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Marfan综合征一例

王琳;王惕;史胜;鲍兰;曹久法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性,22岁.因“发现双眼视力差10年”于2015年1月5日入院.既往有双眼屈光不正(近视、散光)病史10年,无明确的全身疾病史.全身检查:身高183 cm,体重80 kg,四肢细长,手脚呈蜘蛛指(趾)(图1、2).眼科检查:视力:右眼裸眼:0.02矫正:无提高,近视力<J7,左眼裸眼:0.1矫正:0.15,近视力:J6,非接触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3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存在,虹膜震颤,晶状体透明,向颞上方移位明显(图3、4),瞳孔区及晶状体前见玻璃体,玻璃体液化、轻度点状混浊,眼底C/D约0.3,呈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平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眶颅沟通脑膜瘤一例

    患者女,59岁.因右眼肿痛近3月,眼球突出20天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3日出现右眼肿胀、疼痛,睁眼困难,8月10日起患者自觉右眼疼痛明显,伴同侧头痛,发现右眼球较对侧突出,此后右眼球突出症状逐渐加重.眼部情况:右眼视力0.8,右眼球向前下方突出,向颞上方运动受限,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无明显混浊,眼底后极部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洪瑾;刘宇;曹丽;范钦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青少年GDxECC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与OCT测量及眼生物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查正常青少年的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 ECC)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测量值,探讨其与频域OCT测量结果及眼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于2010年6~9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8到17岁正常青少年共59名(59只眼)人组,平均(12.54±1.75)岁,采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 ECC模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行眼部视神经纤维检查,并测量眼轴、角膜厚度、屈光度等生物学参数.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参加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12.6±1.9)岁(8~17岁)、眼轴长度(24.6±1.1) mm,(22.13~27.36 mm,n=51)、平均屈光度(-2.4±1.8)D(-6.25 ~ +2.0 D,n=59)、平均角膜厚度(549.4±31.5) μm (469~632 μm,n=58)、平均视盘面积(1.9±0.4) mm2 (1.10~2.70 mm2,n=59)、平均盘沿面积(1.4±0.2) mm2 (0.96~1.98 mm2,n=59),GDx ECC及Cirrus HD OCT测量的TSNIT平均值为(56.5±7.1)、(101.3±9.3) μm.两种仪器测量的视盘周围RNFL分布特点均符和双峰曲线特征.二者测量的TNSIT平均RNFL值有显著正相关性(r值为0.54,P<0.01).GDx ECC测量值与眼轴、年龄、屈光度、角膜厚度、视盘面积均无相关性.其测量的平均RNFL厚度与盘沿面积呈正相关(r=0.2655,P<0.05).结论 GDx ECC及OCT测量的正常少年儿童RNFL厚度分布符合双峰曲线的生理解剖特点,二者测量结果相关性显著.GDx ECC平均RNFL值与盘沿面积呈正相关.

    作者:马迪;张铭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川东北地区649例眼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总结近十年来川东北地区眼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649例眼部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十年间眼肿瘤病例数总体上逐年增多,总计649例,其中良性496例(76.43%),恶性153例(23.57%),男女患者比例约1:1 (325:324).按肿瘤解剖部位分为眼睑肿瘤352例(54.24%),眼表肿瘤116例(17.87%),眼球内肿瘤39例(6.01%),眼眶肿瘤142例(21.88%).眼睑、眼表、眼眶肿瘤均以良性多见,球内肿瘤以恶性为主;眼表、球内肿瘤以0~20岁组患者为主,眼睑、眼眶肿瘤各组患者无明显年龄差异.结论 川东北地区眼肿瘤呈逐年增多趋势,其发病率、年龄、性别、病理类别具有特征性,有利于眼部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设计.

