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珍薇;叶元熙;赵连三
新生儿期是人类生命脆弱的时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生命的任何阶段。新生儿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预防疾病,降低死亡率。WHO和各国对此都高度重视,本文仅将近年来若干主要进展简介如下。1 近年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下降情况新生儿死亡率(NMR)和婴儿死亡率(IMR)被视为体现新生儿和婴儿保健水平和效果的综合指标。由于保健工作宏观条件的改善和工作的不断改进,近年来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NMR和IM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1997年联合国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2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MR已降至5‰以下(表1)[1],其NMR较表1所列数字更低。
作者:陈自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MTX20mg静注×5d。单用MTX的病人设为对照组。结果 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及有无心管搏动有关。结论 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无剧烈腹痛、无心管搏动及血β-hCG<30μg/L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作者:纪新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上遇到卵巢癌患者并发外科急症,如肠梗阻、出血等,需作紧急处理,以挽救生命,并为以后治疗创造条件。我们自1990年1月处理了26例此类病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基本情况 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共收治卵巢癌并发外科急症患者26例,年龄19~81岁,中位年龄50岁。原发性卵巢癌20例,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5例;继发性卵巢癌6例,原发灶切除后0.5~1.0年转移至卵巢,原发灶部位为结肠5例、小肠1例。
作者:刘富元;黄永文;李俊东;李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研究在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基础上经阴道切除宫颈粘膜,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1.1 牵拉子宫至腹膜外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沿下腹部Pfannenstiel皱襞横形切口,长度同子宫大横径,以能牵出子宫为原则,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向剪开腹直肌前鞘,沿中线钝性分离腹直肌,横行剪开腹膜,大弯钳钳夹子宫两角,尽量牵拉宫体至腹壁外。
作者:韩玉斌;李光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现今常见的手术之一,剖宫产术广为人知。近年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剖宫产术式的简化、术后再次妊娠的处理、剖宫产率增高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等争议颇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亦有很大差异。全世界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国内近10年的剖宫产率显著升高,有些城市甚至高达45%左右,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回升,且平均住院时间、分娩费用大幅度增加。同期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剖宫产率一直保持在10%~15%左右。在美国,剖宫产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在1990年以后开始改变,10年来从25%下降到22%左右[1]。
作者:边旭明;朱逊;郎景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3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应用电视腹腔镜对137例异位妊娠妇女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30.59±4.84)岁;月经周期23~60d,平均(31.19±5.35)d;月经期2~10d,平均(5.11±1.48)d;孕次0~6次,平均(1.76±1.25)次;剖宫产史22例,置环24例;盆腔炎11例;既往异位妊娠10例;对侧输卵管切除史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尿hCG、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主要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其中休克患者29例。
作者:白延青;张丽君;孙待飞;赵红卫;赵香珍;隋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本质即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抗原的耐受。这种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包括重要的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及母体体循环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包括对同种抗原的识别、免疫活性细胞增殖与记忆及免疫效应等三个层次的复杂调节。
作者:李大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患者(观察组)和10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在流产当时留取绒毛膜和蜕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绒毛膜和蜕膜组织细胞均表现出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蜕膜组织中颗粒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间质内网状纤维溶解、断裂。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细胞均呈现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同时释放大量松弛素,引起网状纤维溶解、断裂,蜕膜组织崩解、剥脱。
作者:孙敬霞;邹恩昌;韩燕燕;何秀萍;韩向阳;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6年至1999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9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9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3~31岁,于妊娠中、晚期入院,平均孕周30+4周。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低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4例红细胞压积大于0.35。妇科检查:子宫右侧壁肌瘤4例,左侧壁肌瘤2例,宫底部肌瘤2例,前壁肌瘤1例。肌瘤部位均有压痛,有不规律宫缩者7例,阴道流血者1例。
作者:高慧;尚涛;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应以科学为依据,而赋有特殊使命的产科医生就更应严格地遵循科学的证据来提供围生期保健服务。现有的围生期保健服务大量地采用筛查的手段,在健康妇女身上运用多种干预措施来寻找确切的病理证据。这种大规模的筛查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获得的阳性结果很少。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资源,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益。筛查试验主要被用来发现重要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干预可防止或有益地改善不良健康结局。而在围生期保健中只有少数筛查手段是符合上述标准的。
