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愫裙
目的:通过观察甲磺酸酚妥拉明(PM)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PM对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表明PM降低正常心室肌细胞INa电流密度峰值,钠离子通道失活加速,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迟.结论:PM对心室肌细胞0相动作电位快钠电流有抑制作用,能使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许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炎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12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并且正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炎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检查结果达标率更高.结论:炎热清注射液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2月肝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8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优良率达92.94%(79例),残石率14.12%(12例).结论:肝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是当前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的首选疗法.
作者:李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阿托品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回顾8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阿托品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段的HR与Bp以及SpO2和RR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发生不良反应(如体动与呼吸抑制以及皱眉等情况)与清醒时间及其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在用药后的3min、6min时,其BP与HR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在用药前后的Bp与HR均没有明显变化,在用药后的3 min,其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较单纯应用芬大尼与丙治酚显著,应予临床推广.
作者:李朝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引起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调查黄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近2年来102例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分别对腹泻开始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抗生素联用方式构成比及发病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入院至腹泻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 =4.65,P>0.05);不同抗生素应用时间引起腹泻的发病率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97,P<0.01);不同抗生素联合使用导致腹泻的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x2=18.097,P<0.01).结论:危重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腹泻,而及早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个体护理,给予心理疏导、社会家庭支持和疾病知识指导,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是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晓勇;郑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白花蛇舌草是一种传统中药,目前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共有50余种,主要为黄酮类、蒽醌类、萜类、甾醇类、酚酸类和糖类等.白花蛇舌草各类溶剂的提取物及部分单体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单体成分的功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是其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宋凤艳;李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改良根治术治疗Ⅱ期乳腺癌效果.方法:选择96例Ⅱ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式(MRM)治疗,本组患者设为改良组;同期采用标准根治术(HRM)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标准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1、3、5年生存率.结果:改良组生存率分别是100.0%、87.5%、79.17%;标准组生存率分别是100.0%、90.91%、81.82%;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在随访期间复发及转移14例,占14.58%,标准组复发及转移4例,占12.12%;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期乳腺癌采用MRM治疗,远期效果同HRM根治术.对腋淋巴结有转移的宜采用MRMⅡ式,MRM手术方式的改进对减少早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学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佳防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A组25例患者进行单管的负压引流,对B组25例患者进行双管的负压引流,并对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B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0%,较A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双管负压引流,效果显著优于进行单管负压引流,应予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阳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粉碎性肱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复杂粉碎性肱骨骨折患者16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行8~15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患者均为肱骨头坏死、钢板断裂、骨不愈合或感染的情况发生,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对复杂粉碎性肱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可减少对组织剥离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早期可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术后康复,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了14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24h)的首次空腹血糖,并按血糖值分为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结果:血糖正常组发生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好于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P<0.05);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脑梗死死亡率比血糖正常组高(P< 0.05).结论:检测血糖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
作者:曲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亚健康理论体系的阐述,提出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病理机制、证候诊断及防治方法.特别是通过中医对亚健康采取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疗效显著.
作者:古丽巴合提·扎卡力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其次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致病原因,预防此类感染性腹泻疫情的再次发生.方法:采集患者肛拭子7份、吃剩的菜2份、呕吐物1份、井水1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与《霍乱病防治手册》第五版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7份病人肛拭子中检出沙门氏菌5株、2份剩菜中检出沙门氏菌1株(鸭肉)、井水及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感染性腹泻疫情是由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杨丽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全瓷冠在无髓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4例无髓牙患者进行全瓷冠修复,处理各种牙齿问题,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共修复治愈154例患牙,多数使患者达到满意效果,治愈并满足无髓牙患者美观要求.结论:全瓷冠在无髓牙修复中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钟树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病例分析患者,男,58岁,因反复四肢麻木、无力,颈肩痛、胸背痛10余年,伴胸腰部束带感,双下肢抽痛、无力,行走困难1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多次在院内外住院保守治疗,疗效不佳.
作者:郭春;杨建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化,了解安装起搏器的时机.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心房颤动的患者350例,将其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1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70例.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出现R-R间期>1.5s共321次,白天发生70次,夜间发生251次,恢复后150例出现传导阻滞,30例发生P-R间期延长,12例于夜间12时至次日凌晨6时发生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出现R-R间期>1.5s的次数为290次,白天发生35次,夜间发生135次,恢复后有150例为出现传导阻滞,20例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10例患者于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5时发生传导阻滞.结论: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监测其心率变化情况,提高传导阻滞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唐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99mTc-DTPA与99mTc-EC两种核素肾动态显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20例正常对照组、70例慢性肾脏病肌酐正常组和48例慢性肾脏病肌酐升高组进行两种显像剂的肾动态显像,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慢性肾脏病肌酐正常组的GFR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PF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R/ERPF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肾脏病肌酐升高组的GFR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PF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R/ERPF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GFR与ERPF均呈正相关,相关性依次为r=0.647、r=0.794、r=0.863.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GFR是评价其肾功能早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同时检测GFR和ERPF可对其肾功能受损程度提供更全面的信息.GFR与ERPF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陈海龙;邵小南;张云;邵晓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各30例,对照组仅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钙水平及骨密度均有所改善,且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84.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高龄病人临床麻醉的经验.方法:对80~89岁的高龄老人60例进行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结论:硬膜外麻醉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全麻则应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严格控制剂量.
作者:杨任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6例,年龄32~56岁,平均(43.6±4.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患者,实验组采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获苓丸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米非司酮.观察患者月经量,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8%,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实验组患者瘤体平均体积(11.23±4.71)cm3,对照组瘤体平均体积(18.83±7.56)cm3;用药后不良反应实验组5例,对照组12例;随访1年后,实验组5例复发,对照组12例复发,均施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毛小刚;方珊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薏苡仁及其麸炒品对正常动物,脾虚模型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和比较,以探讨该药对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验证其炮制工艺的原理和意义.方法:采用正常动物、脾虚模型动物,研究和比较薏苡仁生制品对其胃排空、小肠推进率、腹泻指数、脾虚指数和胃肠激素MTL、GAS、SS、VIP的影响.结果:薏苡仁生制品能够提高并促进正常及脾虚小鼠胃肠动力,改善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紊乱异常水平,且制品作用强于生品.结论:验证了炮制理论中提出的薏苡仁麸炒品更善于健脾止泻的药效作用.
作者:李爽;沈晓庆;章琦;伊丽波;贾天柱 刊期: 2012年第04期