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指背岛状筋膜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濮哲铭;施耀明;孙宝珊;许礼根

关键词:皮瓣, 筋膜瓣, 指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利用指掌侧动脉与指背侧动脉系统之间的动静脉吻合网,形成指背岛状筋膜瓣,修复同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将其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后可修复手部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结果手外伤急诊应用39例,效果良好.结论指背岛状筋膜瓣是I期修复同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可扩大其应用范围.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隆鼻术后癫痫样发作1例

    1 病例某女,37岁.1年前在某院作硅胶假体隆鼻术,手术顺利 ,术后外形满意.术后1个月余,患者漱口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四肢僵硬,身体抖动, 牙关紧闭,约数分钟后好转如常.反复发作多次,一般在时间紧张、精神状态不佳、头部剧烈运动时发作,在听到隆鼻的不利信息时,精神高度紧张,发作更频繁.经神经科诊治,疑为癫痫发作,作脑电图、脑地形图、脑血流图及颅脑CT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多处诊治无效.后疑与硅假体植入有关,即取除假体.此后患者自感精神轻松,没有类似的晕倒发作. 本人既往无癫痫发作病史,无头部外伤及高热史,近亲内无癫痫病史者.其性格为神经质类型,语言行为较夸张,易受外界影响.

    作者:张理;余曼利;张翰霞;张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和雌激素对肝脏DNA合成的影响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EGF,EGF-雌激素以及雌激素对原代培养肝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探讨用EGF治疗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性.方法用大鼠获得单个肝细胞悬液,随机分成EGF组、雌激素组、EGF-雌激素组及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3天后测量每组Tdk掺入量.结果 EGF组及EGF-雌激素的 3H-Tdk掺入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倍及3.4倍(P<0.01),雌激素亦有轻度促进DNA合成作用(P<0.05).结论 EGF在雌激素协同下能成倍地增加肝细胞DNA合成.

    作者:杨琨;黄晓梅;姜雷;李亚男;罗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在INTERNET上查询美容整形相关信息

    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推进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尤其是近几年来,INTERNET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的用户成倍的增长.互联网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可以说举世无双.这使得处在不同时空的人们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成为现实.互联网上的医学站点也如雨后春笋,网络与医学紧密的结合,这不仅使医务工作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及时得到人类医学的新成果,而且可以获得在书本上得不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发展动态,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医技,大程度地造福于人类健康.

    作者:赵伟;马晓光;司天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手和足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及供、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 HT5”H 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作者:朱唯力;赵启明;李彤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复方奎宁治疗乳腺后纤维囊积液3例报道

    乳腺后纤维囊积液是乳腺后间隙假体植入隆胸术后,因各种原因行假体取出术后的并发症, 临床上很少见,笔者自1998年至1999年用复方奎宁囊内注射治疗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宏民;刘彩光;解传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面部凹陷性缺损中的应用

    笔者于1998年12月开始用亲水性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至2000年6月共治疗面部凹陷性畸形患者10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开平;陈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指背岛状筋膜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利用指掌侧动脉与指背侧动脉系统之间的动静脉吻合网,形成指背岛状筋膜瓣,修复同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将其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后可修复手部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结果手外伤急诊应用39例,效果良好.结论指背岛状筋膜瓣是I期修复同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可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濮哲铭;施耀明;孙宝珊;许礼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形成蛋白的研究现况

    1965年Urist[1]发现一种从骨基质中提取的物质能在啮齿类动物异位区诱导新骨形成,即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以后的研究表明:BMP主要分布在骨组织中,且其含量及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提取主要是从兔、鼠、牛、猪、人类的骨基质和鼠、人类骨肉瘤中获得,但含量很少约0.001%且提取过程繁琐.1987年Urist及W u ZY详细报道了BMP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的方法[2,3].Wozney于1988年运用BM P基因序列知识,利用人类互补DNA成功地克隆出3种BMP[4],给BMP的提取及性质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概念.目前利用基因重组可以大量获得BMP,这为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现将骨形成蛋白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唐晓军;王岩;邢树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隆乳术后固定带设计方法探讨

