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氧素A4对小鼠移植心存活的影响

柯有力;肖诗亮;刘成硅;肖雅琼;杨超;彭岚刚

关键词:脂氧素A4, 心脏移植, 细胞凋亡, IL-12, 移植物存活
摘要:目的 探讨脂氧素A4[5(S),6(R)-Lipoxin A4,LXA4,]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通过Heron法建立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移植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LXA4用药组(LXA4组),检测术后第5天移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中IL-12含量,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XA4组显著降低了移植心急性排斥期心肌细胞凋亡和IL-12的含量.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轻了移植物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 LXA4可以减轻移植心心肌细胞凋亡,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3月共施行继发孔型ASD介入治疗3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可忠;严晓娟;刘娟;朱锐;沈青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面修饰及其与DNA结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的表面修饰及其与DNA结合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HA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结构;经超声分散及碳酸钠预处理后,在pH值7.4的环境下应用多聚赖氨酸(PLL)修饰nHAP;对修饰前后的纳米粒行Zeta电位检测;采用离心后测上清DNA浓度检测PLL修饰后的nHAP(nHAP-PLL)结合DNA的能力;应用DNA抗核酸酶保护实验测定nHAP-PLL保护DNA的能力.结果 透射电镜下nHAP呈针状颗粒,粒径较均匀,约(15~20)nm×(60~80)nm左右,分散程度良好;nHAP的Zeta电位为(-42.4±7.5)mV,nHAP-PLL的Zeta电位为(8.5±1.5)m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结合及抗核酸酶保护实验显示nHAP-PLL和DNA质量比达20:1时,nHAP-PLL可有效结合并保护相应DNA.结论 nHAP经PLL表面修饰后可成为一种有效的DNA结合载体.

    作者:郑庆丰;王建军;应敏刚;柳硕岩;韩颖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维生素A酸对体外培养小鼠囊胚细胞毒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维生素A酸(RA)对体外培养小鼠囊胚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获取妊娠3.5 d小鼠囊胚,分别在含0、1和10 ttmol/L RA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24 h,用荧光染料Propidium(PI)和Bisbenzimide(Hoechst 33258)特异性染色,分别计数囊胚内细胞总数以及内细胞群(ICM)和滋养层(TE)细胞数.结果 RA可导致小鼠囊胚内细胞总数以及ICM和TE细胞数减少.结论 RA对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影响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

    作者:熊彦娥;张端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建立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海洛因成瘾者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结论 在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是科学和可行的方法 .

    作者:彭佳林;李翠;徐娟;方鹏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转录因子KLF4与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相互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体内核转录因子KLF4是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鉴定人胃癌AGS细胞内KLF4与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的相互作用.通过检索VEGF基因序列,发现在VEGF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存在3个KLF4结合位点.针对这3个KLF4结合位点核心DNA序列(CACCC)设计3对PCR引物.利用KLF4抗体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PCR扩增.结果 针对VEGF上游启动序列3个潜在的KLF4结合位点设计的引物,以KLF4特异性结合的DNA片段为模板,能够扩增出目的 条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内KLF4可能与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相互作用.

    作者:郑海;陈明;张景辉;陈庆;张友福;蒋春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半年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3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及单纯用药组.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单纯用药组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每月回访1次共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半年后综合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SLlT+药物组与单纯用药组相比,其半年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患者主观评价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同时,SLIT+药物组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事件.结论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极为显著,但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应给予充分关注.SUT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周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中E-cad的表达与VM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肿瘤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无VM生成的肿瘤组织E-cad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恶性肿瘤VM的生成特点,存在VM结构的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及与VM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标本40例,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patocyte、CD31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存在VM的肿瘤病例,并对40例病例标本进行E-cad免疫组化染色及进行吸光度分析.对存在VM结构的肿瘤标本进行连续切片,E-cad免疫组化染色,对管道状VM及血管不同层面行吸光度分析,观察VM表达E-cad的连续性特征.结果 17.50%(7/40)的HCC存在VM,VM阳性组较VM阴性组HCC的E-cad表达明显下降,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VM结构较内皮性血管周围HCC的E-cad表达亦明显下降,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 E-cad表达的下降,使恶性肿瘤细胞更易经拟态血管发生血道转移,同时使肿瘤细胞间附着结构松散.细胞间更易发生解离及自身细胞变性,提示内皮性肿瘤血管与VM分属不同的形成机制.

