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类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郭龙;薛紫鲸;张丹;郑玉光

关键词:丹参酮, 心脑血管疾病, 药理活性
摘要: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化学成分根据极性差异可分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和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酮类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凋亡、抗炎、抗氧化、脑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针对丹参酮类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活性和相关作用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丹参酮类成分的临床研究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四物汤补血作用有效部位配伍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优选四物汤补血有效部位(多糖、二氯甲烷和正丁醇部位)的佳配比,并探讨其补血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选用U7(76)表分组设计,采用ip磷酰胺(CTX)复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模型,以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为考察指标,筛选有效部位的优配比.采用酶学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检测血清中IL-3、EPO含量.结果:经多元统计分析,四物汤补血有效部位优配比为多糖部位:1 600mg/kg,二氯甲烷部位:75mg/kg,正丁醇部位:14mg/kg.配比优化方能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IL-3和EPO水平.结论:均匀设计结合药效学实验的方法可确定四物汤有效部位的优配比.其补血作用机制与提高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和IL-3、EPO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颖新;刘利利;毛群芳;彭丽英;陈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羚贝止咳糖浆中吗啡的含量

    目的:建立羚贝止咳糖浆中吗啡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氢二钾:0.005 mol·L-1庚烷磺酸钠(18:41:4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结果:吗啡在2.464~246.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44%(n=6).结论:所建立的吗啡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重现性、稳定性好,可作为羚贝止咳糖浆中吗啡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天学;刘学良;魏文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中医药服务贸易受到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旅游被列入国家旅游战略.江苏作为我国的中医药强省、旅游大省,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机遇空前.从“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特殊视角出发,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江苏发展医药健康旅游的具体策略,为江苏省立足实际、抓住契机、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作者:陈浩;吴锦仪;阮诗慧;孙源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风哮、寒哮证的S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两组SA患者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PEF50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肺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S0.95%和9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吉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王玉林教授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用药规律

    作者:胡永胜;刘维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蕴蒸型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蕴蒸型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茵栀黄颗粒及妈咪爱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降黄散熏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经皮、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中医症状积分等.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经皮、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散熏蒸治疗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可降低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瑞莲;王晓燕;高雅;何森辉;刘丽平;张艳梅;何洁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藏象论治及其健康管理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已经成为困扰广大青春期少女的难题,临床目前多采用激素疗法,长期用药副作用较大.因此,针对此病特点和青春期生理特点,临床医家多从肾肝脾三脏着手论治,采取滋养肾精、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等治法.针对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开展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治疗管理.

    作者:车勇智;马宏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抗衰老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衰老是由于多重因素造成的机体退行性过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预计2025年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将会给现代农业发展、生产力供给、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传统中药在延缓衰老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开发价值.通过检索文献,对近5年关于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萌;马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近现代国内名老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特色诊疗经验总结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可以起到协助和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患者寿命的作用.为了对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做更深入的研究,对近现代10余位名老中医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上的特色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名老中医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具有“原则性共识,个性突出”的特点,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娜;章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颈型颈椎病患者对热敏灸治疗仪与艾条施灸的热敏灸感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治疗仪与艾条施灸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激发的热敏灸感阳性率差异,探讨热敏灸治疗仪代替艾条将热敏灸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敏灸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条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热敏化腧穴高发区中所选定的双侧风池(旁)、大椎(旁)3穴区处施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激发热敏灸感的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率为50.0%,对照组为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仪能够确切激发出热敏灸感,且与艾条比较无差异.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大血藤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炎免疫活性等作用,诸多医家亦将其广泛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分析总结中医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资料,简要阐述大血藤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郭星瑶;刘卉;冯智敏;湛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思路探讨

    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开始受到关注.而有效地评估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快速明确诊断其良恶性,是针对肺部结节精准处理的关键.目前西医针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治疗以手术、穿刺活检为主要手段,但对良性病变易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治疗,许多患者难以接受,遂寻求中医治疗.刘丽坤教授从事中医治疗肿瘤三十余年,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认识有独到见解.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刘丽坤教授关于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策略等.

    作者:朱丽娜;刘丽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146例代谢综合征体检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各代谢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及其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MS平和质比例高,偏颇体质中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男性MS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男性MS偏颇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女性M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为主.青年MS偏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其次分别是痰湿质和气虚质.中年M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为主,其次分别是气虚质和血瘀质.老年MS偏颇体质以血瘀质为主,其次分别是痰湿质和气虚质;②痰湿质与TG水平相关(P=0.025,OR=0.273,95%CI.0.087~0.851);湿热质与TG水平相关(P =0.045,OR=0.231,95%CI:0.045~0.231).结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是MS主要中医体质类型,TG为MS患者形成痰湿质和湿热质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瑞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对症治疗以及采取经验性治疗,远期疗效不佳.中医学把糖尿病性腹泻归于“消渴”和“泄泻”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而致,通过运用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一些疗法(针刺、隔姜灸、耳穴贴压、中药灌肠),并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崔丽;杜丽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针灸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牵引、物理治疗等手段,治疗组患者在牵引、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疼痛量表、ODI生活质量评价、JOA腰腿疼评分,并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ODI、JOA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浊点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知母药材中铁元素含量

    目的:测定知母药材中铁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NO3-H2 O2消解知母药材,使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铁元素含量.结果:拟合得到工作曲线:A=0.360 3c-0.017 3,相关系数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6.2%~103.1%之间,RSD为2.74%.测得知母药材中铁元素含量为170.8μg/g.结论:湿法消解结合浊点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知母药材中铁元素含量,结果较准确,为知母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妹珍;陈锋烨;冯毅凡;吴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学的交流及应用浅谈

    放血疗法是藏族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学习和借鉴中医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放血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独特的理论基础.简要概述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放血疗法之间的联系以及藏医放血疗法在现代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促进传统藏医学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疾病的诊治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

    作者:黄蓉萍;李元;王婷婷;黄先菊;程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浊瘀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例

    目的:寻找治疗浊瘀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观察2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为浊瘀痹阻型的患者,给予中药四妙散加味结合放血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结果:28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10例(35.71%),好转15例(53.57%),无效3例(10.71%),总有效率为89.28%.结论:应用中药结合针刺放血治疗浊瘀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育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米杰教授加减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苓桂术甘汤组方严谨,配伍得当,广泛应用于肾系疾病的治疗中,各种类型的肾病合并水饮表现时均可应用,且组方灵活,随证加减.米杰教授着眼于此,同时注重顾护脾胃,活血化瘀,补气养阴,辨证施治,药石并用,收效颇著.

    作者:潘亚楼;米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黄芪与红芪临床使用异同点探析

    目的:探讨黄芪与红芪临床使用中的异同点,为黄芪与红芪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历史沿革、性状成分、药理药效对黄芪与红芪进行梳理,比较黄芪与红芪临床使用的异同点.结果及结论:黄芪与红芪为同科异属,性味、功效、主治相似,黄芪药用历史久于红芪;二者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主要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强度稍有差别;临床常规处方用药中应以黄芪为主,但在治疗气虚、血瘀、精亏等以自由基为诱因的疾病及提高患者免疫力时,建议优先选用红芪.

    作者:俞雯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