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变化及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对其影响

梁志忠;赵坤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 尿/分析, 平肝通络, 活血化瘀,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尿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探讨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尿液儿茶酚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8例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及54例正常儿尿液DA、NE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中20例TS患儿服用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前后的尿DA、NE进行比较.结果 TS患儿尿液DA、N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20例TS患儿服用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后尿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TS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平肝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可影响TS患儿尿DA的水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将6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5~7 d,观察患儿发热、头痛、抽搐、呕吐、意识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7.1%(34/35),对照组有效率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较好疗效,未见副反应.

    作者:汤晓蓉;黄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疳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制药丸,用胶布贴敷在脾俞、足三里、神阙、中脘,隔日1次;针刺四缝穴,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化积口服液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副反应发生.结论 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且见效快,无副反应.

    作者:蔡莉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炎宁颗粒剂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心炎宁颗粒剂对啮齿类动物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将80只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0.6、0.37、0.14 g/mL)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30 d,停药后延迟观察期为2周.观察实验期间大鼠的行为外观、摄食量变化,测量体质量,给药结束和延迟观察期结束时进行两次解剖,检测血液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各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 30 d的连续给药中,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大鼠各项观察指标和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炎宁颗粒剂长期灌胃(30 d)未发现毒性反应,临床长期应用心炎宁颗粒剂安全可靠.

    作者:刘芳;孟楠;王雪峰;周游;张秋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经验

    李燕宁教授多年致力于儿科临床研究,对于小儿秋季腹泻,在总结前贤的基础上,提出从“肺脏”论治,庞参脾胃,把握湿邪为致病病因,考虑风寒湿,治以化湿、温脾、宣肺,临床切中肯綮,得心应手,疗效颇佳.介绍李燕宁教授从“肺脏”论治的学术思想,在理论层次予以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张华军;周朋;李燕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37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7/2010-10收治的37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Hayden修定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DS诊断标准,统计SIRS及MODS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37例患儿中,符合SIRS标准21例(56.76%),发生MODS 28例(75.68%),死亡7例(18.92%).不同危重病例评分患儿SIR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儿MODS发生率较非SIRS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符合SIRS项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 危重新生儿均有出现SIRS和MODS的可能性,危重病例评分越低,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越高.

    作者:康世金;谢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现代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1996-01-01/2011-06-30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现代文献中中药使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5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对文献分布、引文、方剂、单味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142篇;自2005年来采用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142篇文献中共引用文献518条,平均每篇引用文献3.6条;使用方剂以天麻钩藤饮加减频率高;中药以白芍、钩藤使用次数多(>100次),天麻、甘草、龙骨、石菖蒲、僵蚕次之(>50次);药物所属类别以清热平肝、化痰祛风药及活血熄风药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为多.结论 中药参与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天麻钩藤饮加减在治疗中应用广泛,清热平肝为其主要治则,治疗时可予以采用.

    作者:平静;黄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康复中误诊为脑性瘫痪的少见病例分析

    脑性瘫痪是小儿自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且多伴有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表现.临床诊断应符合四大要素:即中枢性、发育性、非进行性和永久性.脑性瘫痪是中枢性损害,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害,其病变是非进行性、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且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为一组临床综合征,且多有高危因素病史.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脑性瘫痪的诊断有扩大化的趋势;临床常把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常见的发育落后疾病误诊为脑性瘫痪,现把近年来疑诊误诊为脑性瘫痪的少见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周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代谢组学在儿科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西医学融合的平台.针对代谢组学与中医学理念的交叉点以及在儿科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儿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作者:姜永红;虞坚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关系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中医归属“肝风”,与肝的关系为密切.“肝常有余”为肝风发病的基础,在情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化火生风.肝疏泄功能的失调,不仅引发抽动症状,与TS的共患病也密切相关.有关中医肝脏的现代研究揭示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医肝脏与TS的发病关系,将有助于揭示TS的发病机制,规范中医辨证,指导立法用药.

