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霞
目的:观察中医安神化痰法配合耳穴埋豆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陕西省礼泉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小儿多动症患儿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安神化痰法配合耳穴埋豆治疗小儿多动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宝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肺炎支原体(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MPP 感染多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多数 MP 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较轻,具有自限性,但也有导致重症肺炎或肺外并发症的可能。近几年 MP 耐药率上升,难治性、重症 MPP 肺炎病例增多,给儿童健康构成较大威胁。本文就 MPP 感染诊治进展及应需加强探讨的问题做一总结,以期对儿科医生有所帮助。
作者:辛德莉;王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请在稿件中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病毒性肺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9%(89/90),显著高于对照组8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优于传统利巴韦林治疗。
作者:许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青春早期 SD 雌性大鼠在阿霉素肾病模型过程中生长发育的变化。方法选取4周龄 SPF 级雌性 SD 大鼠1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只。观察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 mg/kg制备肾病模型,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阿霉素注射后1、2、3、4周 SD 大鼠体质量、子宫湿重、头尾长、胫骨长度变化及测定24 h 尿蛋白;透射电镜下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变化。结果阿霉素注射后4周青春早期 SD 雌性大鼠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青春期雌性 SD 大鼠在阿霉素注射后足细胞足突融合逐渐加剧,在阿霉素注射后4周雌性 SD 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出现广泛融合。观察组体质量在阿霉素注射后2、3、4周减轻逐渐加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头尾长在阿霉素注射后4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胫骨长度和子宫湿重在阿霉素注射后2、3、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 LH、FSH、E2、IGF-1和 IGFBP-3在阿霉素注射后2、3、4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春早期雌性SD 大鼠在阿霉素肾病模型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血清生长相关激素和性激素分泌未出现明显降低。
作者:刘俊朝;和永瑞;薛媛媛;孙雯;俞建;汪永红;时毓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排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 d。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测定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 IL-6和 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痰上清液中 IL-6和 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 IL-6和 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费文君;陈妍;桂金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连续给药4周。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水平;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1个月内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感染消失时间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IgA、IgG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传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以胃肠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荨麻疹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分析并总结56例以胃肠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荨麻疹,详细记录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56例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胃肠不适中仅有腹痛者27例,仅有腹泻者12例,仅有呕吐者7例,腹痛伴呕吐4例,腹痛伴发热6例。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 反应蛋白均升高33例,仅有 C 反应蛋白升高18例,嗜酸粒细胞升高42例,腹部 B 超肝胆胰脾阑尾未见明显异常,腹部 X 线片未见异常,大便常规未见虫卵,肺炎支原体阳性1例。结论临床上以胃肠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荨麻疹并不少见,应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患儿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荨麻疹病史,是否有过敏原接触史,全身有无风团样皮疹,皮肤划痕征是否阳性,在排除外科急腹症情况下积极给予抗过敏、抗感染、解痉及其他对症处理。
作者:王建辉;贝为武;何洛芸;马瑗;韦燕兵;韦妮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惊厥、维持良好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测定(NBNA)评分、临床体征(吸吮能力、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意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75.9%(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吸吮能力、意识、原始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NBN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有效促进了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书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5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便溏不消化等症状变化;患儿血清一氧化氮、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溏不消化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升高及一氧化氮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 T1DM 患儿45例,为 T1DM 组,其中27例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水平。结果T1DM 患儿血清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 T1DM 患儿血清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与 T1DM 合并 DKA 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可能降低或延迟儿童 T1DM 发病。
作者:牛文忠;丁显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 A 型肉毒毒素联合石膏固定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收治住院的痉挛型双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石膏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 区和 E 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 GMFM-88 D 区、E 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 GMFM-88 D 区、E 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 GMFM-88 D 区、E 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尖足畸形,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比单纯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蔡慧强;彭桂兰;胡恕香;蔡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作者:庄亚楠;周雪;赵师磊;黄丹丹;张凯新;李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脐腹温灸、捏脊与针刺四缝穴外治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厌食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甘草锌颗粒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外治三联疗法,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主次症状评分、尿淀粉酶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尿淀粉酶量分别为(5.28±2.92)分、(3.08±1.52)分、(263.42±26.38)U/L,均优于对照组(9.82±2.36)分、(5.64±2.02)分、(202.52±39.2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外治三联疗法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改善患儿厌食症状,增加食欲,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朱曼迪;张少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沈阳市胸科医院结核内科收治支气管结核患儿3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年龄7~14岁儿童支气管结核32例。确诊前误诊32例,误治时间2周至1年。确诊15例,临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7例。(2)临床表现:发热21例,肺部闻及哮鸣音7例。(3)X 线片异常32例;肺 CT检查发现支气管淋巴结结核10例;发现支气管形态异常9例。(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结核32例。(5)病原学检查阳性率37.5%(12/32)。(6)病程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达59.4%(19/32)。(7)接受抗结核治疗32例,治愈30例,失访2例。结论儿童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高,疗程长,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直接影响结核病愈后。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对控制结核病的进展,减少支气管结核的发生,减轻支气管结核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及改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任红梅;王影;杨雪;宋殿权;吴颖;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各6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西药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柴桂退热颗粒治疗。3组患儿疗程均为7 d,观察各组疗效、退热时间、止涕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涕时间及痊愈时间均较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9/60),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85.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利巴韦林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退热、止涕及痊愈时间明显较单药治疗缩短,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江滨;蔡泽波;罗嘉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过去3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儿童肥胖的成因错综复杂,遗传是影响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高低、照料者对肥胖的认知及态度、母亲孕期体质量增加及喂养方式、膳食行为、运动行为及视屏时间、睡眠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等。
作者:郭文海;丁丹阳;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肺出血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气管内注入血凝酶、肾上腺素;观察组气管内注入血凝酶、猪肺磷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48 h 肺出血面积、肺出血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2、24、48 h 与治疗前肺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48 h 肺出血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4.31%(43/5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减少肺出血面积,缩短肺出血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童燕梅;邓莉;王章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茯苓营养合剂对单纯性肥胖幼鼠体质量、血脂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索防治单纯性肥胖的新途径。方法40只雄性1月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茯苓组(茯苓+普通饲料),茯苓营养合剂组(茯苓+维生素 B1、B2+普通饲料),模型对照组(普通饲料)和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每组10只。茯苓组、茯苓营养合剂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6周造模。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体脂、血脂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1)给药两组大鼠体脂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质量增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值及体脂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给药两组大鼠及空白对照组大鼠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给药两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两组大鼠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两组大鼠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茯苓组和茯苓营养合剂组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形态经治疗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茯苓能降低单纯性肥胖幼鼠的体质量、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恢复肝脏组织生理形态。
作者:李景辉;任刚;詹杰;李晶;黄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解放军第四〇四医院儿科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92例,随机分为二联疗法组、三联疗法组、四联疗法组各64例。二联疗法组给予口服茵栀黄颗粒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三联疗法组在二联疗法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苯巴比妥片;四联疗法组在三联疗法组基础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3组各治疗5~7 d,观察治疗后7 d 经皮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1~3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儿治疗第4~7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四联疗法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二联疗法组、三联疗法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三联疗法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二联疗法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四联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8.4%(63/64),显著高于二联疗法组76.6%(49/64)和三联疗法组81.2%(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7)。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联合使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苯巴比妥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
作者:从欣;吴缨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