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牛贺平;刘凡菲;潘桔昕;王星星;陈文生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眼球相关参数的改变情况,分析这些改变对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产生的影响,选择出较好的角膜屈光手术后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方法.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6~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应用IOL-Master分别测量角膜屈光手术前后患眼的各项参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分析其术前术后发生的改变.应用临床病史法、SRK/T公式、Haigis和Haigis-L公式计算术前和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术后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值较术前均有降低,且矫正屈光度数越高偏差越大.常规公式计算的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出现低估,Haigis-L公式采用直接测量数据计算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有较高的预测性,临床病史法可以减少传统公式计算产生的误差,但计算结果可靠性差,且矫正屈光度数越高产生误差也越大.结论 采用测量数据直接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方法值得选择,如Haigis-L公式,临床病史可作为一个参考.
作者:江先明;杨斌;钟广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因外伤导致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患者,并行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并采用NEI-VFQ-25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中的各条目分别记为0~100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共38例38只眼纳入统计.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31.08±9.28和52.79±15.19;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8.79±13.13和58.74± 15.69,术后3个月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50,P<0.01;t=-7.87,P<0.01).术后3个月NEI-VFQ-25调查问卷总体评分(45.60±18.37)分,高于术前(57.51±16.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1).其中有9项与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总体视力、近视力、远视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依赖性及周边视野等方面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58~-2.59,P<0.05).结论 对于外伤引起伴有瞳孔损伤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及无晶状体眼患者,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生活质量.
作者:李炳震;王寅琳;马志中;郝燕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眼皮肤白化病(OCA)合并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IN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OCA伴INS儿童.患儿均行详细眼科一般检查、眼球运动描记等检查.手术方式及手术量根据患儿伴或不伴代偿头位、斜视、集合阻滞等设计.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术后观察佳矫正视力(BCVA)、斜视度、代偿头位、眼球震颤强度的变化.结果 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87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2.41±1.78)岁.平均随访(13.6±12.7)月(3~41月).伴代偿头位者77例,其中下颌内收型多见(63例).合并斜视者38例,其中共同性内斜视26例,共同性外斜视12例.存在集合阻滞现象者2例.术后观察,无一例出现视力下降.较大年龄患儿BCVA较术前平均增加0.1 logMAR.代偿头位均明显改善,眼球震颤强度均明显减低.斜视患者眼位均正位.结论 对OCA合并INS的儿童进行眼球震颤手术能提高视功能,改善代偿头位,减轻眼球震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代冰;孔冬;田静雯;马鲁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潍坊眼科医院应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21例(22只眼),年龄22~75岁,男16例,女5例,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9.5个月.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局部用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期眼压.结果 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平均眼压为(12.55±3.62)、(18.86±9.28)、(17.77±3.47)、(17.36±2.62)、(18.17±1.27)、(19.22±3.68) mmHg,均较术前平均眼压(49.14±11.12) mmHg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后1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1.8%,手术后3月,手术总成功率为90.9%,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95.5%,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95.5%,术后2年手术成功率89.5%.术后一个月始有病例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数分别为(0.41±0.91)、(0.27±0.63)、(0.23±0.61)、(0.58±1.08)、(0.59±1.11)种,较术前平均使用药物数量(3.09±1.15)种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1例、短暂浅前房1例、短暂高眼压2例,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确切有效治疗方法,术中透照技术确定进入前房位置是手术的关键点.
作者:李寿庆;范晓军;王继兵;王琳;马刚;刘姗姗;卢素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高度近视是目前难治性致盲眼病之一,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而LAMA2编码层粘连蛋白α2链,从这个角度而言,LAMA2可能参与巩膜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近年来,国际上多个组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LAMA2可能与高度近视具有相关性.文中就LAMA2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方兴;兰长骏;廖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共同特点为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不仅可有效、有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还有营养神经、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PEDF及其肽段衍生物的应用、PEDF的基因转染技术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和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现就PEDF表达、分布、功能、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陈禾君;沈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65只眼,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毕时是否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将其分为注射地塞米松组(34只眼)和未注射地塞米松组(31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瞳孔后粘连发生率.结果 注射地塞米松组未见瞳孔后粘连;未注射地塞米松组5只眼出现瞳孔后粘连,其中3只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对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发生率.
