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早产的随机对照研究

范玲;吴连芳;黄醒华

关键词:心痛定, 早产, 保胎
摘要: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心痛定治疗组(31例)及安宝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心痛定组及安宝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分别为(39.14±18.76)min及(36.50±17.53)min;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97%(22/31例)及76.67%(23/30例),两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分娩时孕周、体重、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痛定组在给药90min后心率明显增加,安宝组在给药后心率立即明显增加,与心痛定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25.8%)和26例(8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痛定治疗早产与安宝作用相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线保胎药物应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早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心痛定治疗组(31例)及安宝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心痛定组及安宝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分别为(39.14±18.76)min及(36.50±17.53)min;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97%(22/31例)及76.67%(23/30例),两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分娩时孕周、体重、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痛定组在给药90min后心率明显增加,安宝组在给药后心率立即明显增加,与心痛定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25.8%)和26例(8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痛定治疗早产与安宝作用相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线保胎药物应用.

    作者:范玲;吴连芳;黄醒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产儿的喂养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上升,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给早产儿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一直困扰着产儿科医生.以下就近年来早产儿的喂养临床研究及实践作以概述.

    作者:苟文丽;王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NO ET MDA水平及SOD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O、ET和脂质过氧化在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中NO的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ET-1、MDA水平及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妊高征患者NO/ET值与SOD/MDA值呈显著正相关(r=0.8950,P<0.01);而MAP与NO/ET值呈显著负相关(r=-0.8447,P<0.01).结论妊高征发生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所引起的NO/ET比例失调有关.

    作者:金红;韩洪健;金延泽;朴贞姬;花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妊高征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变化的研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的病因至今不甚明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妊高征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关,如全血粘度增加,血液的流动性状及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均能导致子宫-胎盘灌注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对22例正常妊娠及36例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患者红细胞膜脂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检测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目的在于了解妊高征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基础、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变化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妊高征发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杭生;卫朝霞;郑惠良;杨莹;任芬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产的药物治疗及评价

    1 抑制早产治疗的禁忌证在以下情况不应进行宫缩抑制治疗:①胎儿已死;②胎儿有影响生存的重大畸形;③宫内感染;④孕妇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需要及早分娩时;⑤胎儿可存活.

    作者:龚晓明;盖铭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产儿的近远期预后

    1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在上升据1989~1990年由本院牵头的18城市调查资料,早产儿发生率为4.9%,低出生体重儿为5.08%.关于近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确切发生率,尚未见全国性或大范围的调查报告.据本院近5年(1998年至2002年9月)的统计,新生儿出生总数11159例,其中早产儿915例,发生率8.2%,低出生体重儿694例,发生率6.2%,较前10年有较大幅度上升.笔者近年访问的十余城市的部份医院,亦有类似情况.据美国2000年度生命统计总结,1998~2000年早产儿发生率约11.6%,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6%,近20年来亦呈上升趋势[1].其部分原因是由于近年服用促排卵药物的妇女人数在增加,致使多胎尤其是双胎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作者:陈自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胎肺成熟机制及促胎肺成熟的治疗

    早产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0%,占围生儿死亡(除外胎儿畸形)的3/4.存活的早产儿中,合并症极多,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病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自1972年Liggins和Howie首次报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胎肺成熟,减少NRDS及围生儿死亡,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早产的治疗中.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催产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早产的研究进展

    目前治疗早产抑制宫缩的药物已不少,如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硫酸镁、前列腺素抑制剂等,然而在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尚未令人满意.近年来,一种抑制宫缩的新药--催产素受体拮抗剂(Atosiban)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较少的、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早产药物.

    作者:李小毛;张宇;尹玉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报道

    为了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我们自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7月31日对沈阳市九区的6664例妊娠14~20周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胎儿核型异常的筛查.经外周血监测AFP、FREE-β-HCG疑有胎儿核型异常的高危孕妇共417例,在医生的建议下,有100例夫妇同意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一步确诊,经羊水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胎儿异常有3例.分别为18三体2例,克氏症1例,均已行治疗性流产.现将3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报道如下.

