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关系

崔霞;王素梅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并发症, 肝疾病/并发症, 病因病机, 儿童
摘要: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中医归属“肝风”,与肝的关系为密切.“肝常有余”为肝风发病的基础,在情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化火生风.肝疏泄功能的失调,不仅引发抽动症状,与TS的共患病也密切相关.有关中医肝脏的现代研究揭示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医肝脏与TS的发病关系,将有助于揭示TS的发病机制,规范中医辨证,指导立法用药.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苯丙酮尿症患儿78例家庭照顾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家庭情况,了解患儿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从家长层面筛查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8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在家庭照顾中困难的方面依次为:不会制定食谱(76.9%),加工的食品味道不好(57.7%),孩子偷吃零食(38.5%),经济负担重(37.2%).治疗费用不满意的占91.0%.非常需求相关知识的占89.7%.知识获取来源主要来自医生和网络.结论 对家长进行知识培训在患儿治疗中的作用较大,加强家长知识宣传很有必要;较高的治疗费用是影响PKU患儿家长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构建更人性化和更有保障的干预支持系统非常必要.

    作者:马保海;张燕华;张兰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锌与小儿脑性瘫痪伴佝偻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血锌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伴佝偻病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脑瘫伴佝偻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脑瘫患儿94例设为脑瘫组,210例同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末梢血进行血锌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脑瘫组血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度缺锌率低于脑瘫组,重度缺锌率高于脑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瘫伴佝偻病患儿缺锌程度更为严重.

    作者:张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误诊1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非典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误诊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误诊过敏性紫癜均早期无皮疹出现,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5例,坏死性肠炎1例,关节炎3例,胃炎5例,胆囊炎2例,皮肤过敏1例,因腹痛剧烈给予剖腹探查1例.18例患儿后均有皮肤症状出现,经祛除病因,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及对症等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过敏性紫癜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在皮肤症状出现之前不易诊断,易误诊为与症状相关的疾病或误诊为合并的疾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李培军;王凤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婴儿足尖着地姿势23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 了解婴儿足尖着地姿势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生后42 d开始定期跟踪测查婴儿100例,观察足尖着地、踝阵挛的有无及腘窝角、内收肌角、跟耳征、足背屈角和运动发育(包括翻身、坐、爬、站、走等)的正常与否,原始反射的持续时间等.所有小儿均行常规早期教育指导,未行早期干预.结果 婴儿足尖着地23例(包括单足及双足),早婴儿3个月时出现,迟婴儿10个月时消失,平均月龄8个月时消失.持续时间长5个月,短1个月,其中伴踝阵挛8例,内收肌角及跟耳征异常各2例.原始反射均在3~5个月消退.所有运动发育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脑损伤患儿.结论 婴儿足尖着地并不一定是脑损伤的前兆性的征象,可能为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异常;对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判断需要综合分析,是否需要早期干预一定要慎重,以免小儿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并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作者:汪云;吕翠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问题与对策

    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经常涉及的问题包括保暖、保持液体平衡、糖代谢紊乱、呼吸管理、窒息后的脑损伤等进行探讨,并结合笔者对窒息患儿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概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爱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T)发病相关因素,寻求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将确诊为MT的14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6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发病的30多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变量进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9个因素与发病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致病高危因素,分别为产伤、家庭管教严厉、遗尿、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孕妇注意心神调养,情绪安定,注重围产期婴儿健康,营造良好家庭、社会环境氛围,提高儿童整体身体素质,有利于减少MT的发病.

    作者:陈秀梅;郭敏玲;杨丽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疳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制药丸,用胶布贴敷在脾俞、足三里、神阙、中脘,隔日1次;针刺四缝穴,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化积口服液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副反应发生.结论 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且见效快,无副反应.

    作者:蔡莉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0例抗生索相关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出现腹泻后加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口服,观察组入院当日即加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疗程10 d.观察患儿腹泻发生率、腹泻出现时间、腹泻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4.4%(18/125),低于对照组40.8% (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泻出现时间为(7.79±3.42)d,长于对照组(5.17±2.38)d,腹泻持续时间(3.71±1.53)d,短于对照组(5.76±2.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可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雅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秋冬季腹泻合并多脏器损伤3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秋冬季腹泻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30例秋冬季腹泻合并多脏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中-重度脱水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肝脏、肾脏损伤及电解质紊乱,26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14例提示窦性心动过速,6例颅内压增高,9例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结论 对存在中-重度脱水的秋冬季腹泻患儿,在纠正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应检测各脏器功能,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周明军;田茂强;冯益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变化及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对其影响

    目的 了解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尿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探讨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尿液儿茶酚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8例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及54例正常儿尿液DA、NE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中20例TS患儿服用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前后的尿DA、NE进行比较.结果 TS患儿尿液DA、N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20例TS患儿服用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后尿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TS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可影响TS患儿尿DA的水平.

