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伶珉;李孟倩;王忠媛
皮肤作为人体大的组织,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当由于外界损伤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皮肤缺损时,其危害可以极轻微,也可以是致命的.皮肤缺损修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目前常用修复途径有:自体植皮、同种异体植皮、异种植皮,但由于供区不足、免疫排斥及传播疾病等缺点,寻找一种理想的皮肤替代物一直是临床上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1].
作者:杨光辉;商庆新;曹谊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激光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126例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患儿,分两期进行治疗.第Ⅰ期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瘤体变薄后行第Ⅱ期激光治疗,选用倍频Nd:YAG可变脉宽532nm激光.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4.4%.结论激光加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理想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苑凯华;刘春利;李勤;赵艺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科自1998年以来应用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病变切除后的皮肤缺损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艳;梁英;喻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介绍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修复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1998年8月,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修复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6例,其中颅骨缺损4例,颅骨凹陷畸形2例.术中掀起头皮瓣,暴露颅骨缺损或凹陷范围,按缺损大小和形状,在温热水(82℃~100℃)中将Medpor修剪,并按颅骨缺损区的弧度进行塑形,使Medpor伏贴地覆盖缺损区,周边与颅骨或骨膜固定,修复颅骨缺损.颅骨凹陷畸形则以Medpor充填,改善外观.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外观形态满意,随访3个月至1年,Medpor无明显移位或外露,亦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Medpor是目前修复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较理想的生物材料之一.
作者:邢新;李军辉;孙美庆;焦向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观察对比氯胺酮静脉麻醉中是否复合应用异丙酚,在隆胸手术中,对术中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顾伟平;茅波伦;李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皮瓣(skin flap)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多年来尽管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技巧在不断改善,也尝试采用一些药物学[1]和非药物[2]改善皮瓣存活,但皮瓣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人们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其生理作用的逐步了解,其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综述如下.
作者:杜佳梅;张松林;程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86年研制的溶痂祛腐膏经临床上千例患者应用,确实起到了加速坏死组织溶解,促进上皮组织愈合,减少自体皮面积,控制局部炎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张晓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 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鼾症135例,男性104例,女性31例.年龄29~65岁,平均40.5岁.病程3~31年.其中合并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OSAS)98例,占72.6%.
作者:赵艺琳;苑凯华;刘春利;晏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寻找适合骨移植的骨组织替代物-骨脱细胞细胞外基质(ABECM).方法将猪股骨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脱细胞处理,制成ABECM,再进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及纵向压缩的生物力学性质的检测.结果 ABECM未见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基本结构未被破坏;ABECM在生物力学性质上与新鲜股骨无明显差异.结论 ABECM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骨替代物,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沙镝;姜英令;高景恒;吕永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重睑术是较为常做的美容手术之一,它的成功率较高.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美容院的从业者甚至从未经历过正规的医学训练便从事手术操作,从而导致这样或那样的并发症.近我们收治一位因在美容院行重睑手术不当而导致上睑结膜囊瘘的患者并于以手术修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万同;刘晓燕;刘姗;王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雀班严重的影响患者面容且治疗不当易引起继发性色素沉着斑.笔者自1994年以来,治疗面部雀班169例,无1例发生继发性色素沉着斑.
作者:王耀玲;李金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Shouldice手术在国外已盛行多年,近年来在国内也是益被外科界所推崇[1].作者根据临床百例的实践结合文献对本术式作一介绍和评价.
作者:张锦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吸脂术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从发展到完善,目前已经较成熟,但对广泛腹壁脂肪堆积(包括上、下腹)一次性吸脂完成报道尚少.我们于1998年元月至1999年11月应用肿胀吸脂术对46例患者行广泛性腹壁脂肪堆积治疗,因其安全性高,组织损伤轻微,出血少,麻醉时间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吸脂量达3000ml以上,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彤彤;朱唯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通畅引流小切口的应用 美容整形术中为了追求隐蔽切口,切口往往远离手术分离区,使手术区呈开口在上的盲袋状,不利于积血、渗液引流排出.而此类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积血可能引起的感染或硬化.如下颌短缩充填术,受术者为避免颏下皮肤瘢痕,普遍愿意选择口腔入路切口;隆胸术同样也较多地选择腋窝入路切口及乳晕切口.此类切口视野狭窄、暴露不佳、操作不便、组织分离均在盲区,难以止血.术后又因口腔开合、呼吸活动,而无法确实有效加压包扎,达到压迫止血目的,积血难以避免.所以通畅引流排出积血特别重要.我们采用下颌缘内侧0.5cm切口,引流下颌假体腔隙积血;乳房皱襞下0.5cm切口,引流乳房假体腔积血.24小时后缝合小切口.采用小切口引流,手术区无需加压包扎,只需假体固定包扎即可.
作者:宋东明;王晓兰;周文;裘建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稀释后,以16号针头注射到兔坐骨神经外膜内及其周围.注射量为0.5~1.0ml,观察兔趾展反射、神经动作电位及电传导速度.结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周围形成透亮薄层包膜.兔双侧趾展反射正常,双侧坐骨神经肉眼观察色泽、粗细均无差别,神经电生理检查动作电位及电传导速度也基本相同.结论聚丙烯酰胺对兔坐骨神经无明显不利影响.
作者:曹景敏;鲁开化;周智;雷永红;马显杰;刘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s病的诊治方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1例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2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8例获随访,其中3例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2~3年死于广泛转移;2例术后5年死于其他疾病;11例5年无复发.结论本病易诊为湿疹等,对难治性湿疹样改变应早期活检,局部广泛切除是本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吴建明;林子豪;刘麒;袁相斌;杨松林;赵耀忠;朱晓海;陈敏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隆乳术后血肿形成是乳房硬化包膜挛缩的重要原因.作者通过自制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将术后渗出物彻底引流,减少了乳房硬化发生率.经4年65例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1年11月至1995年12月开展隆鼻一次联合整形术,现将1059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华绍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Ray照射大鼠伤口皮肤,利用生物力学,寻找X-Ray对它们影响的明显时间点,从而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切除术后何时开始放射治疗的佳时间点提供一个理论根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纯系SD雌性大鼠为实验动物,在低背部伤口上分别于手术第1、4天,第4、7天,第7、10天,和第10、13天,共4组行X-Ray照射,每次照射6GY,两次共12GY,并分别于手术第7、10、20、40天取材,利用拉力机(Inston)对伤口皮肤进行极限应力强度测试.结果通过对连续X-Ray照射后伤口生物力学研究,观察到X-Ray对皮肤伤口的抑制作用以手术7天内影响大,第7~13天也明显于对照组.手术后第7天拆线未见伤口裂开现象.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提出了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切除后,在行放射治疗时应以1周内开始为宜.
作者:王志刚;鲍卫汉;徐少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包括皮肤纹饰及外伤性文身.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磨削、冷冻、电离术、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留有瘢痕.自1998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调Q Nd:YAG激光机治疗此类疾病300例,愈后无瘢痕,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超英;兰丹;曲晓娟;王红;王晶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