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下脂肪和胎盘的抵抗素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周咏明;余美霞;薛克营;许莉军;郭铁成;陈艳红;刘隽;刘黎琼;黄士昂

关键词:抵抗素,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妊娠, 胎盘
摘要: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于2003-03~2004-12选取武汉协和医院正常人腹部(n=12)、腿部(n=8)、妊娠妇女腹部(n=12)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n=12)为标本,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抵抗素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身高,计算IR指数、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百分比(BF%).结果妊娠妇女胎盘组抵抗素蛋白(67 905±8 441)(OD值)的表达明显高于妊娠腹部组(40 718±3 818)(P<0.01);正常人腹部组(39 421±6 087)(P<0.01)、腿部组皮下脂肪组织(14 942±6 706)(P<0.001);妊娠腹部组和正常人腹部组皮下脂肪组织均明显高于腿部组(P<0.001);抵抗素蛋白与BMI、IR指数、BF、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结论胎盘可分泌抵抗素,抵抗素与中心性肥胖有密切关系,可能引起IR,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第4讲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当今抗生素时代,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CAP面临许多新问题[1].

    作者:孙铁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赖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赖脯胰岛素(Lispro)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3-11~2004-07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0例糖尿病患者用Lispro治疗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Lispro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入选,39例完成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标准餐后1 h血糖、2 h血糖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1.12 mmol/L、2.37 mmol/L和1.92 mmol/L;GHbA1c平均值下降1.45%;每天所需Lispro剂量与治疗前常规重组人胰岛素相同,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结论 Lispro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崔卫玲;廖志红;李延兵;黄知敏;孟栋栋;胡国亮;翁建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重组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影响的观察

    目的比较重组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IASP)和可溶性人胰岛素(HSI)对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2002-10~2003-05对中日友好医院的42例已接受每日多次人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2周的导入期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IASP和HSI治疗4周,比较两组餐后1 h、2 h血糖的变化.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IASP组餐后1 h血糖下降幅度显著大于HSI组[(2.1±2.0)mmol/L对(0.9±1.9)mmol/L,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果糖胺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HSI组治疗期间发生1例低血糖事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人HSI相比,IASP注射液能更有效地降低餐后1 h血糖,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杨兆军;杨文英;蔡晓频;马燕芬;李光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性别分化异常的诊断思维

    临床上高血压伴性别分化异常疾病并不多见,漏诊误诊率较高.性分化异常分为真两性畸形(个体同时具有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组织的性分化异常),男性假两性畸形(个体性腺是睾丸或是发育不良性腺,染色体46,XY,而其体表型、生殖器管道或其他外生殖器有某些女性特征),女性假两性畸形(个体性腺是卵巢,染色体46,XX,但其体表型及外生殖器有不同程度的男性化特点).假两性畸形反映的是遗传性别、性腺性别和表型性别的不一致性.当婴幼儿外生殖器异常、难辨性别,女孩的腹股沟存在包块、阴蒂肥大,男孩有尿道下裂、隐睾、外生殖器细小时,应想到性分化异常的可能.若高血压与性分化异常同时存在,应考虑到下述几种疾病.

    作者:罗湘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伴垂体危象1例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头昏,乏力15年,加重10 d,于2003-12-14入院.患者于38岁时发现有贫血,血红蛋白80~90 g/L,时有头昏、乏力、怕冷、食欲差.曾在当地做骨髓检查示缺铁性贫血,给予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作者:刘德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和维生素E以及常规饮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随机研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肾功能衰竭1例

    患者男,73岁.因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年,乏力、关节疼痛1个月,于2004-03-12入院.患者7年前因泡沫尿伴双下肢水肿1年余入我院.当时Hb 224 g/L,WBC 18.6×109/L,BPC 504×109/L,红细胞压积 (HCT)0.697.

    作者:姜杰玲;高彦荣;王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

    患者女,35岁.因腰痛4 d,血尿1 d入院.患者于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腰痛,劳累后明显.无尿频、尿急、尿痛.入院前1天发现尿液呈洗肉水样,遂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8℃,右中输尿管压痛阳性.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相对密度≥1.030,蛋白(3+),潜血(3+),红细胞大小不一致,形态异常两种以上>75%;24 h尿蛋白定量3.6 g;尿圆盘电泳示高中分子蛋白尿;总胆固醇5.32 mmol/L;IgE增高;HbsAb(+);血清蛋白电泳:α2 14.018,β 14.890;ENA阴性.肾功能正常.光镜下见完整肾小球8个,1个呈球形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呈轻-中度增生,基质明显增多,基膜不厚,毛细血管内皮未见增生.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颗粒变性及空泡变性,间质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未见病变.免疫化学IgG(+)、IgM(-)、IgA(-)、C3(-)、刚果红染色(-).电镜下见增生的系膜区基质内有颗粒状沉积物、微纤维及胶原纤维;肾小球脏层上皮转变为成纤维细胞,脏层上皮足突融合并微绒毛化.病理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系膜增生型).患者入院后予泼尼松片(55 mg顿服)、诺丁新片(10 mg,每日1次)口服,3 d后加用骁悉(0.5 g,每日3次).5 d后复查尿常规蛋白(2+),24 h尿蛋白定量2.18 g.6周后门诊复查24 h蛋白定量0.7 g.

