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刘华
目的:评价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纳米银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细菌感染率、毒副作用及第7天时高热症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细菌感染发生率、第7日高热症状发生例数及毒副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纳米银敷料可迅速促进创面愈合,抗感染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在烧伤治疗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曾麦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B超检查肝硬化腹水和癌性腹水并比较其胆囊声像图改变.方法:观察分析26例肝硬化腹水、14例癌性腹水的患者胆囊声像图.结果:胆囊壁不增厚多见癌性腹水.而胆囊壁单纯增厚和“双边影”胆囊壁多见于肝硬化腹水.结论:根据肝硬化腹水和癌性腹水胆囊壁超声观察,认为腹水中胆囊壁回声有助于两种腹水的鉴别.
作者:冯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性脏病患者C型利钠肽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5例肺性脑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C型利钠肽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C型利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型利钠肽可作为肺性脑病患者防治研究的良好指标.
作者:田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安化县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程序免疫后甲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化县甲肝发病的分布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0-2006年甲肝发病率变动范围为(80.6~6.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0.9/10万,1990年发病高峰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发病地区2000年以前农村发病显著高于城镇(P<0.05),无明显季节特性,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5倍.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40岁以下约占72%,农民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P<0.01).结论:安化县甲肝防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家尚未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接种率尚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应将学生、农民等高危人群纳入基础免疫范围,以达到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作者:田灿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38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则采用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1~6周之后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不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从总体疗效方面来看,两组治疗效果相当,从第1周开始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则是从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的;完成6周治疗之后,观察组在有效率及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但是在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都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疗效相似,但是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文拉法辛.
作者:刘洪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与资料探讨血脂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检验对象、医师条件与沟通、采样与送样、医师职业道德等儿方面入手,结合临床经验及资料汇总浅谈血脂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避免影响的措施.结果: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进行细致沟通,在专业的技术下,能准确地检验血脂指标,为相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便利条件.结论:检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医疗机构的人员及其他条件、采样与送样均是影响血脂分析前的因素.
作者:姚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正常给予祛痰、予止咳、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0.4~0.8mg/(kg·次),加入5%葡萄糖50mL静滴,疗程3~5d.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闫惠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了14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24h)的首次空腹血糖,并按血糖值分为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结果:血糖正常组发生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好于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P<0.05);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脑梗死死亡率比血糖正常组高(P< 0.05).结论:检测血糖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
作者:曲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采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96例,并与注射用丹参治疗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良好的效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君;王华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出血原因,对照组临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临床给予奥曲肽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主要是由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原因引起的.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比较复杂,是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质量.
作者:陈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和帕珠沙星5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对比其价格和治疗成本,探讨5种喹诺酮类药物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性价比.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n=30)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n=30)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C组(n=30)给予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D组(n=30)给予依诺沙星静脉滴注治疗,E组(n=30)给予帕珠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对比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统计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5种药物的经济成本,做性价比分析.结果:5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种药物治疗每获得1个治疗单位所需要的费用B组低.结论:在5种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安全确切、成本较低,其性价比优,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之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破伤风患者临床救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救治的90例破伤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痉挛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痉挛窒息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破伤风应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力西月对于破伤风痉挛能取得比安定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阿托品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回顾8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阿托品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段的HR与Bp以及SpO2和RR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发生不良反应(如体动与呼吸抑制以及皱眉等情况)与清醒时间及其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在用药后的3min、6min时,其BP与HR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在用药前后的Bp与HR均没有明显变化,在用药后的3 min,其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较单纯应用芬大尼与丙治酚显著,应予临床推广.
作者:李朝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2月肝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8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优良率达92.94%(79例),残石率14.12%(12例).结论:肝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是当前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的首选疗法.
作者:李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疼痛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中医护理干预因其方便、易行、疗效肯定、副反应少等优点较易被患者接受.对照比较混合痔术后中医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式发现,中医护理干预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有独特优势.
作者:朱愫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的化学成分,为沙棘作为药食两用资源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光谱分析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沙棘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1),儿茶素(2),表儿茶素(3),没食子儿茶素(4),表没食子儿茶素(5),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6),山奈酚(7),槲皮素(8),异鼠李素(9),(-谷甾醇(10),葫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江;徐硕;宋秋月;贺晓艳;韩力;黄学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1年接受治疗的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孕妇1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瘙痒症状、黄疸明显好转,临床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甘胆酸、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以及羊水粪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降低分娩危险,改善分娩结局,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国华;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症状及改善分娩结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产妇行一般治疗,观察组95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并实施心理辅导.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的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实施心理辅导可显著缓解产妇焦虑等负性情绪,缓解产后疼痛.
作者:熊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宫颈成熟评分、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剖宫产术后孕中晚期瘢痕子宫引产率高,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帅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被彩超和钼靶检查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直径3cm以内)的62例患者情况,在超声引导下经Encor旋切术治疗后的疗效,并记录病理结果及其随访情况.结果:62例患者108个病灶均成功切除,单发35例,多发27例.肿块切除时间20~45min,平均30min,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4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纤维腺病27例,囊性小叶增生12例,硬化性腺病样改变2例,纤维腺病伴局灶导管扩张6例,纤维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趋势18例.62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均随访复查,2例发生血肿(1例术后48h进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痊愈,1例2个月自行吸收),未发现残留和复发灶.结论:超声引导下Encor旋切系统可对<3cm的乳腺良性病灶进行精准高效的切除,操作安全,创面小,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明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熊娟;胡昆鹏;王蔚蔚;徐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