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依亮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MTX20mg静注×5d。单用MTX的病人设为对照组。结果 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及有无心管搏动有关。结论 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无剧烈腹痛、无心管搏动及血β-hCG<30μg/L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作者:纪新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的顺利与否和产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危。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一直是产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 产时保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住院分娩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因为住院分娩改善了消毒隔离条件,加强了产程的观察,注意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提高了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能力,所以使妊娠结局有了进步。
作者:华嘉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的生活环境、营养、行为、情绪变化和精神状态对胎儿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妊娠前夫妇双方就要做好准备,避免不良刺激,避开污染的环境,为受孕创造良好的条件。1 生活节律的调适良好生活节律的形成和维持,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较为理想的受孕时间应当选择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的身体、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均佳的时期。因此,受孕前夫妇双方首先要了解受孕的生理过程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因素。
作者:庄依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简称降两率)的重要性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高死亡率表明生存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不再是一个学科的局部问题。加之,孕产妇都是青中年妇女,其死亡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应用PTC针脐带穿刺取胎儿血进行产前诊断,评价其安全性及准确性,探索穿刺技巧。方法用PTC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49例经遗传咨询筛选符合宫内诊断指征者进行了51次脐带穿刺术。结果穿刺成功率94.1%(48/51),终取血成功率为98.0%(48/49)。发现染色体平衡易位3例,21三体1例,甲型血友病1例,宫内CMV感染伴胎儿异常1例,亲子鉴定非丈夫血缘1例。结论使用PTC穿刺针进行脐带穿刺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成功率,是较为有效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王谢桐;陈延琴;贾涛;谢鲁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母乳喂养是大自然为新生儿提供的佳礼物。母乳是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理想的食品,它含有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无机盐等。并且易于消化吸收。其成分及比例亦随婴儿月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以适应婴儿生长中不同阶段的需要。
作者:樊世荣;李晨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研究在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基础上经阴道切除宫颈粘膜,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1.1 牵拉子宫至腹膜外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沿下腹部Pfannenstiel皱襞横形切口,长度同子宫大横径,以能牵出子宫为原则,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向剪开腹直肌前鞘,沿中线钝性分离腹直肌,横行剪开腹膜,大弯钳钳夹子宫两角,尽量牵拉宫体至腹壁外。
作者:韩玉斌;李光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绝经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PMO)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2,6(IL-1,2,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骨密度(BMD)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绝经后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症并伴有骨痛患者(双阳组,又分为倍美力组和倍美力加依屈磷酸二钠联合治疗组)的血清IL-1,2,6和IGFⅡ,选用单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跟骨骨密度,并与40例骨密度正常,无骨痛的健康绝经后妇女(双阴组)和30例健康女性青年(青年组)作对照。结果绝经后妇女无论有无骨质疏松均有IL-1,2,6和IGFⅡ水平上升;联合治疗后血清IL-2,6和IGFⅡ显著下降(P分别<0.01,<0.01,<0.05),倍美力组细胞因子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倍美力仅能延缓骨丢失,不能逆转已经存在的低骨量,联合治疗不仅能延缓骨丢失,而且使骨量增加,骨密度上升;双阴组6个月、12个月骨丢失分别为1.21%和2.86%。结论绝经后妇女的免疫活性细胞释放过多的IL-1,2,6和IGFⅡ,参与了骨骼系统的免疫损伤,峰值骨量低者则发生骨质疏松。联合治疗可使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骨密度上升,疗效优于倍美力组。
作者:许培箴;王秋伟;陈莉;张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生儿期是人类生命脆弱的时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生命的任何阶段。新生儿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预防疾病,降低死亡率。WHO和各国对此都高度重视,本文仅将近年来若干主要进展简介如下。1 近年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下降情况新生儿死亡率(NMR)和婴儿死亡率(IMR)被视为体现新生儿和婴儿保健水平和效果的综合指标。由于保健工作宏观条件的改善和工作的不断改进,近年来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NMR和IM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1997年联合国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2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MR已降至5‰以下(表1)[1],其NMR较表1所列数字更低。
作者:陈自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电脑气囊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助产方法。为了解其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我院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孕37~42+1周,年龄在20~36岁,无骨、软产道异常,宫颈成熟,无头盆不称及严重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116例为观察组,对其行气囊助产。随机取同期自然进入产程,条件基本相同的109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临床情况相当,有可比性。
作者:其木格;于慧敏;龚建新;乔惠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避免移植染色体异常胚胎及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质量。方法应用DSCR Cosmid DNA特异性探针,借助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0对35岁以上行IVF助孕夫妇的植入前胚胎进行21-三体检查。结果在20对夫妇中10对夫妇的胚胎成功地进行了植入前胚胎21-三体检查,其中8对夫妇的胚胎被证明为正常,给予常规移植。移植的8例胚胎中2例妊娠,其中1例流产,另1例正在妊娠中;2对夫妇的胚胎被检查出21-三体,未给予移植。结论在行IVF助孕的高龄妇女中,进行胚胎植入前21-三体检查是必要的。
