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眼超常规量直肌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

魏艳飞;陈金卯;陈霞琳;黄宜华

关键词:共同性内斜视, 水平直肌超常量, 眼位, 眼球运动
摘要:目的 观察单眼水平直肌超常量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的术后眼位成功率和眼球运动情况.方法 回顾性无对照病例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单眼超常量眼肌手术的30例资料齐全的不同偏斜度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人选.排除非共同性内斜视及既往有眼肌手术病史的患者.共同性内斜视患者30例,含知觉性内斜22例,行主斜眼内直肌后徙6~7 mm,或伴有同眼外直肌截短6~9 mm.随访时间:1.5~60个月.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期的眼位和眼球运动.末次随访的眼位偏斜度<10 PD视为正位,眼球内转或外转不足-1~-4均视为运动异常.结果 3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末次随访时双眼正位24例,正位率为80%.3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术前8例存在外转不足(-1~-2),大部分存在内转不同程度亢进,术后6周以上随访,29例患者眼球内外转均到位,1例术前外转-2,术后改善为外转-1.结论 单眼直肌超常量手术可有效地矫正共同性内斜视;内直肌后徙6~7 mm或联合外直肌截短术未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术前外转不足的患者术后得到改善.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单眼超常规量直肌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

    目的 观察单眼水平直肌超常量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的术后眼位成功率和眼球运动情况.方法 回顾性无对照病例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单眼超常量眼肌手术的30例资料齐全的不同偏斜度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人选.排除非共同性内斜视及既往有眼肌手术病史的患者.共同性内斜视患者30例,含知觉性内斜22例,行主斜眼内直肌后徙6~7 mm,或伴有同眼外直肌截短6~9 mm.随访时间:1.5~60个月.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期的眼位和眼球运动.末次随访的眼位偏斜度<10 PD视为正位,眼球内转或外转不足-1~-4均视为运动异常.结果 3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末次随访时双眼正位24例,正位率为80%.3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术前8例存在外转不足(-1~-2),大部分存在内转不同程度亢进,术后6周以上随访,29例患者眼球内外转均到位,1例术前外转-2,术后改善为外转-1.结论 单眼直肌超常量手术可有效地矫正共同性内斜视;内直肌后徙6~7 mm或联合外直肌截短术未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术前外转不足的患者术后得到改善.

    作者:魏艳飞;陈金卯;陈霞琳;黄宜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评估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病人的手术疗效,分析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在间歇性外斜视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不同年龄段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0例1~7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运用“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进行斜视角度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比对临床资料与随访信息,分析术后不同时期各年龄组间的正位率,及术后半年及1年双眼视功能的获得比率有无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之间、术后不同时期正位率无显著差异.将4~7岁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各组间术后1年融合功能的获得比率有差异,4岁组的获得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存在显著下降趋势(P<0.01).结论 “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对婴幼儿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也可以获得斜视度数.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在获得准确的斜视角的基础上,婴幼儿期的间歇性斜视手术可以获得与大龄儿童一样的正位率.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病人,越早手术获得双眼同时视功能和融合功能的机会越大.

    作者:况丹;项道满;郑德慧;龙静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川东北地区649例眼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总结近十年来川东北地区眼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649例眼部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十年间眼肿瘤病例数总体上逐年增多,总计649例,其中良性496例(76.43%),恶性153例(23.57%),男女患者比例约1:1 (325:324).按肿瘤解剖部位分为眼睑肿瘤352例(54.24%),眼表肿瘤116例(17.87%),眼球内肿瘤39例(6.01%),眼眶肿瘤142例(21.88%).眼睑、眼表、眼眶肿瘤均以良性多见,球内肿瘤以恶性为主;眼表、球内肿瘤以0~20岁组患者为主,眼睑、眼眶肿瘤各组患者无明显年龄差异.结论 川东北地区眼肿瘤呈逐年增多趋势,其发病率、年龄、性别、病理类别具有特征性,有利于眼部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设计.

    作者:赵佐芳;王大庆;兰长骏;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玻璃体手术并闭合式睫状体复位治疗复杂眼外伤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闭合式睫状体复位手术在治疗伴有睫状体离断、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眼球挫伤患者21例(21只眼),裂隙灯下见晶状体脱位,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睫状体离断范围在4~12个钟点,玻璃体积血较多,眼压5~17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施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闭合式睫状体复位术.结果 术后复查UBM示睫状体离断口复位.术后眼压12~30 mmHg,平均(18±3.25) mmHg.结论 对睫状体离断口大合并有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的复杂眼外伤可施行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闭合式睫状体复位术.

