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时保健的新模式

华嘉增

关键词:产时保健, 产妇死亡率, 住院分娩, 服务质量, 产科合并症, 消毒隔离, 现代医学, 生理过程, 妊娠结局, 母婴安全, 发展趋势, 产后出血, 并发症, 预防, 能力, 高产, 处理
摘要: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的顺利与否和产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危。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一直是产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 产时保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住院分娩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因为住院分娩改善了消毒隔离条件,加强了产程的观察,注意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提高了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能力,所以使妊娠结局有了进步。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产时保健的新模式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的顺利与否和产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危。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一直是产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 产时保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住院分娩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因为住院分娩改善了消毒隔离条件,加强了产程的观察,注意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提高了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能力,所以使妊娠结局有了进步。

    作者:华嘉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应用PTC针取胎儿血进行产前诊断49例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PTC针脐带穿刺取胎儿血进行产前诊断,评价其安全性及准确性,探索穿刺技巧。方法用PTC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49例经遗传咨询筛选符合宫内诊断指征者进行了51次脐带穿刺术。结果穿刺成功率94.1%(48/51),终取血成功率为98.0%(48/49)。发现染色体平衡易位3例,21三体1例,甲型血友病1例,宫内CMV感染伴胎儿异常1例,亲子鉴定非丈夫血缘1例。结论使用PTC穿刺针进行脐带穿刺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成功率,是较为有效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王谢桐;陈延琴;贾涛;谢鲁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8例临床效果观察

    本研究在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基础上经阴道切除宫颈粘膜,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1.1 牵拉子宫至腹膜外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沿下腹部Pfannenstiel皱襞横形切口,长度同子宫大横径,以能牵出子宫为原则,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向剪开腹直肌前鞘,沿中线钝性分离腹直肌,横行剪开腹膜,大弯钳钳夹子宫两角,尽量牵拉宫体至腹壁外。

    作者:韩玉斌;李光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腔镜插管通液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358例分析

    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输卵管插管通液,配合中药治疗,可改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预后,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85年5月至1996年5月在我院不孕症专科门诊就诊坚持3个月以上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3802例,其中经过腹腔镜或输卵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输卵管性不孕者1422例,占37.40%。在治疗上随机分为四组:普通通液组350例,宫腔镜插管通液组348例,普通通液+中药治疗组366例,宫腔镜插管通液+中药治疗组358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为23.06岁,确诊后接受治疗时间短16个月,长13年,平均4.4年。

    作者:卢美松;李风珍;高晓丽;高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围生期保健中的循证医学

    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应以科学为依据,而赋有特殊使命的产科医生就更应严格地遵循科学的证据来提供围生期保健服务。现有的围生期保健服务大量地采用筛查的手段,在健康妇女身上运用多种干预措施来寻找确切的病理证据。这种大规模的筛查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获得的阳性结果很少。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资源,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益。筛查试验主要被用来发现重要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干预可防止或有益地改善不良健康结局。而在围生期保健中只有少数筛查手段是符合上述标准的。

    作者:钱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诊治不孕症170例分析

    我院采用电视宫腔镜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诊治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通过电视宫腔镜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共170例,其中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68例。患者年龄21~40岁;原发不孕59例,继发不孕111例;患者月经大多正常,月经周期不规律30例。既往有人工流产史54例,中孕引产史8例。曾置宫内节育器11例,时间均超过2年。盆腔手术史16例,其中宫外孕手术13例,卵巢囊肿1例,巧克力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盆腔炎史3例。曾发生自然流产14例,葡萄胎1例。有生育史者23例,剖宫产3例。

    作者:严秋林;朱权芝;朱坤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9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至1999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9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9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3~31岁,于妊娠中、晚期入院,平均孕周30+4周。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低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4例红细胞压积大于0.35。妇科检查:子宫右侧壁肌瘤4例,左侧壁肌瘤2例,宫底部肌瘤2例,前壁肌瘤1例。肌瘤部位均有压痛,有不规律宫缩者7例,阴道流血者1例。

    作者:高慧;尚涛;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声下输卵管通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下通液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4例不孕妇女,采用生理盐水通过气囊导管通液,152例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13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97例妇女双侧输卵管通畅,2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梗阻,159例患者输卵管通而不畅。结论超声下通液诊断输卵管通畅性较准确、安全、易行,可作为不孕门诊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叶蓉华;贾同莉;刘朝晖;郭文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孕产妇的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目的研究孕产妇的心理状况随孕周进展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娩结局,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对89例孕产妇分别于孕35周、38周、产后72小时进行心理状况的评定分析。结果 89例孕产妇中自然分娩48例,占53.93%;剖宫产41例,占46.07%(其中无产科指征12例,占29.27%)。无指征剖宫产组分娩前后焦虑、恐怖、抑郁因子分均高于自然分娩及有指征剖宫产组,抑郁因子分均高于自然分娩组及有指征剖宫产组,差异显著(P<0.01);无指征剖宫产组总体幸福感值低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极显著(P<0.001)。相关分析表明:幸福感、对生育的期望、文化程度与孕产妇的症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分娩方式与孕产妇心理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主要是与随孕周进展乃至分娩而渐进的焦虑、恐怖、抑郁有关。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可望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郭丽岳;白炳清;龙鲸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2例分析

