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脑梗死
摘要:病例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病例资料我们收集了同时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脑卒中)24例,均为广医一院住院病人,男12例,女12例,年龄50~77岁,平均59.63岁.先出现高血压病18例,先出现糖尿病6例.高血压按WHO1998年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根据WHO标准诊断;脑梗死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脑卒中均在诊断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后出现.14例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史;10例有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家族史.24例中脑梗死8例,其中再发2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其中再发6例;脑血管血栓形成4例,其中再发2例;脑出血1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典型心绞痛伴心电图改变或急性、陈旧性心肌梗塞6例.所有病例高血压及糖尿病均间歇治疗,未能理想控制.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多极脑反射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与机制

    目的研究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讨.方法将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反射治疗,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减少5.56±3.32对照组为2.36±2.40,经u检验,p<0.01发现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结论脑反射治疗仪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效的方法.并初步分析了脑反射的治疗机理.

    作者:吴卓华;许宝云;谭红愉;李少明;梁利安;卢礼贤;庞履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球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球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了60例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一般资料、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及转归.结果致球麻痹的病因多样,以脑血管病多见.球麻痹可合并多种症状.病因治疗基础上物理训练及中医针炙治疗有效.急性假性球麻痹预后佳,真性慢性球麻痹预后差.结论应从病变部位及病情过程来重点分析球麻痹的临床特点.

    作者:黄立安;黄舜韶;蒋亚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紧急处理与预防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紧急处理的指征和方法.方法总结了5例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结果 2例再次术后出血,5例次有咳嗽、发绀、呼吸困难和颈部肿胀、伤口溢血,1例发生休克,5例次残面和创面渗血,2例次甲状腺上动脉内侧支结扎线滑脱,均经手术止血.结论出血原因有术中血管处理不当、腺体残面和手术创面渗血、麻醉效果不佳、手术操作过粗、甲亢病人术前准备不充分.早期发现出血,及时手术止血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止血后仍有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

    作者:陈润成;梁柳森;张继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41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区分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方法结合文献,对4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5.9%,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改变和心肌梗死.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为ST-T改变,即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平坦、双向.其次是心律失常,又以早搏、房纤、束支传导阻滞常见.还可以出现假性心梗样改变,大多数表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升高,少数出现酷似心梗样改变且伴心肌酶升高,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来区分鉴别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作者:谭贺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晚期肝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做好基础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中晚期肝癌并发MOF病人的特点.结果患者出现MOF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感染.首发和多发衰竭器官是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同时出现2个或3个器官衰竭较多见,故病情复杂而危重,处理不当病死率较高.结论避免其诱发因素,及早发现MOF,加强护理并积极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特点与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新流行区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广卅地区41例已确诊的EHF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肝功能指标,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本地区EHF病例表现多不典型,季节性不明显,缺少典型五期经过,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等疾病,误诊率达73%.结论根据患者是否发热、早期出现肾损害,颜面及球结膜水肿等表现可与其他疾病区别.

    作者:许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载脂蛋白E基因的PCR快速分型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的PCR快速分型法.方法采用以PCR扩增为核心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分析方法,扩增其中含有112位和158位两个氨基酸位点之间的编码序列,产物为267bp apoE基因经扩增后,扩增产物经HhaI 内切酶消化后,然后进行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快速鉴定apoE的基因型.结果本法检测了85名健康人apoE 基因型,求出三个等位基因E2、E3、E4的频率分别为0.0824、0.8412、0.0764.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

    作者:张婷;陈盛强;陈柏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方法对39例AST极度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AST极度升高常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急性低血压.死亡率高的为急性低血压.39例中AST/ALT>1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ST/ALT<1组.结论 AST极度升高是多因素的,AST/ALT比值对评估肝细胞坏死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洪彦;周季英;钟亮伊;唐建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操作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相应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巩固的联系时,学习便产生,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在操作技能的教学中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原则和具体条件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已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麦小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迈向新世纪的医院科研管理与医疗新体系

    市场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求医院顺应社会发展,分析研究目前形势,把握机遇,走科技兴医的之道,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以科研为后盾,为医疗工作开创新局面.

    作者:刘宇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喉部癌肉瘤临床病理

    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只有在1951年kika首例报道发生在肺的癌肉瘤,以后陆续有个案病例报道.对其组织发生学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组织培养及放射组织照片等.而发生在我院现报道的喉癌肉瘤更罕见,国内文献仅有1例报道.现报告该病例,并做文献复习.

    作者:钟霭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的影响因素,寻求佳细胞粘附条件.方法 HUVEC培养按文献方法进行.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Ⅷ因子以鉴定细胞纯度,分别比较细胞代数、Fibronectin、poly-L-lysine及Ca2+浓度对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率的影响.结果 (1)第2、3、4代HUVEC在裸支架上的粘附率分别为(20.05±2.1)%、(16.12±4.02)%、(10.61±5.01)%(n=4);(2)Fibronectin(n=6)、poly-L-lysine(n=4)处理支架,HUVEC的粘附率分别为(64.3±6.19)%、(39.88±1.31)%;(3)与1mM、2mM、3mM、4mM、5mM Ca2+相对应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9.81±2.58)%、(66.88±3.15)%、(78.35±3.43)%、(81.67±1.91)%、(84.83±1.31)%.结论 (1)Fibronectin、poly-L-lysine可提高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2)Ca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在Fibronectin包被支架上的粘附.

    作者:刘录山;杨永宗;危当恒;尹卫东;袁中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2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佳的疗效.

    作者:马细兰;邹芳招;马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其发病与环境、感染、遗传、免疫因素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细菌感染是一种促发因素,炎症性肠病有遗传性并发现了与其可能有关的易感基因,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的发病机理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但又有不同特征.

    作者:彭仲生;胡品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阑尾炎

    目的了解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探讨本术式的优点,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技术为28例阑尾炎病人进行治疗,追踪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全部病人被治愈,住院时间4天,本组无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一个月后手术疤痕消失或不明显.结论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损伤达到小,并发症少,是优点多的治疗阑尾炎的一种术式.

    作者:刘衍民;侯东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火药烧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火药烧伤的临床特色及治疗.方法对136例火药烧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火药烧伤除有热力损伤外,还具有特殊的损伤作用,即吸入呼吸道和残留在创面上的硫磺、硝石类物质能吸收中毒和腐蚀创面,可加重伤情,易引起心、肾功能障碍,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而且创面愈合缓慢,致残严重.结论认为促进毒性物质排泄和重视残留于创面火药的处理在火药烧伤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贵方;赵孟君;罗新中;阳纯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糖尿病教育在老年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糖尿病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糖尿病病友协会活动的方式,对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及追踪观察,与同期另5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研究.结果参加教育组的糖尿病知识积分较入组时及对照组显著升高,糖代谢指标及TG、BMI显著下降;教育组指尖血糖≥15mmol/L者逐年明显减少.结论连续长期的糖尿病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改善其血糖、血脂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文星;王晓军;唐洪彦;甄毅锋;周季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胫腓骨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及适应症.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等治疗方法,平均随访1.7年.结果和结论作者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虽有较多优点,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外固定器对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多段、粉碎性骨折疗效理想.

    作者:曾昭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肾损伤诊治体会

    分析了32例肾损伤的诊治,认为各种肾损伤首选B超检查,肾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视损伤情况而定,提出保肾受各种因素影响.

    作者:陈久华;陈立中;廖南山;钟洪全;李祥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39例(4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眼轴26~28mm 25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22只眼,占88%,眼轴长>28mm 18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4只眼,仅占22%.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少.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作者:金敏;邓奋刚;邝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