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清;唐灵;曾爱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甲状腺激素对所有组织的一系列代谢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甲状腺分泌2种生物活性的激素:三碘甲状腺氨酸(T3)和其前身甲状腺素(T4).
作者:刘坤申;籍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病例数量在许多国家逐渐增加,研究表明PCI在短期内可显著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肌缺血症状,但在PCI后5年,仍有2/5的病人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在PCI后10年,有2/3的病人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因此,选择能对患者提供术后保护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近10多年来,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的一级、二级试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肯定了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益处,同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也备受关注,除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以及抗炎症等多种功效.这些作用都可能改善PCI的效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有益.
作者:李为民;韩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急症,溶栓治疗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已证实并无益处,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而言,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可以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通过药物即溶栓治疗或机械性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达到.对于二者的比较一直在不断进行,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和PCI伴随用药的进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近年来合用溶栓和PCI成为新的选择.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且高血压患者又常常合并有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冠心病的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因此随着我国高血压人数的逐渐增多,合并有冠心病的人数也逐渐增多.我国于1984年施行了首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新技术、新器械的出现,冠心病PCI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时至今天,有越来越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在接受介入治疗,那么PCI围术期高血压的合理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孙宝贵;吴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观察静脉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颅内出血的副作用.结果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分的25例为A组,减少不足8分或评分增加的8例为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治疗前(24.60±5.20)分,治疗后(5.10±3.20)分(P<0.01),而B组溶栓治疗前(23.90±4.20)分,治疗后(18.70±6.20)分(P>0.05);A组发生颅内出血1例,B组发生3例(P<0.01).结论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治疗疗效好,且颅内出血机率小,在溶栓治疗前纳洛酮试验能起到初步筛选病例的作用.
作者:杨明;肖秋景;陈清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由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CRF)主办的第1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年会(Transcatheter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TCT)于2004-09-27~10-01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
作者:韩雅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处方是执业医师为某一特定患者医疗、预防或其他需要而开写的药方,是医疗与药房或药店之间的重要书面文件,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当前,药品名称(简称:药名)不统一,特别是某些处方和药品外包装说明书中所采用的药名不规范,处方中所用的药名与药品外包装说明书中所用的药名不一致,容易相互干扰,难以确认.为此,在药名规范、统一之前,要求临床医生、医院药房,特别是药店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学习和培训,尽快熟悉药名及其使用规律,这是提高基层医生、药品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安全用药的一个关键措施.
作者:俞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肾自动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大样本调查和回顾性分析9年间进行肾自动活检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1 041例患者共作1 053例次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取材不良19例(占1.8%),取材合格96例(占9.1%),取材良好938例(占89.1%).共52例出现并发症(占4.9%),其中肉眼血尿29例(占2.8%),肾周血肿18例(占1.7%),腹腔内出血3例(占0.3%),明显腹胀及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各1例.需输血的较严重出血并发症仅为0.3%,无一例死亡或需行肾脏切除.结论肾自动活检术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少且大多较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铖;陈战瑞;杨桢华;廖蕴华;孙安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急性坏死,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重视.目前认为,心肌细胞缺乏增殖分化能力,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不能再生,只能由成纤维细胞填充,终为瘢痕组织替代,并逐步发生心室重构.而心室重构正是造成心梗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虽然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均难以从根本上恢复心肌细胞数量,改善心脏舒缩功能.
作者:金元哲;李占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个小鼠胰腺外分泌实验系统,用以研究促分泌物质缩胆囊素(CCK)和卡巴胆碱(CCH)对小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并使用细胞信号酶系统的蛋白激酶C(PKC)拮抗剂Chelerythrine以了解CCK及CCH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对照性研究.结果 CCK和CCH均能刺激小鼠胰腺腺泡使其分泌淀粉酶比对照组增加约1倍(7.02%比14.29%),但CCK或CCH加Chelerythrine则使淀粉酶的分泌增加大约2倍(19.02%).结论 CCK及CCH的刺激胰腺外分泌作用涉及到PKC信号系统,且PKC拮抗剂Chelerythrine有增强CCK及CCH的刺激作用.
