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兵;孙瑞霞;李勤;杨光成;程飚
《中国青年报》6月13日报道,中科大党委书记郭传灰表示,我国学术界人才成长的环境宽严失当,该宽的地方不宽,该严的地方不严,到了比较浮躁、比较肤浅、比较浮夸的程度.
作者:陈家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进一步了解外踝部皮动脉的分布规律,为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4侧成人新鲜下肢,经股动脉行带色乳胶灌注,乳胶凝固成型后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碳素墨水灌注新鲜下肢,在外踝上、中、下部各取2.0 cm×2.0 cm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一块,石蜡包埋后,制成50 μm厚的连续组织切片,二甲苯透明后,5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层血管网分布.结果 腓动脉外踝上皮支出现率为100%,深筋膜穿出点位于外踝平面上(5.38±3.11) cm,穿出点动脉外径(1.14±0.33) mm.参与外踝血管网的主要血管有跗外侧动脉、足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在光学显微镜下,皮肤和皮下组织中可见3层微血管网,各区之间微血管网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且浅表,吻合血管丰富,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在修复足外侧远端皮肤缺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庆延;袁晶;修一平;官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唇红黏膜和唇口腔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对比研究,探讨唇裂整复术中唇黏膜修复的基本原则.方法 选择5 6例单侧唇裂患者,年龄在1.5个月至10岁.术前拍摄唇部放大实像,记录形态学特征. 切取唇裂手术中修剪掉的唇红及唇黏膜,石蜡包埋,HE染色,连续切片后对比观察.56例患者中,10例采用传统修复方法,46例采用健患侧唇黏膜红线连续的修复方法. 结果唇红黏膜色泽较暗红、干燥,且具有无数条垂直于红唇缘走行的黏膜纹.唇口腔黏膜则色泽粉红、湿润,较为平整.唇红黏膜与唇口腔黏膜交界处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唇红黏膜上皮棘层及固有层较薄,固有层内毛细血管丰富,唇口腔黏膜则黏膜下层较厚,内含大量腺体.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传统修复方法的10 例患者唇黏膜色泽深浅不一,干湿不均,唇红黏膜与唇口腔黏膜相混杂,黏膜纹走行紊乱. 采用本研究方法修复的46例术后唇黏膜红线健患侧间连续性好,唇红黏膜与唇口腔黏膜无交杂,唇黏膜纹健患侧相互平行.结论 唇红黏膜和唇口腔黏膜在形态学及组织学上具有显著差异.唇裂手术中唇黏膜部的修复应以相同组织结构的组织对位缝合为原则,并保持健患侧红线相连续,同时裂隙两侧唇黏膜皱纹应相互平行才能达到美学修复.
作者:余顺停;张辉;刘宝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5,7,4′-三羟基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三羟基异黄酮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25、50、100 μmol/L三组,以加DMSO溶剂为对照组,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3 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合成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三羟基异黄酮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100 μmol/L浓度组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 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三羟基异黄酮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可能成为治疗瘢痕及纤维化疾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曹川;李世荣;陈艳清;冯智;刘剑毅;覃霞;李丹;戴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组织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组织工程为组织再生提供了有效途径,临床上软组织缺损的巨大需要,也促进了组织工程在脂肪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茗;高建华;鲁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乳头基底部乳腺组织三角瓣,交叉缝合支撑乳头基底 ,防止乳头内陷,保持乳头外凸形态.结果 应用本方法矫治乳头内陷13例24侧,效果满意.随访2~8个月,乳头功能正常,外形、高度均理想,无回缩.结论 本方法简单安全,效果持久,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呙连胜;谷琪;唐红梅;周信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作者:刘元波;范金才;唐欣;焦鹏;刘立强;王黔;田佳;甘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囊状假体隆乳术及软组织扩张器的置入术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根据置入假体内容物半流体或流体的物理特性,设计、制造类似流沙漏斗及钢水流槽的装置,来引导、加速囊状物的体内置入过程.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系列引导器械.自1999年起,应用于临床,现将两种行之有效的器械介绍如下.
作者:程野;胡娇迪;徐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1岁.因双侧乳腺发育欠佳,于2003年8月在我院行国产硅凝胶假体隆乳术.采用乳晕切口,于胸大肌下放置180 ml光面硅凝胶假体,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作者:唐建兵;孙瑞霞;李勤;杨光成;程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笔者首次发表了中胚层疗法(Mesotherapy)--美容医学的新技术[1],此文复习了部分文献,阐述了中胚层疗法的历史背景、技术特征、发展和未来研究的相关解剖--筋膜系统等.
作者:高景恒;白伶珉;王忠媛;王志军;张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头面部皮损包括:扁平疣、寻常疣、老年斑、老年角化症、黑痣、血管痣(瘤)、睑黄瘤、汗管瘤[1]等等.我们自2005年至2006年,采用CHR-ⅢD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武汉市春光医疗美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对头面部皮损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翁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9例腹部创面,其中3例伴腹壁缺损的患者,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9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外形良好, 均无腹壁疝和腹内疝的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腹部创面合理、可靠的新方法,手术简单,易于普及推广.
作者:徐学武;杨大平;郭铁芳;韩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鼠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从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取EP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在培养液中添加VEGF及bFGF,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 培养3~4 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 d左右贴壁细胞呈条索状结构,贴壁细胞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 鼠外周血中含有EPCs,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王肃生;冀航;梁刚;张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1997年激光脱毛应用于临床以来,已被组织学研究证实激光的热效应,破坏毛囊的干细胞、毛囊及毛乳头,延缓毛发生长或使它失去再生长条件,从而达到永久性脱毛[1,2].
作者:郄美芳;蒋国琪;王雅如;沈运航;杨艳;佟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自1990年以来,对6例Tessier Ⅲ型面裂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双侧鼻翼畸形,效果均较满意.
作者:代淑媛;梁俊刚;常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胚层及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资料分析,了解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胚层疗法、中胚层、筋膜、间充质细胞等关键词,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中胚层是由上胚层细胞迁移进入上、下胚层间形成的,可分化为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软骨、肌、结缔组织、真皮等.中胚层疗法的实际注射层次是真皮和皮下组织,使药物作用于结缔组织中的某些靶细胞或神经,从而发挥作用.结论 中胚层疗法的形态基础主要是真皮和皮下组织及其内的细胞、神经、血管、淋巴管.
作者:王向义;钟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适合国人的鼻尖分类体系,并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方法 根据鼻的形态差异,将鼻尖分为5型,即前伸型、后缩型、低垂型、肥大型和混合型,综合应用切除、缝合和填充移植物的手术方法行鼻尖修整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1028例患者,术后鼻孔不对称10例,7例经再次手术后满意;线结反应3例;移植物从切口突出1例.随访973 例患者3周至7年,效果满意.结论 鼻尖分类体系能够指导手术设计和操作,并获得稳定、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张旭东;汪立川;葛红;高红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耳软骨加强鼻尖部自体组织的厚度,并与硅胶假体联合置入隆鼻的方法.方法 取适当的耳甲腔软骨雕刻成型,附在硅胶假体鼻尖部,置入鼻背筋膜下,进行隆鼻.结果 本组患者39例,其中2例术后1周出现假体偏斜,1个月后自然好转;1例术后 6个月假体鼻根部活动并抬高,经再次手术后满意.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耳软骨可加强鼻尖部自体组织厚度,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隆鼻术可避免假体下滑、移位和外露等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妮;朱志祥;潘贰;张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求美者日益增多.美容求美者的心理需求比较复杂,而作为一名老年求美者,他们的心理需求则更加不容忽视.因此,治疗前要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有效的语言沟通.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