    作者:梁志忠;赵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炎宁颗粒剂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心炎宁颗粒剂对啮齿类动物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将80只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0.6、0.37、0.14 g/mL)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30 d,停药后延迟观察期为2周.观察实验期间大鼠的行为外观、摄食量变化,测量体质量,给药结束和延迟观察期结束时进行两次解剖,检测血液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各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 30 d的连续给药中,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大鼠各项观察指标和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炎宁颗粒剂长期灌胃(30 d)未发现毒性反应,临床长期应用心炎宁颗粒剂安全可靠.

    作者:刘芳;孟楠;王雪峰;周游;张秋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现代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1996-01-01/2011-06-30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现代文献中中药使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5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对文献分布、引文、方剂、单味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142篇;自2005年来采用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142篇文献中共引用文献518条,平均每篇引用文献3.6条;使用方剂以天麻钩藤饮加减频率高;中药以白芍、钩藤使用次数多(>100次),天麻、甘草、龙骨、石菖蒲、僵蚕次之(>50次);药物所属类别以清热平肝、化痰祛风药及活血熄风药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为多.结论 中药参与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天麻钩藤饮加减在治疗中应用广泛,清热平肝为其主要治则,治疗时可予以采用.

    作者:平静;黄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红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7d,疗程均为2~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44%(63/64)、热程(3.8±2.3)d、咳嗽消失时间(5.5±3.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8±3.6)d、肺X线示浸润影消失时间(12.3±5.1)d;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43/49)、热程(4.8±2.6)d,咳嗽消失时间(7.9±4.2)d、肺部啰罗音消失时间(10.9±4.3)d、X线示肺浸润影消失时间(15.7±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MPP可较快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房满;赵丽华;裘秀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经验

    李燕宁教授多年致力于儿科临床研究,对于小儿秋季腹泻,在总结前贤的基础上,提出从“肺脏”论治,庞参脾胃,把握湿邪为致病病因,考虑风寒湿,治以化湿、温脾、宣肺,临床切中肯綮,得心应手,疗效颇佳.介绍李燕宁教授从“肺脏”论治的学术思想,在理论层次予以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张华军;周朋;李燕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780例儿童骨密度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骨密度水平与气质、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提出指导性意见.方法 骨密度测定采用北京澳诺产BMD-1000C型超声骨质分析仪,在儿童左下肢胫骨中点,围绕骨干做骨密度超声.Z值-1~1为骨密度正常值,Z值<-1为骨密度异常值;气质测定采用《中国儿童气质测查量表》(CCTPSs)软件及问卷.结果 >3岁组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高于<3岁组儿童;生长过快及生长迟缓儿童的骨密度异常率明显增加;骨密度异常组D型、I-D型、S型高于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喂养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高.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母亲喂养能力与骨密度水平有明显的关系,骨密度异常儿童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气质掩盖.

    作者:吴茂萍;孙居胜;高桂香;武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李燕宁教授辨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经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李燕宁教授通过热势、精神、面色、涕汗及咽渴等方面分别邪之寒热,主从寒辨.治疗强调疏解、量邪、清热、参西,择经方,选验药,效果显著.

    作者:吴金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目的 初步建立《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方法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分别从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疾病疗效评价、合并症、药物/疗法、药物副反应等方面检索相关数字化期刊,进而提取、统计、合并及汇总纳入文献中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向湖南省内遴选的10位儿科专家发放并回收,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完成三轮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有关疾病疗效评价、合并症、药物/疗法、药物副反应等方面的文献数目分别为469、41、588、179篇,在对指标进行提取、统计、合并及汇总的基础上编制了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应用Delphi法完成三轮问卷调查后,初步建立了《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结论 通过文献研究结合Delphi法问卷调查可以初步建立起《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同时证明了Delphi法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李国芳;王孟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新生儿听力筛查变化趋势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2008-01/2010-12开封市妇产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变化趋势和相关因素,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MADSEN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收集2008-01/2010-12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资料按初筛、复筛及听力损伤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复筛未通过转耳科专业终确诊.结果 初筛漏筛率从12.80%降低到1.55%,未通过率从22.35%降低到10.84%;复筛漏筛率从41.79%降低到5.07%,未通过率为2.16%~3.51%,明显低于初筛;共确诊15例听力损伤患儿.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漏筛率逐年降低,复筛未通过率明显低于初筛,新生儿听力损伤主要分布在经过新生儿病房治疗出院的新生儿.

    作者:王风梅;史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遮盖法联合心理辅导治疗儿童弱视6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遮盖法联合心理辅导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7例(121眼)弱视儿童采用戴镜、遮盖联合心理辅导等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视力进行矫正.结果 矫正视力达5.0者108眼(89.26%),矫正视力4.8~4.9者10限(8.26%),无效3眼(2.48%),总有效率为97.52%,定期复查,无一例反弹.结论 用戴镜、遮盖联合心理辅导等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显著.

    作者:温克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