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青云;刘淑芸;彭芝兰;赵霞
患者39岁,住院号979330.末次月经1997年9月20日,9天净.因患子宫多发性肌瘤于1997年10月8日人院,次日在硬麻外麻醉行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似孕4月,双侧附件正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检报告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8天出院.术后10天开始阴道反复点滴出血,误以为是宫颈残端肠线脱落所致.11月20日晚5时因突发下腹痛、恶心、呕吐伴晕厥2次,面色苍白,BP 9/6kPa,P 100/min,呈休克状态急诊入院.
作者:章海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选择素-P(P-sekectin)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脐带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及干扰素(IFN-γ)、地塞米松(DEX)对其表达的影响;了解可溶性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ICP母血、脐血的变化.方法采用脐带内皮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P-selectin的表达;采用ELISA的方法了解SVCAM-1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干扰素时,ICP患者脐带内皮细胞P-selectin的表达均较正常妊娠妇女高(P<0.01);经IFN-γ刺激后,随着IFN-γ质量浓度的增加,正常组和ICP组p-selectin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地塞米松可以抑制IFN-γ对胎儿脐带内皮细胞P-selectin的上调作用(P<0.05);ICP患者血清、脐血中SVCAM-1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两组孕妇产后一周母血SVCAM-1逐渐降至正常(P>0.05).结论 ICP患者粘附分子表达的异常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地塞米松可能是治疗ICP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时青云;刘淑芸;彭芝兰;赵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随机选择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43例为观察组,年龄22~35岁,行下腹部横切口简易膀胱分离法腹膜外新式剖宫产术;选择与观察组剖宫产指征相同,年龄相近的孕妇40例为对照组,行下腹部弧形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对比分析.
作者:袁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24岁,住院号8490.于1999年2月16日因G1P0孕40周持续性枕横位,头盆不称,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阴道一直有少许血性分泌物.于1999年3月17日阴道突然大量出血,约1000mL,因失血性休克再次入院,经补液输血抗休克,大剂量抗生素及缩宫素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月4日再次阴道大量出血约1500mL,因失血性休克入院,急诊行髂内动脉造影及栓塞术.
作者:李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6例ICP孕妇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红素(BIL)水平升高者胎儿窘迫及羊水粪染发生率增加,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均与胆红素水平有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预测围生儿预后.孕妇胆汁酸(TBA)升高程度与羊水粪染及胎儿窘迫率无关,其它肝功能指标、脐动脉S/D比值及瘙痒时间的长短也与胎儿预后无关.结论 ICP孕妇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刘云;漆洪波;李小木;刘健;刘维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肝脏的功能十分复杂,检查肝功能的试验也有多种,对于具体的病人来说,需要做哪些试验检查,应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
作者:夏东文;穆文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4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和3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妊高征组和对照组PAdT、PAgT、CD4l、CD62p和CD63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可能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韦淑琴;郑建华;安洋;石大维;邹丽红;李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黄疸是临床病理产科的常见症状,其主要病因是一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比较少见为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和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罕见的如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孕产妇病死率分析结果提示,重症肝炎占孕产妇死亡病因的第6位.因此,提高妊娠合并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尤为重要.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开展了以色列新式剖宫产术.但在实践中观察到此术式皮肤外缝3针,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因针距远、张力较大针眼处易出现红肿.总结各种剖宫产术腹壁缝合的优缺点,我们在2000年4~5月间大胆采用了横切口脂肪层不缝合自然对合皮肤埋缝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历红;杨松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摘要患者27岁,住院号67888.妊娠24周时出现双下肢水肿,31周时发现血压增高18.67/13.33kPa,并伴有头痛,入院后给予硫酸镁及甘露醇等治疗,头痛稍有缓解,1周后头痛再次加重伴呕吐、意识恍惚、言语混乱、双眼黑蒙,同时全身抽搐3次,每次持续3~4分钟,无尿失禁及舌咬伤,上述情况持续5小时后行剖宫产手术,术后3小时后患者开始清醒,术后第二天双眼视力基本恢复,但仍有持续较剧烈的头痛及血压不稳,22.97~17.33/14.67~13.33kPa转入神经内科.既往血压正常,无头痛、复视、视力障碍,无乳溢,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孕前曾口服避孕药两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血栓性疾病病史.
作者:张春生;朱毅敏;吴涛;邓芝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25岁,孕1产0,住院号729124.因停经3个月,人流术后1个月,间断阴道出血1个月,于2000年5月25日转入我院.4月26日在外院行人流术,刮出少许组织(具体不详).术后阴道间断性出血,右下腹轻微疼痛.行抗感染、止血治疗无效.
作者:王开秀;李灵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米索前列醇(MP)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已取得了满意效果,在国内外已报道较多.但对其副作用(宫缩过频、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仍存在顾虑.我们想选用佳剂量,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为此,我科对妊娠足月需要引产的孕妇141例给予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分两组采用不同剂量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育革;王岩;宁波新;赵丽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产妇27岁,住院号:1320,因双子宫同时妊娠30w,在家里急产一女活婴(体重1400g),产后胎盘滞留1小时,于1999年5月13日入院.于2年前因孕足月死胎分娩时发现阴道纵隔,行阴道纵隔切除术.
作者:罗开清;罗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数量多于正常子宫肌纤维组织,因此患子宫肌瘤的妇女绝经期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受到限制.我们对自然绝经一年以上的妇女,应用甲基异炔诺酮(商品名利维爱)行HRT治疗,观察血浆内分泌素及子宫肌瘤的变化,以明确利维爱对绝经期合并子宫肌瘤的妇女行HR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肖慧;乔宠;王桂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0年8月间,将利多卡因加阿托品;氯胺酮加安定、阿托品;以及异丙酚加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妊娠6~10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丽;刘海虹;温兰英;刘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6年6月至2000年6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300例,其中误诊为宫内妊娠有9例,其中未产妇7例,经产妇2例,小年龄24岁,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32.4岁,孕产次为2~6次,均有2次及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多者达4次;9例中有5例未采取避孕措施,有3例为带环妊娠.修稿2001-03-08
作者:袁香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期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指在妊娠期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
作者:刘丝荪;易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34岁,住院号22792.因停经79天,阵发性右下腹胀痛6小时,于1995年7月14日晚10时急诊入院.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95年4月26日.于1995年7月11日初诊,查尿hCG阳性,行诊刮术,病理报告(病理号95-285):蜕膜组织.查体:T 36.8℃,BP 16/11kPa,心肺检查正常,腹部平软,右下腹压痛,腹部无移动浊音.
作者:董建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估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肝功能、瘙痒评分.两组病人在孕32周后行NST检查,分娩后比较两组围生儿预后及产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固醇(CHOL)及瘙痒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产时缺氧发生率低,且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剖宫产率较低(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是治疗ICP的有效药物.
作者:谭友文;庄红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后,由于孕妇体内酶系统有一定的改变,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受到影响而不易解毒或清除,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可能产生蓄积性中毒.此外,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妊娠期母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均可影响药物的排泄,也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在血液或组织内的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妊娠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尤其在妊娠早期有妊娠剧吐而营养缺乏,妊娠中晚期有其它合并症及并发症时更为明显,有导致药物蓄积和中毒的危险[1].
作者:滕红;杨帆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