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椭圆叶花锚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段向兰;王洋;尚军

关键词:椭圆叶花锚,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CCl4)
摘要:目的:探讨椭圆叶花锚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组,椭圆叶花锚醇提物和水提物高、中、低(0.5、2.5、12.5 g/kg)剂量组.1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各药物组均可使肝损伤小鼠体内的ALT、AST和MDA含量降低.除水提取物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外,其他药物组均效果显著.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的保肝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椭圆叶花锚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且乙醇提取物的效果略优于水提取物.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干预癫痫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癫痫是脑病中极为复杂且治疗困难的疾病之一,其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癫痫对脑部损害较大,会引起难以恢复的认知记忆能力损伤.因此,癫痫一直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针灸防治癫痫在古代即有论述,认为具有良好疗效,但因其多以医家个案为主,并无系统总结,且由于其缺乏实验支持,为现代医学所怀疑.为此,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对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行总结,系统阐述中医学对癫痫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重点总结电针对癫痫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

    作者:吕明惠;武鑫;苏少华;张松江;王晓辉;孙宁宁;高剑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女贞不同生长部位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女贞子不同生长部位抗氧化有效成分个含量.方法:选取女贞植物的果实、树叶、花、枝条作为研究对象,用乙醇浸提超声辅助提取研究对象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用有机自由基DPPH·法比较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对女贞植物不同部位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结果:女贞植物的不同部位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女贞嫩枝条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强,达到了90.11%;其次女贞花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到了89.64%;老枝条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低,只有3.92%;树叶的清除率是30.69%;女贞子的清除率为46.68%.结论:本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天然抗氧化植物女贞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田仁君;江洪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梁栋富名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梁栋富认为硬皮病隶属于中医学的“皮痹”范畴,其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标实主要为外感风寒湿邪、痹滞经络,病程迁延则累及诸脏.梁老师提出该病应“标本同治,针药结合”,以“补肾健脾、温经散寒、活血行气”为基本法则.列举梁老师临床医案二则,以飨同道.

    作者:陈明芳;陈良华;蒋艺敏;梁栋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风哮、寒哮证的S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两组SA患者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PEF50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肺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S0.95%和9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吉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走罐”源流考

    走罐是在拔罐基础上,使罐吸拔在皮肤上以一定的动作沿着特定路线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但目前对走罐的历史沿革,关注尚不足.该研究通过文献对走罐法的历史沿革及操作方法演变进行梳理,发现与走罐类似的操作方法“移罐”首见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走罐一词,之后医学教材多用“走罐”“推罐”为名称,从20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发展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作者:蒙秀东;齐婧蕾;祝秋梅;陈波;陈泽林;黄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近现代国内名老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特色诊疗经验总结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可以起到协助和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患者寿命的作用.为了对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做更深入的研究,对近现代10余位名老中医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上的特色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名老中医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具有“原则性共识,个性突出”的特点,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娜;章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何平教授运用《滇南本草》治验举隅

    《滇南本草》是地方性特色著作,是当地人民与疾病抗争的智慧结晶.介绍何平教授运用《滇南本草》中的姜味草、马鞭草、山土瓜、蓝花参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如厌食、紫癜、抽动症等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黄秋凤;陆毓;郭奎廷;何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傣药“芽害巴”(珠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珠子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探讨其抗病毒和肝保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提取物用各种柱层析方法,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波谱解析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珠子草脂素(3)、珠子草次素(4)、珠子草素(5)、β-胡萝卜苷(6)、羽扇豆醇(7)、芦丁(8)、山奈酚-3-O-芸香糖苷(9)、短叶苏木酚(10)、没食子酸(11)、鞣花酸(12)、柯里拉京(13)、老鹳草素(14).结论:木脂素和多酚类成分可能是珠子草临床用于肝病治疗的物质基础.

