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来运
目的:观察抗氧化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抗氧化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抗ds-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和延缓肾功能恶化,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肺心痛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义;温良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痛,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作者:郭生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手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中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手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起效快,安全性高,不影响患者乳房外形与功能,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来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除痹通脉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加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除痹通脉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征积分、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除痹通脉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旻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隔姜灸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体表腧穴隔姜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年随访复发率为8.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寻找新的有效抗疟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伯氏疟原虫鼠疟实验模型,比较常山复方、金牛草、山豆根、鹅不食草、常山、仙鹤草、青蒿等药物的50%醇提取物抗疟活性,比较抗疟活性强醇提取物中不同萃取部位对疟原虫的抑制效果.结果:常山复方的50%醇提取物疟原虫抑制率为83.46%,高于青蒿药材的67.33%,抗疟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山复方的50%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93.78%,与青蒿素的95.92%接近.结论:常山复方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疟活性,可作为抗击疟疾的候选药物.
作者:周泽琴;张雄飞;胡梁及;蔡兴;钟娜娜;朱盛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治疗组患者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每日3次,同时照射NB-UVB,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NB-UVB照射治疗3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0.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黄建伟;黄瑞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蛋黄油治疗肛肠术后创面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肛肠术后创面延迟愈合患者36例,均给予蛋黄油外敷创口,每日换药时涂擦1次,7天为1个疗程,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1例,占58.3%;有效15例,占41.7%;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蛋黄油可有效促进肛肠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岩;张相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起;孙保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痛缓解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痛缓解时间为(3.6±0.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9±1.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快速缓解患者胃痛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雄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的内容结集为《伤寒论》.《伤寒论》重视脾胃的观点体现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护理调养、预后及药物煎服等各个方面.脾胃乃后天之本,化生之源,试从《伤寒论》中的煎服法浅析张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
作者:康玉华;王宝家;徐由立;周文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二妙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二妙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口腔溃疡36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9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随访半年复发5例.结论:二妙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可促进疡面愈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媛;张雅兰;赵秀敏;裴丰;李凤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祛痰化瘀作用.方法: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天,末次给药30min后采用酚红法检测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祛痰作用;同时,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测定大鼠排痰量,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祛痰作用;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天,末次给药后采用肾上腺素+冷水刺激制造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化瘀作用.结果:复方熊胆茵陈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高剂量组可增加大鼠排痰量;复方熊胆茵陈颗粒高剂量可改善肾上腺素+冷水刺激诱导的急性血瘀大鼠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具有一定的祛痰化瘀作用.
作者:郑海音;徐伟;黄鸣清;李煌;洪振丰;阙金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知母是临床常用中药,但其治疗水肿的功效却较少提及.对古籍及现代文献中关于知母抗水肿功效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知母主要通过清肺火、滋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三方面发挥抗水肿作用.
作者:贺雅琪;李铭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推拿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筋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痉挛等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国睿;丛曰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采用L9 (34)正交试验法优化黄芩提取物的带式干燥工艺.方法:以黄芩苷含量和提取物收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加热温度、履带转速、进料流量为考察因素,筛选黄芩提取物的佳带式干燥工艺.结果:佳干燥工艺为:加热温度为115℃,进料流量为20L/h,履带转速为160mm/min.结论:带式干燥法干燥黄芩提取物可大限度地保留黄芩苷成分,收率稳定,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作者:王月辉;武景路;祝帆;杨柯;孟金硕;马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治疗天数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的对照组的80.8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年,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防止慢阻肺、肺心痛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闵清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医体质学说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小儿体质分类历来被历代儿科医家所重视.不同体质小儿的发病倾向和疾病证候、传变、转归均不同,治疗时应根据不同体质的先后天因素差异,采取不同的调理和治疗方法,方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魏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可见于各类疾病的各种阶段.成都中医药大学王飞教授在长期教学、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汗证辨治思路,验之每具良效,极具临床价值.收集患者门诊资料,结合王飞教授临床验案,探讨汗证相关治疗策略.
作者:张秀;王振兴;李云梅;王宇帆;王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