作者:邓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儿女,8岁.“因双眼痒,分泌物多,反复揉眼,基层医院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4年1 1月17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检查发现双眼上睑睫毛靠近根部粘附着黑褐色的点状物(图1),如黑胡椒粉样,用小刀切取带分泌物的黑点置玻片上,滴加20%氢氧化钾溶液,略加热,待其它分泌物消化后,低倍显微镜下见螃蟹状虫体(图2),呈红褐色,胸腹相连,体前部有3对足.高倍镜下见虫体背部长有多排刺状物,判断为耻阴虱,分析睫毛上的少量淡红褐色小点,考虑为虫卵[1].诊断:(1)睫毛阴虱寄生;(2)睑缘炎.治疗及结果:显微镜下剪除双眼睫毛,去除成虫及虫卵,0.5%碘伏擦拭睑缘(切勿进入结膜囊).并涂抹托百士眼膏.嘱其父母将衣服、被单、毛巾等日用品煮沸消毒.2周后复诊未见复发.
作者:刘先宁;安娜;刘超;闫春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远期美容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引起的提上睑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接受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0例(9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15月(平均12月).评估术前和术后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提上睑肌功能,及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46例术后美容效果评分为优,14例患者美容效果评分为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为(-0.12±0.11)mm,后随访时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为(4.4 ±0.32)mm.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和后随访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术前提上睑肌肌力为(2.1±0.17) mm,在后随访时提上睑肌肌力增至(6.2±0.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不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导致术后提上睑肌功能有实质性的改善.
作者:田青;牛贺平;刘凡菲;潘桔昕;王星星;陈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参考面下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40例80只眼(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2.5±4.8)岁(18~35岁),平均等效球镜(-4.84±2.26)D(-1.00~-9.75 D).使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以佳拟合球面、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为参考面,记录两种参考面下角膜顶点、角膜薄点以及5 mm直径范围大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值.采用配对f检验比较两种参考面下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参考面下角膜后表面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以佳拟合球面为参考面的角膜顶点、角膜薄点和5 mm直径范围大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平均值分别为(1.7±2.4)μm、(4.3±3.4) μm和(10.8±3.1)μm,以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为参考面的平均值分别为(-3.0±1.2)μm、(-1.6±1.8)μm和(7.0±4.0)μm.以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为参考面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值均低于佳拟合球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054、-0.238、0.304,(P =0.764,0.175,0.080).结论 相较于佳拟合球面,采用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进行拟合能够更加贴合真实的角膜形态,可能是更佳的术前筛查角膜扩张性病变的选择.
作者:谭维娜;潘超;程娟;雷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 术后两周、1月、3月,患者BCVA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1月、3月,CMT逐渐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术后避免黄斑前膜的形成.
作者:高雪霞;范志华;王瑞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22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0年,要求近视手术于2015年3月22日就诊于我科.查视力:右眼0.06,左眼0.02,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散瞳眼底呈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双眼眼压:19.0 mmHg散瞳后21.0 mmHg.散瞳验光:右眼-5.75 DS/-2.25 DC×120=-0.8,左眼-15.50 DS/-2.00 DC×50=0.5.角膜厚度:右眼0.599 mm左眼0.608 mm.UBM:右眼未查,左眼全周房角开放.余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申景然;韩贤奎;宋秀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othy,TAO)是常见的眼眶疾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TAO不仅可导致眼球突出、斜视、上下睑退缩等外观上的变化,也可产生复视、干眼等症状.因前者对外观造成的巨大影响,所以目前临床治疗多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觉,如干眼,常在发生严重眼表疾病后,才能重视眼表的治疗.TAO的发病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干眼症的发生.文中着重探讨TAO发生干眼的发病机制,期望能指导临床工作,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汪鹏;魏锐利;马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眼科就诊的48例(50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和单纯注药组,对比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厚度(CMT)变化结果及注药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1个月BCVA,分别提高(8.26±17.32)与(8.05±18.48)字符,治疗后第6个月BCVA,分别提高(10.41±15.95)与(9.37±19.49)字符,治疗后1个月CMT分别降低为(228.26±135.32)和(219.05±142.45) μm,治疗后6个月CMT分别降低为(230.41±145.62)和(226.37±139.63) μ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个月和治疗后第6个月BCVA均比治疗前提高,CMT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为保持BCVA的提高和CMT的稳定,单纯组需要更多注药次数.