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琴;张雄飞;胡梁及;蔡兴;钟娜娜;朱盛山
武权生教授认为脾、肾二脏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提出该病病机特点为精血亏虚、湿瘀,强调从脾肾论治,运用补肾健脾方及四逆散辨证加减治疗,可延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附以从脾肾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案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汪陇丽;朱玲桂;武权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月经不调及不孕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治疗该病的满意方法,而近年来,中医因其治疗EMS的独特优势而获得了广泛关注.综述和总结各类中医外治法治疗EMS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刘妍;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远志及其炮制品(甘草炙和蜜炙)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防醉解酒作用.方法:ICR小鼠给药30min后,灌胃给予52°白酒诱导建立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并对小鼠共济失调发生潜伏期、攀附时间及醉酒率进行观察,并检测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结果:远志及其炮制品水提液可显著改善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醉酒情况,其中甘草炙远志高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共济失调发生潜伏期,延长小鼠攀附时间,降低醉酒率,并提高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结论:甘草炙远志高剂量组具有显著的解酒效果.
作者:葛方;郑琢;萧伟;王振中;黄文哲;杨中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的内容结集为《伤寒论》.《伤寒论》重视脾胃的观点体现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护理调养、预后及药物煎服等各个方面.脾胃乃后天之本,化生之源,试从《伤寒论》中的煎服法浅析张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
作者:康玉华;王宝家;徐由立;周文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整理收集慢性肾炎的相关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的角度论述近年来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高晓庆;卫培峰;白杨;欧莉;高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6例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74例患者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110/11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8%(45/7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832,P<0.01).观察组患者可分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肝阳上亢及肝肾阴虚4种类型,其中风痰阻络型患者多,占40.5%(47/116),4种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自强;吴正清;胡土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探讨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高脂高胆固醇条件、正常条件及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条件喂养家兔各10只,测定各组家兔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观察其动脉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家兔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8周,正常组家兔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四组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紫苏高剂量组家兔各项指标与紫苏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脂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脂组各项指标值波动范围大,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苏叶提取物可对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梁景岩;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超检查好转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B超检查好转率为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消化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振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二妙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二妙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口腔溃疡36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9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随访半年复发5例.结论:二妙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可促进疡面愈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媛;张雅兰;赵秀敏;裴丰;李凤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抗氧化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抗氧化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抗ds-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和延缓肾功能恶化,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推拿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筋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痉挛等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国睿;丛曰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知母是临床常用中药,但其治疗水肿的功效却较少提及.对古籍及现代文献中关于知母抗水肿功效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知母主要通过清肺火、滋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三方面发挥抗水肿作用.
作者:贺雅琪;李铭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生熟五味子对玉泉丸降血糖作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五味子“生熟异用”提供实验依据,并分析炮制原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构建高血糖SPF级大鼠模型,于给药第7天、14天采用血糖仪测定大鼠血糖值;采用HPLC法检测玉泉丸中葛根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比较生熟五味子对玉泉丸降糖作用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配制的玉泉丸降血糖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含生五味子玉泉丸中,五味子醇甲、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0.011 7%、0.032%;含醋五味子玉泉丸中,五味子醇甲、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0.006 1%、0.024%.结论:玉泉丸原方选用生五味子较为科学合理.
作者:高慧;张爽;高雁;佟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原因不明的局限于肺部的慢性纤维性间质性炎症,治疗难度较大.对近年来中医药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与思路提出建议.
作者:季节;王飞;杨诗宏;章瑞斌;郭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建立肝速康片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48nm,测定肝速康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45 1x+0.013 6,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在3.36~16.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其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04%和1.3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良好,可满足肝速康片质量控制的要求,可用于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马春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痛,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作者:郭生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祛痰化瘀作用.方法: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天,末次给药30min后采用酚红法检测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祛痰作用;同时,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测定大鼠排痰量,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祛痰作用;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天,末次给药后采用肾上腺素+冷水刺激制造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化瘀作用.结果:复方熊胆茵陈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高剂量组可增加大鼠排痰量;复方熊胆茵陈颗粒高剂量可改善肾上腺素+冷水刺激诱导的急性血瘀大鼠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具有一定的祛痰化瘀作用.
作者:郑海音;徐伟;黄鸣清;李煌;洪振丰;阙金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医分型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方法:搜集近几年关于NAFLD分型的相关文献,从个体一般情况、地区差异性、疾病相关性以及检查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医学研究者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分型的相关因素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地区差异性上有待完善、疾病相关性上有待规范,在检查方式上可继续创新.
作者:赵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痛缓解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痛缓解时间为(3.6±0.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9±1.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快速缓解患者胃痛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雄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优化中药复方十子代平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分别采用回流、超声振荡两种方法提取中药复方十子代平方中总黄酮成分,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其佳提取工艺.结果:中药复方十子代平方中总黄酮佳提取工艺为温度60℃,料液比1∶20,乙醇65%,时间为90min.结论:超声振荡法适于中药复方十子代平方总黄酮成分的提取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特点.
作者:张英;李翠丽;王炜;高秀娟;劳凤云;李继安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