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调查及区域性差异分析

余进胜;张丽科;陈旭华;钟继生;黄玉霞;王永良

关键词:青少年, 饮食习惯, 高尿酸血症, 循证医学干预
摘要:目的:调查惠州市12~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了解12~18岁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析青少年尿酸升高与地域性饮食习惯差异的关系.方法:对惠州市10446名12~18岁健康青少年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男性青少年人群血尿酸平均为407.1μmol/L,高尿酸血症44.6%;女性青少年人群血尿酸平均水平289.2μmol/L,高尿酸血症23.6%;(2)惠州市12~18岁的青少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呈现沿海片区高于内地片区的趋势;(3)18名青少年血尿酸平均水平从健康指导前的516umol/L降低到1年后的383umol/L,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1)惠州市12~18岁的青少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呈现高流行;(2)惠州市青少年血尿酸水平沿海片区升高趋势明显;(3)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循证医学干预初步效果比较明显.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输血评估前后合理用血情况,探讨临床合理化用血.方法:对输血评估前后2年的输血病历进行对比,观察开展输血评估后临床不合理输血情况变化.结果:通过开展输血评估后,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不合理用血分别由输血评估前的31.51%、34.62%、32.65%下降到18.48%、19.03%、19.83%.结论:开展输血评估,能合理控制临床合理用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填;李裕葵;李文忠;尹艳丹;方焕仪;张少丰;章小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冰冻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的病理临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研究冰冻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的病理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某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52例,采用冰冻切片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石蜡切片结果进行对比,回顾分析影响冰冻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的病理和因素.结果:冰冻切片对乳腺癌的总确诊率为90.38%,同时,当送检组织的肿瘤大小为2.5cm及以上时,确诊率为97.22%.结论:冰冻切片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在采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取材和送检的水平,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时欣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讨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某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患者中,抽取7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到此讨论领域中,入选患者再次根据入选顺序分两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38例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等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和尿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79%比对照组34.21%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92%比对照组81.58%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择期行尿道等离子切除术患者有积极疗效,能够明显改善前列腺患者的情绪,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卓梅;梁建奇;戴冰;黄菊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某院在2015~2016年间收治的8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包括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居住环境及乳房护理等方面的干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显示观察组产后泌乳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作者:杨丽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按照双盲均分原则将98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患者PSQI得分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PSQI得分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睡眠时间,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

    作者:李永凤;陶秀林;陈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因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通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后导管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率这5个指标作为评价,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率优于对照组,而导管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和科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应用于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堵塞率有明显降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陈红梅;金思佚;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频率电刺激膈肌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刺激膈肌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40V组、60V组及100V组.(1)3组患者病情缓解1周后,停止所有治疗包括氧疗,采用膈肌起博器治疗,每组均30min/次,2次/日,14d为1个疗程;(2)采用黄嘌吟氧化酶法测定,清晨空腹采血4ml送检,红细胞滤过指数(FI)采用核孔滤膜法,采血后即刻测定FI和37℃温孵化24h后测定FI指标;(3)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Fisher's LSD法(α=0.05).结果:(1)40V组及60V组:治疗后血清SOD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滤过指数(FI)有显著性下降(P<0.01);(2)100V组治疗前后相近(P>0.05);(3)血清SOD活力及红细胞滤过指数(FI)治疗前3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40V组及60V组明显高于100V组.结论:100V组结果表明较大频率脉冲幅度刺激膈肌神经,不能增强膈肌运动,亦不能提高血浆SOD浓度,反而会加重膈肌疲劳和呼吸功能障碍.因此,选择低频及超低频电刺激方法对恢复膈肌疲劳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很重要.

