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费文彬;刘维荣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来源于毛母质细胞分化的一种常见的毛源性肿瘤,临床上由于无特殊表现及症状,常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68例毛母质瘤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魏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试(PPD)对吸毒肺结核病人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立吸毒组(G1)和非吸毒组(G2),两组均为临床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给予PPD皮肤试验.结果 G1 PPD皮试阳性率较G2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PD皮试强阳性率亦较G2为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吸毒的肺结核可疑患者尽管其PPD试验阴性,仍应常规行胸片及痰涂片检测,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徐旭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TS)是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多发于儿童时期,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冲动及行为异常为特点,常无特异病症,易被诊误.笔者总结了我科于1998年8月-2003年8月误诊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2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夏汉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Tan)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凝聚态β-淀粉样肽(Aβ1-40)在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细胞带微量注射以建立拟人类AD样动物模型,灌胃给予AD样大鼠Tan (100,50 mg/kg),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法、穿梭法检测Tan对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作用.结果海马内注射Aβ1-40 (20 μg ) 14 d 后,经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障碍,而给予Tan 100、50 mg/kg可以不同程度的延长大鼠进洞潜伏期(P<0.01, P<0.05),50 mg/kg 剂量组能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大鼠主动回避次数(P<0.05),减少逃避失败次数(P<0.05).结论 Tan对Aβ1-40诱导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Tan剂量在50 mg/kg时效果好.
作者:刘彤云;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应激中的作用.方法把大鼠分为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应激组大鼠每天捆绑6h,持续21d,然后用Y迷宫测试两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I-B4的表达.结果应激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5),其海马小胶质细胞I-B4免疫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捆绑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小胶质细胞I-B4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廖敏;陈世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我们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国产医用胶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大鼠面部皮肤CGRP、NOS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IRF)的影响,探讨CAP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镇痛机理.方法把CAP配成30mM浓溶液备用,按用量分成四组(A组20μl、B组30μl、C组50μl和D组100μl),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24h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除CGRP平均光密度的对照组和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组之间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异也更大.结论 CAP对大鼠面部皮肤CGRP、NOS免疫反应性神经有明显的影响,CGRP、NOS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作者:丁继固;关春保;茹立强;殷光甫;曹福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白血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者的心理活动将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以探索其心理变化,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黄春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行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9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96例,其中子宫肌瘤58例,子宫腺肌病26例,功血12例.同时随机选择传统式子宫全切术58例,其中子宫肌瘤30例,子宫腺肌病20例,功血8例,两组在年龄、病种方面相似.
作者:张爱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临床操作和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现将几种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谈惠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33岁,因下腹部胀痛不适半年,突然加重2天就诊.患者伴肛门坠胀感,无停经史,尿HCG(-),B超见膀胱未充盈时盆腔有前后径约5cm液性暗区,膀胱充盈腔可见前后径约2.2cm液性暗区,左右髂窝可见前后径分别为3.0cm及2.2cm液性暗区.子宫左后方见低回声包块,大小约4.6cm×2.8cm×4.7cm,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圆形低回声区.肝、肾未见异常.B超诊断:盆腔实质性包块(考虑卵巢肿瘤可能,炎症待排).抗炎治疗15天后患者腹腔积液消失,子宫左后方低回声包块减小.
作者:刘汉红;皮志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雌性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ER与ChAT共存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双重标记技术,用鼠抗ER血清和羊抗ChAT血清分别孵育切片,葡萄糖氧化酶-硫酸镍胺或DAB/AP-red试剂盒呈色,前者的反应产物呈黑兰色或棕黄色,后者的反应产物呈鲜红色.结果在ER/ChAT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下可见两种细胞:①ER/ChAT双标细胞:胞核为ER-IR阳性,反应产物棕黄色,胞浆为ChAT-IR阳性,反应产物鲜红色;②ChAT单标细胞:胞浆为ChAT-IR阳性,反应产物鲜红色,胞核未见着色;在ER和ChAT双重染色的切片上没有发现ER的单标细胞;ER-IR阳性神经元约占ChAT-IR神经元总数的27%.结论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ER-IR阳性神经元均为胆碱能神经元.
作者:陈小武;祝善乐;范玉华;赵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新生儿窒息仍是新生儿五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分娩时产科质量及新生儿处理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对154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陈晓姣;田会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静脉点滴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5-MN)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应用IS-5-MN持续滴注,平均维持量142.86±38.85μg/min,观察心衰体征、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个体大维持量时和疗程结束后血压、心率及副作用.结果 56例患者中52例心功能分级有改善(有效率92.9%),体位、肺部湿罗音、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改善率分别为85.7%、57.1%、51.8%和53.6%,用药前收缩压为158.6±25.9mmHg(1mmHg=0.1333kPa)、舒张压为88.6±12.4mmHg,达个体大维持量时和疗程结束后降至128.6±16.8mmHg、78.5±5.9mmHg,126.7±18.0mmHg、76.3±7.1mmHg.心率由108.2±10.2次下降至83.0±8.9次、84.3±9.5次(P<0.05).其中3例患者轻微头痛.结论静滴IS-5-MN对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疗效.
作者:田青;陈安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快速房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诊心律失常之一.自2000年起我院对伴有心衰的快速房颤,在常规使用扩管、利尿、洋地黄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天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少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0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喜松;李朝安;李仕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自1985年以来所做255例胃癌手术根治标本,经肉眼检查后取样,常规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加做VG及银染,光镜观察.分别观测其肿块大小、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和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析浸润深度与其他几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证实癌的浸润深度与肿块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2.0cm者和>8.0cm者分别与其它几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癌的浸润深度与肉眼观类型及组织学类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浅表型和局限溃疡型分别与浸润溃疡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比较,它们之间差异显著(P<0.01);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它类型比较,它们的浸润深度不尽一致,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浸润深度与癌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分化差者,浸润得较深;随着肿块的增大,浸润深度有增加的趋势,但当肿块达到一定的大小时,浸润深度不再有差别.
作者:程水良;赵红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自1998-2002年采用上颌窦根治加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及上颌窦内翻性乳状瘤2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胡卫东;费文彬;刘维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变化大,死亡率及致残率高.1999-2002年,我院采用为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18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室内空气消毒对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室内空气消毒的方法日趋增多,效果不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室内空气消毒方法的实际杀菌效果,我们于2003年9月至11月在实验室对常用的四种空气消毒方法进行了现场消毒试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应惠芳;梁莹;王志刚;王小圆;邓毛子;孙剑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