    我院自1999年起开展倒悬漏斗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7月,从我院124例剖宫取胎术产妇中,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倒悬漏斗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组)62例,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即改良式剖宫产术组)62例,年龄22~35岁,平均28岁;初产妇54例,经产妇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足位、骨盆狭窄畸形、妊高征、脐带绕颈、珍贵儿等为手术指征,手术原因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阿吉古丽;张丽娟;达尼夏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孕产妇的营养与合理膳食

    孕妇和乳母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妇女自身的健康,而且对于妊娠过程、胎婴儿的生长发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孕产妇的营养与合理膳食非常重要。

    作者:刘筱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母乳喂养与母婴保健

    母乳喂养是大自然为新生儿提供的佳礼物。母乳是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理想的食品,它含有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无机盐等。并且易于消化吸收。其成分及比例亦随婴儿月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以适应婴儿生长中不同阶段的需要。

    作者:樊世荣;李晨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37例分析

    本文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3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应用电视腹腔镜对137例异位妊娠妇女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30.59±4.84)岁;月经周期23~60d,平均(31.19±5.35)d;月经期2~10d,平均(5.11±1.48)d;孕次0~6次,平均(1.76±1.25)次;剖宫产史22例,置环24例;盆腔炎11例;既往异位妊娠10例;对侧输卵管切除史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尿hCG、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主要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其中休克患者29例。

    作者:白延青;张丽君;孙待飞;赵红卫;赵香珍;隋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脑气囊助产116例临床分析

    采用电脑气囊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助产方法。为了解其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我院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孕37~42+1周,年龄在20~36岁,无骨、软产道异常,宫颈成熟,无头盆不称及严重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116例为观察组,对其行气囊助产。随机取同期自然进入产程,条件基本相同的109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临床情况相当,有可比性。

    作者:其木格;于慧敏;龚建新;乔惠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性侵犯被害人医学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性侵犯(sexual offences)包括强奸、猥亵等违背被害者本人意志的性犯罪行为。本文讨论的强奸,指违背女性本人意愿,由男性以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对其强制实施的性交行为[1]。我国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医学处理尚无一定规范。在实践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法医多强调采集与破案有关的证据,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被害人的身心创伤给予足够的医学保护。②被害妇女在与妇科医生接触前,往往业已丢失了很多证据(如就医前已洗浴、更衣、甚至事发很久后才报案或就医);而医生在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又因缺乏相应的法医学知识,不了解如何做到证据保全,以致给公安部门破案造成困难。③妇科医生在处理被害人躯体创伤时,忽略了防治性病和预防妊娠。④医生仅注意对躯体创伤的处理,忽略了对被害人近期和远期心理创伤的评估和治疗,这一点在我国尤其带有普遍性。

    作者:姚珍薇;叶元熙;赵连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患者(观察组)和10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在流产当时留取绒毛膜和蜕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绒毛膜和蜕膜组织细胞均表现出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蜕膜组织中颗粒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间质内网状纤维溶解、断裂。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细胞均呈现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同时释放大量松弛素,引起网状纤维溶解、断裂,蜕膜组织崩解、剥脱。

    作者:孙敬霞;邹恩昌;韩燕燕;何秀萍;韩向阳;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物在孕妇体内的代谢及对胎儿的影响

    1 妊娠期药物代谢的特点妊娠期由于孕激素浓度升高,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速度减慢30%~50%,因而药物吸收慢,通过小肠时间亦延长,部分药物可能再被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物和组织及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有关。一般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与糖蛋白及脂蛋白结合;维生素及金属离子主要与球蛋白结合。孕期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降低,游离药物量增多,而游离药物的活性强,容易扩散进入胎盘[1]。

    作者:张蕴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母-胎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本质即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抗原的耐受。这种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包括重要的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及母体体循环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包括对同种抗原的识别、免疫活性细胞增殖与记忆及免疫效应等三个层次的复杂调节。

    作者:李大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生殖健康与围生期保健中的男性参与

    生殖健康与围生期保健中的男性参与是21世纪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焦点问题。在著名的1994年埃及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的行动纲领中曾首次提出“应促进男子参与生殖健康和分担责任”,同时强调指出“妇女和男子需要在生产和生育方面充分地参与和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包括照料和扶养子女及家庭的稳定[1]。”男性参与和分担责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口与发展,也关系到生殖健康与妇女地位。同时,男性参与的现实意义还在于改进男女之间在性和生殖健康方面的沟通,增进对共同责任的理解,使男子和妇女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成为平等的伙伴,发挥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丁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干预途径的研究

    1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简称降两率)的重要性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高死亡率表明生存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不再是一个学科的局部问题。加之,孕产妇都是青中年妇女,其死亡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