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系统疾病部分试题与题解

孟凡义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 试题, 说明理由, 选择, 答题
摘要:每一题下面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能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用爱心再铸生命 --记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

    陆道培,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教授.

    作者:任延刚;张莉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1 概念与历史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侵犯范围、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宫立众;田小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强化疗法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血液病的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活性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活性标志物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广州军区总医院和西京医院2002~2003年72例肺癌患者、54例肺部良性疾病及32例健康人的血清TPS、CYFRA21-1和STNFR浓度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且均随临床Ⅰ、Ⅱ、Ⅲ、Ⅳ期依次升高.TPS和STNFR在肺癌患者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0.5%和81.9%)高于CYFRA21-1(65.3%).对临床Ⅰ期病人,TPS和STNFR的阳性率(分别为57.1%和57.2%)高于CYFRA21-1(28.6%).结论 TPS、CYFRA21-1和STNFR均是用于肺癌诊断的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其中TPS和STNFR的临床诊断价值优于CYFRA21-1.

    作者:廖秋林;陈铭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90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2-01~2002-12收治9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芹;李丹;卢霞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龄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透析龄左心室功能及临床情况.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4-03~06将219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透析龄分为≤1年、~2年、~5年、~10年及>10年共5组,应用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形态及功能各项参数,测定透析前血压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随透析龄增加,糖尿病患者数逐渐减少,血压逐渐下降.~2年组心输出量(CO)高,~5年、~10年及>10年组左室内径(LVED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1年组.随透析龄增加,左室肥厚(LVH)者逐渐减少;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C反应蛋白逐渐降低.结论随着透析龄的增加,患者左心室功能逐渐改善,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的纠正有关.

    作者:戎殳;叶朝阳;牛晓萍;高文武;梅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时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们于1999~2004年对急性胰腺炎(AP)36例心肌酶谱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在临床的意义.1 资料和方法本组36例AP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31~79岁,平均(52±6)岁,其中轻症AP 23例,重症AP 13例.轻重症AP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比较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28名健康体检者,与AP两组性别、年龄比较P>0.05,具可比性.方法:入院后24h内抽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采用酶活性速率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作者:陈晓琴;周力;王岚;吕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初治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1980年NHL国际工作分类,可将NHL按恶性程度分为低恶度,中度恶性,高度恶性以及不能分类者共4类.由于各类型之间的生物学行为很不一致,其治疗也不尽相同,预后也不相同.下面谈谈初治中高度恶性NHL的化疗.

    作者:刘彦琴;张素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重症诊治第6讲危重症和(或)ICU病人高血糖的诊断与处理

    高血糖是危重症和(或)ICU患者的常见问题,可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死率产生不利的影响.许多因素可以导致高血糖,包括应激、糖尿病、肥胖、增龄、应用激素、败血症、胰腺炎以及使用营养支持等.

    作者:李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反酸、胃灼热感等反流症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7例,按照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反流症状、是否合并H.pylori(Hp)感染,以及食管动力测定和食管胃24h pH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等一般情况及合并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不典型反流症状(胸骨后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两组患者都存在病理性酸反流,但两组患者之间酸和(或)碱反流比较无差异.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波峰值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卧位胃酸分泌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更高.在两组发病机制异同上,反流的强弱并非主要因素,重要的是食管防御机制的差别.

    作者:张珊珊;王智峰;刘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E491和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作用的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转移抑制基因ME491和KAI1对胰腺癌抗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 2003-11~2004-02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实验室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正常胰腺组织(17例)及胰腺癌组织(50例)中的ME491和KAI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E491和KAI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ME491在有转移和没有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KAI1在无转移的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有转移的组织.结论 ME491可能与胰腺癌转移无明显相关,KAI1基因具有明显抗胰腺癌转移作用.

    作者:邵丽春;郭晓钟;徐建华;任丽楠;李宏宇;吴开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液系统疾病部分试题与题解

    每一题下面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能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作者:孟凡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纳综合征30例核型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30例特纳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的核型、临床表现及其关系.方法 1991~2004年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诊治30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检查染色体,G显带、R显带技术分析核型.记录每例的核型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 Turner综合征的核型可分为4类,即单一型、嵌合型、X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含Y染色体核型;绝大多数为嵌合型.核型异常越明显,性发育不全等症状越典型.结论典型Turner综合征患者有身材矮小、闭经及性发育不全、特殊体型等表现,不同核型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核型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含Y染色体者多有两性畸形,应早期行预防性性腺切除术.

    作者:陈东晓;陈懿青;陈慎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肌炎并发肺间质病变

    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是以横纹肌受累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肺间质病变(ILD)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5%~30%.因可引起肺功能衰竭,病死率增高,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PM与DM并发间质性肺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见于20~40岁女性.

    作者:侯岩峰;张源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血病靶向治疗的应用

    1 靶向治疗的定义及其由来靶向治疗尚无统一和公认的定义.广义地说,凡是针对疾病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靶点),应用相应的药物治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都可称为靶向治疗或靶向疗法.

    作者:王振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4-01汕头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难治性ITP患者16例,使用MMF进行治疗.MMF剂量为每日1.0~1.5g,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3个月,有效者原剂量继续服用3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结果显效4例,良效7例,进步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8.75%.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症状.结论 MMF对难治性ITP有较好的疗效,副反应小,可作为难治性ITP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洪少杰;唐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01~2003-03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12例,重型胰腺炎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痊愈5例,好转5例,死亡5例.结论 (1)急性胰腺炎是SLE病情活动的表现;(2)胰腺血管病变是导致胰腺炎的主要致病机制;(3)糖皮质激素可能不是导致胰腺炎的病因;(4)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伟光;史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内镜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临床总结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肝胆疾病中少见但后果严重的一种手术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有所增加.本文分析总结2000~2005年收治的由外院转入我院,应用内镜微创治疗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27例,报告如下.

    作者:麻树人;杨波;张宁;李顺明;周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或结外淋巴瘤,多发生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于NHL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加之CNS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性和复杂多变的特点,极易造成误诊误治.

    作者:董作仁;潘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