    作者:赵佐芳;王大庆;兰长骏;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改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功能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远期美容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引起的提上睑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接受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0例(9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15月(平均12月).评估术前和术后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提上睑肌功能,及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46例术后美容效果评分为优,14例患者美容效果评分为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为(-0.12±0.11)mm,后随访时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为(4.4 ±0.32)mm.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和后随访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术前提上睑肌肌力为(2.1±0.17) mm,在后随访时提上睑肌肌力增至(6.2±0.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不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导致术后提上睑肌功能有实质性的改善.

    作者:田青;牛贺平;刘凡菲;潘桔昕;王星星;陈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泪腺上皮性肿瘤研究现状

    泪腺上皮性肿瘤是一类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疾病,比较少见,具有潜在恶性.常表现为泪腺区肿胀、包块,眼球突出、移位、运动受限,有时可有眼睑下垂、视力下降、复视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诊断决定了随后的治疗方案并对预后提供重要的线索.文中的目的是对各种泪腺原发性上皮性肿瘤进行综述,包括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肿瘤特定组织学特征,并对手术治疗和肿瘤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刘凤权;魏锐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双眼病变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双侧眼底病变类型的构成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141例AM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人分为3组:双眼玻璃膜疣组(A组)、1只眼玻璃膜疣另1眼渗出型AMD组(B组)及双眼渗出型AMD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以及超重患者的构成比情况.结果 141例AMD患者中双眼患病者124例占87.9%,单眼患者17例占12.1%.双眼病变类型一致者72例占51.1%,其中双眼玻璃膜疣、渗出型AMD和地图状萎缩分别为42例(29.8%)、22例(15.6%)和8例(5.7%);双眼病变类型不一致者52例占36.8%,其中1只眼玻璃膜疣,另1只眼渗出型AMD者46例(32.6%),地图状萎缩者3例(2.1%);1只眼地图状萎缩,另1只眼渗出型AMD者3例(2.1%).A、B、C三组的年龄和吸烟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和0.044).A组与C组吸烟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结论 AMD双眼病变一致者约占50%,常见的眼底病变类型是1眼玻璃膜疣,另1眼渗出型AMD.年龄大,有吸烟史的单眼渗出型AMD患者,更需密切随访对侧眼.

    作者:杨莎莎;肖辉;米兰;徐晓宇;刘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两种泪小管栓子治疗轻中度水样液缺乏型干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泪小管栓子Visiplug和Smart plug治疗轻中度水样液缺乏型干眼病(ATD)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龙华医院眼科就诊的Sj(o)gren综合征并发轻中度ATD患者54例108只眼,随机平均分为Visiplug组和Smart plug组,进行泪小管栓子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主观症状评分,记录泪液分泌功能(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河高度(TMH)、泪河深度(TMD),计算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临床症状评分和使用人工泪液次数均降低,且均在术后1月时降至低并持续至术后3月;术后6月Visiplug组较术后1月临床症状评分回升、使用人工泪液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419、0.267,P=0.001、0.005),Smart plug组术后变化幅度则均低于Visiplu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8、0.219,P=0.000、0.002);两组术后均出现SIt增加、BUT延长、FL评分降低、TMH和TMD升高,Visiplug组术后6月较术后1月时SIt降低、BUT缩短、FL评分增加、TMH和TM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86、-0.348、0.172、-0.176、-0.249,P =0.001、0.001、0.000、0.001、0.001),Smart plug组术后6月较术后1月仅BU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536,P=0.001);术后1周、1月、3月、6月Visiplu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77.48%、74.07%和44.44%,Smart plu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8%、81.48%、77.48%和77.48%.结论 两种泪小管栓子均能有效治疗ATD且Smart plug疗效更为持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作者:江丹;刘新泉;阮雯洁;朱华英;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目的 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 术后两周、1月、3月,患者BCVA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1月、3月,CMT逐渐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术后避免黄斑前膜的形成.