    为了使隆乳术后的并发症降到低程度,达到两乳对称、乳沟明显的逼真效果,特别是能使术后假体的位置得到良好的固定,我院自1999年3月至今,使用一种自制的可调节弹力松紧乳房外固定带,经120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张菊芳;严晟;吴卫华;何葆华;李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脂肪抽吸术若干相关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1920年Grazer首次报道脂肪刮除术,至1980年Illouz[1]报道了借助负压抽吸的脂肪刮除,即为现在的脂肪抽吸手术,随着各种辅助措施的应用,如何使手术既安全、又止痛、失血少、手术效果佳是目前临床上仍存在的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现将近年来文献报道就有关问题作一回顾.

    作者:汪军;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指甲再植的进展

    各种原因所致的指甲缺失的患者迫切希望拥有指甲.指甲再造为该类患者提供了希望.然而指甲再造仍为外科领域中一个难题,目前尚无良方.笔者就有关指甲再造的问题予以介绍.

    作者:张敬德;邢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岛状筋膜瓣预构扩张皮瓣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动物模型上探索岛状筋膜瓣诱导预制扩张皮瓣的存活和血供建立时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白鼠的侧胸腹形成以侧胸血管为蒂的岛状筋膜瓣(1.5cm×2.0cm),经皮下转移至背部,其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形成以筋膜瓣血管蒂为载体的预构扩张皮瓣,观察皮瓣的成活,并行微血管照影,了解且扩展可促进微血管的再生微血管构建情况.结果岛状筋膜瓣的血管与皮肤血管网在3周后即建立了良好的吻合,预构皮瓣建立了丰富的血供,且扩展可促进微血管的再生,预构皮瓣的长宽可比筋膜瓣大2.5~4.0倍. 结论皮肤扩张的同时应用岛状筋膜瓣预构的轴型皮瓣能建立起丰富的血管网, 以筋膜瓣血管为蒂移植安全,较传统扩张或随意皮瓣应用更灵活,可将岛状或游离皮瓣作远位移植,且皮瓣更薄.

    作者:汪涌;姜会庆;陈一飞;张海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手术修整不良文眉

    不良文眉不但不能给人以美感,而且会损伤人的自信心,所以不良文眉应及时处理.笔者介绍1997年至1999年手术修整不良文眉13例的方法.

    作者:李星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皮肤伸展术在皮瓣供区关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肤伸展术在皮瓣供区关闭中的应用,为关闭皮瓣供区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4例应用皮肤伸展术关闭皮瓣供区的病例.患者年龄为3~48岁,游离皮瓣供区21例,轴型皮瓣供区3例,皮瓣宽度为8~16cm.结果全部病例的供区通过牵张后直接关闭缝合,随访结果显示无显著瘢痕增生和增宽.结论皮肤伸展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快速关闭比较宽的皮瓣供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树忠;孙志刚;鲁开化;张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医用装置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概况

    1 引言 医用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及各种医用装置(medical devices)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开发领域,目前已有大量的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牙科、骨科、整形外科、心血管外科及其他各科临床.由于各种医用装置材料植入体内后都将与组织和细胞直接接触,因此,医用装置及材料不仅要有临床所需要的良好的理化性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如何保证医用装置安全性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2] .1992年发布了(ISO 10993-1992)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等系列国际标准[3] .目前已颁布了18个相关标准,被各国政府采纳[4].我国在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方法,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采用了ISO 10993-1992标准 ,发布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 16886-1997,并于1997年12 月实施,使国内评价医用生物材料及医用装置(国标统称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与ISO标准等同.从而保证了我国医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促进了医用生物材料研究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作者:贾文英;史弘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体组织瓣移植术