    作者:熊晓玲;贾汝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下脂肪和胎盘的抵抗素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于2003-03~2004-12选取武汉协和医院正常人腹部(n=12)、腿部(n=8)、妊娠妇女腹部(n=12)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n=12)为标本,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抵抗素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身高,计算IR指数、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百分比(BF%).结果妊娠妇女胎盘组抵抗素蛋白(67 905±8 441)(OD值)的表达明显高于妊娠腹部组(40 718±3 818)(P<0.01);正常人腹部组(39 421±6 087)(P<0.01)、腿部组皮下脂肪组织(14 942±6 706)(P<0.001);妊娠腹部组和正常人腹部组皮下脂肪组织均明显高于腿部组(P<0.001);抵抗素蛋白与BMI、IR指数、BF、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结论胎盘可分泌抵抗素,抵抗素与中心性肥胖有密切关系,可能引起IR,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作者:周咏明;余美霞;薛克营;许莉军;郭铁成;陈艳红;刘隽;刘黎琼;黄士昂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和一级亲属血浆胆囊收缩素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T2DM)及其一级亲属(FDRs)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3-06~2003-10将河北省人民医院的观察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1例)、FDRs组(35例)、T2DM组(32例),检测受试者体重、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血浆CCK水平变化,对比各组之间生化指标变化.以体重指数(BMI)=25 kg/m2为界限重新分组后进一步分析CCK与BMI的关系.结果血糖、BMI在对照组、FDRs组、T2DM组有逐渐升高趋势,但只在T2DM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胰岛素在对照组、FDRs组、T2DM组逐渐增高,且差异显著(均P<0.01).以BMI为据分组后,FDRs组、T2DM组BMI>25 kg/m2的受试者胰岛素、CCK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BMI<25 kg/m2,血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2DM及FDRs血浆CCK水平明显增高,其变化与胰岛素水平变化相似.肥胖可能与CCK、胰岛素水平变化有关.

    作者:魏立民;朱铁年;王富军;叶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肥胖的诊断思维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发生率日益增加,肥胖也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血压伴肥胖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导致高血压和肥胖同时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性.由于治疗原则的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它们的病因值得讨论.

    作者:曹立;童南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心悸的诊断思维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虽然继发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因的5%左右,但是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率日益提高,高血压的治愈率也随之提高.

    作者:单忠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嗜铬细胞瘤28例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4-01~2005-03的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定性检查结果:24h尿儿茶酚胺(尿CA)检测结果为多巴胺升高占7例,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占24例,肾上腺素升高占15例,三者均正常2例.定位检查:各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B超77%(17/22),CT 96%(26/27),MIBG显像78%(22/28),奥曲肽显像73%(11/15).结论尿儿茶酚胺对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CT在定位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MIBG和奥曲肽显像可作为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的可靠依据.

    作者:周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相互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4-01~2004-06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2型糖尿病(DM)患者214例,按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组,对相关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病程、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等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结论在众多与DPN相关因素中UAER、FBG是两个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延缓DPN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晓玲;朱旅云;马利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瘦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 瘦素概述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ese gene,ob gene)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人类ob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7q31.3),全长20kb,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小鼠o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与人有84%的同源性,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则有87%的同源性.瘦素受体(LR或ob-R)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p31,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由胞外、跨膜、胞内3个结构域构成,按胞内长度及氨基酸序列不同可分为长型受体和短型受体两种.人类瘦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约16 ku,是一种多靶器官、功能广泛的蛋白激素,它与广泛分布瘦素受体相结合发挥其多样的生物效应,如:调节能量代谢、调节生长发育、调节血脂代谢、维持造血功能、调节胰岛细胞功能、产热等.

    作者:王银娜;刘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尿毒症患者不同分子质量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02~2003-03在无菌条件下的40份尿毒症病人血清和20名正常人血清,应用超滤离心装置将尿毒症患者血清分离成分子质量>10 000 u,5 000~10 000 u,<5 000 u 3个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蛋白分泌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尿毒血清组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以10%尿毒血清组高;分子质量>10 000 u的组分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量高,分子质量5 000~10 000 u的组分TGF-β1基因表达轻度增高;分子质量<5 000 u的组分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毒症毒素通过影响HK-2细胞TGF-β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从而在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以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u的尿毒症毒素起主要作用.

    作者:刘海燕;陈孝文;刘华锋;梁东;唐德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有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儿的口腔出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001~2003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引用外文期刊情况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国外内科学方面的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发展动态;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引用的外文期刊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重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作者:朱寿美;李成建;王增潘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脓毒症的诊断与降阶梯治疗

    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它涉及到各个专业和科室,所以抗感染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共同的课题.本文旨在介绍脓毒症(sepsis)的有关问题,目的是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

    作者:董作仁;温树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斯蒂尔病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1例

    患者女,39岁.因四肢关节肿痛,躯干部起皮疹,间歇性高热近1个月,于2004-02-25入院.查体:咽部轻度充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及腹部未发现异常.

    作者:谢锐龙;徐伟;沈鹰;孙维峰;黄清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