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150例EEG分析

闫丽红;欧阳迪茵;孟兵;黄先明

关键词:脑电图, 脑震荡, 脑挫裂伤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波改变,探讨脑电图(EEG)与颅脑损伤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EG对15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描记,脑震荡患者每人EEG描记总次数为3次,脑挫裂伤患者每人EEG描记总次数为4次,分析其结果.结果 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脑震荡109例,EEG异常46例,脑挫裂伤41例,EEG均异常,EEG的改变与大脑皮层损伤的实际情况相平行,脑损伤越重,EEG异常率越高.小儿EEG异常程度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且EEG异常率明显高于成人.结论 EEG可客观反映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变化,为临床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剧吐病人的心理护理

    分析了38例妊娠剧吐病人的心理护理情况.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及其对妊娠剧吐的影响,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表明,采取正确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但密切了护患关系,而且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使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护理是促使妊娠剧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石磊;李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维碘软膏治疗婴幼儿尿布皮炎疗效与护理

    目的探讨10%皮维碘软膏治疗婴幼儿中、重度尿布皮炎的疗效.方法对62例婴幼儿中、重度尿布皮炎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结果显效率及10日治愈率皮维碘软膏治疗组优于MEBO对照组.结论皮维碘软膏对尿布皮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妙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室持续引流术后5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病人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特点和对策.方法全麻或局麻下行额角钻孔引流术.结果 58例按GOS评分:18例优,7例良好,6例轻残,8例重残,19例死亡.结论引流管护理要求严格,特殊性强、良好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清秀;严燕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硬化后脾脏增大的研究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正常脾脏与肝硬化后脾肿大间的差异.方法对12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肝硬化脾肿大者行常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正常脾脏平均ADC值为1.45×10-3mm2/s,肿大脾平均ADC值为1.49×10-3mm2/s.结论正常脾脏与肝硬化后脾肿大的AD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玉品;凌毅泰;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液体疗法的护理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是一种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等疾患的并发症.纠正高渗透压状态关键是液体疗法.本文对颅脑损伤并发HNDC 8例患者用液体疗法护理体会,认为静脉内输入低渗盐水可防止发生静脉内溶血及血压下降;胃管内注水结合静脉补给生理盐水有助于改善高渗状态,应用喂饲泵可以防止引起返流及胃潴留;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时可用微量泵持续静注,但需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本组病人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后本组病人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均控制在稳定水平.

    作者:刘励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震荡证实为颅内血肿或轻度脑挫裂伤CT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脑震荡经CT证实为颅内血肿或轻度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分析91例脑震荡经CT证实为颅内血肿或轻度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及CT扫描发现.结果 91例脑震荡经CT证实为颅内血肿或轻度脑挫裂伤的病例,全部治愈,无致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按诊断标准诊断为脑震荡的部分病例,在不同时间窗经CT扫描发现为颅内血肿或轻度脑挫裂伤.本组中治疗后3~14d经CT发现异常的占81.3%.对该类病例,宜动态CT扫描,以降低误诊率,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作者:林林辉;林海林;陈伟民;陈少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子气管镜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报道了8例经电子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电子气管镜下形态表现多样性,单纯型:粘膜充血肿胀;混合型:粘膜表面破溃,糜烂、结痂、坏死、隆起、管腔狭窄.8例患者在全身抗结核治疗下进行经电子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早期(单纯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更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令儒;陈卫民;戚应静;王贵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308 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50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水平,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NF-α-308 基因片段,Nco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结果 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TNF-α-30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血浆中TNF水平,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性反应在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病程中有重要作用,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无关联.

    作者:周芸;李锦玉;宋禄茵;周明;陈盛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肺栓塞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管腔,这种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文献报道[1]肺栓塞(PE)病因和诱因:成人的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危险因素.小儿则以中心静脉插管,长期卧床,心脏疾病,脑积水分流术,损伤、肿瘤、手术、感染、脱水、休克、肥胖等常见.

    作者:张美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Nucleofection转染过程对Jurkat细胞BCL11b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核转染(Nucleofection)过程对Jurkat细胞中BCL11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经不同程序Nucleofection过程和不同时间培养的Jurkat细胞的BCL11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Nucleofector的C-16、S-18和G-10+siRNA程序处理后,C-16与S-18组细胞培养2h的BCL11b水平明显升高(p<0.05),C-16、S-18和G-10+siRNA三组细胞培养10h后BCL11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16和S-18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2~24h之间),BCL11b水平降低(p<0.05),而在G-10+siRNA处理组,直到培养48h BCL11b水平才有所下降.结论 Nucleofection处理过程对Jurkat细胞BCL11b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但有一定的时效性.