作者:钱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9年起开展倒悬漏斗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7月,从我院124例剖宫取胎术产妇中,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倒悬漏斗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组)62例,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即改良式剖宫产术组)62例,年龄22~35岁,平均28岁;初产妇54例,经产妇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足位、骨盆狭窄畸形、妊高征、脐带绕颈、珍贵儿等为手术指征,手术原因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阿吉古丽;张丽娟;达尼夏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的顺利与否和产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危。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一直是产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 产时保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住院分娩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因为住院分娩改善了消毒隔离条件,加强了产程的观察,注意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提高了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能力,所以使妊娠结局有了进步。
作者:华嘉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输卵管插管通液,配合中药治疗,可改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预后,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85年5月至1996年5月在我院不孕症专科门诊就诊坚持3个月以上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3802例,其中经过腹腔镜或输卵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输卵管性不孕者1422例,占37.40%。在治疗上随机分为四组:普通通液组350例,宫腔镜插管通液组348例,普通通液+中药治疗组366例,宫腔镜插管通液+中药治疗组358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为23.06岁,确诊后接受治疗时间短16个月,长13年,平均4.4年。
作者:卢美松;李风珍;高晓丽;高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常采用局部物理或化学疗法,我院辅用免疫调节剂,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诊治67例CA患者,均为女性,诊断符合卫生部防疫司制订的CA诊断标准,经随访观察半年且具完整资料者。平均发病年龄28.6岁(7~51岁),56例(83.6%)经性传播感染,其中43例发病前1~6个月有不洁性接触史,13例性伴侣有冶游史,11例病史不详。发病部位:多见于阴道口、大小阴唇处,其中皮损位于阴道口47例,大小阴唇33例,阴道壁1例,肛周9例,尿道口7例,肛门直肠处6例,宫颈3例(病变部位有重复)。其中同时患有传染性软疣2例,寻常疣1例。
作者:王岩;安建军;王良明;宋芳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电脑气囊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助产方法。为了解其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我院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孕37~42+1周,年龄在20~36岁,无骨、软产道异常,宫颈成熟,无头盆不称及严重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116例为观察组,对其行气囊助产。随机取同期自然进入产程,条件基本相同的109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临床情况相当,有可比性。
作者:其木格;于慧敏;龚建新;乔惠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的生活环境、营养、行为、情绪变化和精神状态对胎儿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妊娠前夫妇双方就要做好准备,避免不良刺激,避开污染的环境,为受孕创造良好的条件。1 生活节律的调适良好生活节律的形成和维持,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较为理想的受孕时间应当选择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的身体、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均佳的时期。因此,受孕前夫妇双方首先要了解受孕的生理过程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因素。
作者:庄依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高危妊娠管理是围生期保健的核心,其目的不但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而且还要减少伤残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素质。1 围生期保健的新模式目前倡导的是社会心理模式与医学模式并举。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应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和高新技术提高了围生期保健的水平和质量,对降低“三率”起了一定作用。加之由于妊娠分娩有许多难以预测的问题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过度干预”,围生期保健的过分医学化使医务人员总是占据围生期保健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孕产妇自身的权力,忽略了妊娠与分娩是人类生长繁殖的自然过程。
作者:翁霞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世界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及人类的福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项重要成就是人寿命的延长,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约20年,出生后第1年的死亡率降低了近2/3,由1970~1975年的92‰降低到1990~1995年的6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相应的时间内围生儿死亡率从22‰降到12‰,发展中国家从105‰降到69‰。孕产妇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已降到10/10万以下,妇女平均寿命已达到80岁以上。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解放前的1500/10万降到1997年的63.6/10万,围生儿死亡率从200‰降到33.1‰,平均寿命已达73.2岁。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避免移植染色体异常胚胎及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质量。方法应用DSCR Cosmid DNA特异性探针,借助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0对35岁以上行IVF助孕夫妇的植入前胚胎进行21-三体检查。结果在20对夫妇中10对夫妇的胚胎成功地进行了植入前胚胎21-三体检查,其中8对夫妇的胚胎被证明为正常,给予常规移植。移植的8例胚胎中2例妊娠,其中1例流产,另1例正在妊娠中;2对夫妇的胚胎被检查出21-三体,未给予移植。结论在行IVF助孕的高龄妇女中,进行胚胎植入前21-三体检查是必要的。
作者:曲文玉;谭季春;姜平;卓英梅;蒋丽;付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简称降两率)的重要性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高死亡率表明生存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不再是一个学科的局部问题。加之,孕产妇都是青中年妇女,其死亡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