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槲皮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李云峰;郭长江

关键词:槲皮素, 代谢
摘要:槲皮素(quercetin)及其衍生物是膳食成分中常见的类黄酮物质之一,也是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抗癌防癌等多种生物活性,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外有关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代谢方面的研究,包括其吸收形式、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以及在体内各器官的转化、运输和排泄等.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谷胱甘肽及其抗氧化作用今日谈

    目录一、GSH结构与分布二、GSH的抗氧化作用(一)GSH的解毒及细胞保护功能1.GSH亲核进攻--结合反应的解毒作用2.GSH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二)氧化应激诱导GSH合成及其机制谷胱甘肽 (glutathione, GSH)是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主要的、含量丰富的含巯基的低分子肽.1888年De Rey-Pailhade首次从酵母中分离出天然型GSH,1921年Hopkins第一次制备了GSH结晶,1929年Pirie 和Pinhey通过对该三肽的生理化学研究,得出了GSH的正确结构式,1935年首次人工合成GSH.此后对GSH的研究未曾中断过,至今对GSH 的认识也没有完结.

    作者:程时;丁海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营养物质调控动物基因表达作用机制

    本文阐述了营养物质调控基因表达的一般作用模式及其信号传递通路.

    作者:邬小兵;乐国伟;施用晖;张必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的钾通道开放剂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尾端腹外侧延髓心血管区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延髓尾端有两个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区域.尾端腹外侧延髓除了作为外周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中继站外,可能还有一压力感受器非依赖的,对头端腹外侧延髓的抑制作用.此外,尾端腹外侧延髓还提供一种非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兴奋冲动,影响头端腹外侧延髓.尾端加压区神经元是支持头端腹外侧延髓交感前运动神经元静息活性的主要突触来源,对维持血管张力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晶;潘敬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植物性雌激素心血管效应的研究进展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介绍了它的来源和种类,阐述了其对心脏功能、心肌电生理和血管的效应.植物性雌激素具有舒张冠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马韬;何瑞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从事生理学的身路和心路历程

    作者:乔健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后基因组时代药理学研究趋向

    药理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药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与此相应,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HTS)、in silico研究以及多种功能可视化技术已开始成为药理学研究的新方法.本文同时介绍上述新思路与新方法应用于药效学、药动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作者:魏尔清;沈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瘦素通过弓状核内神经网络激活食欲减退性POMC神经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胶质细胞介导性激素的神经系统作用

    性激素在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调节突触可塑性,参与脑的性别分化、衰老过程和神经损伤修复等.胶质细胞表达性激素受体,是性激素的靶细胞.性激素通过对胶质细胞的作用,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胶质细胞成为性激素对神经系统作用的中间环节.

    作者:李怡;娄淑杰;路长林;何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神经活性甾体对神经元的作用

    神经活性甾体是指神经组织中具有活性的甾体激素.根据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1)通过细胞表面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产生效应,这些受体包括GABAA受体、NMDA受体等; (2)通过G蛋白偶联的膜受体指导第二信使反应,再通过DNA结合蛋白,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效应; (3)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生效应.甾体激素的这些效应尤其是对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调节作用,已引起重视.

    作者:黄莺;朱依纯;姚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细胞凋亡与哺乳动物生殖

    许多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产物与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紧密相关.细胞凋亡在雄性缪勒氏管的正常退化、精子发生过程中正常精子的产生、卵泡闭锁、黄体退化、着床前胚胎发育、着床过程中滋养层侵入子宫内膜上皮、子宫内膜蜕膜退化及母体-胎儿免疫耐受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石建军;杨增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血红素加氧酶系统的作用研究

    血红素加氧酶(HO)是降解血红素的微粒体酶系统,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铁离子.同工酶HO-1和HO-2广泛分布于脑中,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可能发挥着调节NO水平、抗氧化应激、参与神经元退行性变等重要作用.

    作者:郭建增;周岐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槲皮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quercetin)及其衍生物是膳食成分中常见的类黄酮物质之一,也是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抗癌防癌等多种生物活性,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外有关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代谢方面的研究,包括其吸收形式、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以及在体内各器官的转化、运输和排泄等.

    作者:李云峰;郭长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与人类神经性疾病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是钾通道超家族中成员多,为复杂的亚家族.主要包括Kv α亚单位和辅助亚单位两部分.其中快速失活A型通道和毒蕈碱敏感的M通道已被大量研究.它们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主要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作用,如膜兴奋性的产生、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和退化,以及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等.目前发现Kv通道亚型或亚单位的突变与学习和记忆的损伤、共济失调、癫痫、神经性耳聋等一些神经性疾病的产生有关.

    作者:金宏伟;王晓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抑郁症单胺类递质受体研究进展

    目前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主要与单胺类递质有关.单胺类递质受体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会发生明显变化.本文综述了5-羟色胺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霄飞;王雪琦;何成;路长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肽类生长因子对前列腺生长和功能的调节

    多肽类生长因子是前列腺生长及功能的正向及负向调节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中,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是主要的促生长因子,而转化生长因子β是唯一的负向生长调节因子.前列腺病理情况下,这些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方式发生改变.

    作者:武淑芳;屠曾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凝血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体气味及其功能

    不同皮肤腺的分泌物以及身体不同部位湿度和氧浓度决定了皮肤细菌群落,不同种类及密度的细菌和皮肤分泌物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同气味.人体可产生复杂的化学气味,产生的部位通常主要在头皮、腋部、生殖器、胸部、脚和皮肤.人类有和免疫反应相联系的独一无二的气味特征, 可根据气味特征来鉴别不同的人,气味还会改变月经周期, 人体气味内部含有标志人类情绪的信息,说明人体气味尤其是腋部气味具有信息素的功能.人类能对几千种气味产生反应.

    作者:邰发道;孙儒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olo like 激酶在细胞分裂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polo like 激酶(plk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和功能都十分保守,许多研究表明,plks家族成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开始时,plks 可以推动细胞完成G2/M期转化,很可能是细胞开始分裂的开关之一,并有望成为抑制癌症的靶位点.它的作用涉及到中心体的成熟,纺锤体的组织,以及成熟促进因子(MPF)的激活.当细胞分裂进入中后期时,plks又能够激活后期促进复合体(APC),降解cycling蛋白,促进姐妹染色体分开,使分裂进入后期.当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时,plks 又能促进胞质分裂.本文拟对plks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佟超;范衡宇;李满玉;陈大元;孙青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神经干细胞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潜在治疗作用

    新神经元在成年哺乳动物脑的特定区域出现,起源于海马齿状回和室下带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采用双标技术可以检测新神经元的发生.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的潜能,受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证据显示成年人脑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产生新神经元,恒河猴的室下带产生新神经元,迁移到新皮质区分化为成熟神经元.人的神经干细胞已从胚胎前脑获得.缺血损伤可以激活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激活或移植神经干细胞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廖维靖;范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理学会;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