    作者:安丹;柴新群;冯贤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铜/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临床使用效果观察

    目的 以铜T型220C(TCu220C)宫内节育器(IUD)为对照,观察研究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置器初期的临床使用可接受性.方法 选择自愿放置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或TCu220C IUD的已婚育龄妇女1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放置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和TCu220C IUD,并在置器后第1、3、6月随访观察,收集并研究分析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置器初期,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产生令人满意的避孕效果,与TCu220C IUD比较,其所引起的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腰腹疼痛等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置器前后血红蛋白值,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及B超监测子宫及附件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用于人体宫内避孕可接受性良好.在置器初期引起的副反应低于TCu220CIUD,且无增加盆腔感染、致盆腔其他疾病及降低血红蛋白的趋势.

    作者:余晶;李俊;田红;肖慧珠;熊忠明;谢长生;朱长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术前2 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 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 h和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 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 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 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作者:易陈菊;徐沙贝;唐颖馨;张强;骆翔;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川芎嗪、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低氧及微血管生成的作用

    目的 研究川芎嗪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肾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5/6肾大部切除模型.随机分为A:川芎嗪治疗组[150 mg/(kg·d)],B:苯那普利治疗组[10 mg/(kg·d)],C:模型对照组,D:假手术组.在造模成功后第1、4、8、16周分别杀检,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送检.检测①24 h尿蛋白定量;②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③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HIF-1α、VEGF及CD34表达,计数肾小管间质微血管密度(MVD),④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HIF-1α、VEG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 ①川芎嗪及苯那普利均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但用药组尿蛋白排泄仍高于假手术组.②川芎嗪及苯那普利组BUN及Scr低于模型对照组.③从第1周起,苯那普利组HIF-1α mRNA及VEGF mRNA表达即高于其他3组;川芎嗪组HIF-1α mRNA表达略低于模型对照组.但是其VEGF mRNA的表达却高于模型对照组.④川芎嗪及苯那普利组第8周起MVD值大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假手术组.结论 苯那普利可通过上调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HIF-1α的表达,刺激小管间质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小管间质微血管的保留来保护肾脏.HIF-lαVEGF-血管内皮细胞途径在川芎嗪对慢性肾衰的早期治疗中可能起作用,在后期可能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

    作者:黄小妹;张介眉;张英;吴明富;郝建军;张玲;谢兰茜;郑妮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AP-43及TAU的表达变化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 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以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与微管相关蛋白(TAU)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差异,进一步探讨影响异类神经元再生的相关因子.方法 建立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动物模型(模型组)和体神经-体神经吻合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观察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术后3、7、14、28、60和90 d时脊髓腰4(L4)运动神经元的GAP-43与TAU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L4运动神经元中GAP-43和TAU 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3天时开始均较正常动物增高.7 d时模型组GAP-43 mRNA达高峰,持续高表达状态至28 d后逐渐降低,至90 d降至正常水平,而模型对照组在14 d时达高峰.持续高表达,90 d降至正常水平.TAU在正常动物Lt运动神经元中表达较少,在模型组14 d时表达达高峰,模型对照组在28 d达高峰,90 d时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运动神经元GAP-43及TAU持续高表达状态,提示异类神经元再生和突触重建过程的进行,其表达变化过程与异类神经元成功再生的过程极为吻合.而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后GAP-43和TAU表达趋势上的差异可能与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微环境差异和支配靶器官的改变有关.

