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416例心电图分析

谭贺怡

关键词:心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摘要: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区分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方法结合文献,对4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5.9%,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改变和心肌梗死.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为ST-T改变,即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平坦、双向.其次是心律失常,又以早搏、房纤、束支传导阻滞常见.还可以出现假性心梗样改变,大多数表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升高,少数出现酷似心梗样改变且伴心肌酶升高,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来区分鉴别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中晚期肝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做好基础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中晚期肝癌并发MOF病人的特点.结果患者出现MOF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感染.首发和多发衰竭器官是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同时出现2个或3个器官衰竭较多见,故病情复杂而危重,处理不当病死率较高.结论避免其诱发因素,及早发现MOF,加强护理并积极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方法对39例AST极度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AST极度升高常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急性低血压.死亡率高的为急性低血压.39例中AST/ALT>1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ST/ALT<1组.结论 AST极度升高是多因素的,AST/ALT比值对评估肝细胞坏死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洪彦;周季英;钟亮伊;唐建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超显像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超显像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了206例患者的肝内胆管的超声改变.结果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不良饮食习惯如生吃鱼虾、在外就餐机会多、卫生条件差等均是造成感染的原因,可提示肝吸虫的存在.结论腹部B超无痛、无创、简便易行,特别是在常规体检中,对于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病例进行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艳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的影响因素,寻求佳细胞粘附条件.方法 HUVEC培养按文献方法进行.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Ⅷ因子以鉴定细胞纯度,分别比较细胞代数、Fibronectin、poly-L-lysine及Ca2+浓度对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率的影响.结果 (1)第2、3、4代HUVEC在裸支架上的粘附率分别为(20.05±2.1)%、(16.12±4.02)%、(10.61±5.01)%(n=4);(2)Fibronectin(n=6)、poly-L-lysine(n=4)处理支架,HUVEC的粘附率分别为(64.3±6.19)%、(39.88±1.31)%;(3)与1mM、2mM、3mM、4mM、5mM Ca2+相对应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9.81±2.58)%、(66.88±3.15)%、(78.35±3.43)%、(81.67±1.91)%、(84.83±1.31)%.结论 (1)Fibronectin、poly-L-lysine可提高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2)Ca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在Fibronectin包被支架上的粘附.

    作者:刘录山;杨永宗;危当恒;尹卫东;袁中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特点与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新流行区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广卅地区41例已确诊的EHF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肝功能指标,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本地区EHF病例表现多不典型,季节性不明显,缺少典型五期经过,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等疾病,误诊率达73%.结论根据患者是否发热、早期出现肾损害,颜面及球结膜水肿等表现可与其他疾病区别.

    作者:许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状腺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甲状腺疾病中的病因鉴别意义.方法采用RIA法检测甲状腺疾病241例血清中TRAB.结果未经治疗或控制的Graves病66例,TRAB阳性率为62/66(93.9%),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得到控制60例,阳性率为19/60(31.6%),原发性甲减32例,TRAB阳性率为3/32(9.4%),非Graves病甲亢3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癌4例,TRAB均为阴性.结论 TRAB检测对Graves甲亢病的病因鉴别诊断、病情缓解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潘思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极脑反射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与机制

    目的研究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讨.方法将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反射治疗,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减少5.56±3.32对照组为2.36±2.40,经u检验,p<0.01发现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结论脑反射治疗仪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效的方法.并初步分析了脑反射的治疗机理.

    作者:吴卓华;许宝云;谭红愉;李少明;梁利安;卢礼贤;庞履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RICU肺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探讨

    目的为了了解RICU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我们收集了1993年8月~12月我所RICU患者的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149株, 测定其中10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的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49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0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株,位于首位.药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氟哌酸、泰能、丁胺卡那的敏感率分别是91%、82%、82%.结论 R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对环丙氟哌酸的敏感率高.

    作者:刘晓青;袁锦屏;陈荣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苯那普利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疗效.方法将E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5mg/日,至明显进入多尿期停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各期越期率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各期越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组血Gr平均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Cr平均恢复天数及尿蛋白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苯那普利作为治疗EHF辅助药物有减轻蛋白尿、降低血Cr、改善肾功能、提高越期率等作用,可改善预后.

    作者:陈红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操作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相应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巩固的联系时,学习便产生,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在操作技能的教学中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原则和具体条件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已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麦小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烟酰胺对1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

    目的探讨烟酰胺(Nicotinamide,NAA)对1型糖尿病(1-DM)的防治作用.方法 NAA 1.2g/m2.d治疗1型糖尿病48例,连续口服4个月.结果 16例血基础C-肽(CP)和胰高糖素刺激后6分钟C-肽(6'-CP)显著升高;其中8例出现蜜月期,5例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均阳性,3例为ICA阳性;蜜月期发生于治疗后第3~12周;随访18个月,其中5例需恢复INS治疗.其余的32例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C-肽有上升趋向.结论烟酰胺对1型糖尿病早期的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庄万江;陈玉驹;黄伟文;麦坤仪;李万根;张志学;熊玉冰;刘冬年;宫雅南;余爱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方法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结果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代谢有明显紊乱,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多见为特征.结论胰岛素抵抗患者有明显血脂代谢紊乱,此对早期预防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可能存在重要价值.

    作者:赵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蝰蛇咬伤的综合救治措施评价

    目的探讨提高蝰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蝰蛇咬伤急诊救治措施的分析,验证综合救治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综合救治措施可减少轻型蝰蛇咬伤向危重型转化及降低危重型蝰蛇咬伤的死亡率.结论综合救治措施可提高蝰蛇咬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梁永源;梁子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41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区分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方法结合文献,对4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5.9%,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改变和心肌梗死.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为ST-T改变,即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平坦、双向.其次是心律失常,又以早搏、房纤、束支传导阻滞常见.还可以出现假性心梗样改变,大多数表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升高,少数出现酷似心梗样改变且伴心肌酶升高,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来区分鉴别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作者:谭贺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迈向新世纪的医院科研管理与医疗新体系

    市场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求医院顺应社会发展,分析研究目前形势,把握机遇,走科技兴医的之道,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以科研为后盾,为医疗工作开创新局面.

    作者:刘宇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其发病与环境、感染、遗传、免疫因素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细菌感染是一种促发因素,炎症性肠病有遗传性并发现了与其可能有关的易感基因,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的发病机理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但又有不同特征.

    作者:彭仲生;胡品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22例疗效及预后.结果全组22例均术后痊愈,其中出现暂时性尿失禁2例,尿道狭窄1例,均经提肛训练及尿道扩张后恢复.结论经尿道TURP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对于高龄及有合并症的前列腺增生症不是绝对禁忌征.

    作者:刘锦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阑尾炎

    目的了解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探讨本术式的优点,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为28例阑尾炎病人进行治疗,追踪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全部病人被治愈,住院时间4天,本组无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一个月后手术疤痕消失或不明显.结论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损伤达到小,并发症少,是优点多的治疗阑尾炎的一种术式.

    作者:刘衍民;侯东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异常表达的探讨

    应用抗P53抗体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5例乳腺癌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及19例乳腺组织良性增生病变标本的石蜡包埋切片的P53蛋白表达,结果35例乳腺癌标本中有8例呈阳性,19例良性病变标本全阴性.在原发和淋巴结转移配对标本中,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P53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前;临床病理发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P53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作者:翁映玲;刘锦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2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佳的疗效.

    作者:马细兰;邹芳招;马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