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娅莉
1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在上升据1989~1990年由本院牵头的18城市调查资料,早产儿发生率为4.9%,低出生体重儿为5.08%.关于近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确切发生率,尚未见全国性或大范围的调查报告.据本院近5年(1998年至2002年9月)的统计,新生儿出生总数11159例,其中早产儿915例,发生率8.2%,低出生体重儿694例,发生率6.2%,较前10年有较大幅度上升.笔者近年访问的十余城市的部份医院,亦有类似情况.据美国2000年度生命统计总结,1998~2000年早产儿发生率约11.6%,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6%,近20年来亦呈上升趋势[1].其部分原因是由于近年服用促排卵药物的妇女人数在增加,致使多胎尤其是双胎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作者:陈自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检测先兆早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在预测先兆早产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6例先兆早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的fFN水平,fFN>50μg/L为阳性组,反之为阴性组,比较两组临产时孕周的长短以及早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宫颈分泌物fFN阳性者临产时孕周明显短于阴性组(P<0.01),而且80.6%发生早产,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48.0%.结论孕妇宫颈分泌物fFN阳性,是预测先兆早产及保胎治疗时间长短的敏感、可靠指标.
作者:王志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早产是围生儿发病、死亡和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5%~15%,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引起的围生期窒息和颅内出血有关.对早产的预测和预防已成为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欣;黄醒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24岁,住院号16131.末次月经2000年5月15日,预产期2001年2月22日,无早孕反应,未患流感等疾病,停经4个月自感胎动.停经32周复查B超提示:双胎,一胎死宫内,停经34+5周,来我院就诊,复查B超所见:除一正常活胎外,羊膜囊内见18cm×12cm×7cm的实质性回声,其内见长13cm的串珠样回声,提示:双胎、一头位、活胎,一畸形胎.于1月19日(妊娠35+3周)2时在家阴道流液,4时规律腹阵痛,5时入院.入院查体:宫高35cm,腹围96cm,一儿头下方,胎心率144/min,另一胎未触清,未闻及胎心,宫缩规律.内诊:宫口开大2.5cm,先露儿头S-4.
作者:曲克力;徐秀莲;张允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29岁,住院号22289,孕2产1.妊娠33周,1个月前双下肢水肿,1周前自觉头晕,9h前出现上腹部疼痛,继之出现抽搐,共2次,间隔30min,伴有恶心、呕吐.于2002年2月10日入院.
作者:伍宏;宋月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治疗早产抑制宫缩的药物已不少,如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硫酸镁、前列腺素抑制剂等,然而在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尚未令人满意.近年来,一种抑制宫缩的新药--催产素受体拮抗剂(Atosiban)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较少的、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早产药物.
作者:李小毛;张宇;尹玉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上升,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给早产儿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一直困扰着产儿科医生.以下就近年来早产儿的喂养临床研究及实践作以概述.
作者:苟文丽;王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32周者;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中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尤其是颅内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作者:王伟;金镇;毛健;徐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08例医源性早产的原因,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重度妊高征和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引起医源性早产的常见原因.在有规律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在孕30周后羊膜腔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吴震溟;林建华;汤希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例1因可疑绒癌阴道转移急诊入院,例2外院也经输血等抢救后,由于出血原因诊断不清而转入我院,例3外院经输血400mL等抢救,诊为绒癌阴道转移,并用5-氟脲嘧啶及消瘤芥等化疗4天后转入我院.
作者:卢丹;崔桂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内分泌调控学说多年来,分娩发动的内分泌调控学说一直占主要地位.大量研究表明:分娩发动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由非活跃状态进入活跃状态的过程,受多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其终结果引起子宫体肌收缩及宫颈扩张,从而发动分娩.
作者:邱红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早产往往是隐藏在后面的病理情况的具体表现,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方法(临床表现或胎心监护仪记录子宫收缩)来预测是否会发生早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差,不利于临床处理.近几年的研究显示,通过超声检查了解宫颈管的长度,以及测定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预测早产的发生,为临床的及时和正确处理提供比较可靠的证据.虽然这些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有所提高,但是结果仍然不太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造成早产的原因比较多,而且机制也各不相同.因此,试图用一种方法来预测所有的早产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做法.
作者:段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王红英;李东峰;李玉珍;周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的病因至今不甚明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妊高征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关,如全血粘度增加,血液的流动性状及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均能导致子宫-胎盘灌注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对22例正常妊娠及36例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患者红细胞膜脂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检测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目的在于了解妊高征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基础、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变化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妊高征发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杭生;卫朝霞;郑惠良;杨莹;任芬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早产是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根据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凡妊娠满28周(孕196天)至37周(259天)间分娩者定为早产(premature delivery,PTD)[1].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未成熟,致使死亡率升高[2],尤其是肺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其死亡率可高达25‰~110‰.早期婴儿的死亡率中75%与早产有关,死于新生儿期者15%为早产儿,尚有8%的早产儿虽然存活,但可遗留下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尽管围生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但早产儿的发生率仍徘徊于5%~15%之间[1,2].
作者:姚天一;张志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心痛定治疗组(31例)及安宝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心痛定组及安宝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分别为(39.14±18.76)min及(36.50±17.53)min;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97%(22/31例)及76.67%(23/30例),两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分娩时孕周、体重、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痛定组在给药90min后心率明显增加,安宝组在给药后心率立即明显增加,与心痛定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25.8%)和26例(8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痛定治疗早产与安宝作用相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线保胎药物应用.
作者:范玲;吴连芳;黄醒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早产(premature birth)系指妊娠37周内结束分娩者.因早产并发症多,早产儿死亡率高,存活的孩子智力低下者很常见,因此积极控制早产,使每个孩子均能在足月出生,是产科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早产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产科处理两方面[1].药物治疗已有专门的文章论述,本文就早产的产科处理论述如下.
作者:李力;易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孕中期尿β-HCG水平结合平均动脉压(mABP)预测妊高征的发生,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预测方法.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尿、血β-HCG值,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妊高征孕妇16~20周尿β-HCG值[(433.58±40.78)μg/L]明显高于未发生妊高征者[(218.46±24.58)μg/L],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尿β-HCG值>433.58μg/L时,妊高征发生率明显增加;以尿β-HCG值>433.58μg/L,血β-HCG>43.81μg/L,mABP≥12kPa为临界值,其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分别为42.9%和60.0%.结论孕中期尿β-HCG水平结合平均动脉压可预测妊高征的发生,预测价值高于单项预测指标.
作者:李雪兰;李春芳;苟文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早产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0%,占围生儿死亡(除外胎儿畸形)的3/4.存活的早产儿中,合并症极多,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病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自1972年Liggins和Howie首次报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胎肺成熟,减少NRDS及围生儿死亡,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早产的治疗中.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4例,连续服用米非司酮25mg或12.5mg,12周后行子宫切除术,取子宫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肌瘤超微结构变化.并随机选择6例未用药的子宫肌瘤患者,同样方法取标本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可使肌瘤细胞及血管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作者:喇端端;吴步初;季晓琼;沈立翡;龙雯靖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