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大宫颈粘膜下肌瘤1例

卢清芳

关键词:阴道脱出, 妇幼保健院, 周期规律, 肿块, 轻度贫血, 极度扩张, 妇科检查, 阴道口, 无界限, 宫颈管, 甘肃省, 子宫, 住院, 月经, 圆形, 形态, 兰州, 患者, 红色, 分娩
摘要:患者43岁,住院号115074.因自阴道脱出一肿块,伴流血、流脓2月余,于1999年5月20日入院.既往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末次分娩17年前.查体:轻度贫血貌、消瘦,精神差.T 38℃,P 88/min,BP 15/9kPa.妇科检查:阴道口外可见肿块,脱出部分约儿头大,扁圆形,舌状脱出,肉样,实质感.表面灰红色脓痂覆盖.阴道极度扩张,内被肿物塞满.穹窿部有大量脓血积液,奇臭,外流困难.宫颈管明显扩张,后唇与肿物之间无界限.可触及约3横指宽、1横指厚的瘤蒂.B超提示:子宫体大小形态正常.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兰州,730050)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输卵管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并与其它药物治疗方法比较.方法在X线透视下,选用球茎导管引导3F微细导管配0.045cm白金头导丝,经阴道、宫腔插入输卵管,对输卵管妊娠的孕囊进行穿刺,并注入甲氨蝶呤.结果28例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2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5.71%.4例患者因故转手术治疗,占14.29%.28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复查,患侧输卵管通畅.结论输卵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性的新方法,较其它药物保守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并且安全、经济,疗效高.术后部分惠侧输卵管通畅,保留了生育能力.

    作者:李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前庭大腺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建三江中心医院(156300)

    患者32岁,住院号45732.因发现右侧外阴包块20余天,于1999年12月15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玉宏;张莲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题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皮下埋植避孕技术进展

    皮下埋植避孕是指将避孕甾体放在硅橡胶容器中,或与硅橡胶混匀,植入皮下后药物缓慢、恒定地释放入血而起到长期避孕的作用,属于药物控制释放系统.根据携带药物的载体,埋植剂分为非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两大类.

    作者:韩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甾体激素避孕药药代动力学与安全性

    自从Pincus于1956年首次报道女用甾体激素避孕药的临床试验结果以来,对甾体类激素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有效性及长期使用安全性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国内各种类型的甾体避孕药中应用广、接受性高的仍是口服复方甾体避孕药.国内外的研究均致力于降低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含量.同时,继第1、第2代孕激素之后,更为安全的第3代孕激素也上市应用.

    作者:杨梅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用于哺乳期妇女避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醋酸甲羟孕酮(DMPA)用于哺乳期妇女避孕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发生率及停用原因的影响.方法将受试对象按剂量随机分为120mg和150mg两组,排除不符合研究标准者,纳入研究对象共计173例,120mg组87例,150mg组86例.每3个月深部肌肉注射1次,共4次.结果两组避孕成功率均为100.00%;发生副反应中,点滴出血120mg组为6.90%,明显低于150mg组的16.28%(P<0.05).结论120mg DMPA用于哺乳期妇女避孕不影响其有效性,且可减少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蒋丽芳;王鹏辉;陈予梅;李培全;张安嵩;孙静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产后大出血致席汉综合征1例

    患者38岁,孕4产4,住院号294100.因产后闭经进行性乏力、消瘦14年,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14年前因孕足月在野外自娩一活女婴,胎儿娩出10余分钟后自行牵拉出胎盘即发生阴道大流血,约5分钟左右出现头晕、眼花、畏寒、乏力,继而意识模糊,送至当地卫生院抢救,经输血输液止血等治疗1周阴道流血减少至月经量出院.

    作者:阳志军;俸艳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妊高征性心脏病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防治妊高征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5例妊高征性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性心脏病发生率为0.39%,占同期妊高征的3.64%.孕产妇病死率0.22‰,占妊高征的首位.围生儿病死率为114.29‰.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对妊高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并发症.

    作者:张竹亭;王新梅;张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安全、使用简便、经济、作用可逆的长效避孕方法.根据国家计生委2000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使用IUD的妇女约占育龄夫妇采取避孕措施的45%左右.随着人们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进一步开展,预计在今后几年间,IUD的使用还会有进一步增加.

    作者:吴尚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

    1 生殖健康的概念 生殖侵康是在1994年开罗会议上提出的.它的含义深刻,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特点是服务面广,量大,要求高,并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计划生育是指节育,避孕,优生优育,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

    作者:范光升;乌毓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妊娠早期发热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感染的关系及妊娠期监护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10周前孕妇)发热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感染的关系及对要求继续妊娠孕妇的孕期监护方法.方法观察组为120例(孕10周前)发热(体温38℃以上)孕妇,对照组为无异常的门诊产检早孕(孕10周前)孕妇33例,两组用ELISA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虫(TOX)IgM抗体.结果观察组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中晚期若胎儿发育异常可考虑引产.结论孕10周前孕妇中度以上发热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感染无直接相关关系.结合血清学检测后,有重点、针对性地对本组孕妇孕期采用B超多次对胎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能及早发现孕期胎儿异常情况并予及时相应处理,是孕妇可接受的、非侵入性且有利于发现胎儿异常并减少畸形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浩生;林静吟;郭珠爱;阳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避孕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法,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妇女使用IUD避孕,而我国占其总人数的80%.尽管采用此法避孕的并发症不高,但实际发生人数却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唐良萏;刘淑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已在国内普遍开展,据报道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2],由于本法安全简便,并可避免手术操作的痛苦,在部分城市中选择药物流产的人数已超过吸宫术.但是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一直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缩短药流后出血时间,我们采取宫血宁治疗本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宫血宁胶囊治疗药流后出血作一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红;方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颈血管瘤致引产术后反复大出血休克误诊1例