    作者:李迪;肖传国;李兵;陈朝辉;韩晓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F-κB启动子调控的pNF-κB-IRES2-EGFP-p27 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

    目的 构建并鉴定携带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特异性启动子的Flag-p27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e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NF-κB-IRES2-EGFP-p27,转染经H2O2干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观察其表达.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多步亚克隆后完成能同时表达p27和EGFP基因的NF-κB特异性启动子双转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经H2O2干预的HUVEs,观察EGFP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p27基因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成功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NF-κB-IRES2-EGFP-p27,转染经H2O2干预的HUVEs后,可见部分细胞有EG-FP的表达,并且在EGFP阳性的细胞中p27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未经H2O2处理的对照组转染pNF-κB-IRES2-EGFP-p27后无EGFP的表达.结论 NF-κB启动子能够特异性地激活p27基因的表达.EGFP基因可以指示p27基因的表达情况.由NF-KB特异性启动子启动的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周期调控与慢性移植物失(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CGD)之间的关系,并为进一步寻找慢性移植物失功的基因治疗途径奠定基础.

    作者:徐逸;朱舟;吴轲;曾宁;田学俾;陈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蛋白hSav1和Mst1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 探讨hSavl(human salvador 1)和Mstl(Mammalian STE20-like 1)存在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stl的功能及相关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Mstl cDNA全长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GBKT7-Mstl,并对其自身转录活性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肝文库,挑选单克隆,从而初步筛选出与Mstl相互作用的蛋白.然后构建初步筛选出的蛋白hSavl的载体pCMV-HA-hSavl,与蛋白Mstl的载体peDNA/4TO-Flag-Mstl共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相应抗体做二者的免疫共沉淀,以验证蛋白hSavl和Mstl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构建pEGFP-hSavl质粒转染HEK293T,利用免疫荧光观察二者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以Mstl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文库筛选到包括hSavl在内的与之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免疫共沉淀结果 显示,hSavl蛋白可以在FLAG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检测出来,同样在hSavl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也能检测到蛋白Mstl.免疫荧光的结果 显示二者荧光在细胞内存在共定位,二者的荧光可充分融合.结论 蛋白hSavl与Mstl在哺乳细胞内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stl的功能及相关机制提供了线索.

    作者:罗学来;李兆明;严群;李小兰;陶德定;龚建平;胡俊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F-κB参与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中 PKCα诱导的Cyclin D1上调及细胞增殖

    目的 探究蛋白激酶Cα-核因子κB(PKCα-NF-κB)级联对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调节作用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10%的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予以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刺激.分别以PKCα反义寡核苷酸(PKCα-asODN)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抑制PKCα表达和NF-κB活化.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检测HASMCs中NF-κB的活性,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前后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ASMCs增殖.结果 PMA刺激后磷酸化PKCα(P-PKCα)水平增高.NF-κB-DNA结合活性增强,Cyclin D1表达明显增强,HASMCs的增殖增强;而反义PKCα寡核苷酸转入细胞特异性地抑制PKCα表达后,p-PKCα水平下降,NF-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减弱,Cyelin D1表达也明显下降,HASMCs的增殖减弱(P<0.05,n=4);用PDTC抑制NF-κB活性后,PMA刺激下p-PKCα水平仍然明显增高,但Cyclin D1的表达明显下降,HASMCs的增殖减弱(P<0.05,n=4).结论 NF-κB是PKCα的下游信号分子,PKCα-NF-κB级联参与了PMA所诱导的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Cyclin D1的表达上调及细胞增殖.

    作者:杜春玲;徐永健;刘先胜;谢俊刚;张珍祥;张建;乔礼芬;倪望;陈士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变率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检测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49例;糖尿病前期者43例;正常对照组55例.启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功能,测量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速度(Sa)及应变率(SRs),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结果 3组患者中各节段心肌的Sa与SRs成正相关(P<0.05).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受损程度较糖尿病前期组高(P<0.05).糖尿病发展到了晚期,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才会发生改变.结论 应变率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预测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的受损.