    作者:毛艳;王倩;张辉;杜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孕激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保胎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E2、P水平越高,保胎成功率也会相应的越高.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翠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50例行膀胱癌根治术化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化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第1d、第15d、第22d给予甲氨蝶呤和长春花碱静脉滴注,第2d给予阿霉素和顺铂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2d;研究组患者第1d、第8d给予吉西他滨与顺铂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降期率为64.00%,对照组患者术后降期率为32.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分期及复发,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颖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某院治疗的疑似肠梗阻患者17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片、CT检查.比较X线片、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CT诊断的梗阻定位、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螺旋CT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2.26%,假阳性率2.58%,假阴性率5.16%;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为90.97%,假阳性率为3.23%,假阴性率为5.81%.螺旋CT的灵敏度为96.13%、特异性为90.00%、准确率为95.43%,与X线片比较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螺旋CT在肠梗阻的定位、梗阻原因均有明显的优势,相较于X线平片,肠梗阻患者用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更高,有利于肠梗阻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王勇;杨喃;李振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例(2014年11月~2016年2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单一使用西医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加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尿素氮(BUN)、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水平.结果:观察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0.91%)优于对照组(59.09%),且观察组治疗后BUN、24hUTP、Scr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更为可观,安全性高.

    作者:李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1月某院产科112例产妇随机分组,各56例.在第二产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仰卧截石位,观察组产妇行自由体位,对两组分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干预,可提高顺产成功率,缩短产程,提升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质量,具备积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许佩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治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治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某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将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手段,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率为(68.50±5.41)次/min、呼吸频率为(16.10±2.31)次/min、收缩压为(126.10±8.03)mmHg、舒张压为(74.80±6.32)mmHg,均比对照组心率(75.50±6.20)次/min、呼吸频率(18.40±2.60)次/min、收缩压(133.60±7.68)mmHg、舒张压(81.60±6.08)mmHg等术后指标均明显偏低,每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使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获得了患者对护理疗效较高的评价;并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值得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邹莲华;王韶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某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共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将另外31例接受整体护理的患者定为观察组.对相关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再记录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查与随访结果,分两次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QOL Scale-FAMILY对两组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对于提升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突出的正面影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在病案管理中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在病案管理中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已康复出院的患者病案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案管理旧模式对病案进行管理;另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150例出院康复患者病案作为观察组,采用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对病案管理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案的归档时间、病案借阅时间、病案复印时间、病案首次录入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文理念病案管理模式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有助于促进医患间关系更好的发展.

    作者:肖锦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压氧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 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科收治的17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激素组35例、高压氧组56例和联合治疗组82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均优于激素组(Z=3.338,P=0.001)和高压氧组(Z=4.345,P=0.000),且患者住院时间短,听力恢复快;联合治疗儿童组和中青年组治疗效果均优于老年组.结论:高压氧联合激素在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组,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敏敏;陈波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替罗非班对经桡动脉PCI治疗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对经桡动脉PCI治疗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2014年6月~2016年3月接受经桡动脉行PCI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组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PCI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观察组在PCI治疗后继续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进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脉血流结果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统计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PCI治疗并介入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无差异性(P>0.05);但观察组的血流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流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的满意度88.00%(66/75)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的满意度72.00%(54/75),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经桡动脉PCI治疗并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提高血流情况恢复及减少出血状况,提高患者的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值得患者采纳.

    作者:苏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某高职院校药学类与临床系类大学生合理用药意识 与行为的现况调查

    目的:探索药学类学生与临床系类学生之间在合理用药的认知、态度上的差异,为推进基本的用药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特定专业进行整群抽样方法,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选择药学类专业学生与临床系类专业学生的15年级、14年级、13年级为抽样对象,通过SPSS17.0进行χ2值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药学专业学生比临床系类学生正确率普遍较高,对于合理用药的总体情况,药学专业和临床系专业的学生的认识还是较低,不同年级学习专业课程度不同对于合理用药的认识有着一定影响.结论:两个专业对于合理用药的个别题目的准确率普遍较低,对于合理用药的知识仍然需要增强宣教.

    作者:韩逸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呋塞米与托拉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呋塞米与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钠、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效快,不良反应小,较呋塞米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文娟;沈秋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膈肌训练在改善PSF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膈肌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某院收治的80例PS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常规护理辅以膈肌功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0d后选用肺功能检查评定患者呼吸功能、F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以及M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于治疗30d后,干预组患者FEVl、VC、MVV及FVC等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MVV的提升幅度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30d后,患者FMA及MBI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肌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范强;吴巧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