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及淋菌感染的调查

刘引串;滕振娟;于丽霞;唐翠艳

关键词:宫颈糜烂, 患者, 沙眼衣原体, 淋菌感染, 现报道如下, 相关因素, 门诊就诊, 带菌情况, 病原体, 治疗, 检测, 妇科
摘要:我们对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及淋菌的检测,了解宫颈糜烂者两种病原体的带菌情况以及相关因素,以期有助于宫颈糜烂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切除妇女围手术期心身反应的评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子宫是女性特有的脏器,妇女行子宫切除术与其它脏器手术在心理方面会有所不同[1].本文对6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身反应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稚晖;朱荫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提高对妊娠合并肝病的认识

    妊娠黄疸是临床病理产科的常见症状,其主要病因是一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比较少见为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和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罕见的如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孕产妇病死率分析结果提示,重症肝炎占孕产妇死亡病因的第6位.因此,提高妊娠合并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尤为重要.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妊娠合并肝病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安全,据全国孕产妇死因调研协作组1991年报道,要占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第6位.肝病中以病毒性肝炎较为多见,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约为0.08%~17.8%不等,孕产妇病死率较高,武汉地区曾报道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0例,孕产妇病死率高达18.2%[1].病毒性肝炎的分类通常根据病原学及临床表现来确定,按病原学可分为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按临床表现又可分为急性、慢性及重症肝炎.早期公认的五种肝炎病毒均能引起重症肝炎,且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其中乙型,尤其是乙型与丙型,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重症肝炎的重要原因.此外,孕妇感染戊型肝炎也易发生重症肝炎.我国重症肝炎平均病死率一般在60%以上[2].

    作者:王德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早期绒毛植入误诊1例分析

    患者39岁,住院号B340337.因停经50天,拟诊早孕并行人流.术后持续阴道少量出血3个月,不伴有腹部疼痛.术后hCG定性持续阳性.曾在当地以人流不全诊刮2次,由外院转入我院.发病以来无明显消瘦及咳嗽、咳痰等症状.既往曾行人流术4次,足月分娩2次.

    作者:霍金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自然对合法40例分析

    我院自1998年以来开展了以色列新式剖宫产术.但在实践中观察到此术式皮肤外缝3针,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因针距远、张力较大针眼处易出现红肿.总结各种剖宫产术腹壁缝合的优缺点,我们在2000年4~5月间大胆采用了横切口脂肪层不缝合自然对合皮肤埋缝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历红;杨松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围生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伴垂体卒中病例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27岁,住院号67888.妊娠24周时出现双下肢水肿,31周时发现血压增高18.67/13.33kPa,并伴有头痛,入院后给予硫酸镁及甘露醇等治疗,头痛稍有缓解,1周后头痛再次加重伴呕吐、意识恍惚、言语混乱、双眼黑蒙,同时全身抽搐3次,每次持续3~4分钟,无尿失禁及舌咬伤,上述情况持续5小时后行剖宫产手术,术后3小时后患者开始清醒,术后第二天双眼视力基本恢复,但仍有持续较剧烈的头痛及血压不稳,22.97~17.33/14.67~13.33kPa转入神经内科.既往血压正常,无头痛、复视、视力障碍,无乳溢,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孕前曾口服避孕药两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血栓性疾病病史.

    作者:张春生;朱毅敏;吴涛;邓芝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1例

    患者25岁,孕1产0,住院号729124.因停经3个月,人流术后1个月,间断阴道出血1个月,于2000年5月25日转入我院.4月26日在外院行人流术,刮出少许组织(具体不详).术后阴道间断性出血,右下腹轻微疼痛.行抗感染、止血治疗无效.