    自15世纪意大利人Antonio Branca应用上臂皮瓣行鼻再造算起,自体组织瓣移植的历史已有 500余年,更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古印度时期.但多种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则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近20年来由于显微外科和显微解剖的出现与发展,使组织瓣移植技术获得划时代的发展.目前,组织瓣的种类已从皮瓣发展到筋膜瓣、肌瓣、肌皮瓣、骨瓣、骨皮瓣、筋膜皮瓣、骨肌皮瓣、肠瓣、大网膜瓣等10余类.已发掘的各种组织瓣的供区已达100余处,手术方法已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自体组织瓣移植术已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成为整形外科与修复重建外科修残补缺、改善外形、重建功能的基本、常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邢新;高景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学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生物学试验研究评价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ISO 10993-1.1997及国家标准GB/T 16886 .1-1997,医用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要求对国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进行溶血、细胞毒性、皮肤刺激、遗传毒性及植入试验结果评价.结果无毒、无溶血、无致敏、无致突变、不被组织吸收的注射型软组织填充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讨论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学评价涉及学科广泛,一般是通过细胞学、组织学、遗传毒理学和整体实验动物及物理、化学等体内外的试验方法和手段研究生物医用材料及装置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从而评价终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金宝玉;曹孟君;刘伯则;史弘道;鲁开化;侯泽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隆胸术后并发胸大肌下急性血肿救治1例

    1 病例介绍 某女,26岁,已婚,于2000年4月12日来我院要求隆胸。经常规术前检查后于次日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经腋下皱襞切口行隆胸术,手术置入220ml水凝胶假体(PIP )一对。术中出血约40~50ml。在行右侧胸大肌下分离时发现右第五、六肋骨中部畸形,经检查未见明显出血。缝合切口,术后7天拆线出院。4月26日(即术后14天),下午4时,该患者母亲病危抢救,在搬运过程中患者突感右胸部剧烈胀痛,自觉有股热流从体内向上涌出,并且疼痛剧烈,于当晚9时来我院急诊。经检查发现:右胸部重度肿胀,皮肤呈青紫色。形成一上界达锁骨下、左右至腋前线及胸骨旁的椭圆形肿块,压痛明显。患者呈强迫体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测其血压为13.3/10.7kPa、心率为110次/分,初步诊断为隆胸术后并发胸大肌下急性出血。

    作者:牛克辉;李芸;林淑华;赵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肩胛区岛状皮瓣修复腋窝瘢痕挛缩

    目的提供理想的腋窝瘢痕挛缩修复材料和方法.[ HT5”H 方法以旋肩胛动脉升支或降支血管为蒂形成肩胛区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腋窝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结果本组共9例,其中以旋肩胛动脉升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6例,以旋肩胛动脉降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3例, 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肩胛区岛状皮瓣血运丰富,与腋窝接近,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腋窝瘢痕挛缩的较好材料.

    作者:刘元波;徐军;穆兰花;杨明勇;李养群;李森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颞浅筋膜蒂耳后扩张皮瓣全耳再造术

    目的探索使再造耳轮廓清晰、耳轮缘无毛发生长, 又可同期处理残耳的全耳再造方法.方法应用经皮肤扩张的颞蒂耳后筋膜皮瓣,向前上方旋转包裹整个耳支架进行全耳再造.结果 1999年2月至2000年10月共完成全耳再造18例,术后随访期平均9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 HT5”H 结论颞蒂耳后筋膜皮瓣厚薄适中,无发区皮肤面积较大,应用该皮瓣再造的耳廓肤色均匀一致,耳轮缘无毛发,外耳轮及耳甲腔等细微结构清晰,颅耳角保持较稳定,其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尤其适用于发际较低者及耳上部组织残缺较多者的全耳再造.

    作者:吴建明;林子豪;刘麒;袁相斌;杨松林;赵耀忠;江华;章建林;郭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