌在性别、年龄、肝硬化、Child分级、HBsAg、甲胎蛋白、门静脉高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血小板计数上与有包膜的肝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无肿瘤包膜肝癌总胆红素值显著高于有包膜的肝癌(P=0.005).无肿瘤包膜肝癌血管侵犯、中低分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有包膜肝癌;无肿瘤包膜肝癌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6%、34.2%及30.8%,显著低于有包膜组的91.0%、78.0%及64.9%(均P<0.001),无肿瘤包膜肝癌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53.6%及44.2%,显著低于有包膜组的97.3%、88.9%及77.3%(均P<0.001).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子为中低分化程度(HR,3.181;95%CI,1.428~7.082,P=0.003)、血管侵犯(HR,4.164;95%CI,2.063~8.405,P<0.001);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子为Child B级(HR,3.92;95%CI,1.176~13.066,P=0.026)、中低分化程度(HR,14.875;95%CI,2.039~108.496,P<0.001)、血管侵犯(HR,7.112;95%CI,3.60~14.05,P<0.001).结论 无肿瘤包膜肝癌比有包膜的肝癌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分化程度更低,术后复发率更高,总生存率更差.

    作者:刘杨安;刘富瑶;张二雷;纪桂宝;侯平;梁宾勇;黄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富半胱氨酸61表达与哮喘气道炎症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富半胱氨酸61(cysteine-rich 61 protein,cyr61)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与哮喘气道炎症间的关系.方法 24只雌性BALA/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孟鲁司特钠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哮喘组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作哮喘小鼠模型.地塞米松干预组在制作哮喘模型同时,于每次激发后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干预.孟鲁司特干预组在制作哮喘模型同时,于每次激发后通过灌胃给予孟鲁司特干预.通过瑞氏-吉姆萨染色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支气管上皮组织中cyr61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IL-17A含量.结果 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中cyr6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5),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中cyr61蛋白表达与孟鲁司特钠干预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yr61蛋白表达与BALF中有核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IL-4以及IL-17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cyr61蛋白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异常表达可能与气道炎症有关.

    作者:曹勇;陈辉龙;方慧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评价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行CDFI检查,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椎动脉起始段、椎间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及起始段管径变化.统计术后6个月狭窄再发生率.评价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结果 椎动脉起始段PSV和EDV由术前的(302.2±104.6) cm/s和(82.3±43.2) cm/s降为(98.0±34.3)cm/s和(24.5±12.4)cm/s(P<0.01);椎动脉椎间段PSV和EDV由术前的(40.2±15.2)cm/s和(17.6±8.5)]cm/s升为(56.5±18.2)cm/s和(20.3±9.7)cm/s(P<0.01);椎间段RI由(0.56±0.10)升为(0.64±0.10)(P<0.01);起始段管腔内径由(1.10±0.35)mm增为(2.80±0.40)mm(P<0.01).6个月后起始段狭窄再发生9例,发生率8.8%.结论 CDFI可以有效地评价椎动脉支架治疗术后疗效,及时发现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何艳;何涛;王林;张春莉;张煜;郝美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老年中重度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V组)26例,每日服缬沙坦1次,80~160 mg;培哚普利组(P组)28例,每日服用培哚普利1次,4~8 mg;疗程均为24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动态血压、C肽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壁结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血压、颈总动脉IMT、C肽水平及24 h尿白蛋白定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V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组患者颈总动脉IMT(1.19±0.11)mm,V组患者颈总动脉IMT(1.17±0.10)mm,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均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1.78±0.38)ng/mL,餐后2 h C肽水平(4.48±1.01)ng/mL,V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1.98±0.42) ng/mL,餐后2 h C肽水平(5.22±1.11)ng/m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V组较P组患者C肽水平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均P<0.05),V组较P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缬沙坦及吲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胰岛功能,改善颈动脉硬化,降低尿白蛋白含量,而缬沙坦对于改善胰岛功能及降低蛋白尿作用略优于吲哚普利.

    作者:余维巍;李彩萍;张存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