    作者:崔琴子;闫文静;冯光;曹丽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王红英;李东峰;李玉珍;周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妊高征患者凝血纤溶及血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及血流变学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9例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采用美国ACL-200全血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用LBY-N5A旋转式血液流变仪测血粘度.结果妊高征患者的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FG含量升高,PAI-1活性升高,血粘度升高,与正常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相比,P<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患者相比,P<0.05;正常妊娠妇女与正常妇女相比,P>0.05,t-PA在四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凝血、纤溶及血流变学改变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董晋;何爱丽;谭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4例,连续服用米非司酮25mg或12.5mg,12周后行子宫切除术,取子宫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肌瘤超微结构变化.并随机选择6例未用药的子宫肌瘤患者,同样方法取标本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可使肌瘤细胞及血管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作者:喇端端;吴步初;季晓琼;沈立翡;龙雯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源性早产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08例医源性早产的原因,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重度妊高征和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引起医源性早产的常见原因.在有规律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在孕30周后羊膜腔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吴震溟;林建华;汤希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后穹窿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大出血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例1因可疑绒癌阴道转移急诊入院,例2外院也经输血等抢救后,由于出血原因诊断不清而转入我院,例3外院经输血400mL等抢救,诊为绒癌阴道转移,并用5-氟脲嘧啶及消瘤芥等化疗4天后转入我院.

    作者:卢丹;崔桂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β-HCG结合平均动脉压预测妊高征

    目的测定孕中期尿β-HCG水平结合平均动脉压(mABP)预测妊高征的发生,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预测方法.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尿、血β-HCG值,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妊高征孕妇16~20周尿β-HCG值[(433.58±40.78)μg/L]明显高于未发生妊高征者[(218.46±24.58)μg/L],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尿β-HCG值>433.58μg/L时,妊高征发生率明显增加;以尿β-HCG值>433.58μg/L,血β-HCG>43.81μg/L,mABP≥12kPa为临界值,其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分别为42.9%和60.0%.结论孕中期尿β-HCG水平结合平均动脉压可预测妊高征的发生,预测价值高于单项预测指标.

    作者:李雪兰;李春芳;苟文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产的定义及诊断

    迄今为止,早产仍是困扰产科医生的围生期并发症之一.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和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许多并发症而生存率低下.近来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早产儿死亡率为5.0/1000~9.0/1000[1],而发展中国家与之相比则更高,国内报道为12.7%~20.8%.虽然随着现代新生儿抢救及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1920~1930年其死亡率为60.0/1000,60年代降至40.0/1000,70年代降至25.0/1000,1980年降至13.0/1000),但早产仍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有报道75%~80%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2],比足月产儿高11~16倍.存活的早产儿常合并严重的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肠炎、颅脑发育异常、视力或听力缺陷等,对妇女及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都是巨大的.因此,认识早产的特征,对其作出早期诊断并及时防治,将降低围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以提高围生医学的质量.

    作者:金镇;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产的预防

    早产是围生儿发病、死亡和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5%~15%,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引起的围生期窒息和颅内出血有关.对早产的预测和预防已成为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欣;黄醒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早产是围生儿发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早产儿某些解剖、生理的特点,常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诊断、治疗.

    作者:胡娅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化生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5%,其组织学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有三种学说,即种植、化生、转移学说.本文通过对盆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灶的光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学发生及发病机制.

    作者:华克勤;林金芳;JOHN J.S.WANG;周先荣;胡昌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及EMAb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及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子宫腺肌病患者63例和子宫肌瘤患者45例,均于术前及术后测定两组血清CA125水平和EMAb.结果子宫腺肌病组术前血清CA125平均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高于子宫肌瘤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及P<0.01).联合测定血清CA125水平和EMAb,以两者均阳性为诊断标准,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为54.63%,特异性为100%.子宫腺肌病组术后血清CA125水平和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结论测定血清CA125及EMAb对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并可作为评价子宫腺肌病疗效的敏感指标.

    作者:夏薇;康佳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