    作者:崔霞;王素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0例抗生索相关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出现腹泻后加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口服,观察组入院当日即加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疗程10 d.观察患儿腹泻发生率、腹泻出现时间、腹泻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4.4%(18/125),低于对照组40.8% (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泻出现时间为(7.79±3.42)d,长于对照组(5.17±2.38)d,腹泻持续时间(3.71±1.53)d,短于对照组(5.76±2.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思连康可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雅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婴儿足尖着地姿势23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 了解婴儿足尖着地姿势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生后42 d开始定期跟踪测查婴儿100例,观察足尖着地、踝阵挛的有无及腘窝角、内收肌角、跟耳征、足背屈角和运动发育(包括翻身、坐、爬、站、走等)的正常与否,原始反射的持续时间等.所有小儿均行常规早期教育指导,未行早期干预.结果 婴儿足尖着地23例(包括单足及双足),早婴儿3个月时出现,迟婴儿10个月时消失,平均月龄8个月时消失.持续时间长5个月,短1个月,其中伴踝阵挛8例,内收肌角及跟耳征异常各2例.原始反射均在3~5个月消退.所有运动发育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脑损伤患儿.结论 婴儿足尖着地并不一定是脑损伤的前兆性的征象,可能为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异常;对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判断需要综合分析,是否需要早期干预一定要慎重,以免小儿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并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作者:汪云;吕翠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便秘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发生便秘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继续维持治疗前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采用药物治疗,即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或金双歧,必要时应用开塞露;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强化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足量饮水、增加活动量、排便习惯训练及心理行为治疗.15 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30/4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即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王素丽;窦坦凤;李文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悬吊技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悬吊治疗技术(S-E-T)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瘫患儿40例,采取S-E-T治疗,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后GMFM80项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瘫患儿经过S-E-T训练后各功能区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脑瘫患儿经S-E-T训练治疗2月后,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 悬吊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能力.

    作者:贾光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趣味训练用具在儿童脑性瘫痪作业疗法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趣味训练用具在脑性瘫痪患儿诱发腕关节背屈分离运动中的作用.方法 为了激发患儿作业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自制的、简易的、会发声的腕关节趣味训练用具带于患儿腕部.患儿腕关节背屈到一定角度时,训练用具就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结果 提升患儿腕关节背屈的兴趣,终诱发腕关节的主动运动.结论 在脑瘫患儿的作业治疗中应用趣味训练用具,可提升患儿的主动运动意识,在短时间内诱发出腕关节背屈分离运动,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谭丽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桔甘消毒饮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桔甘消毒饮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桔甘消毒饮口服,疗程均为5d.以扁桃体肿大、脓点、体温、白细胞计数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包括扁桃体肿大、脓点、咽部充血、咽痛、发热等)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第3日体温降至(37.07±0.24)℃,明显优于对照组(37.6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桃体肿大由Ⅱ度17例、Ⅲ度23例回缩为Ⅰ度28例、Ⅱ度11例、Ⅲ度1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桔甘消毒饮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安全、效佳,明显优于单用头孢他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维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秋冬季腹泻合并多脏器损伤3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秋冬季腹泻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30例秋冬季腹泻合并多脏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中-重度脱水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肝脏、肾脏损伤及电解质紊乱,26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14例提示窦性心动过速,6例颅内压增高,9例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结论 对存在中-重度脱水的秋冬季腹泻患儿,在纠正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应检测各脏器功能,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周明军;田茂强;冯益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问题与对策

    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经常涉及的问题包括保暖、保持液体平衡、糖代谢紊乱、呼吸管理、窒息后的脑损伤等进行探讨,并结合笔者对窒息患儿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概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爱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雾化吸入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剂,对照组予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剂,5~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副反应及总有效率,随访半年,记录患儿出院后反复喘息发作次数.结果 观察组咳嗽、喘息、肺部啰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7.78%(44/45),对照组有效率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喘息发生率4.44%(2/45),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疗效,减少患儿日后喘息发作.

    作者:文波;龚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毛照海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

    阐述毛照海主任医师中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学术思想和辨治经验.毛照海主任医师在临证中重视脏腑间相互关系影响;病证结合;从瘀论治;综合分析,权衡标本主次,辨证施治,全面调理,方获良效.

    作者:齐永福;王胜;毛照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