作者:邓志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肾小球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PA/PAI)是调节ECM降解的重要酶系,研究表明肾炎病变组织中存在PA/PAI的异常表达[1],但在肾炎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报道甚少.本研究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改变以及低分子肝素(LMWH)干预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作者:胡颖;卢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4-01~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30例心衰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24h 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早数目、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0.57±4.71%与-1.56±2.60%,P<0.025);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3.17±2.03%与9.64±6.47,P<0.00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早数目相关,与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起源不同室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作者:赵进军;赵继义;毕亚艳;高冠宇;章洪英;黄永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8例2000~2003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HPA激素质量浓度.将64例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激素质量浓度、HAMD评分及代谢控制水平评估.结果氟西汀使患者HPA激素水平降低(P<0.01)、HAMD评分降低(P<0.01),糖脂代谢改善(P<0.05).结论氟西汀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HPA轴功能紊乱和糖脂代谢.
作者:梁志清;唐灵;曾爱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房颤时心房肌细胞膜上T型Ca2+通道对肌浆网上IP3R和RyR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房颤组和房颤+Mibefradil组.房颤组用起搏器进行右心房快速起搏(520/min).房颤+Mibefradil组在起搏术后第2天开始给mibefradil.正常对照组不植入起搏器.胶原酶Ⅱ型分离心房肌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型Ca2+通道阻滞剂对肌浆网上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兰尼碱受体(RyR)表达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房颤+Mibefradil组的RyR/IP3比值(0.2965±0.0812)比正常对照组(2.7043±0.2293)明显减少(P<0.05),而与单纯房颤组(0.2472±0.135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房颤+Mibefradil组的心房肌细胞在给予caffeine刺激时细胞内Ca2+浓度增高不明显(1.3031±0.1056),与正常对照组(1.7410±0.156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纯房颤组(1.2561±0.0646)比较无统计意义;房颤+Mibefradil组的心房肌细胞在给予ATP刺激时细胞内Ca2+浓度增高不明显(1.1866±0.6691),与正常对照组(1.2319±0.227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比单纯房颤组(2.2904±0.6471)明显减少(P<0.05).结论房颤时T型Ca2+通道阻滞剂并不能抑制RyR和IP3R的表达及RyR功能,但可抑制IP3R的功能.
作者:刘元生;郭继鸿;李学斌;张海澄;许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肺血管收缩在这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只起部分作用.更重要的原因是,局部血管内皮活性增殖因子和血管活性收缩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导致肺血管壁的重构,并进一步加重血管阻塞的程度.内皮细胞合成的内皮素(endothelin, ET) 具有极强的促肺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和增生作用.慢性低氧等诱因可引起血浆及肺匀浆ET-1水平升高,ET通过与ET受体结合,参与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
作者:刘超;刘刚;刘坤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幕上脑胶质瘤与脑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肿瘤间质特性的相关性,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进行胶质瘤(60例)和室管膜瘤(40例)的CT和MRI配合MRPWI、MRS、MRA表现与手术病理(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胶质瘤和脑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显示的肿瘤形态不规则、分叶状、瘤壁及瘤结节、坏死囊变区、出血、瘤血管等表现,与手术病理肿瘤超微结构与肿瘤标记物表达相符合.结论对胶质瘤和脑内室管膜瘤的间质生物学特性的CT、MRI研究,可提高预测肿瘤的病理分级的准确性,对临床实施抗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方法配合手术治疗,对根治或控制肿瘤生长有帮助.
作者:关长群;李爱娟;杨本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冠心病病人接受成功PCI后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这一结论已被20多年相关临床试验和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无论是在围术期还是术后长期,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
作者:韩雅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工作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较迅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技术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在较大的医疗机构中,冠心病患者治疗中介入干预约占30%.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例数呈每年30%的上升速度递增.介入治疗规模的扩大也使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胡大一;赵明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