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奎;耿传卫;郭爱武;李凤芹
目的研究蛆虫对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的清创和抗菌作用.方法以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上分离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提取丝光绿蝇幼虫血淋巴分泌物,采用平板法做抑菌实验,头孢哌酮盐水溶液做对照,记录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对临床上6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行蛆虫清创治疗,观察创面情况.结果蝇幼虫分泌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6例糖尿病足部溃疡病例平均治疗12天,创面坏死组织均清除干净,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培养无细菌生长.结论蛆虫对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有较强的清创和抗菌作用.
作者:王寿宇;王江宁;吕德成;王志军;张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未婚.因双侧巨乳伴重度乳房下垂,在我院行巨乳缩小矫正术,手术采用垂直切口、乳头乳晕上方真皮腺体蒂移位的缩小方法[1].乳头乳晕移位12 cm,单侧腺体组织切除量620 g.术后第2天,一侧乳头乳晕血运良好,另一侧乳头乳晕颜色发紫,静脉淤血,经局部穿刺放血、高渗溶液湿敷等治疗,乳头仍完全坏死,仅残留很少部分乳晕组织.
作者:亓发芝;顾建英;施越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光子嫩肤技术,对33例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行4~6次的治疗,每次间隔3~4周.每次治疗前,使用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客观量化皮肤的颜色、角质层水分、弹性等生物学指标;同时医师和患者对面部皮肤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的照片,进行视觉评价,并与采用无创性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量化指标如反应肤色参数L*值升高、a*值下降,皮肤弹性参数R2、R5、R7均升高,皮肤角质层水分参数降低.医师和患者的视觉评价结果与客观量化结果,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质地改善方面,基本趋向一致.结论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客观量化的评价结果与医师和患者的视觉评价基本一致.但在指标测量方面,更准确、更详细,将在美容学中显示更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牟韵竹;李利;何梅;李咏;邓次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四种常用的鼻端缺损修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局部鼻唇沟皮瓣、管形皮瓣、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鼻端缺损57例,并进行综合分析,从修复缺损面积、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57例鼻下端缺损均得到较好地修复.管形皮瓣修复缺损面积大、住院时间长;局部鼻唇沟皮瓣修复缺损面积小、住院时间短;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效果好,但修复缺损面积有限.结论鼻部下端缺损的修复,应根据其缺损面积、局部情况、患者要求和预期修复效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恒术;任海涛;沈为民;果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改善形态不佳的红唇.方法根据红唇组织分布的特点,采用红唇部组织瓣转移及聚四氟乙烯填充的方法,来改善唇部组织的形态.对于单纯上唇红唇形态欠佳者,将上唇红唇两侧异常凸出组织,转移到不丰满的红唇中部;上唇红唇不显者,将口角以口轮匝肌为蒂的下红唇组织瓣,转移到上唇;对于上下唇组织厚者,行厚唇修薄术;重唇者,去除重唇;上下唇均薄者,采用自体真皮脂肪瓣或人工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填充.结果本组患者30例,术后红唇形态满意,无切口愈合不良及皮瓣坏死,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红唇形态不佳的特点,尽可能在红唇内部进行组织转移,如果上下红唇均不丰满,可结合自体组织或生物材料进行填充,来改善红唇的形态.
作者:谢洋春;范金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位牵引前移犬面中份骨骼的远期效果.方法 16周龄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6只.所有犬在上颌各骨缝的前后种植钛钉,作为骨标志.实验组犬安置特制牵引支架和牵引钩,橡皮圈连接,向前持续牵引,牵引力值约为600 g,持续向前牵引1个月后,拆除牵引装置,继续饲养直到9个月龄时处死.牵引过程中,行连续头颅X线片检查,处死后头颅干骨测量.结果实验组各犬经1个月牵拉后,上颌逐渐前突,咬牙合关系呈现Ⅱ类错牙合.牵拉后的上颌复合体经过3、4周的生长停滞后,逐渐恢复正常的生长速度.结论中位前牵引面中份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去除外力后对上颌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作者:侯敏;柳春明;梁立民;张海钟;马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于2004年11月收治1例覆盖头皮2/3巨大神经痣患者,经切除游离植皮后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燕;张鑫;宋起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5年10月22~25日,第8届国际组织工程学术会议在上海胜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不同国家的组织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千余人,会议就涉及组织工程的各个方面,分专题进行了讨论,当前组织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本次学术会议的焦点.
作者:刘晓燕;陶凯;梁久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晚期重建的手术步骤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照先上后下、再中间,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各功能区域的修复.首先经颅内外联合入路修复额眶部畸形,然后进行眶颧部外侧面部支架的截骨重建,再行下颌骨截骨复位,后行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颌间结扎后,通过下颌骨确定上颌骨的位置并用小夹板内固定.应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重塑鼻背轮廓;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矫正创伤性内眦距增宽,恢复鼻根部高度与内眦间距的协调比例关系;同时眶壁植骨修复,缩小扩大的眶腔,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共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12例.所有患者畸形均获明显改善,咬牙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多涉及颅面骨三个或三个以上区域,骨折变化多样.熟知各区域的解剖功能特点、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方可大程度地改善外形,恢复功能.