    作者:陆永萍;邓又斌;黄燕玲;张华莉;于飞;吕燕芬;朱昆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皮素-3对A375人类恶性黑素瘤细胞株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内皮素-3(ET-3)对A375人类恶性黑素瘤细胞株骨桥蛋白(OP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375细胞株,分别设立对照组,ET-3不同浓度(1、10、100 nmol/L)实验组和ET-3同一浓度(100 nmol/L)不同时间(6、12、18、24、30、36 h)实验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结合吸光度分析技术检测骨桥蛋白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ET-3能显著上调A375细胞株骨桥蛋白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这种上调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00 nmol/L ET-3浓度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OPN的表达逐渐增加,24 h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RT-PCR结果 吸光度分析显示各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2、18、24 h实验组组间比较除6 h和12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0、36 h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吸光度分析显示各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18、24 h实验组组间以及24、30、36 h实验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3能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上调A375细胞株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

    作者:田进;黄长征;刘业强;李延;陶娟;李家文;涂亚庭;沈关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五甲基槲皮素对豚鼠心肌收缩力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研究五甲基槲皮素(PMQ)和槲皮素(QUE)对离体豚鼠心肌收缩力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测定离体豚鼠右心房肌自律性及左心房肌收缩力;同步记录豚鼠心乳头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结果 10、30、100 μmol/L PMQ和QUE均可增强左心房肌收缩力;PMQ对右心房自律性无明显作用,QUE则可提高右心房自律性.30、100 μmol/L PMQ对豚鼠心乳头肌动作电位无明显影响,QUE可延长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QUE增强乳头肌收缩力的作用强于PMQ.PMQ与QUE均抑制后者作用更强.结论 PMQ与QUE均可增强豚鼠心肌收缩力;PMQ与QUE对豚鼠右心房自律性的作用趋势相反;PMQ对乳头肌动作电位无明显作用.对心室肌细胞ICaL的抑制作用弱于QUE.首次揭示了PMQ在心脏方面的作用,为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张晓华;刘祖梅;何婷;杨斐;金满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影响颈椎骨龄定量分期的常用参数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常用的敏感参数.方法 从901位中小学生中挑选87位(女55,男32)正常(牙合)个体,每年定期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组成8~18岁混合纵向资料.不参照Lamparski图谱,而是以当今国际上广泛公认的Fishman手腕骨龄分期法(SMI)为金标准,研究第2~5颈椎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 通过对相关的颈椎参数进行非参数曲线拟合、相关系数比较和变量聚类,选择出具代表性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参数.结论 颈椎骨龄分期参数的选择,对临床定性定量评价颈椎骨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陈莉莉;林久祥;许天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乙酰胆碱对人心房肌脱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ACh)对人心房肌的脱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30例心脏手术患者的右心耳,部分用酶解法分离成单细胞,分别应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肌力换能器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组织动作电位、心肌收缩力和单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IK,ACh),并观察乙酰胆碱的作用.结果 10 μmol/L乙酰胆碱可降低心房肌收缩力,缩短动作电位时程,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减小,即出现脱敏现象.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IK,ACh)出现类似的脱敏现象.结论 ACh降低心房肌组织收缩力的作用有脱敏现象,脱敏的发生可能与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的脱敏及IK,ACh的脱敏有关.

    作者:张昌伟;水志刚;孙宗全;刘金平;夏家红;师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TP-1B小干扰RNA对缺氧/复氧诱发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小干扰RNA对缺氧/复氧诱发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PTP-1B小干扰RNA转染后培养24 h.然后缺氧处理4 h,再复氧6 h(4H/6R).心肌细胞的凋亡用TUNEL染色法测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TP-1B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比色法衡量凋亡酶Caspase 3和Caspase 8的活性;共免疫沉降法检测与Fas受体结合的PTP-1B的数量.结果 缺氧/复氧的处理不仅严重损伤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同时也上调了心肌细胞PT-lB蛋白的表达水平;PTP-1B小干扰RNA显著地减少了缺氧/复氧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PTP-1B小干扰RNA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2.1±1.4)%和(23.2±1.6)%,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TP-1B小干扰RNA显著增加了Akt的磷酸化水平.抑制了Caspase 3和Caspase 8的酶活性,同时降低了PTP-1B与Fas受体的结合.结论 PTP-1B是一个缺氧/复氧(4H/6R)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针对PTP-1B的小干扰RNA可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的Akt磷酸化水平,凋亡酶Caspase 3和Caspase 8的酶活性被抑制,以及PTP-1B与Fas受体结合的减少相关联.

    作者:宋慧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