作者:曲文玉;谭季春;姜平;卓英梅;蒋丽;付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产褥期特点1.1 产褥期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全国孕产妇死亡调查发现,产褥期孕产妇死亡占了相当的比例,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中,产后出血占54.5%,产褥感染占5.1%。Conde的研究结果亦表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3%,产后感染发生率为4.1%,贫血发生率为6.3%,产褥期疾病的总体发生率与孕期疾病的总体发生率不相上下[2]。许多产褥期疾病可导致远期后果,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贫血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它们都可影响产妇生殖系统的恢复,可造成不孕、子宫脱垂、盆腔慢性炎症等。有一半以上的产妇在产褥期会出现情绪低落,其中有1%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疾病[1]。
作者:张秀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本质即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抗原的耐受。这种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包括重要的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及母体体循环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包括对同种抗原的识别、免疫活性细胞增殖与记忆及免疫效应等三个层次的复杂调节。
作者:李大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高危妊娠管理是围生期保健的核心,其目的不但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而且还要减少伤残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素质。1 围生期保健的新模式目前倡导的是社会心理模式与医学模式并举。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应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和高新技术提高了围生期保健的水平和质量,对降低“三率”起了一定作用。加之由于妊娠分娩有许多难以预测的问题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过度干预”,围生期保健的过分医学化使医务人员总是占据围生期保健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孕产妇自身的权力,忽略了妊娠与分娩是人类生长繁殖的自然过程。
作者:翁霞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性侵犯(sexual offences)包括强奸、猥亵等违背被害者本人意志的性犯罪行为。本文讨论的强奸,指违背女性本人意愿,由男性以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对其强制实施的性交行为[1]。我国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医学处理尚无一定规范。在实践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法医多强调采集与破案有关的证据,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被害人的身心创伤给予足够的医学保护。②被害妇女在与妇科医生接触前,往往业已丢失了很多证据(如就医前已洗浴、更衣、甚至事发很久后才报案或就医);而医生在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又因缺乏相应的法医学知识,不了解如何做到证据保全,以致给公安部门破案造成困难。③妇科医生在处理被害人躯体创伤时,忽略了防治性病和预防妊娠。④医生仅注意对躯体创伤的处理,忽略了对被害人近期和远期心理创伤的评估和治疗,这一点在我国尤其带有普遍性。
作者:姚珍薇;叶元熙;赵连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3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应用电视腹腔镜对137例异位妊娠妇女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30.59±4.84)岁;月经周期23~60d,平均(31.19±5.35)d;月经期2~10d,平均(5.11±1.48)d;孕次0~6次,平均(1.76±1.25)次;剖宫产史22例,置环24例;盆腔炎11例;既往异位妊娠10例;对侧输卵管切除史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尿hCG、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主要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其中休克患者29例。
作者:白延青;张丽君;孙待飞;赵红卫;赵香珍;隋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产褥期精神障碍亦称产后精神障碍(postnatal psycho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710061)logical disturbances,PPD)指的是与分娩后6周内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ICD-10)。国际上对其命名一直有明显分歧。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近20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认为妊娠分娩可引起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角色方面的巨大变化,若产妇在这一特殊转化时期,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则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有学者报道妇女患精神疾病的危险度在产后1个月急剧增高,相当于非孕期的22倍,表明了产后具有易患精神疾病的脆弱性[1,2]。PPD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多数预后良好,但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婴儿生长发育与行为发展均可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影响婚姻关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及社会。
作者:金辉;杨文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30岁,住院号3249。于1998年11月22日19时40分以“第2胎宫内孕40+4周,右枕前位,胎膜早破”收入院。查体:腹围95cm,宫高为34cm,胎心150/min,无宫缩。外阴已婚经产型,会阴左侧可见侧切疤痕,阴道通畅,宫颈半消,宫口开口2.0cm,儿头S=-3,有清亮羊水自阴道流出,胎儿小囟在11点处,骨盆内外测量无异常,各项常规化验均正常,未做B超检查。该产妇两年前因脐带因素分娩一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李寒青;青北红;刘阳;吴静;赵明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妊娠期药物代谢的特点妊娠期由于孕激素浓度升高,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速度减慢30%~50%,因而药物吸收慢,通过小肠时间亦延长,部分药物可能再被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物和组织及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有关。一般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与糖蛋白及脂蛋白结合;维生素及金属离子主要与球蛋白结合。孕期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降低,游离药物量增多,而游离药物的活性强,容易扩散进入胎盘[1]。
作者:张蕴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现今常见的手术之一,剖宫产术广为人知。近年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剖宫产术式的简化、术后再次妊娠的处理、剖宫产率增高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等争议颇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亦有很大差异。全世界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国内近10年的剖宫产率显著升高,有些城市甚至高达45%左右,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回升,且平均住院时间、分娩费用大幅度增加。同期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剖宫产率一直保持在10%~15%左右。在美国,剖宫产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在1990年以后开始改变,10年来从25%下降到22%左右[1]。
作者:边旭明;朱逊;郎景和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