作者:张智勇;归来;夏德林;罗金超;滕利;牛峰;俞冰;金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因左侧颊部皮肤肿物半年就诊.患者40年前发现双侧面颊出现红褐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未予治疗,结节逐渐增大并向四周扩展,逐渐融合成片,未破溃.20年前曾在当地结核病医院诊断为寻常狼疮,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面颊部遗留下菲薄、光滑的萎缩性瘢痕,同时伴有右下眼睑外翻及鼻部畸形等.
作者:张斌;陈瑛毅;刘积东;彭涛;朱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双直线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双直线截骨线,截骨后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0年以来,完成手术8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仅2例出现术后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口内入路双直线截骨法能安全有效地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作者:柳大烈;郑健生;付国友;王渭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前牙牙周病患者由于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上前牙向唇侧扇形倾斜,牙齿伸长,个别牙扭转错位,从而影响面部美观.临床常见此类患者要求对前牙牙周病治疗同时进行美容性修复.由于牙周病正畸治疗时间长、术后难保持原貌等原因,许多患者不能选择.金属烤瓷联冠牙周夹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点,并且可以改善牙齿排列、色泽、龋坏及形态问题.
作者:张喆;秦宏智;王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电子束CT对严重的颅颌面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3例严重的颅颌面骨折的患者进行EBCT扫描,三维重建后的图像与X线片图像进行比较,结合临床检查及手术探查,评价EBCT对严重的颅颌面骨折的诊断意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B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立体,对严重的颅颌面骨折的诊断,与X线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 EBCT对严重的颅颌面骨折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医患双方的交流和术前设计也有帮助.
作者:余东;归来;张智勇;吕长胜;唐晓军;郑宗梅;刘育凤;宋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某女,30岁.因哺乳后乳房扁平,于2004年来我院行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注射隆乳.
作者:薄红兵;甘学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构软骨皮瓣血管化过程中软骨细胞的生长代谢情况.方法 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7个组,将其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带软骨膜软骨,植于额顶部皮瓣下,并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在术后3天、1周、2周、3周、4周、5周、6周,观察软骨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术后3天至2周,移植软骨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地退行性改变;3周以后,酶活性开始升高,并有新生软骨细胞出现;5、6周,酶活性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管束植入后5、6周,可以启动预构软骨组织瓣进行游离或带蒂移植.
作者:黄绍辉;谭学新;王绪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乳房下皱襞相关组织结构的大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进一步明确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结构.方法采用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行解剖研究,并分别于乳房上缘、乳晕上缘、乳房下皱襞及乳房下皱襞下方4 cm处取材,制作HE染色及改良Gomori′s trichrome 染色切片,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研究乳房20只,在乳房下皱襞组可见皮肤真皮层内红色的纤维组织排列平行于乳房下皱襞的长轴,胶原纤维的断面较少,各组的胶原纤维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乳房下皱襞区域无下皱襞韧带结构,真皮内胶原纤维的密度和其他三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作者:仇树林;胡国栋;谢祥;韩胜;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隆乳手术是女性常见的美容手术,早开展于1899年,曾经尝试了多种方法[1],目前主要有注射式隆乳术(注射自体脂肪、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等)和假体置入隆乳术.而后者是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方法,切口通常选择在乳晕、乳房下皱襞或腋窝等处,在乳腺下或胸大肌下,形成腔隙,置入适当的人工乳房假体.但是这些手术方式有诸多的并发症,并能造成较为明显的乳房或腋窝的瘢痕,使患者和医师产生顾虑.随着内窥镜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经脐隆乳术也逐步发展起来,笔者对近十年来国外报道经脐隆乳术的文章,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翟朝晖;李武修;唐胜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乳头内陷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据Schwager[1]报道,其发生率为2%.它影响女性乳房的形态和功能,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乳头内陷矫正方法目前虽然较多,但大多存在着效果不稳定,乳头乳晕感觉差,复发率高等不足.笔者自1993年10月至2004年9月,应用改良Broadbent法,行乳头内陷矫正术48例,效果满意.
作者:黄文;游晓波;杨志祥;宋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3 乳房Ⅱ期重建必须掌握的解剖学知识3.1 乳房切除术和重建方法乳房重建的肌皮瓣法和填充法有很大不同,根据不同的乳房切除术,采取不同的方法,所以掌握有关乳房切除术的术式,是必要的.
作者:南云吉则;程野;岳丽爽;高景恒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