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岭;谷玉行;王英利
目的 观察多重措施预防脊柱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D)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将274名脊柱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3例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予以有针对性的多重预防措施,面对照组141例予以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通过手术前后的MMSE评分差异来判断是否发生POCD,通过比较POCD的发生率来评价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 术后第1、3、7d观察组POCD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多重措施预防能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冬斌;彭为平;金蓉;李辉;刘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产妇在宫口开全后给予无保护会阴分娩,对照组产妇在宫口开全后给予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对两组分娩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中行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可以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项高效、安全的分娩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手法松解术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疼痛、促进康复方面更有优势,可在临床粘连型肩周炎患者护理中应用.
作者:段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β-CD)对共轭亚油酸(CLA)的包合作用.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A和β-CD的结合比、包合常数和其他热力学常数.结果 CLA和β-CD的包合比为1∶1,包合物的吸光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包合形成常数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H和△S均大于0.结论 CLA与β-CD结合力较强,升温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β-CD与CLA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是多种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作者:张玉霖;罗斌华;应玉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人的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表现,分析其特点.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加动脉期、静脉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并行平面重组(MPR)、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以及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41例病人中左侧单发输尿管癌23例,其中2例合并膀胱癌.右侧单发输尿管癌16例,双侧多发2例.3例输尿管下段癌对膀胱壁有浸润,5例对周围组织浸润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病变CT表现为结节型、浸润型,增强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峰值位于静脉期.结论 64排螺旋CT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SCTU、MPR、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作者:陆勇;石义志;汪祖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骨科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78例,将其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9例(A组),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和12个月踝关节Kofoed评分,并记录术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Kofoed评分、骨折处愈合程度优良率B组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Kofoe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对单纯内踝骨折修复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法创伤更小,可降低感染率,能快速改善关节功能,效果明显.
作者:许育东;王荣生;王伟雄;何立文;刘雄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位胫骨干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诊治方法,观察组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对比两组诊治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以及愈合所需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一次法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1周后的总改善率为98.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患者1年后的成功率为98.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但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胃腺癌基因蛋白CerbB-2、Ki-67的临床意义、相关性及与微转移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对458例胃腺癌组、95例对照组,82例早期黏膜下胃腺癌淋巴标本中CerbB-2、Ki-67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基因蛋白在胃腺癌组及对照组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2.3%、9.47%;Ki-67基因蛋白高增殖活性率则分别为48.7%、17.9%,存在显著性差异;CerbB-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浸润深度、转移有关;Ki-67的高增殖活性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转移有关.CerbB-2、Ki47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82例早期黏膜下胃腺癌患者淋巴结基因蛋白Ki-67、CPK、CerbB-2高表达率分别为42.5%、42.5%、0%,82例中11例转移,27例淋巴结微转移,相比HE染色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 CerbB-2、Ki-67基因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联.Ki-67基因蛋白检测对微转移有意义,对早期发现胃腺癌有着极大意义;而CerbB-2不明显.
作者:闵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据患者意愿,其中采用改良Judet入路治疗患者12例纳入A组,采用经后路微创手术治疗患者9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58.3%1B组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优、良、可、差分布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术后3个月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疗程差异较大,这与伤情有关.经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更好,尽管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余卫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多西他赛原料药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5μm,250mm ×4.60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2nm.结果 多西他赛原料药在高温、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很不稳定,在氧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比较稳定,空白对照均无干扰;多西他赛浓度19.85~29.75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 =0.9995),定量限为0.19μg/mL,检测限为0.052 μg/mL,回收率在99.62% ~ 100.06%之间,RSD为0.1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度高,可用于多西他赛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查岭;谷玉行;王英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速尿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有效率92.0%;对照组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速尿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室射血量,改善心衰症状.
作者:吴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支原体感染肺炎并哮喘患儿临床疗效、血液相关指标和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支原体感染肺炎并哮喘92例患儿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性阿奇霉素医治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医治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液相关指标和起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指标(白细胞、CRP、肌酐、尿素氮)和血清相关指标(IgA、IgG)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P均<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热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均<0.05).结论 支原体感染肺炎并哮喘患儿行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医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且缩短起效时间.
作者:刘蔡伟;黄新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治疗在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82例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诊断及评估,然后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静脉通道滴注抗蛇毒血清、预防呼吸衰竭、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营养供给、抗生素应用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18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治疗时间短ld,长27d.治疗过程中共6例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其中l例患者实施2次抢救,抢救原因为心跳骤停、呼吸窘迫,均抢救成功.结论 毒蛇咬伤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变化快,综合性治疗措施治疗毒蛇咬伤治愈率高.
作者:钟桂年;罗朝汉;吴登锋;莫超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内镜一期(LC+ ER.CP)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期(pre-ERCP+ LC)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LC+ ERC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1例中转开腹(观察组中剔除),LC+ ERCP手术成功率95.2%;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LC+ERCP治疗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率高,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作者:林建清;吴君正;梁海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晚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晚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调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LVEDD、LVESD、心脏功能积分降低与LVEF升高比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P均<0.05);观察组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低于对照组,且更接近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36%、对照组为71.11%,心脏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8.51%、对照组为35.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晚期合并心力衰竭,加用卡维地洛更加安全有效,心功能相关参数得到明显改善,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显著.
作者:梁科;谢风池;许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A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3例AC患者分析不同时机行LC的效果,将93例患者分为ELC组与DLC组,ELC组在AC发作后的72h内接受LC,DLC组接受LC距AC发作的时间>72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DLC组总有效率为81.82%,ELC组为95.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发生后的72h内是LC的佳治疗时机.
作者:邹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门诊收集的8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中医辨证分析下口服加减后的止嗽散,两组在连续治疗14d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好,临床上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作者:王蓓蓓;罗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鼻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本院收治的172例老年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住院期间全部治愈且均未出现再次出血情况,3例患者在三个月内复发,出血部位与首次出血部位相同,其余169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再次出血症状,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术后并发症,治愈率98.3%.结论 老年鼻出血患者与患者自身高血压疾病有密切联系,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是高效且安全的手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2015年收治的4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应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入舒适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35.00%;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应用舒适护理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