    作者: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陈青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icoll分离和MACs分选对T细胞BCL11b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Ficoll分离和MACs分选过程对T细胞中BCL11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利用Ficoll 分离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一步经MACs负性分选CD3+T细胞.分别收集培养0、6和20h的PBMC和CD3+T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样本中BCL11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Ficoll分离的PBMC和MACs分选后CD3+T细胞在3个时间点BCL11b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CD3+T细胞%标化后,各组BCL11b表达水平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icoll分离和MACs负性分选过程不影响T细胞中BCL11b表达水平,提示其不会影响T细胞的活化.

    作者: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陈青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的腔内治疗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62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处理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TURP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是BPH并膀胱结石的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昭昌;万跃平;刘卓文;王可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内皮功能受损所致,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提出了如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PDE-5抑制剂和血栓素抑制等治疗方法.

    作者:陈芳;汤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剪切力在内皮细胞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剪切在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周期;影响内皮细胞在血管重构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通过以上环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叶旭;杨永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VATS术后近期出血再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对肺部(VATS)手术后近期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方法肺部手术242例,其中手术后近期出血8例.结果对手术后再次出血者,均经再次剖胸手术,止血效果均良好,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要避免VATS术后大出血,在术中严格按照常规操作,使用器械要正确、规范,并且根据VATS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区域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及时早期手术处理

    作者:李国鹏;吴俊峰;段俊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部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1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5例, 空肠3例,回肠3例,其中美克尔憩室内2例.术前误诊11例,漏诊6例,仅1例确诊.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1~10年异位胰腺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严红;巴明臣;黄祥成;闻英;卿三华;李国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马西尼拮抗咪达唑仑镇静效应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拮抗咪达唑仑镇静效应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并探讨氟马西尼的合理用量.方法 ASA Ⅰ或Ⅱ级成年手术患者48例,椎管内联合麻醉效果确切.手术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保持BIS值在50~55.手术结束时按停止输注咪达唑仑后的处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Ⅰ组不用氟马西尼;Ⅱ、Ⅲ、Ⅳ组分别静脉注射氟马西尼首量0.1、0.2、0.3mg,根据OAA/S评分结果每隔1min追加氟马西尼0.1mg,直至OAA/S评分达4分.记录应用氟马西尼首量后1、2、3、5、10、15和20 min时的BIS值和OAA/S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停止输注咪达唑仑时四组患者的BIS值保持在50~55之间,所有患者OAA/S评分均为1分.Ⅰ组停用咪达唑仑后15~20min BIS值上升到60以上,OAA/S评估达到3分.Ⅱ组给予氟马西尼后1min时,BIS均值上升到58,OAA/S评估已达到3分.Ⅲ组和Ⅳ组给予氟马西尼后1~2min时,BIS均值已超过65,OAA/S评估达到4分,恢复速度比Ⅱ组明显快(p<0.05).Ⅱ组75%的患者需追加两次氟马西尼后,BIS值和OAA/S评分才迅速恢复.结论氟马西尼能有效地拮抗咪达唑仑的镇静效应,首量0.3mg能获得迅速和完善的镇静拮抗效果.

    作者:赵子良;叶靖;董庆龙;欧阳葆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PE的2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SCTA).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 PE 7例.7例PE SCTA 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曾旭文;步军;梁治平;曾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戴OK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

    目的了解戴OK镜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情况.方法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 28例( 56眼)戴OK镜者,在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及6个月作角膜内皮细胞照相观察.结果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及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243±168)个/mm2;(3231±172)个/mm2及(3226±181)个/mm2 (p>0.05).戴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变化,未见黑区出现.结论轻、中度近视患者戴OK镜后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带来影响.正确使用OK镜是安全的.

    作者:苏小波;胡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9mTc-CPF制备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显像剂99mTc-环丙沙星(99mTc-CPF)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特点,评价其作为新型炎症显像剂的价值.方法制备99mTc-CPF,并测定其放化纯度和标记率.制作小白鼠炎症模型,并经尾静脉注入0.1ml99mTc-CPF,分别于0.5、1、4、6、12h处死小白鼠,取血样和部分器官组织,测量其放射性.结果 99mTc-CPE标记率>90%,室温下6h内化合物的放化纯稳定.小白鼠炎症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高,注射后1、4、6、12h,炎症组织与对侧正常组织比值分别为3.48、4.30、4.17、4.16.99mTc-CPF主要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血液清除较快.结论 99mTc-CPE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炎症灶显像剂,且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作者:张弘;蒋宁一;陈梅;朱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