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均有较好疗效,联合激光治疗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作者:畅立斌;袁梦克;魏航;许正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两种泪小管栓子Visiplug和Smart plug治疗轻中度水样液缺乏型干眼病(ATD)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龙华医院眼科就诊的Sj(o)gren综合征并发轻中度ATD患者54例108只眼,随机平均分为Visiplug组和Smart plug组,进行泪小管栓子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主观症状评分,记录泪液分泌功能(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河高度(TMH)、泪河深度(TMD),计算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临床症状评分和使用人工泪液次数均降低,且均在术后1月时降至低并持续至术后3月;术后6月Visiplug组较术后1月临床症状评分回升、使用人工泪液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419、0.267,P=0.001、0.005),Smart plug组术后变化幅度则均低于Visiplu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8、0.219,P=0.000、0.002);两组术后均出现SIt增加、BUT延长、FL评分降低、TMH和TMD升高,Visiplug组术后6月较术后1月时SIt降低、BUT缩短、FL评分增加、TMH和TM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86、-0.348、0.172、-0.176、-0.249,P =0.001、0.001、0.000、0.001、0.001),Smart plug组术后6月较术后1月仅BU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536,P=0.001);术后1周、1月、3月、6月Visiplu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77.48%、74.07%和44.44%,Smart plu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8%、81.48%、77.48%和77.48%.结论 两种泪小管栓子均能有效治疗ATD且Smart plug疗效更为持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作者:江丹;刘新泉;阮雯洁;朱华英;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进行合理分组,选择适合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使得术后全眼球差位于+0.1 μm左右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并使用多种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个性化非球面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6~11月在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白内障患者115例(1 15只眼),应用数学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3只眼)和对照组(52只眼),术前1天使用iTrace测量术眼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球差,实验组中角膜球差小于+0.15 μm者植入Rayner 920H IOL(零球差),角膜球差位于+0.15 μm~+0.35 μm者植入Acrysof SN60WF IOL(球差为-0.20 μm),角膜球差大于+0.35 μm者植入Tecnis ZCB00 IOL(球差为-0.27 μm),对照组统一植入Rayner 920H IOL,术后3个月散瞳后使用iTrace测量3 mm及6 mm下全眼各项高阶像差值的均方根值(RMS)、调制传递函数值(MTF)及斯特尔比率值(SR),使用Visual Optics Lab-CT软件计算焦深值.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全眼球差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全眼球差的绝对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分析:3mm瞳孔直径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全眼球差C40、全眼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RMS值、MTFtHOA值(total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R值及焦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m瞳孔直径下,两组术后全眼彗差、三叶草、焦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眼球差C40、总高阶像差、全眼MTFtHOA值及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iTrace测量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植入合适的非球面IOL使得术后全眼球差位于+0.1 μm左右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个性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在大瞳孔直径下具有更佳的客观视觉质量.
作者:杜巧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62岁.2014年11月末发现右眼睑局部肿起,无压痛,曾在县医院就诊按麦粒肿给予对症治疗20余天,2014年12月16日来我院以“右眼上睑新生物”之诊断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无耳前淋巴结肿大,头颅、胸部及腹部CT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双眼0.6.
作者:郭宣妮;姜春辉;朱安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单眼水平直肌超常量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的术后眼位成功率和眼球运动情况.方法 回顾性无对照病例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单眼超常量眼肌手术的30例资料齐全的不同偏斜度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人选.排除非共同性内斜视及既往有眼肌手术病史的患者.共同性内斜视患者30例,含知觉性内斜22例,行主斜眼内直肌后徙6~7 mm,或伴有同眼外直肌截短6~9 mm.随访时间:1.5~60个月.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期的眼位和眼球运动.末次随访的眼位偏斜度<10 PD视为正位,眼球内转或外转不足-1~-4均视为运动异常.结果 3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末次随访时双眼正位24例,正位率为80%.3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术前8例存在外转不足(-1~-2),大部分存在内转不同程度亢进,术后6周以上随访,29例患者眼球内外转均到位,1例术前外转-2,术后改善为外转-1.结论 单眼直肌超常量手术可有效地矫正共同性内斜视;内直肌后徙6~7 mm或联合外直肌截短术未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术前外转不足的患者术后得到改善.
作者:魏艳飞;陈金卯;陈霞琳;黄宜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确定近年来干眼症患者年龄构成的变化,并分析探讨导致该构成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干眼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共9 490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0岁组、30<年龄≤50岁组、50<年龄≤70岁组及>70岁组四组.比较分析各年度患者的年龄构成比例,并分析各年龄组患者的病因构成.结果 各年度患者年龄构成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7.436,P<0.01).年龄≤30岁组及30<年龄≤50岁组患者的病因构成中,长期使用视频终端所占比例高.结论 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视频终端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干眼症.因为不良的用眼习惯,在干眼症患者中,30岁以下是年龄构成比例升高明显的人群,30~50岁人群次之.避免不良因素,远离干眼困扰.
作者:姚国敏;李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青海省交通医院眼科就诊的泪小管断裂34例(34只眼)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采用弧形探针寻找泪小管断裂开口,用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4例(34只眼)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0~35 min,术中、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3个月至1年,泪道冲洗通畅,总有效率97%.结论 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泪小管断裂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