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英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再灌注的变化.方法 2000-01~2005-01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06例ACS患者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定心肌再灌注后的心肌复活面积情况.结果 PCI后心肌显像心肌缺损面积较PCI前缩小,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12.8±4.6)%对(26.7±4.9)%,P<0.05];PCI后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Ⅲ级者再灌注后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率明显大于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Ⅱ级者(43.4%对14.6%,P<0.05);PCI后预后不良组心肌缺损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25.81±5.7)%,n=19对(13.6±4.2)%,n=87,P<0.05].PCI后开通二级以上冠状动脉2支以上血管的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开通1支血管的患者(39.1%,n=31对23.7%,n=71,P<0.05).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ACS无创性心肌再灌注疗效评价较准确的手段.
作者:林岫芳;许泽清;夏小明;陈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发生率日益增加,肥胖也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血压伴肥胖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导致高血压和肥胖同时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性.由于治疗原则的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它们的病因值得讨论.
作者:曹立;童南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国外内科学方面的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发展动态;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引用的外文期刊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重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作者:朱寿美;李成建;王增潘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T2DM)及其一级亲属(FDRs)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3-06~2003-10将河北省人民医院的观察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1例)、FDRs组(35例)、T2DM组(32例),检测受试者体重、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血浆CCK水平变化,对比各组之间生化指标变化.以体重指数(BMI)=25 kg/m2为界限重新分组后进一步分析CCK与BMI的关系.结果血糖、BMI在对照组、FDRs组、T2DM组有逐渐升高趋势,但只在T2DM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胰岛素在对照组、FDRs组、T2DM组逐渐增高,且差异显著(均P<0.01).以BMI为据分组后,FDRs组、T2DM组BMI>25 kg/m2的受试者胰岛素、CCK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BMI<25 kg/m2,血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2DM及FDRs血浆CCK水平明显增高,其变化与胰岛素水平变化相似.肥胖可能与CCK、胰岛素水平变化有关.
作者:魏立民;朱铁年;王富军;叶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当今抗生素时代,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CAP面临许多新问题[1].
作者:孙铁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A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的亚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999~2004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例激素治疗无效、4例激素+环孢菌素A治疗无效以及30例激素治疗有效ITP患者的PAIg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17例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PAIg各亚型抗体较之激素治疗有效ITP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激素治疗无效组PAIg各亚型水平均明显增高;激素+环孢菌素A治疗无效组PAIgM较之激素治疗有效ITP患者有所增高(P<0.05).结论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PAIg各亚型均显著增高,提示PAIg在介导ITP患者异常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AIg各亚型水平的增高可能有助于预测ITP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许芳;吴华新;徐鹏;胡宏;冯贵平;梁效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 瘦素概述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ese gene,ob gene)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人类ob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7q31.3),全长20kb,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小鼠o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与人有84%的同源性,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则有87%的同源性.瘦素受体(LR或ob-R)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p31,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由胞外、跨膜、胞内3个结构域构成,按胞内长度及氨基酸序列不同可分为长型受体和短型受体两种.人类瘦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约16 ku,是一种多靶器官、功能广泛的蛋白激素,它与广泛分布瘦素受体相结合发挥其多样的生物效应,如:调节能量代谢、调节生长发育、调节血脂代谢、维持造血功能、调节胰岛细胞功能、产热等.