    作者:王学红;王益民;原公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眶颅沟通脑膜瘤一例

    患者女,59岁.因右眼肿痛近3月,眼球突出20天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3日出现右眼肿胀、疼痛,睁眼困难,8月10日起患者自觉右眼疼痛明显,伴同侧头痛,发现右眼球较对侧突出,此后右眼球突出症状逐渐加重.眼部情况:右眼视力0.8,右眼球向前下方突出,向颞上方运动受限,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无明显混浊,眼底后极部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洪瑾;刘宇;曹丽;范钦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LAMA2与高度近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是目前难治性致盲眼病之一,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而LAMA2编码层粘连蛋白α2链,从这个角度而言,LAMA2可能参与巩膜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近年来,国际上多个组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LAMA2可能与高度近视具有相关性.文中就LAMA2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方兴;兰长骏;廖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Marfan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22岁.因“发现双眼视力差10年”于2015年1月5日入院.既往有双眼屈光不正(近视、散光)病史10年,无明确的全身疾病史.全身检查:身高183 cm,体重80 kg,四肢细长,手脚呈蜘蛛指(趾)(图1、2).眼科检查:视力:右眼裸眼:0.02矫正:无提高,近视力<J7,左眼裸眼:0.1矫正:0.15,近视力:J6,非接触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3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存在,虹膜震颤,晶状体透明,向颞上方移位明显(图3、4),瞳孔区及晶状体前见玻璃体,玻璃体液化、轻度点状混浊,眼底C/D约0.3,呈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平伏.

    作者:王琳;王惕;史胜;鲍兰;曹久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一个具有临床潜力多功能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共同特点为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不仅可有效、有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还有营养神经、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PEDF及其肽段衍生物的应用、PEDF的基因转染技术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和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现就PEDF表达、分布、功能、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陈禾君;沈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睫毛部阴虱寄生致小儿睑缘炎一例

    患儿女,8岁.“因双眼痒,分泌物多,反复揉眼,基层医院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4年1 1月17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检查发现双眼上睑睫毛靠近根部粘附着黑褐色的点状物(图1),如黑胡椒粉样,用小刀切取带分泌物的黑点置玻片上,滴加20%氢氧化钾溶液,略加热,待其它分泌物消化后,低倍显微镜下见螃蟹状虫体(图2),呈红褐色,胸腹相连,体前部有3对足.高倍镜下见虫体背部长有多排刺状物,判断为耻阴虱,分析睫毛上的少量淡红褐色小点,考虑为虫卵[1].诊断:(1)睫毛阴虱寄生;(2)睑缘炎.治疗及结果:显微镜下剪除双眼睫毛,去除成虫及虫卵,0.5%碘伏擦拭睑缘(切勿进入结膜囊).并涂抹托百士眼膏.嘱其父母将衣服、被单、毛巾等日用品煮沸消毒.2周后复诊未见复发.

    作者:刘先宁;安娜;刘超;闫春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泪腺上皮性肿瘤研究现状

    泪腺上皮性肿瘤是一类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疾病,比较少见,具有潜在恶性.常表现为泪腺区肿胀、包块,眼球突出、移位、运动受限,有时可有眼睑下垂、视力下降、复视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诊断决定了随后的治疗方案并对预后提供重要的线索.文中的目的是对各种泪腺原发性上皮性肿瘤进行综述,包括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肿瘤特定组织学特征,并对手术治疗和肿瘤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刘凤权;魏锐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减少糖尿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

    目的 评估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65只眼,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毕时是否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将其分为注射地塞米松组(34只眼)和未注射地塞米松组(31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瞳孔后粘连发生率.结果 注射地塞米松组未见瞳孔后粘连;未注射地塞米松组5只眼出现瞳孔后粘连,其中3只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对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发生率.

    作者:邓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眼皮肤白化病合并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眼皮肤白化病(OCA)合并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IN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OCA伴INS儿童.患儿均行详细眼科一般检查、眼球运动描记等检查.手术方式及手术量根据患儿伴或不伴代偿头位、斜视、集合阻滞等设计.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术后观察佳矫正视力(BCVA)、斜视度、代偿头位、眼球震颤强度的变化.结果 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87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2.41±1.78)岁.平均随访(13.6±12.7)月(3~41月).伴代偿头位者77例,其中下颌内收型多见(63例).合并斜视者38例,其中共同性内斜视26例,共同性外斜视12例.存在集合阻滞现象者2例.术后观察,无一例出现视力下降.较大年龄患儿BCVA较术前平均增加0.1 logMAR.代偿头位均明显改善,眼球震颤强度均明显减低.斜视患者眼位均正位.结论 对OCA合并INS的儿童进行眼球震颤手术能提高视功能,改善代偿头位,减轻眼球震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代冰;孔冬;田静雯;马鲁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期相关性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25岁.于2013年8月8日因“左眼视物模糊2天伴眼胀”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当时无眼红、眼痛,无头疼、呕吐,无畏光、流泪,无分泌物增多,无视物变形.否认近期上感病史,否认有结缔组织疾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眼部检查:VOD:0.4,OS:0.5(裸眼),OD:1.0 OS:0.8(矫正),测眼压(NCT)OD:14 mmHg,OS:45 mmHg,双外眼无眼睑内外翻,球结膜轻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可见散在分布于下方10余枚羊脂状KP,前房清,房角开放,瞳孔等圆,约2.5 mm,光反略迟钝,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腔清,视盘界清,C/D=0.4,黄斑光反清,网膜平伏,未见明显出血、渗出.

