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

彭仲生;胡品津

关键词:发病机理, 炎症性肠病
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其发病与环境、感染、遗传、免疫因素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细菌感染是一种促发因素,炎症性肠病有遗传性并发现了与其可能有关的易感基因,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的发病机理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但又有不同特征.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方法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结果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代谢有明显紊乱,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多见为特征.结论胰岛素抵抗患者有明显血脂代谢紊乱,此对早期预防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可能存在重要价值.

    作者:赵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脱位的检出

    1 病例资料 例1 男,22岁.车祸致股骨中段粉碎性闭合骨折行胫骨结节骨牵引,2周后行左股骨开放复位,AO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骨折不易复位,骨折远段只能在内旋内收位才能使骨折对合,即予顺势固定,并用12孔AO加压钢板将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后,发现患肢呈屈曲、内旋状.

    作者:曾凡初;彭立;陈金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异常表达的探讨

    应用抗P53抗体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5例乳腺癌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及19例乳腺组织良性增生病变标本的石蜡包埋切片的P53蛋白表达,结果35例乳腺癌标本中有8例呈阳性,19例良性病变标本全阴性.在原发和淋巴结转移配对标本中,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P53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前;临床病理发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P53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作者:翁映玲;刘锦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使用PCR-SSP方法检测HLA-DR抗原

    目的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建立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的DNA分型方法.方法合成29个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组成20个PCR反应用于DR位点,建立一步法PCR-SSP.结果所有样本PCR-SSP基因分型获得成功,分型结果经标准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证实符合,特异性和重复性100%.结论 PCR-SSP检测HLA-DR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盛强;徐霞;燕启江;邓维意;刘利东;陈柏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和护理

    目的预防与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化疗质量.方法通过预防性地给予止吐剂、调整给药时间、指导食疗、护理松弛等防治与护理.结果 90%患者胃肠道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和进食,无需做特殊的处理;消除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结论控制患者恶心、呕吐的综合性措施是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必不可少的措施.

    作者:李峙;张还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VCA-IgA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VCA-IgA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测定血清VCA-IgA检测所得结果,并对临床怀疑鼻咽癌者作病理活检确诊后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测定血清VCA-IgA阳性特别注意要排除鼻咽癌,要定期复查.防止漏诊.在高危人群中检测血清VCA-IgA筛选鼻咽癌作用十分重要.

    作者:彭向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胫腓骨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及适应症.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等治疗方法,平均随访1.7年.结果和结论作者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虽有较多优点,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外固定器对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多段、粉碎性骨折疗效理想.

    作者:曾昭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22例疗效及预后.结果全组22例均术后痊愈,其中出现暂时性尿失禁2例,尿道狭窄1例,均经提肛训练及尿道扩张后恢复.结论经尿道TURP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对于高龄及有合并症的前列腺增生症不是绝对禁忌征.

    作者:刘锦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烟酰胺对1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

    目的探讨烟酰胺(Nicotinamide,NAA)对1型糖尿病(1-DM)的防治作用.方法 NAA 1.2g/m2.d治疗1型糖尿病48例,连续口服4个月.结果 16例血基础C-肽(CP)和胰高糖素刺激后6分钟C-肽(6'-CP)显著升高;其中8例出现蜜月期,5例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均阳性,3例为ICA阳性;蜜月期发生于治疗后第3~12周;随访18个月,其中5例需恢复INS治疗.其余的32例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C-肽有上升趋向.结论烟酰胺对1型糖尿病早期的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庄万江;陈玉驹;黄伟文;麦坤仪;李万根;张志学;熊玉冰;刘冬年;宫雅南;余爱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阑尾炎

    目的了解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探讨本术式的优点,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为28例阑尾炎病人进行治疗,追踪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全部病人被治愈,住院时间4天,本组无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一个月后手术疤痕消失或不明显.结论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损伤达到小,并发症少,是优点多的治疗阑尾炎的一种术式.

    作者:刘衍民;侯东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火药烧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火药烧伤的临床特色及治疗.方法对136例火药烧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火药烧伤除有热力损伤外,还具有特殊的损伤作用,即吸入呼吸道和残留在创面上的硫磺、硝石类物质能吸收中毒和腐蚀创面,可加重伤情,易引起心、肾功能障碍,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而且创面愈合缓慢,致残严重.结论认为促进毒性物质排泄和重视残留于创面火药的处理在火药烧伤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贵方;赵孟君;罗新中;阳纯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方法对39例AST极度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AST极度升高常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急性低血压.死亡率高的为急性低血压.39例中AST/ALT>1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ST/ALT<1组.结论 AST极度升高是多因素的,AST/ALT比值对评估肝细胞坏死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洪彦;周季英;钟亮伊;唐建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进一步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动态变化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采用Sysmex K-10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47例HFRS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HFRS患者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均明显降低.临床上有多个部位出血表现的患者,其MPV和PCT比仅有皮肤粘膜出血点的患者显著降低.至恢复期,上述三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动态监测HFRS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对了解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估计患者出血倾向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宇;叶晓光;唐正运;李贵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螺纹加压螺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双螺纹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均有不同类型的并存症.均行双螺纹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52例病人除1例住院期间死于呼吸衰竭,3例1年内死于其它疾病外,均随访2年以上,平均2.5年.2例术后3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需另行手术治疗.稳定型骨折优良率100%,不稳定型骨折优良率80%.结论应用双螺纹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优良率高,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较安全的一种内固定方法.

    作者:张志;林淦松;李健;胡汉生;余升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肾损伤诊治体会

    分析了32例肾损伤的诊治,认为各种肾损伤首选B超检查,肾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视损伤情况而定,提出保肾受各种因素影响.

    作者:陈久华;陈立中;廖南山;钟洪全;李祥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39例(4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眼轴26~28mm 25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22只眼,占88%,眼轴长>28mm 18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4只眼,仅占22%.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少.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作者:金敏;邓奋刚;邝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超显像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超显像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了206例患者的肝内胆管的超声改变.结果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不良饮食习惯如生吃鱼虾、在外就餐机会多、卫生条件差等均是造成感染的原因,可提示肝吸虫的存在.结论腹部B超无痛、无创、简便易行,特别是在常规体检中,对于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病例进行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艳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41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区分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方法结合文献,对4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5.9%,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改变和心肌梗死.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为ST-T改变,即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平坦、双向.其次是心律失常,又以早搏、房纤、束支传导阻滞常见.还可以出现假性心梗样改变,大多数表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升高,少数出现酷似心梗样改变且伴心肌酶升高,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来区分鉴别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作者:谭贺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晚期肝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做好基础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中晚期肝癌并发MOF病人的特点.结果患者出现MOF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感染.首发和多发衰竭器官是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同时出现2个或3个器官衰竭较多见,故病情复杂而危重,处理不当病死率较高.结论避免其诱发因素,及早发现MOF,加强护理并积极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蝰蛇咬伤的综合救治措施评价

    目的探讨提高蝰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蝰蛇咬伤急诊救治措施的分析,验证综合救治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综合救治措施可减少轻型蝰蛇咬伤向危重型转化及降低危重型蝰蛇咬伤的死亡率.结论综合救治措施可提高蝰蛇咬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梁永源;梁子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