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文;王安宇;谢莉婷;余佳峰;毛朝敏;陈宗军
人体舌质舌苔分离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质舌苔的准确分离是后续舌体特征提取与识别的基础.对近年来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舌体苔质分离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针对现有基于数码相机拍摄彩色图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借助光谱技术在信息量方面的优势,结合临床信息,探究更多舌体生理病理信息的光学表达参数,为中医临床舌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促进中医舌诊客观化的发展.
作者:刘明;赵静;陆小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过敏性咳嗽又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认为,导致过敏性咳嗽的外因在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或者患者接触气体、异物,内因在于患者肾脏、脾脏、肺脏不足,导致患者气因痰阻,痰随气动,患者终发为咳嗽.过敏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并且迁延难愈,虚、瘀、痰、风互相错杂.中医治疗过敏性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陈天然是知名中医,治疗过敏性咳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见解.主要阐述了过敏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对陈天然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作者:何怡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优化莲参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野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半枝莲在不同浸泡温度、时间下的稳定性.以野黄芩苷含量和70%乙醇浸出物重为指标,设计加水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莲参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佳工艺条件为半枝莲以外的药材加13倍量水浸泡1h后加热,当温度升至80℃时投入半枝莲煎煮1.5h,过滤,药渣加9倍量水煎煮1.5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于莲参颗粒的制备.
作者:贾雪巍;方妍;董金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药补养还五消食汤随证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消食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SD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脑卒中后抑郁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2.3%,高于对照组73.9%(P<0.05);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出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1例.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消食汤随证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可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轩红卫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养阴降压汤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阴降压汤口服.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4h血压变异系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阴降压汤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降压效果更为平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国庆;郑琼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扁桃体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感染性疾病,属中医“乳蛾”范畴.随着空气污染、饮食不节等因素的加重,扁桃体炎的临床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目前西医常规使用抗感染治疗,但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大.中医外治法治疗扁桃体炎具有保留扁桃体及其功能的作用,价廉效佳,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近5年来扁桃体炎的中医外治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曾冰沁;陶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薄层色谱(TLC)分析方法,并以此法制备其中的两种生物碱.方法:对管萼山豆根氯仿层总生物碱的TLC展开剂及显色方法等进行研究,采用制备薄层色谱(PTLC)法制备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用HPLC检测.结果:TLC展开剂为:V(石油醚):V(氯仿):V(甲醇)=5:3:2(氨水饱和0.5h),碘蒸气显色,斑点清晰,不拖尾.用PTLC制备得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结论:建立了管萼山豆根中生物碱的TLC快速分析分离方法,不仅可作为检测、分离及药材鉴定的依据,而且可为柱层析的洗脱条件提供参考.
作者:姚姝凤;成江;董爱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医基础理论中,“人以天地之气生”指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体与天地阴阳之气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必然受到四季变化、气候节律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顺天地之刚柔”的理论,分别论述《时病论》对于“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1]的意义,从而得出四时养生的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慧;王捷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味常用中药,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雷公藤中提取的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论述雷公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
作者:姜海平;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情况,为针灸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近十年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结果:相关文献显示,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灸法丰富、技术创新多、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常用、适用、特色鲜明和疗效突出的方法.
作者:郭雅雯;罗本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白介素-8(IL-8)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肺活血汤,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等炎症指标降低,αl-AT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 MWD)均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林;李丹琪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茵栀黄汤煎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对患者血清TNF-α、脐血血清TNF-α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静脉血及脐静脉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中药组静脉血及脐静脉血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茵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并能明显改善静脉血及脐静脉血清TNF-α的水平.
作者:俞琳;贾晓慧;朱雁虹;张慧玲;彭书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多囊肾病(polycystic;kidney disease,PKD)是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呈现多数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1].目前,世界上对于这一疑难疾病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童安荣主任医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多囊肾的病位在肾,常延及肝脾,治疗以疏肝健脾补肾,并施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法予以治疗.以一例多囊肾患者的治疗经验总结童安荣主任医师运用健脾补肾祛痰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用药心得.
作者:冯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五更泻为一种慢性泄泻,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介绍温针灸配合督灸治疗五更泻,两者合用将艾灸、药物和经络腧穴、针刺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机体自身正气,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共奏温肾壮阳、健脾止泻之效,为培元治本之法.
作者:王冬芝;张建英;董凤怡;赵晓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赵菁莉老师认为膜性肾病病机为肺失开阖,脾失转运,肾失封藏,导致水肿、纳呆、尿频及蛋白尿的出现,临床治疗该病以健脾益肾、化湿通络为主,并注意药物配伍及药量配比,随四时变化临证加减.主要介绍赵老师运用当归补血汤及水陆二仙丹治疗膜性肾病临床验案一则,分析其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聂晨莹;赵菁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目前常规治疗存在极易复发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却有独特的优势.周洁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在恶性腹水治疗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周洁教授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周喆;周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痨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进行的治疗干预,增强肺结核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舒然;葛海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从Th17/Treg失衡探讨肝纤维化“主客交浑”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检测两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相关指标,了解Th17/Treg平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LN、Ⅳ-C、PCⅢ、H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RORγt、Foxp3、IL-6、IL-17、IL-10、RORγt/Foxp3、IL-6/IL-10、IL-17/IL-10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出现了以Th17细胞占优势的Th17/Treg失衡,失衡的Th17/Treg可能是肝纤维化“主客交浑”的机制之一.
作者:郑秀丽;牟德英;王宝家;杨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治未病”的思想.冬病夏治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价、副作用少的优点,有艾灸疗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刺络拔罐、内外并治等方法.对近年来“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宋巧燕;万文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理论,采用透穴刺法,对1例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完全性损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上睑下垂症状消失,向前平视时右眼睑位置与左眼睑位置基本对称,复视完全消失.结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黄丽;叶国平;吴明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