    作者:李晓花;杨文玉;王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学的交流及应用浅谈

    放血疗法是藏族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学习和借鉴中医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放血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独特的理论基础.简要概述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放血疗法之间的联系以及藏医放血疗法在现代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促进传统藏医学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疾病的诊治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

    作者:黄蓉萍;李元;王婷婷;黄先菊;程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消、托、补法在肛周脓肿术后的运用研究

    消、托、补法是古代医家根据外科疾病的发展演变总结出来的治疗原则,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在临床上运用此三法作为肛周脓肿术后调理法则,可收到较好疗效.通过病案举例,研究“消、托、补”法在肛周脓肿术后治疗中的作用,为治疗该病拓宽思路.

    作者:冯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络穴位拍打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络穴位拍打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络穴位拍打治疗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单纯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30例,治疗21d,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袁(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版本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客观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穴位拍打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相比,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出现.

    作者:叶宝叶;康佳珺;魏定群;俞征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蕴蒸型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蕴蒸型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茵栀黄颗粒及妈咪爱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降黄散熏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经皮、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中医症状积分等.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经皮、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散熏蒸治疗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可降低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瑞莲;王晓燕;高雅;何森辉;刘丽平;张艳梅;何洁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浊瘀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例

    目的:寻找治疗浊瘀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观察2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为浊瘀痹阻型的患者,给予中药四妙散加味结合放血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结果:28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10例(35.71%),好转15例(53.57%),无效3例(10.71%),总有效率为89.28%.结论:应用中药结合针刺放血治疗浊瘀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育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揿针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现状及前景

    揿针是一种持续埋藏于皮内或皮下的针灸,将中医传统经络腧穴理论与皮部理论相结合,在临床上较传统毫针针刺有明显优势,具有高效、安全、操作简便、疼痛轻、适用范围广泛及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近年来研究表明,揿针在近视、干眼、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及术后疼痛等眼疾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总结揿针在治疗眼科其他疾病的临床运用及效果,有助于揿针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丹;张黎;殷宏玉;杨振;段俊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王玉林教授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用药规律

    作者:胡永胜;刘维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响应曲面法优化笃斯越橘花青素提取工艺

    目的:建立并优化乙醇浸提笃斯越橘花青素的佳工艺条件,为笃斯越橘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笃斯越橘冻干粉为原料,以花青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组合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温度、时间、pH值对笃斯越橘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乙醇提取笃斯越橘中花青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60 min、pH=1.50,在此条件下花青素提取率为58.76%,模型的预测值为57.82%.相对误差为0.94%.结论:研究建立的响应面优化工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用于笃斯越橘花青素的提取.

    作者:胡立红;孙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顽痹清丸治疗湿热痹阻证强直性脊柱炎33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顽痹清丸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IL-33等实验室指标,VA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同时回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3例,终各入组33例.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实验室检查指标、VAS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可显著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啸;李无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椭圆叶花锚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椭圆叶花锚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组,椭圆叶花锚醇提物和水提物高、中、低(0.5、2.5、12.5 g/kg)剂量组.1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各药物组均可使肝损伤小鼠体内的ALT、AST和MDA含量降低.除水提取物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外,其他药物组均效果显著.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的保肝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椭圆叶花锚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且乙醇提取物的效果略优于水提取物.

    作者:段向兰;王洋;尚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思路探讨

    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开始受到关注.而有效地评估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快速明确诊断其良恶性,是针对肺部结节精准处理的关键.目前西医针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治疗以手术、穿刺活检为主要手段,但对良性病变易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治疗,许多患者难以接受,遂寻求中医治疗.刘丽坤教授从事中医治疗肿瘤三十余年,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认识有独到见解.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刘丽坤教授关于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策略等.

    作者:朱丽娜;刘丽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丹参酮类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化学成分根据极性差异可分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和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酮类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凋亡、抗炎、抗氧化、脑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针对丹参酮类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活性和相关作用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丹参酮类成分的临床研究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龙;薛紫鲸;张丹;郑玉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