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外同时妊娠自然分娩1例

刘嘉琦

关键词:宫内外同时妊娠, 阴道不规则流血, 门诊就诊, 宫颈举痛, 月经史, 移动性, 下腹痛, 子宫, 浊音, 住院, 阳性, 患者, 腹压, 查体
摘要:患者23岁,孕1产0,住院号030455.该患于2002年3月26日因左下腹痛20d,加重6d,阴道不规则流血7d来门诊就诊,追问末次月经史不详.查体:T 37.4℃,P 86/min,BP 13.9/10.1kPa.左下腹压痛,宫颈举痛,子宫体常大,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胎儿畸形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王谢桐;王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外生型宫颈癌疗效探讨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将具有针状外套的放射源直接插入肿瘤内进行放射治疗.其优点在于肿瘤组织本身得到高剂量照射,因放射剂量衰减梯度大,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少,减少了综合放疗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我院于1993年4月至2000年12月对63例外生型宫颈癌病人,在进行传统综合治疗之前或之间,辅加肿瘤内间质插植放射治疗,消瘤效果显著.现报报道如下.

    作者:关玉兰;龙再秋;王伊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自发出血1例

    患者27岁,住院号300575.因停经8个月,左上腹及腰背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h急诊入院.患者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前3h夜间睡眠时突发左上腹及左季肋部胀痛,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无下腹部阵痛及阴道流血、流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左肋缘下及左背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左肾区叩击痛阳性.产科检查:宫底剑下3指,胎位LOA,胎心规律118/min,未及宫缩.B超提示:(1)左侧脾肾间混合性占位病变;(2)单胎头位,发育未见异常.入院后因胎儿窘迫急诊行剖宫产术娩1正常女婴.

    作者:王海琳;王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幼女阴道宫颈结核1例

    患者5岁,住院号19806109.因白带增多1年,发热、下腹痛1个月,以幼女外阴阴道炎、腹膜炎于1998年8月4日收住院.1年前患者因白带增多色黄伴外阴瘙痒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洁尔阴洗剂治疗,病情无好转,且黄色白带转为脓性白带,近1个月发热,下腹胀痛、外阴肿胀而又在多家医院就诊,查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均阴性,给予圣宝洗剂、红霉素软膏、己烯雌酚、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日益加重,来我院诊治.

    作者:冯晓萍;张红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98例分析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应用及技术的提高,大多数良性卵巢囊肿可在腹腔镜下处理.本文对开腹及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丽娜;谷晔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与妊娠

    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引起,V-Z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患者初次感染为水痘(varicella),临床上表现:发热,成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及向心性分布、粘膜可受累.病毒可持久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当免疫状况低下时,可以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成簇的疱疹,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豆异黄酮与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会出现一系列激素依赖性症状及疾患.如:潮热、出汗,甚至出现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危机身体健康,给生活质量带来明显的影响.长时间观察表明,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ERT)上述疾病得到了改善,但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却有所增高.

    作者:申莉瑛;沈鸿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9月至2003年1月对122例原发性不孕患者(原发组)和185例继发性不孕患者(继发组)行宫腔镜检查及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输卵管通畅病例增加;术后原发组左侧输卵管通畅的病例较右侧多,而继发组左侧和右侧输卵管间的通畅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前为输卵管阻塞的病例,术后输卵管双侧通畅与一侧通畅病例分别达60.0%和47.0%,而术后仍双侧阻塞的病例分别减少至30.0%和37.8%.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效果非常理想,原发性不孕患者的左侧输卵管较右侧输卵管的疏通效果好.

    作者:胡小良;徐宏里;李延河;汪丹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巨大子宫肌瘤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7例分析

    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对37例增大如18~23孕周的巨大子宫成功地实施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秀清;王瑜;印红梅;刘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超声筛查胎儿心血管异常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在胎儿时期准确诊断和监护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国内外超声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先天性心脏病活产婴儿的发病率约8/万[1],如能在产前尽早检出胎儿严重心脏畸形并终止妊娠,对于优生优育和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枫;吴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晚期合并肠系膜扭转肠坏死1例

    患者25岁,住院号054291.因停经34周,剧烈腹痛1h来院.停经40d出现早孕反应,停经4个月始自觉胎动,孕期顺利.来院当日无诱因自觉腹痛,呈持续性.1h前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但无阴道流血、流液,无发热.查体:T 36.5℃,P 120/min,BP 11/7kPa,被动体位,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作者:张松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妊娠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的感染率也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数及先天梅毒(又叫胎传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表明,上海、海南、广东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32/万~53/万、62/万、74/万[1~4],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害性,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作者:谭布珍;黄维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高征并发视网膜脱离6例临床分析

    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我院收治6例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患者,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键;阳艳军;许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期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破裂出血1例

    患者31岁,住院号95949.因妊娠30周无诱因突然上腹疼痛30h,心慌、气短4h,于2002年8月23日急诊入院.入院检查:血压4.0/2.7kPa.脉搏微弱,130/min.腹膨隆,全腹压痛.

    作者:董陆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足月分娩1例

    患者24岁,住院号247759.2002年6月11日因停经39周,不规律腹痛6小时入院.孕妇身高1.48m,面部皮肤毛孔粗,汗毛重,乳房发育好.足月腹型.产科检查BP 13.3/8.0kPa,宫高36cm,腹围96cm,先露头.胎位LOA,胎心144/min.骨盆外测量20-23-17-8cm,倾斜60°.

    作者:吕恽怡;丛桂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念珠菌感染与妊娠

    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在无症状的女性人群中,20%的女性阴道或外阴部位可分离到白色念珠菌,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生殖道念珠菌(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约半数的妇女感染过多次,约有5%的患者成为复发性或慢性生殖道念珠菌病[1].念珠菌是引起人体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念珠菌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致病.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与该病关系十分密切,阴道内环境的改变是引起念珠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

    作者:尚涛;魏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期血糖异常产后母儿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程度的血糖异常者产后发生糖尿病(DM)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以及妊娠期血糖异常对其子女的远期不良影响等.方法对1994~2000年196例妊娠期血糖异常者进行产后随访,其中50g葡萄糖筛查阳性(50g阳性)123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37例,妊娠期糖尿病(GDM)36例.此3组人群均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脂检测.对其子女行血糖检测及生长发育水平观察,包括测量头围、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结果 196例随访者中发生IGT、空腹血糖异常(IFG)、DM共22例(占11.22%),其中50g阳性、IGT、GDM者其产后平均3年内血糖异常发生率依次为2.43%、21.62%、30.56%,后两者与50g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相关因素与产妇高龄(40.90%)、肥胖体型(21.27%)、孕期血糖控制不良(45.45%)、产后体重显著增加(40.91%)有关.145例随访子女中虽血糖检测未见异常,但发生肥胖者16例(占11.03%),且其母孕期血糖控制不良者9例(占56.25%).结论 GDM及IGT者产后DM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妊娠期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及产后继续饮食调理与加强运动疗法,对维护产后母儿健康有益.

    作者:董玉英;严伟;李双弟;江明礼;酆豫增;夏瑾;吴艺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宫内感染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妊娠期母体免疫监护作用下降,且绒毛的滋养细胞并非完整无缺,其上可有小的裂隙,因此病原体可自颈管上升,经胎膜而导致宫内感染,即上行性感染;或经母血到胎盘,以及罕见经羊水穿刺、绒毛采样、羊膜腔镜、宫腔内胎儿脐血采样、宫腔内胎儿输血或手术而致感染,即血行性感染[1,2].两者都易导致围生儿感染[3].

    作者:刘伯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年第10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