    作者:高雪霞;范志华;王瑞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Trace引导个体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行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进行合理分组,选择适合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使得术后全眼球差位于+0.1 μm左右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并使用多种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个性化非球面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6~11月在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白内障患者115例(1 15只眼),应用数学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3只眼)和对照组(52只眼),术前1天使用iTrace测量术眼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球差,实验组中角膜球差小于+0.15 μm者植入Rayner 920H IOL(零球差),角膜球差位于+0.15 μm~+0.35 μm者植入Acrysof SN60WF IOL(球差为-0.20 μm),角膜球差大于+0.35 μm者植入Tecnis ZCB00 IOL(球差为-0.27 μm),对照组统一植入Rayner 920H IOL,术后3个月散瞳后使用iTrace测量3 mm及6 mm下全眼各项高阶像差值的均方根值(RMS)、调制传递函数值(MTF)及斯特尔比率值(SR),使用Visual Optics Lab-CT软件计算焦深值.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全眼球差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全眼球差的绝对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分析:3mm瞳孔直径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全眼球差C40、全眼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RMS值、MTFtHOA值(total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R值及焦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m瞳孔直径下,两组术后全眼彗差、三叶草、焦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眼球差C40、总高阶像差、全眼MTFtHOA值及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iTrace测量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植入合适的非球面IOL使得术后全眼球差位于+0.1 μm左右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个性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在大瞳孔直径下具有更佳的客观视觉质量.

    作者:杜巧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一个具有临床潜力多功能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共同特点为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不仅可有效、有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还有营养神经、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PEDF及其肽段衍生物的应用、PEDF的基因转染技术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和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现就PEDF表达、分布、功能、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陈禾君;沈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干眼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othy,TAO)是常见的眼眶疾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TAO不仅可导致眼球突出、斜视、上下睑退缩等外观上的变化,也可产生复视、干眼等症状.因前者对外观造成的巨大影响,所以目前临床治疗多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觉,如干眼,常在发生严重眼表疾病后,才能重视眼表的治疗.TAO的发病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干眼症的发生.文中着重探讨TAO发生干眼的发病机制,期望能指导临床工作,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汪鹏;魏锐利;马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Marfan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22岁.因“发现双眼视力差10年”于2015年1月5日入院.既往有双眼屈光不正(近视、散光)病史10年,无明确的全身疾病史.全身检查:身高183 cm,体重80 kg,四肢细长,手脚呈蜘蛛指(趾)(图1、2).眼科检查:视力:右眼裸眼:0.02矫正:无提高,近视力<J7,左眼裸眼:0.1矫正:0.15,近视力:J6,非接触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3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存在,虹膜震颤,晶状体透明,向颞上方移位明显(图3、4),瞳孔区及晶状体前见玻璃体,玻璃体液化、轻度点状混浊,眼底C/D约0.3,呈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平伏.

    作者:王琳;王惕;史胜;鲍兰;曹久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减少糖尿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

    目的 评估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65只眼,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毕时是否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将其分为注射地塞米松组(34只眼)和未注射地塞米松组(31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瞳孔后粘连发生率.结果 注射地塞米松组未见瞳孔后粘连;未注射地塞米松组5只眼出现瞳孔后粘连,其中3只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对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小瞳孔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后粘连发生率.

    作者:邓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泪小管断裂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青海省交通医院眼科就诊的泪小管断裂34例(34只眼)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采用弧形探针寻找泪小管断裂开口,用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4例(34只眼)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0~35 min,术中、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3个月至1年,泪道冲洗通畅,总有效率97%.结论 泪道引流管环形改良吻合治疗泪小管断裂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Ahmed青光眼阀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潍坊眼科医院应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21例(22只眼),年龄22~75岁,男16例,女5例,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9.5个月.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局部用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期眼压.结果 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平均眼压为(12.55±3.62)、(18.86±9.28)、(17.77±3.47)、(17.36±2.62)、(18.17±1.27)、(19.22±3.68) mmHg,均较术前平均眼压(49.14±11.12) mmHg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后1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1.8%,手术后3月,手术总成功率为90.9%,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95.5%,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95.5%,术后2年手术成功率89.5%.术后一个月始有病例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数分别为(0.41±0.91)、(0.27±0.63)、(0.23±0.61)、(0.58±1.08)、(0.59±1.11)种,较术前平均使用药物数量(3.09±1.15)种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1例、短暂浅前房1例、短暂高眼压2例,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确切有效治疗方法,术中透照技术确定进入前房位置是手术的关键点.

