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泡蝶鞍综合征伴垂体危象1例

刘德荣

关键词:空泡蝶鞍, 缺铁性贫血, 症状改善, 血红蛋白, 患者, 骨髓检查, 对症治疗, 食欲差, 铁剂
摘要:患者女,53岁.因反复头昏,乏力15年,加重10 d,于2003-12-14入院.患者于38岁时发现有贫血,血红蛋白80~90 g/L,时有头昏、乏力、怕冷、食欲差.曾在当地做骨髓检查示缺铁性贫血,给予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型过敏性紫癜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 1995-10~2003-06对山东省立医院的32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9.38%的患者伴恶心、呕吐,50%的患者有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25%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腹痛发生后2~10 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黏膜病理改变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特点之一.

    作者:杨崇美;孙艳;崔屹;张安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伴垂体危象1例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头昏,乏力15年,加重10 d,于2003-12-14入院.患者于38岁时发现有贫血,血红蛋白80~90 g/L,时有头昏、乏力、怕冷、食欲差.曾在当地做骨髓检查示缺铁性贫血,给予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作者:刘德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癫癎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 2000-11~2003-08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38例癫癎患者和40名健康者分别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评定(SD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癫癎组SSR测定异常率为80%,SSR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定各因子分两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癫癎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SSR可判断癫癎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其临床诊治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朝辉;宋景贵;穆俊林;王夏红;李六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下脂肪和胎盘的抵抗素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于2003-03~2004-12选取武汉协和医院正常人腹部(n=12)、腿部(n=8)、妊娠妇女腹部(n=12)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n=12)为标本,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抵抗素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身高,计算IR指数、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百分比(BF%).结果妊娠妇女胎盘组抵抗素蛋白(67 905±8 441)(OD值)的表达明显高于妊娠腹部组(40 718±3 818)(P<0.01);正常人腹部组(39 421±6 087)(P<0.01)、腿部组皮下脂肪组织(14 942±6 706)(P<0.001);妊娠腹部组和正常人腹部组皮下脂肪组织均明显高于腿部组(P<0.001);抵抗素蛋白与BMI、IR指数、BF、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结论胎盘可分泌抵抗素,抵抗素与中心性肥胖有密切关系,可能引起IR,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作者:周咏明;余美霞;薛克营;许莉军;郭铁成;陈艳红;刘隽;刘黎琼;黄士昂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嗜铬细胞瘤28例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4-01~2005-03的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定性检查结果:24h尿儿茶酚胺(尿CA)检测结果为多巴胺升高占7例,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占24例,肾上腺素升高占15例,三者均正常2例.定位检查:各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B超77%(17/22),CT 96%(26/27),MIBG显像78%(22/28),奥曲肽显像73%(11/15).结论尿儿茶酚胺对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CT在定位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MIBG和奥曲肽显像可作为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的可靠依据.

    作者:周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心悸的诊断思维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虽然继发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因的5%左右,但是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率日益提高,高血压的治愈率也随之提高.

    作者:单忠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以多发性肌炎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男,29岁.因四肢肌无力疼痛1年,全身骨痛、牙龈溢血1周,于2004-03入院.患者于1年前,自感四肢无力、疼痛,尤以下蹲和上楼困难,双臂难以上举,但无发热、关节疼痛、牙龈及皮肤出血,无吞咽困难.当时查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肌肉有触痛.

    作者:孙新虎;于全军;于军方;高源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001~2003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引用外文期刊情况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国外内科学方面的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发展动态;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引用的外文期刊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重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作者:朱寿美;李成建;王增潘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脓毒症的诊断与降阶梯治疗

    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它涉及到各个专业和科室,所以抗感染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共同的课题.本文旨在介绍脓毒症(sepsis)的有关问题,目的是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

    作者:董作仁;温树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

    患者女,35岁.因腰痛4 d,血尿1 d入院.患者于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腰痛,劳累后明显.无尿频、尿急、尿痛.入院前1天发现尿液呈洗肉水样,遂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8℃,右中输尿管压痛阳性.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相对密度≥1.030,蛋白(3+),潜血(3+),红细胞大小不一致,形态异常两种以上>75%;24 h尿蛋白定量3.6 g;尿圆盘电泳示高中分子蛋白尿;总胆固醇5.32 mmol/L;IgE增高;HbsAb(+);血清蛋白电泳:α2 14.018,β 14.890;ENA阴性.肾功能正常.光镜下见完整肾小球8个,1个呈球形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呈轻-中度增生,基质明显增多,基膜不厚,毛细血管内皮未见增生.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颗粒变性及空泡变性,间质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未见病变.免疫化学IgG(+)、IgM(-)、IgA(-)、C3(-)、刚果红染色(-).电镜下见增生的系膜区基质内有颗粒状沉积物、微纤维及胶原纤维;肾小球脏层上皮转变为成纤维细胞,脏层上皮足突融合并微绒毛化.病理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系膜增生型).患者入院后予泼尼松片(55 mg顿服)、诺丁新片(10 mg,每日1次)口服,3 d后加用骁悉(0.5 g,每日3次).5 d后复查尿常规蛋白(2+),24 h尿蛋白定量2.18 g.6周后门诊复查24 h蛋白定量0.7 g.