作者:王银娜;刘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膜Fas(mFas)及血清可溶性Fas(sFas)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于2001-11~2002-09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骨髓细胞mFas抗原及血清sF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sFas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骨髓细胞mFas抗原阳性表达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5.62±2.2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为(8.80±4.1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8.75±11.20)%(P<0.01);化疗前血清sFas在ALL为(7.92±2.36)μg/L,ANLL为(8.79±3.12)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组化疗后血清sFas[(4.08±2.24)μg/L]较化疗前[(7.85±1.96)μg/L]显著降低(P<0.01).结论 mFas下调及血清sFas升高所致的Fas/FasL凋亡途径障碍可能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血清sFas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学霞;陈佳荣;韩兆东;孙建荣;张化道;陈学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于2003-03~2004-12选取武汉协和医院正常人腹部(n=12)、腿部(n=8)、妊娠妇女腹部(n=12)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n=12)为标本,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抵抗素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身高,计算IR指数、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百分比(BF%).结果妊娠妇女胎盘组抵抗素蛋白(67 905±8 441)(OD值)的表达明显高于妊娠腹部组(40 718±3 818)(P<0.01);正常人腹部组(39 421±6 087)(P<0.01)、腿部组皮下脂肪组织(14 942±6 706)(P<0.001);妊娠腹部组和正常人腹部组皮下脂肪组织均明显高于腿部组(P<0.001);抵抗素蛋白与BMI、IR指数、BF、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结论胎盘可分泌抵抗素,抵抗素与中心性肥胖有密切关系,可能引起IR,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作者:周咏明;余美霞;薛克营;许莉军;郭铁成;陈艳红;刘隽;刘黎琼;黄士昂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赖脯胰岛素(Lispro)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3-11~2004-07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0例糖尿病患者用Lispro治疗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Lispro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入选,39例完成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标准餐后1 h血糖、2 h血糖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1.12 mmol/L、2.37 mmol/L和1.92 mmol/L;GHbA1c平均值下降1.45%;每天所需Lispro剂量与治疗前常规重组人胰岛素相同,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结论 Lispro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崔卫玲;廖志红;李延兵;黄知敏;孟栋栋;胡国亮;翁建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虽然继发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因的5%左右,但是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率日益提高,高血压的治愈率也随之提高.
作者:单忠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男,52岁.因全身乏力6个月,发现双下肢水肿4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因乏力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低,经骨穿诊断为红白血病(M6).应用阿糖胞苷、米托蒽醌化疗4 d,因三系减低停止.
作者:许戎;董捷;王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高血压可能是一种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病因不清的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之前,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高血压是否是某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有些特殊表现,如对常规的降压药物反应差、伴有低血钾、体重增加或向心性肥胖、腹部血管杂音或血压波动大等.其可能通过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控制或治愈.因此,了解一些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病因的确定.
作者:萧建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男,73岁.因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年,乏力、关节疼痛1个月,于2004-03-12入院.患者7年前因泡沫尿伴双下肢水肿1年余入我院.当时Hb 224 g/L,WBC 18.6×109/L,BPC 504×109/L,红细胞压积 (HCT)0.697.
作者:姜杰玲;高彦荣;王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血脂康调脂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对通化市人民医院2001-01~2003-01安置冠脉内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分辛伐他汀治疗组及血脂康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由股动脉穿刺途径以Judkin's法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1支血管管腔狭窄≥70%定为有意义的狭窄病变,进行支架置入术,12个月时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血脂康治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性别、年龄、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冠脉造影病变的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的降血脂作用和预防再狭窄的程度相似.结论应用辛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后使血脂浓度明显降低,介入治疗后血脂康与辛伐他汀预防再狭窄作用相似.
作者:张钦松;陶丽;陈丽娟;贾大林;辛红卫;杨利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多囊肾病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两种.其中ARPKD发生率低,患者多在幼儿时期夭折;ADPKD是人类常见的致死性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发生率超过1‰,全球约有400万~600万人受累,我国约有150万患者.ADPKD的特征是双侧肾脏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肿并进行性增大,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约50%患者在中年后期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约占血液透析患者总数的7%~10%.ADPKD也常累及肾外器官,引发多囊肝、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肠憩室、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而至今临床上仍然缺乏监测疾病进展的敏感方法和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ADPK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由于ADPKD发生率高,危害严重,近20年来一直是肾脏病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ADPKD的研究正深入开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断出现,本文特介绍如下.
作者:梅长林;王文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头昏,乏力15年,加重10 d,于2003-12-14入院.患者于38岁时发现有贫血,血红蛋白80~90 g/L,时有头昏、乏力、怕冷、食欲差.曾在当地做骨髓检查示缺铁性贫血,给予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作者:刘德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