    作者:王开秀;李灵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0年8月间,将利多卡因加阿托品;氯胺酮加安定、阿托品;以及异丙酚加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妊娠6~10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丽;刘海虹;温兰英;刘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400mg达克宁栓3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400mg达克宁栓3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连续使用达克宁400mg栓3天,对照组连续使用达克宁200mg栓7天.于试验前、用药后2周、4周进行阴道分泌物念殊菌镜检与培养、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用药后2、4周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1%、91.8%;96.8%、93.7%,念珠菌镜检及培养的治疗有效率为:93.4%、91.8%;96.8%、87.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依从性更高.结论两种疗法皆可有效、安全地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达克宁400mg栓3日疗法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孙爱军;林守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功能的检查方法与评价

    肝脏的功能十分复杂,检查肝功能的试验也有多种,对于具体的病人来说,需要做哪些试验检查,应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

    作者:夏东文;穆文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4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和3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妊高征组和对照组PAdT、PAgT、CD4l、CD62p和CD63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可能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韦淑琴;郑建华;安洋;石大维;邹丽红;李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选择素一P及可溶性粘附分子SVCAM-1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选择素-P(P-sekectin)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脐带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及干扰素(IFN-γ)、地塞米松(DEX)对其表达的影响;了解可溶性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ICP母血、脐血的变化.方法采用脐带内皮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P-selectin的表达;采用ELISA的方法了解SVCAM-1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干扰素时,ICP患者脐带内皮细胞P-selectin的表达均较正常妊娠妇女高(P<0.01);经IFN-γ刺激后,随着IFN-γ质量浓度的增加,正常组和ICP组p-selectin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地塞米松可以抑制IFN-γ对胎儿脐带内皮细胞P-selectin的上调作用(P<0.05);ICP患者血清、脐血中SVCAM-1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两组孕妇产后一周母血SVCAM-1逐渐降至正常(P>0.05).结论 ICP患者粘附分子表达的异常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地塞米松可能是治疗ICP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时青云;刘淑芸;彭芝兰;赵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中的50%来自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包括:①宫内传播;②产时传播;③产后接触传播.

    作者:尚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腺苷蛋氨酸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肝功能、瘙痒评分.两组病人在孕32周后行NST检查,分娩后比较两组围生儿预后及产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固醇(CHOL)及瘙痒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产时缺氧发生率低,且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剖宫产率较低(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是治疗ICP的有效药物.

    作者:谭友文;庄红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子宫同时妊娠早产1例

    产妇27岁,住院号:1320,因双子宫同时妊娠30w,在家里急产一女活婴(体重1400g),产后胎盘滞留1小时,于1999年5月13日入院.于2年前因孕足月死胎分娩时发现阴道纵隔,行阴道纵隔切除术.

    作者:罗开清;罗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切除术后宫外孕致休克1例

    患者39岁,住院号979330.末次月经1997年9月20日,9天净.因患子宫多发性肌瘤于1997年10月8日人院,次日在硬麻外麻醉行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似孕4月,双侧附件正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检报告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8天出院.术后10天开始阴道反复点滴出血,误以为是宫颈残端肠线脱落所致.11月20日晚5时因突发下腹痛、恶心、呕吐伴晕厥2次,面色苍白,BP 9/6kPa,P 100/min,呈休克状态急诊入院.

    作者:章海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后子宫浆膜下巨大血肿1例

    患者25岁,住院号14150.因停经9个月余,阴道少量流液1小时伴腰酸于1997年2月20日入院.查体T36.9℃,P 78/min,R 20/min,BP 20/13kPa,心肺正常.宫高30cm,腹围95cm,先露头,胎位LOA,胎心率140/min.

    作者:朱福梅;张惠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功能衰竭的抢救

    妊娠期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指在妊娠期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

    作者:刘丝荪;易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

    妊娠后,由于孕妇体内酶系统有一定的改变,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受到影响而不易解毒或清除,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可能产生蓄积性中毒.此外,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妊娠期母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均可影响药物的排泄,也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在血液或组织内的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妊娠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尤其在妊娠早期有妊娠剧吐而营养缺乏,妊娠中晚期有其它合并症及并发症时更为明显,有导致药物蓄积和中毒的危险[1].

    作者:滕红;杨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巨大儿139例分娩方式回顾性分析

    胎儿出生体重达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本文对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139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