    作者:丁凯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干眼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othy,TAO)是常见的眼眶疾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TAO不仅可导致眼球突出、斜视、上下睑退缩等外观上的变化,也可产生复视、干眼等症状.因前者对外观造成的巨大影响,所以目前临床治疗多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觉,如干眼,常在发生严重眼表疾病后,才能重视眼表的治疗.TAO的发病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干眼症的发生.文中着重探讨TAO发生干眼的发病机制,期望能指导临床工作,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汪鹏;魏锐利;马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眼科就诊的48例(50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和单纯注药组,对比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厚度(CMT)变化结果及注药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1个月BCVA,分别提高(8.26±17.32)与(8.05±18.48)字符,治疗后第6个月BCVA,分别提高(10.41±15.95)与(9.37±19.49)字符,治疗后1个月CMT分别降低为(228.26±135.32)和(219.05±142.45) μm,治疗后6个月CMT分别降低为(230.41±145.62)和(226.37±139.63) μ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个月和治疗后第6个月BCVA均比治疗前提高,CMT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为保持BCVA的提高和CMT的稳定,单纯组需要更多注药次数.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均有较好疗效,联合激光治疗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作者:畅立斌;袁梦克;魏航;许正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度近视眼虹膜打孔后致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一例

    患者男,22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0年,要求近视手术于2015年3月22日就诊于我科.查视力:右眼0.06,左眼0.02,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散瞳眼底呈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双眼眼压:19.0 mmHg散瞳后21.0 mmHg.散瞳验光:右眼-5.75 DS/-2.25 DC×120=-0.8,左眼-15.50 DS/-2.00 DC×50=0.5.角膜厚度:右眼0.599 mm左眼0.608 mm.UBM:右眼未查,左眼全周房角开放.余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申景然;韩贤奎;宋秀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双眼病变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双侧眼底病变类型的构成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141例AM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人分为3组:双眼玻璃膜疣组(A组)、1只眼玻璃膜疣另1眼渗出型AMD组(B组)及双眼渗出型AMD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以及超重患者的构成比情况.结果 141例AMD患者中双眼患病者124例占87.9%,单眼患者17例占12.1%.双眼病变类型一致者72例占51.1%,其中双眼玻璃膜疣、渗出型AMD和地图状萎缩分别为42例(29.8%)、22例(15.6%)和8例(5.7%);双眼病变类型不一致者52例占36.8%,其中1只眼玻璃膜疣,另1只眼渗出型AMD者46例(32.6%),地图状萎缩者3例(2.1%);1只眼地图状萎缩,另1只眼渗出型AMD者3例(2.1%).A、B、C三组的年龄和吸烟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和0.044).A组与C组吸烟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结论 AMD双眼病变一致者约占50%,常见的眼底病变类型是1眼玻璃膜疣,另1眼渗出型AMD.年龄大,有吸烟史的单眼渗出型AMD患者,更需密切随访对侧眼.

    作者:杨莎莎;肖辉;米兰;徐晓宇;刘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眼睑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患者男,62岁.2014年11月末发现右眼睑局部肿起,无压痛,曾在县医院就诊按麦粒肿给予对症治疗20余天,2014年12月16日来我院以“右眼上睑新生物”之诊断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无耳前淋巴结肿大,头颅、胸部及腹部CT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双眼0.6.

    作者:郭宣妮;姜春辉;朱安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评估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因外伤导致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患者,并行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并采用NEI-VFQ-25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中的各条目分别记为0~100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共38例38只眼纳入统计.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31.08±9.28和52.79±15.19;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8.79±13.13和58.74± 15.69,术后3个月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50,P<0.01;t=-7.87,P<0.01).术后3个月NEI-VFQ-25调查问卷总体评分(45.60±18.37)分,高于术前(57.51±16.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1).其中有9项与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总体视力、近视力、远视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依赖性及周边视野等方面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58~-2.59,P<0.05).结论 对于外伤引起伴有瞳孔损伤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及无晶状体眼患者,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生活质量.

    作者:李炳震;王寅琳;马志中;郝燕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 比较手动角膜曲率计、电脑自动验光仪、角膜地形图仪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结果的准确性,指导白内障术前测量应用.方法 仪器应用对照研究.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武清区人民医院眼科应用三种仪器分别测量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40例(140只眼)的大、小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应用电脑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散光值及散光轴位,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三种仪器测得的大、小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脑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散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准确性较好,均适用于白内障术前测量.

    作者:陈文静;张瑞智;袁晓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