    作者:熊晓玲;贾汝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临床上观察到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的慢性炎症疾病可以伴随血糖的异常;治疗慢性亚临床型的牙周感染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大剂量的水杨酸盐可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炎症标志物升高的人群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这些现象提示炎症与2型糖尿病存在某些相关关系,而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李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膜Fas及sFas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膜Fas(mFas)及血清可溶性Fas(sFas)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于2001-11~2002-09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骨髓细胞mFas抗原及血清sF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sFas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骨髓细胞mFas抗原阳性表达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5.62±2.2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为(8.80±4.1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8.75±11.20)%(P<0.01);化疗前血清sFas在ALL为(7.92±2.36)μg/L,ANLL为(8.79±3.12)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组化疗后血清sFas[(4.08±2.24)μg/L]较化疗前[(7.85±1.96)μg/L]显著降低(P<0.01).结论 mFas下调及血清sFas升高所致的Fas/FasL凋亡途径障碍可能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血清sFas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学霞;陈佳荣;韩兆东;孙建荣;张化道;陈学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性别分化异常的诊断思维

    临床上高血压伴性别分化异常疾病并不多见,漏诊误诊率较高.性分化异常分为真两性畸形(个体同时具有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组织的性分化异常),男性假两性畸形(个体性腺是睾丸或是发育不良性腺,染色体46,XY,而其体表型、生殖器管道或其他外生殖器有某些女性特征),女性假两性畸形(个体性腺是卵巢,染色体46,XX,但其体表型及外生殖器有不同程度的男性化特点).假两性畸形反映的是遗传性别、性腺性别和表型性别的不一致性.当婴幼儿外生殖器异常、难辨性别,女孩的腹股沟存在包块、阴蒂肥大,男孩有尿道下裂、隐睾、外生殖器细小时,应想到性分化异常的可能.若高血压与性分化异常同时存在,应考虑到下述几种疾病.

    作者:罗湘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

    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糖尿病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从1996年第一种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面世至今,胰岛素类似物已经逐渐展露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前景.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肥胖的诊断思维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发生率日益增加,肥胖也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血压伴肥胖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导致高血压和肥胖同时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性.由于治疗原则的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它们的病因值得讨论.

    作者:曹立;童南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囊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多囊肾病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两种.其中ARPKD发生率低,患者多在幼儿时期夭折;ADPKD是人类常见的致死性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发生率超过1‰,全球约有400万~600万人受累,我国约有150万患者.ADPKD的特征是双侧肾脏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肿并进行性增大,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约50%患者在中年后期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约占血液透析患者总数的7%~10%.ADPKD也常累及肾外器官,引发多囊肝、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肠憩室、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而至今临床上仍然缺乏监测疾病进展的敏感方法和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ADPK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由于ADPKD发生率高,危害严重,近20年来一直是肾脏病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ADPKD的研究正深入开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断出现,本文特介绍如下.

    作者:梅长林;王文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2001-10~2002-08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196例受试者(2型糖尿病者118例、对照者78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和瘦素(Leptin)是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因素;2型糖尿病组瘦素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肥胖者瘦素质量浓度显著升高,而2型糖尿病组内肥胖与非肥胖者之间瘦素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肥胖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人无论肥胖与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周亚茹;王战建;庞建华;张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瘦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 瘦素概述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ese gene,ob gene)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人类ob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7q31.3),全长20kb,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小鼠o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与人有84%的同源性,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则有87%的同源性.瘦素受体(LR或ob-R)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p31,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由胞外、跨膜、胞内3个结构域构成,按胞内长度及氨基酸序列不同可分为长型受体和短型受体两种.人类瘦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约16 ku,是一种多靶器官、功能广泛的蛋白激素,它与广泛分布瘦素受体相结合发挥其多样的生物效应,如:调节能量代谢、调节生长发育、调节血脂代谢、维持造血功能、调节胰岛细胞功能、产热等.

    作者:王银娜;刘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有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儿的口腔出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红白血病继发非典型膜性肾病1例

    患者男,52岁.因全身乏力6个月,发现双下肢水肿4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因乏力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低,经骨穿诊断为红白血病(M6).应用阿糖胞苷、米托蒽醌化疗4 d,因三系减低停止.

    作者:许戎;董捷;王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