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CMV感染及CMV肝炎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田萌萌;杨燕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病力, 中西医结合疗法, 文献计量学
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中国新生儿及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在胎儿、新生儿及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器官移植或恶性肿瘤)者,可导致相应的脏器疾病及全身播散型感染,严重危害着小儿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CMV感染的一线药物仍仅局限于更昔洛韦等,但剂量相关性毒性及耐药性又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HCMV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得到了科学验证,其抗HCMV的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并阐明中医药抗HCMV感染的分子学作用机制已成为一个新方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CMV感染及CMV肝炎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中国新生儿及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在胎儿、新生儿及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器官移植或恶性肿瘤)者,可导致相应的脏器疾病及全身播散型感染,严重危害着小儿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CMV感染的一线药物仍仅局限于更昔洛韦等,但剂量相关性毒性及耐药性又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HCMV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得到了科学验证,其抗HCMV的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并阐明中医药抗HCMV感染的分子学作用机制已成为一个新方向.

    作者:田萌萌;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6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吸氧、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每次125 mg,每日1次.比较治疗临床疗效、两组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及安全性.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71/80),97.56%(80/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0%(5/82)、5.00%(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改善肺功能及患儿气血水平,安全性好.

    作者:王久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玉屏风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玉屏风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 将7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和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玉屏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33/38),对照组73.68%(2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流程改造在早产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流程改造在早产儿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3-11/2014-04住院的适于胎龄的早产儿112例为观察组,选择与实施活动前2010-05/2013-10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儿9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治疗措施相同,喂养及胃肠外营养方法相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流程再造优化:建立新生儿皮损、液体外渗、窒息、胃食管反流预警机制;创造与母体子宫内环境接近的“鸟巢”环境;进行疼痛干预.比较入院7、14 d两组早产儿进食奶量及护理难免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皮损).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入院7、14 d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皮损分别为1.78%(2/112)、3.57%(4/112)、3.57%(4/112),少于对照组的8.33%(8/96)、10.42%(10/96)、12.50%(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再造优化管理早产儿可降低护理难免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早产儿进食奶量增长,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吕雯;杨倩;刘永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拟滋阴平肝汤配合对症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滋阴平肝汤配合对症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抽动障碍患儿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心理治疗加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口服加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滋阴平肝汤口服.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36/44),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滋阴平肝汤配合对症治疗抽动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齐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诊疗策略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多采用的诊断标准是,不论胎龄和日龄,全血葡萄糖水平低于2.2 mmol/L即诊断为低血糖症,而低于2.6 mmol/L为临床需要干预的界限值.新生儿低血糖症可能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应常规监测血糖,避免长时间及反复低血糖发生.

    作者:侯阿娜;薛辛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汪淑艳教授运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目前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且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汪淑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运用中医药理论,在治疗上善于滋肺阴清肺热兼顾护脾肾,并重视日常护理,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杜娟;刘芳;汪淑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选择30例同期在同病区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并对比结果.结果 观察组PCT、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83.3%.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73.3%.结论 PCT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很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作者:王胜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贞芪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贞芪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贞芪颗粒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42/50),对照组64%(4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贞芪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贝月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对症常规治疗,疗程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57/61),高于对照组77.1%(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疱疹、手足皮疹愈合时间及总疗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中,热毒宁注射液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给予家庭指导,不予治疗;按摩组采用按摩治疗;OPT组采用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在OPT口部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10%,按摩组有效率为73.33%,OPT组有效率为76.6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结论 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症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单独按摩治疗或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

    作者:田晶;金妍;魏开颜;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顺尔宁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顺尔宁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持续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MP感染后持续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肺力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口服,疗程4周.比较患儿治疗第7、15、30天时咳嗽有效情况及治疗第30天时两组患儿咳嗽治愈情况、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第7、15、30天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第30天时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顺尔宁治疗儿童MP感染后的持续性咳嗽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

    作者:敬宏;陈琪玮;关竹;宋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哮喘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的初步研究——量表条目的筛选

    目的 筛选出“儿童哮喘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的条目池,为量表的初步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在前期“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研究基础上,制定量表研究框架,初步筛选出待选量表条目,对量表条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专家咨询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别进行条目分布考察、离散趋势分析、克朗巴赫系数分析、因子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综合筛选出入选量表的条目.结果 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小组意见,初步筛选出待选量表条目67个.340例条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经以上5种方法分析,从客观、主观角度终筛选出38个条目,删除了29个条目.结论 运用量表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能科学合理地筛选出儿童哮喘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量表条目筛选过程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所筛选的指标对病情及证候变化的贡献度、敏感度较大,为量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梦圆;王孟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研究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出生后6h内给予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出生后单纯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6h后,病情如无缓解则给予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两组患儿如治疗12 h后仍无效,均给予第二剂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症状均改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治疗时间.

    作者:李克伟;娄丹;魏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风热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风热证)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小儿急性咳嗽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化痰止咳等一般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宣止咳颗粒,疗程5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195/200),高于对照组82.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风热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永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洗浴温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不同水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洗浴组1(水温36~38℃)、中药洗浴组2(水温38~40℃)、中药洗浴组3(水温40~42℃).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各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 中药洗浴组3家长对治疗内容满意度低,中药洗浴组3患儿依从性差,中药洗浴组1、2对治疗内容满意度及患儿依从性相对较高,中药洗浴组2微出汗率高.结论 中药洗浴法适宜温度为38~40℃.

    作者:韩洋;王雪峰;胡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35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小儿大叶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实验室检查多为混合感染,主要致病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病变累及部位以右下肺为主,左肺受累较少.经过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临床治愈27例,显效8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疗效确切可靠.

    作者:罗凤媛;张葆青;高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清肝健脾汤治疗儿童甲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清肝健脾汤治疗儿童甲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甲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科内制剂小儿清肝健脾汤口服,1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清肝健脾汤治疗儿童甲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军;高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顽固性荨麻疹中医治疗辨析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其发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复感风、寒、热、湿之邪,或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而诱发,本文通过对当归四逆汤治疗小儿顽固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析,系统地探讨小儿顽固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当归四逆汤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赵坤;李婧;郭彦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颅内出血1例

    皮肤黏膜出血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常见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并不多见,但并发颅内出血仍是ITP的主要致死原因[1].本院2013年共收治9例ITP患儿,均无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且均作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1例.现将本例治疗及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柱;王香梅;崔北勇;殷伏生;安海艳;高奎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