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

张佑贵

关键词:反应蛋白, 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 风湿性疾病, 外科手术, 临床疾病, 妇科疾病, 恶性肿瘤, 参考价值, CRP, 诊疗, 感染
摘要:C-反应蛋白(CRP)自1930年发现以来,在临床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对CRP在感染、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外科手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交通事故性十二指肠损伤3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交通事故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32例交通事故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9例(90.63%),死亡3例(9.38%);术前确诊10例,术中确诊2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结论 重视交通事故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杨吉乡;单爱军;刘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产科原因分析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产科因素有密切关系.现将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3例HIE新生患儿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冬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齐拉西酮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苯异噻唑哌嗪类衍生物,临床研究证实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1~4].我们以氯氮平作对照,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段武钢;祝峰;商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比较

    牙根未发育完善的年轻恒牙因外伤、畸形或龋病等各种原因所致的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影响牙根的继续发育.为促使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保持牙颌系统的完整,临床上一直以来使用氢氧化钙糊剂作为诱导剂促进牙根继续发育.我们以复方抗生素为诱导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中转开腹原因与防治分析(附54例报告)

    我院自1991年11月至2009年7月已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113例,其中急性胆囊炎2817例,术中开腹54例.现回顾性分析此5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LC治疗急性胆囊炎术中中转开腹的原因与防治.

    作者:夏同义;郑文博;高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54-2涂剂联合卤米松软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42例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654-2(山莨菪碱)涂剂联合卤米松软膏治疗白癜风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我科门诊治疗了42例局限性白癜风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0~49岁,平均23岁;病程3~12个月.白斑部位均在面、颈、手部.皮损1片者12例,2片者13例,3片者17例.皮损面积小0.5cm×0.5cm,大4.0cm×8.0cm.

    作者:蒋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12例

    肝门部及其附近的恶性肿瘤常引起左、右肝管和胆总管的高位梗阻,黄疸程度严重,病变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对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2例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EMBE)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平;余开湖;石教华;郑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时间保留灌肠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9例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为自限性疾病,但一般病程较长,中途患儿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等.我们采用长时间保留灌肠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06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结肠镜诊断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复杂.结肠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年来我院106例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资料和结肠镜检查结果,以帮助认识其病因.

    作者:董黎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3例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均表现为骶骨上部偏心性生长、皂泡样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部分骨壳破坏中断,向前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不均匀信号;出血偶见,表现为T1WI、T2WI呈高信号,可出现单发/多发液-液平面.结论 X线平片及CT扫描对骶骨巨细胞瘤有较重要诊断价值;MRI虽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作者:彭峰;徐培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氟西汀治疗32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近期疗效.方法 按照罗马Ⅲ标准选择32例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给予氟西汀20mg/d,疗程12周,治疗过程中评定患者IBS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消化道主要症状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指标呈逐周下降,按意图治疗(ITT)和方案分析(PP),治愈率分别为50.0%和51.6%,总有效率为分别96.8%和100.0%.结论 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西汀可显著改善难治性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状态.

    作者:程正位;熊建光;刘启胜;王柳青;吴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6.6%(糖尿病控制良好的评价标准)为临界,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比较两组Hcy浓度的差异,并分析两组Hcy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cy值血糖控制良好组为(12.54±2.59)μmol/L,血糖控制不良组为(18.67±3.3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两者相关系数0.823,血糖控制良好组两者相关系数0.568,Hcy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监测血浆Hcy浓度,积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萍;陈国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制疝带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252例疗效观察

    我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肺部感染伴发腹股沟斜疝小儿患者252例,选用自制疝带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金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血钾致严重心律失常11例诊治分析

    低血钾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例临床并非少见,但常因病史复杂易误诊或漏诊,若及时抢救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否则易造成患者死亡.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抢救低血钾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绪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腰椎的骨与软组织因某些原因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导致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LSS的发病率将逐年增加,成为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单靠保守治疗难以彻底缓解症状,手术是治疗LSS的主要方法.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永召;胡建山;李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5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治疗体会

    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常见的症状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继发泌尿系感染时则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个人卫生关系密切.现将65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文瑞华;刘学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竹节参总皂苷抗炎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竹节参的有效成分竹节参总皂苷(TSPJ)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理.方法 采用小鼠巴豆油耳肿胀实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及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实验观察TSPJ的抗炎作用,检测小鼠腹膜炎时血清MDA、SOD、GSH-PX值.结果 TSPJ(75、150、300mg·kg-1) 灌胃能显著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肿胀,可减少血中MDA的生成,恢复小鼠胸膜炎血清SOD、GSH-PX的活力.结论 TSPJ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部位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生成有关.

    作者:闵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运用(附48例报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患者.我科于2008年6月开始对需作多疗程大剂量化疗的48例患者,应用PICC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忠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疗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岁,主诉发热20余天确诊白血病10余天,于2009年4月22日收住我院.患者因发热38.5℃左右经他院相关检查提示血象异常,在湖北省人民医院骨髓穿刺后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作者:周胜利;徐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压氧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治疗中的应用(附65例报告)

    我们回顾性分析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9研究所职工医院2003~2008年收治的1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压氧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疗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王灵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