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江涛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配合艾灸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并发肺动脉高压且中医辨证属肺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与治疗组(n=36),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补肺活血胶囊口服配合穴位艾灸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动脉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配合穴位艾灸可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血黏度,改善缺氧及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翠华;周玉华;代朋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焦虑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黛力新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焦虑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蒌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疗效优于抗压西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卫中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痰定喘汤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祛痰定喘汤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肺功能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定喘汤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肺保元汤治疗COPD合并P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PIF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肺保元汤内服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氧分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肺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COPD合并PIF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纠正缺氧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俣;刘良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固本调肺方配合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固本调肺方配合益肺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EF、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灸联合固本调肺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温针灸配伍中药茶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温针灸配伍中药茶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及冠心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冠心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明显,HDL-C水平上升幅度明显(P<0.05);心功能指标中,观察组患者的LVSd、LVDd水平下降幅度明显,LVSF、LCEF水平上升幅度明显(P<0.05);两组患者冠心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配伍中药茶饮+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通过检索、整理和归纳CNKI、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文献,从有效文献中总结出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进而分析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胡海;雷孝勇;陈恒安;徐祖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广东地处岭南,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冬暖夏热.多潮湿炎热天气,若饮食不当,睡眠不足,很容易令人生“热气”,当地居民易患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通过对《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等广东地方药物专著,以及中医药膳食疗网(www.zyyssl.com)中常用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中成药、医院制剂、药膳进行调查与归类,深入了解中药产品及食疗药膳在广东地区治疗咽喉肿痛中的应用,为合理科学养生保健提供参考.
作者:范文昌;陈优生;梅全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关节炎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0±0.2)、(0.6士0.1)、(1.3±0.1)、(1.0±0.2),均低于对照组的(1.7±0.3)、(1.6±0.3)、(1.8±0.1)、(2.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晨僵时间、20米行走时间分别为(0.6±0.1)h、(5.0±0.1)s,均短于对照组的(1.5±0.2)h、(6.8±0.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炎指标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江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GFAP、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梗死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3、7、14、21、28天6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域GFAP、SYN标记的阳性细胞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区域相对应区域可见大量的GFAP、SYN标记阳性细胞,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大鼠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增多,SY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大鼠GFAP、SY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第14天时GFAP、SY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高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中药经验方,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有显著疗效.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等神经组织的后备细胞,并能增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使神经元发挥正常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晓锋;许志威;何姗姗;张崇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查阅近15年采用艾灸辅助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文献,对艾灸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整理,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恶性腹腔积液、恶性腹水、癌性腹水及艾灸、灸法、灸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近15年来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终有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论:经分析,艾灸恶性腹腔积液具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妮;周思远;郑倩华;罗芳丽;李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易层”贴敷联合通痹方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易层”贴敷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易层”贴敷联合通痹方内服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症状、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易层”贴敷联合通痹方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及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相修平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善于审症求因,在临证时尤善用黄连温胆汤治疗不寐、郁证、抽动秽语综合征、痫证等疾病,均获良效.
作者:花晓慧;相修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对患者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骨折患者按入院编号单双法分为固定组(n=45)和外敷组(n=45),固定组患者实施常规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外敷组患者加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外敷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固定组,且外敷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胡海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3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n=41)和中西医组(n=42).西医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中西医组患者同时给予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及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维持时间、包块吸收时间、血β-HCG水平、安全性.结果:中西医组患者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且中西医组患者的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维持时间、包块吸收时间、血β-HCG水平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酉海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葛根散对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TNF-α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散低剂量给药组、葛根散高剂量给药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用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其余3组制备酒精性肝病模型,用红星二锅头灌胃,1h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用葛根散(1mL/100g/d、2mL/100g/d)灌胃.连续灌服4周后,完整剥离肝脏,制作病理切片,股动脉取血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TNF-α含量高,与正常对照组、葛根散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散高剂量组大鼠TNF-α含量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散在一定剂量下能够调节TNF-α的分泌水平,减少细胞因子对肝组织的损伤及修复损伤肝组织,提示葛根散对酒精性肝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周桃桃;罗泽红;吴洁珠;杨如霞;熊川;李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花盆基质栽培、水泥桩、竹片及4种不同活树附生栽培的铁皮石斛鲜品中甘露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不同附主上的铁皮石斛的甘露糖含量.结果:甘露糖含量由高到低为:龙眼>檀香>花盆>马占相思>水泥桩>降香黄檀>竹片;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峰面积比值为:龙眼>降香黄檀>水泥桩>檀香>马占相思>竹片>花盆.结论:铁皮石斛附主对其甘露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宁南;徐兰芳;徐大平;黄松;林国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称之为筋瘤,其病机以气虚为本,湿热下注,毒瘀阻络为标,治以益气通络、化瘀除湿、清热解毒为法.西南属湿热之地,人多感受湿热之邪,发为此病.以四妙散加减内服清热化湿,金黄散外敷消肿止痛治疗该病,内外兼顾,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白雪;王小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刊至2016年9月,检索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随机对照实验(RCT).由两位研究人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共计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①症状评分改善总有效率:穴位埋线组优于非穴位埋线组[RR=1.15,95% CI(1.05,1.27),P<0.05]、西药组[RR=1.11,95%CI(1.00,1.24),P>0.05]、穴位敷贴组[RR-1.28,95%CI(1.11,1.48),P<0.05],但仅与非穴位埋线组、穴位敷贴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次纳入的8篇文章中仅4篇提及,Meta分析结果示:RR=0.33,95%CI(0.36,2.83),穴位埋线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穴位埋线组,但95%CI经过等效线,故两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行验证.
作者:曾斌;杨莎莎;李昕蓉;张勤修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