    患者24岁,住院号4905,孕2产1.因引产术后54天,阴道大出血4次伴晕厥,于1996年9月30日入院.患者因孕26周,于1996年8月7日在当地医院行引产术,于8月9日在家自娩一死婴,自述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出血约300mL,未行处理.术后8天阴道大出血伴凝血块约600mL,伴头昏、眼花、乏力,在当地医院行清官术(术中情况不详),输液对症治疗而好转.10天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O型血600mL,对症处理,病情好转.于9月9日发生第3次大出血,出血量约1000mL,病人昏迷,血压测不到,脉搏不清,阴道流出淡红色血液,经积极组织抢救,加压输血1200mL,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后再次清宫,刮出少许内膜及胎盘组织,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停止,继续抗感染治疗.9月29日,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当地医院输血输液治疗后,急送我院.

    作者:陈素明;邹洪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巨大宫颈粘膜下肌瘤1例

    患者43岁,住院号115074.因自阴道脱出一肿块,伴流血、流脓2月余,于1999年5月20日入院.既往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末次分娩17年前.查体:轻度贫血貌、消瘦,精神差.T 38℃,P 88/min,BP 15/9kPa.妇科检查:阴道口外可见肿块,脱出部分约儿头大,扁圆形,舌状脱出,肉样,实质感.表面灰红色脓痂覆盖.阴道极度扩张,内被肿物塞满.穹窿部有大量脓血积液,奇臭,外流困难.宫颈管明显扩张,后唇与肿物之间无界限.可触及约3横指宽、1横指厚的瘤蒂.B超提示:子宫体大小形态正常.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兰州,730050)

    作者:卢清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测定双胎妊娠母体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母体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血压正常和29例患妊高征的双胎孕妇,85例正常血压和20例妊高征单胎孕妇测定血清尿酸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以选择双胎孕妇的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妊高征高危标志的佳临界值,以佳临界值为标准,计算其作为诊断妊高征的似然比.结果双胎孕妇的血清尿酸平均水平比单胎孕妇高,分别为(322.8±107.0)μmol/L和(254.6±64.6)μmol/L,P<0.01;患妊高征双胎孕妇的平均血清尿酸水平也比妊高征单胎孕妇的血清尿酸水平高,分别为(460.0±77.3)μmol/L和(365.0±80.4)μmol/L,P<0.01.应用ROC曲线,选定血清尿酸值400.0μmol/L作为诊断双胎妊高征指标之一,其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79%.当血尿酸值≥400.0 μmol/L时,患妊高征的阳性似然比为4.4.结论有无妊高征双胎妊娠孕妇其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有无妊高征单胎妊娠.双胎妊娠母体血尿酸水平≥400.0μmol/L时,可以作为识别该孕妇处于妊高征危险期的辅助方法之一.

    作者:丁依玲;林宜珍;朱付凡;陈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妊娠36周发现胎儿胸腔积液1例

    患者29岁,住院号14117,孕4产0.孕37+2周,B超发现胎儿右侧胸腔积液1周,于2000年10月18日入院.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此次孕早期阴道少量流血,给予黄体酮及中药保胎治疗,以后孕期平顺,定期产前检查,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孕19周时B超示胎儿无异常,孕36周B超发现胎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孕妇无不适主诉.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 36.7℃,P 86/min,BP 13.3/9.3kPa,心肺正常.宫高35cm,腹围102cm,枕前位,胎心144/min.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B超:双顶径9.4cm,股骨长6.6cm,羊水6.6cm,胎盘左后壁,胎盘Ⅱ级,胎儿右侧胸腔较大面积暗区.诊断:孕4产0,孕37+2周,LOA,待产;胎儿胸腔积液.

    作者:郭凯;孟然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25mg和10mg用于紧急避孕的有效性、副反应及可接受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比较试验方法,共接纳合格妇女200例1次无防护性交后72小时内随机进入Ⅰ组(n=100)和Ⅱ组(n=100),予以治疗.Ⅰ组一次性服用米非司酮1片(每片25mg)及安慰剂1片;Ⅱ组一次性服用米非司酮2片(每片5mg),总量为10mg.于预期下次月经日期的第7天随访,了解避孕效果、副反应及月经的变化.结果两组各发生1例妊娠,失败率均为1%,避孕有效率分别为89.65%和90.40%,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种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均在10%以内,两组相近;月经趋于正常者两组分别为86%和88%,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25mg,乃至10mg用于紧急避孕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素贞;黄志琨;李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诊断试剂盒临床应用探讨

    我们采用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相关病原体特异性标志酶(脯氨酸氨基肽酶)的新型、简便、快速的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BV相关病原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廖渝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