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清中GATA-3与T-bet的影响

高雪;宫建;陈琪玮;罗佳;曲华;任灵

关键词:哮喘, 匹多莫德/治疗应用, GATA-3, T-bet,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清中GATA-3与T-bet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发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80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 GATA-3、T-bet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治疗3个月后血清 GATA-3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 GATA-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治疗3个月后血清T-bet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 T-b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 GATA-3浓度与 T-bet 浓度呈负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升高哮喘患儿血清中T-bet浓度并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中 GATA-3浓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坐位能力获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基础上加予核心稳定性训练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坐位能力分级量表(LSS)对患儿坐位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 L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帮助脑瘫患儿坐位能力获得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金炳旭;赵勇;李素云;黄谞熠;赵伊黎;刘振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清中GATA-3与T-bet的影响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清中GATA-3与T-bet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发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80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 GATA-3、T-bet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治疗3个月后血清 GATA-3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 GATA-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治疗3个月后血清T-bet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 T-b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 GATA-3浓度与 T-bet 浓度呈负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升高哮喘患儿血清中T-bet浓度并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中 GATA-3浓度。

    作者:高雪;宫建;陈琪玮;罗佳;曲华;任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洪丽君主任医师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疾病经验举隅

    洪丽君主任治疗小儿疾病经验颇丰,尤其是在应用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方面的经验丰富,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疗效,不仅解决了中药内服口感差,小儿依从性差的问题,还提高了部分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克新;魏广州;王芳;张永政;殷齐辉;洪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制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抗炎/促炎机制变化及热毒宁注射液干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由感染所致的70例SIRS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 SIRS患儿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和脏器功能保护支持等。其中热毒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入院24 h内、治疗第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观察两组住院时间、SIRS持续时间及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热毒宁组及常规治疗组入院24 h内白细胞、CRP、PCT、TNF-α、IL-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毒宁组 TNF-α、IL-1降低,IL-10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平均住院时间(7.18±3.41)d,低于常规治疗组(9.56±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持续≥5 d,热毒宁组13例,常规治疗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4例(11.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2例(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通过免疫调节,平衡抗炎/促炎机制,从而达到控制小儿感染性疾病及 SIRS的进展。

    作者:吴晓平;徐书珍;冷振香;张萍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生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生长痛是儿童时期导致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的常见原因,尽管其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会产生影响,但作为一种症状,也常困扰患儿及家长。中医归属“痹症”范畴,根据患儿中医证候进行辨证治疗,可较快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家长的担忧。本文从生长痛发病机制、中医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李显春主任医师运用止咳二号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

    李显春主任医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常为寒热错杂,虚实交接,主要病机为风、热、痰三邪犯肺,伤肺,或阻肺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饮食积滞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李主任根据这一病机特点,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精选方药,组成止咳二号方,该方在治疗上脾肺两治,突出消积导滞,清热化痰。经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甚佳。

    作者:杨春玲;周颖;李显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镜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胃镜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4例 HSP患儿的胃镜结果。结果胃镜下典型病变检出率64.4%;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各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血疱改变,其中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及球后部可见散在出血及糜烂12例(41.4%),十二指肠球后黏膜血疱样改变8例(27.6%);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8.2%。结论胃镜检查对于腹型 HSP诊断有极大的价值,可明确 H SP患儿的胃肠道黏膜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治疗有指导性作用。

    作者:张天鹤;孙梅;滕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健康科普宣教在小儿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小儿及其家属的需求,探讨小儿科普宣教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采用针对性教育的方法,使小儿及其家属掌握自我保健知识。认识诱发疾病的不良行为,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小儿健康成长,密切护患关系。

    作者:戴伲伲;毕建青;孙潇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4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的增长影响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将接受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4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静脉留置针置管的48例作为对照组,在给予输静脉营养液过程中,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体质量的增长差异、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分别为(46.27±5.10)g/d、(38.78±3.12)d,对照组分别为(26.26±6.11)g/d、(45.01±2.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可显著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的增长速度,并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不会增加感染发生率,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韩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循证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循证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H SP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循证护理干预HS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207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7例患儿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9~11月,共183例(88.4%)。部分伴有抽搐、发热、咳嗽、四肢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增高,心肌酶异常等;11例抽搐的患儿伴有头颅CT、脑电图异常改变;少数病例还有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增高,胸片提示肺炎,诱导痰液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等改变。结论2012年度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高峰季节提前,发病持续时间明显减短,肌肉关节损害可能为新的肠外损害。

    作者:雷辉;邵荣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于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儿除此之外加入了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满意率为97.1%(68/70),明显优于对照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升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可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王星歌;郑俊清;王晓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王雪峰教授治疗小儿火嗽临床经验

    小儿火嗽是因火邪犯肺导致的咳嗽,临症常表现为慢性咳嗽,治疗上有很多困难。王雪峰教授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从痰火咳嗽、肝火咳嗽、食火咳嗽进行辨证论治,以健脾化食、清肝养肺、宣肺止咳为治则,达到清肝火、消食积,恢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的治疗目的,其收效甚佳。

    作者:谭春迎;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安宫牛黄丸在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在病毒性脑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有效率,更好地改善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能迅速降低体温,防止抽搐,减轻昏迷症状,更好的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

    作者:张海军;董晓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女童30例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肝郁脾虚痰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儿运用疏肝健脾化痰法,基础方选逍遥散合二陈汤(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炒白术、炒苍术、陈皮、清半夏)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1个疗程,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儿症状体征、血浆雌二醇和妇科彩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3.3%(28/30),治疗后 E2水平及妇科彩超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肯定。

    作者:房艳艳;张桂菊;杨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洪丽君主任医师培土生金壮肾法治疗儿科病经验

    儿童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改变有关,洪丽君主任总结临床经验结合古代医学经典,提出培土生金壮肾法,是通过补肾健脾益肺的方法达到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作者:张永政;魏广州;刘克新;王芳;洪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44/45),高于对照组82.6%(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胆红素下降值、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能够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可靠。

    作者:高永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6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d),连用3 d。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用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19/30),高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胜辉;李传金;窦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作者修稿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