    作者:李寿庆;范晓军;王继兵;王琳;马刚;刘姗姗;卢素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评估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因外伤导致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患者,并行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并采用NEI-VFQ-25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中的各条目分别记为0~100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共38例38只眼纳入统计.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31.08±9.28和52.79±15.19;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8.79±13.13和58.74± 15.69,术后3个月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50,P<0.01;t=-7.87,P<0.01).术后3个月NEI-VFQ-25调查问卷总体评分(45.60±18.37)分,高于术前(57.51±16.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1).其中有9项与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总体视力、近视力、远视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依赖性及周边视野等方面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58~-2.59,P<0.05).结论 对于外伤引起伴有瞳孔损伤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及无晶状体眼患者,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生活质量.

    作者:李炳震;王寅琳;马志中;郝燕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度近视眼虹膜打孔后致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一例

    患者男,22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0年,要求近视手术于2015年3月22日就诊于我科.查视力:右眼0.06,左眼0.02,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散瞳眼底呈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双眼眼压:19.0 mmHg散瞳后21.0 mmHg.散瞳验光:右眼-5.75 DS/-2.25 DC×120=-0.8,左眼-15.50 DS/-2.00 DC×50=0.5.角膜厚度:右眼0.599 mm左眼0.608 mm.UBM:右眼未查,左眼全周房角开放.余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申景然;韩贤奎;宋秀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 比较手动角膜曲率计、电脑自动验光仪、角膜地形图仪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结果的准确性,指导白内障术前测量应用.方法 仪器应用对照研究.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武清区人民医院眼科应用三种仪器分别测量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40例(140只眼)的大、小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应用电脑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散光值及散光轴位,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三种仪器测得的大、小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脑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散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准确性较好,均适用于白内障术前测量.

    作者:陈文静;张瑞智;袁晓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14例(14只眼)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垂直复视伴患眼上转受限(6/14),垂直复视伴患眼上转及下转受限(8/14),眼心反射(6/14),急性眼压升高(2/14).单纯上转受限者牵拉试验5只眼弱阳性、1只眼阳性,上下转均受限者牵拉试验7只眼强阳性、1只眼弱阳性.CT表现为眶下壁眼球赤道后方眶下神经管内侧窄隙样骨折(14/14),下直肌箝闭于骨折处(7/14),下直肌肿胀、向骨折端旋转移位(6/14).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4~30 d,13例行眼眶骨折复位术,1例保守治疗治愈,手术距外伤时间为7~31 d.6例单纯上转受限的患者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7例上下转均受限的患者中,1例复视痊愈、3例部分好转、3例无明显好转.结论 儿童患者出现垂直方向眼球运动障碍、眼心反射、急性眼压升高却没有眼球受伤表现时,通常为Trapdoor眼眶骨折.眼球上下转均受限伴牵拉试验强阳性是急诊手术的适应证,牵拉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者如果数天内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好转,则需尽早手术治疗.仅上转运动受限者较上下转运动均受限者预后好.

    作者:刘桂琴;欧阳明;朱远飞;蒋丽琼;周凤;乔元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眼睑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患者男,62岁.2014年11月末发现右眼睑局部肿起,无压痛,曾在县医院就诊按麦粒肿给予对症治疗20余天,2014年12月16日来我院以“右眼上睑新生物”之诊断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无耳前淋巴结肿大,头颅、胸部及腹部CT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双眼0.6.

    作者:郭宣妮;姜春辉;朱安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