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隆胸麻醉的临床观察

顾伟平;茅波伦;李钧

关键词:氯胺酮复合异丙酚, 隆胸手术, 氯胺酮静脉麻醉, 麻醉苏醒期, 复合应用
摘要:本观察对比氯胺酮静脉麻醉中是否复合应用异丙酚,在隆胸手术中,对术中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隆胸麻醉的临床观察

    本观察对比氯胺酮静脉麻醉中是否复合应用异丙酚,在隆胸手术中,对术中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顾伟平;茅波伦;李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7例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

    我科于1995~1999年行17例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这不仅取决于精湛的医术,术后的精心护理也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白伶珉;李孟倩;王忠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广泛腹壁脂肪肿胀吸脂术46例报告

    吸脂术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从发展到完善,目前已经较成熟,但对广泛腹壁脂肪堆积(包括上、下腹)一次性吸脂完成报道尚少.我们于1998年元月至1999年11月应用肿胀吸脂术对46例患者行广泛性腹壁脂肪堆积治疗,因其安全性高,组织损伤轻微,出血少,麻醉时间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吸脂量达3000ml以上,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彤彤;朱唯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模拟生理的重睑成形术

    目的为了获得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切开重睑成形效果.方法根据上睑的解剖特点模拟生理状态,使上睑提肌腱膜与上睑皮肤粘连,保留睑板前脂肪和眼轮匝肌.结果通过此种方法形成的重睑酷似先天性重睑.结论与传统切开方法相比,此法形成的重睑更为自然生动,且损伤小,恢复快,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军;黄双闻;熊世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隆乳术后血肿形成是乳房硬化包膜挛缩的重要原因.作者通过自制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将术后渗出物彻底引流,减少了乳房硬化发生率.经4年65例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重睑术致皮肤-结膜囊瘘的手术修复

    重睑术是较为常做的美容手术之一,它的成功率较高.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美容院的从业者甚至从未经历过正规的医学训练便从事手术操作,从而导致这样或那样的并发症.近我们收治一位因在美容院行重睑手术不当而导致上睑结膜囊瘘的患者并于以手术修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万同;刘晓燕;刘姗;王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皮瓣(skin flap)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多年来尽管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技巧在不断改善,也尝试采用一些药物学[1]和非药物[2]改善皮瓣存活,但皮瓣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人们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其生理作用的逐步了解,其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综述如下.

    作者:杜佳梅;张松林;程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三氯醋酸点状剥脱治疗雀斑

    雀班严重的影响患者面容且治疗不当易引起继发性色素沉着斑.笔者自1994年以来,治疗面部雀班169例,无1例发生继发性色素沉着斑.

    作者:王耀玲;李金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硅胶假体胸大肌下植入隆乳术若干问题探析--附28例报告

    我们自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共用该类产品经腋下切口行胸大肌下隆乳术372例,经观察住院病人及门诊复查256例(硅凝胶203例,盐水充注式53例),发现各种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10.9%.本文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

    作者:夏东胜;赵英利;赵启明;盛玉才;王圣林;吴律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法隆乳18例报告

    目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18例经验总结.方法由腋前线上部一点进针至乳腺后间隙而注入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结果总计18例,均未发生较重并发症.造形与手感方面的效果是满意的.结论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是极其重要的.

    作者:赵承侠;邹德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VPW532nm波长激光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血管瘤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激光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126例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患儿,分两期进行治疗.第Ⅰ期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瘤体变薄后行第Ⅱ期激光治疗,选用倍频Nd:YAG可变脉宽532nm激光.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4.4%.结论激光加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理想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苑凯华;刘春利;李勤;赵艺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几种小改进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1 通畅引流小切口的应用 美容整形术中为了追求隐蔽切口,切口往往远离手术分离区,使手术区呈开口在上的盲袋状,不利于积血、渗液引流排出.而此类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积血可能引起的感染或硬化.如下颌短缩充填术,受术者为避免颏下皮肤瘢痕,普遍愿意选择口腔入路切口;隆胸术同样也较多地选择腋窝入路切口及乳晕切口.此类切口视野狭窄、暴露不佳、操作不便、组织分离均在盲区,难以止血.术后又因口腔开合、呼吸活动,而无法确实有效加压包扎,达到压迫止血目的,积血难以避免.所以通畅引流排出积血特别重要.我们采用下颌缘内侧0.5cm切口,引流下颌假体腔隙积血;乳房皱襞下0.5cm切口,引流乳房假体腔积血.24小时后缝合小切口.采用小切口引流,手术区无需加压包扎,只需假体固定包扎即可.

    作者:宋东明;王晓兰;周文;裘建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乳腺外Paget's病的诊治--附2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s病的诊治方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1例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2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8例获随访,其中3例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2~3年死于广泛转移;2例术后5年死于其他疾病;11例5年无复发.结论本病易诊为湿疹等,对难治性湿疹样改变应早期活检,局部广泛切除是本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吴建明;林子豪;刘麒;袁相斌;杨松林;赵耀忠;朱晓海;陈敏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进展

    皮肤作为人体大的组织,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当由于外界损伤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皮肤缺损时,其危害可以极轻微,也可以是致命的.皮肤缺损修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目前常用修复途径有:自体植皮、同种异体植皮、异种植皮,但由于供区不足、免疫排斥及传播疾病等缺点,寻找一种理想的皮肤替代物一直是临床上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1].

    作者:杨光辉;商庆新;曹谊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溶痂祛腐膏治疗烧伤创面的体会

    我院1986年研制的溶痂祛腐膏经临床上千例患者应用,确实起到了加速坏死组织溶解,促进上皮组织愈合,减少自体皮面积,控制局部炎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张晓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周围神经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稀释后,以16号针头注射到兔坐骨神经外膜内及其周围.注射量为0.5~1.0ml,观察兔趾展反射、神经动作电位及电传导速度.结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周围形成透亮薄层包膜.兔双侧趾展反射正常,双侧坐骨神经肉眼观察色泽、粗细均无差别,神经电生理检查动作电位及电传导速度也基本相同.结论聚丙烯酰胺对兔坐骨神经无明显不利影响.

    作者:曹景敏;鲁开化;周智;雷永红;马显杰;刘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与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基底细胞癌病例,根据其病理生物学行为及病变部位和范围,采取扩大切除后单纯缝合,局部皮瓣修复,植皮及 Mohs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136例病例全部Ⅰ期愈合,经2~9年随访,效果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认识到这类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病变较为局限,恶性程度低,具有多种病理分型,极少发生转移,又多发于面中部,对人的容貌影响较大,所以基底细胞癌的治疗必须结合临床病理分型区别对待.早期手术切除,重视病变切除范围,选择适当的方法修复创面,有助于本病的彻底治疗.

    作者:邵哲人;程健;马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Shouldice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整形评价

    Shouldice手术在国外已盛行多年,近年来在国内也是益被外科界所推崇[1].作者根据临床百例的实践结合文献对本术式作一介绍和评价.

    作者:张锦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059例一次隆鼻联合美容术报告

    1991年11月至1995年12月开展隆鼻一次联合整形术,现将1059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华绍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修复颅骨缺损与凹陷畸形6例报告

    目的介绍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修复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1998年8月,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修复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6例,其中颅骨缺损4例,颅骨凹陷畸形2例.术中掀起头皮瓣,暴露颅骨缺损或凹陷范围,按缺损大小和形状,在温热水(82℃~100℃)中将Medpor修剪,并按颅骨缺损区的弧度进行塑形,使Medpor伏贴地覆盖缺损区,周边与颅骨或骨膜固定,修复颅骨缺损.颅骨凹陷畸形则以Medpor充填,改善外观.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外观形态满意,随访3个月至1年,Medpor无明显移位或外露,亦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Medpor是目前修复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较理想的生物材料之一.

    作者:邢新;李军辉;孙美庆;焦向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